法国小说在中国-PDF

合集下载

论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贡献

论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贡献

学 术 论 坛255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中国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特殊过渡时期,此时的文学创作深受西方外来文学的影响,尤其是翻译小说对我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1 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转型在我国近代时期,尤其是五四时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开始了对西方文学的大量翻译和引进,渐渐的形成“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其中林纾作为近代第一个自觉从事西方文学翻译的代表,他开始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杰出的作品引入中国,以求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引导[1]。

而西方翻译小说在中国的传播,首先影响了我国文学创作的思想观念,开始借鉴西方一些先进的思想,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来进行新的文学创作。

林纾与王寿昌合作翻译的法国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经面世,迅速出现“不胫走万本”的局面。

小说所讲解的西方男女感情生活,完全有别于我国传统的一夫多妻制度,体现出了男女感情的唯一性、专注性、排他性,是男女在婚姻关系上平等的重要体现。

这样的西方翻译小说,打破了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局限,带来了新的思想上的洗礼。

为此,我国的近代文学也逐渐走上了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道路。

例如:巴金所创作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探讨封建家庭制度的腐朽、罪恶,极力赞扬了青年人对理想、信仰的追求,是个性解放、自由、爱情、婚姻的探讨与追求的作品。

同时林纾在进行西方小说翻译的过程中,重点以爱国主义思想作为主导,宣扬了西方国家的文化、风情、战争等,打开了我国文学创作的眼界。

而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家庭主义、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等思想因此被逐渐的改变,开始新的文学创作思想转型。

其中林译小说为近代文学的转型提供了多种思想资源,开拓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转型,成为现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

其中无论是爱情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还是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甚至社会小说《孝女耐儿传》、《块肉余生记》等,都大大地从思想上影响了我国近代文学的创作转型[2]。

解读巴洛克文学

解读巴洛克文学
你对 我 正 是这 般 , 定 要 我 倾 身同着 你 转 , 就像 另 外那 只脚 ,
你 的坚定 成就 了我 的圆满
求 了形式 上 的美 感 。 而 说 明 了 巴洛克 文 学 最 突 出 的 艺术 特 征 就 从 是注 重作 品 的形式 , 大 限度 地 获得 外 在 、 官上 的震 撼 效 果 。 最 感 4巴洛 克文 学 的影 响 T enlec em dri . h f neo t oens i u nh m
最有价 值 的 一次 尝 试 , 然 它 没有 现 代主 义 那 样影 响 深远 , 虽 但是 它
在 《 儿西 木传 》 痴 的第 八 章 中, 者就 用 了这种 细 致 , 张 的手 可 以说 为 现代 主 义 的到 来与 发展 奠 定 了一 的基 础 。 作 夸 _定 法。 作者借 教 士之 口将 西方 古代奇人 异 事娓 娓 道来 , 涉及到 了- 一大批 4 结 论 、
2 十七 世 纪是 欧 洲 科 学发 展 的一 个重 要 时期 。 着地 理 大 发 ) 随
现 , 宇宙结 构 的探 索 以及人们 不 断增 长 的生 产和 生活 的需求 , 对 一 等 。 巴洛克 风 格在 文学上 也有 其 独特 之处 。巴洛克 文学是 介 于文 艺 系列 的科 学 和 技 术 发 明应 运而 生 。 些 发 明 的出现 证 明 了整 个 宇 复 兴与 新古典 主 义之 间 的重 要文学 思潮 。 揉 造作 的语 言, 异夸 这 矫 怪
颗 形 状 不规 则 的珍 珠 ; 说 来 自葡 萄牙 语 的 “ arc 是 指形 或 b ro”,
认 为 所有 物 体 或 是 他们 形 式 的变化 都 依 赖于 运 动 ; 宇宙 中不 存 在 状 不规 则 的 珍珠 。 初 , 是 一 个 贬 义 的词 , 不完 整 , 陋 甚 至 起 它 指 丑 怪 异 , 是 也 有其 新 奇 的一面 。 钟 书在 文 章 ” T n a ”把 它 但 钱 o gG n .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第一章小说第一节、现代小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一、小说的政治意义和宣传作用二、小说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三、小说是作家的宣泄工具第二节、第一个十年的小说(1917----1927)一、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1)鲁迅的《呐喊》共收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间写的十四篇小说,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这十四篇小说是《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1918年4月、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孔已己》1918年冬、《药》(华老栓、华小栓、夏瑜)1919年4月、《明天》1919年6月、《一件小事》1919年7月、《风波》(九斤老太、七斤、赵七爷)1920年8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9月、《故乡》1921年1月、《阿Q正传》1921年12月、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白光》1922年6月、《端午节》1922年6月、《兔和猫》1922年10月、《鸭的喜剧》1922年10月、《社戏》1922年10月。

鲁迅的《彷徨》共收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间小说13篇,《祝福》(祥林嫂、鲁四老爷)1924年2月7日,《祝福》真实地描绘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

课 》和 《柏 林 之 围 》更 南 于具 有 深 刻 的 爱 国 我 从 没碰 到过 那 么深 刻 的吟 咏 者,那 么懂 得
主 义 内容 和 精 湛 的艺 术 技 巧 而 享 有 极 高 的 声 文体诀 窍 的人 。”
誉 ,成 为 世界 短篇 小 说 中的杰作 。
阿 拉 就 是 这 样 将 非 凡 的 才 华 毫 无 保
人物故事簿
同 学们 ,法 国著 名短 篇 小说 《最后 一 课 》 ,是 我 国人 民 比较 熟 悉的 作 品 ,它 曾被 选入 我 国中学教 科 书 ,作 品 中 强烈 的爱国主义精神感人 至深。提起 《最后一课 》,人们就会想 到 作 者都 德 这 个名 字 。





1—
写诗 ,而 且 注 意 观 察 生 活 。在里 昂 中学 读 书 的冷 酷 关 系 。这 部 小 说 是 都 德 的代 表 作 ,它 时 ,他 经 常 到 书 店 博 览 群 书 ,涉 猎 广 泛 ,扩 集 中 表 现 了作 者 的 艺 术 风 格 , 不 带 恶 意 的
讽 刺 和含 蓄 的 感 伤 ,也 就 是 所 谓 的 “含 泪 的 多好 作 品 ,但 自从与都 德 结 婚 后 ,她 就竭 尽
不 少爱 国主 义 的 短篇 作 品 。 1873年 ,他 发 表 动 ,用 丝带 的碎 屑做 窝 ,整 首诗 美 妙 极了,让
了 著名 短 篇 小 说 集 《月 曜 日故 事 集 》 ,大 多 人觉 得只有 女人 才 能 写得 出来 。都 德 的两 个
数 文章 是 以战 争 为 背景 的 。其 中的 《最 后一 朋 友 听 了她 的诗 说 :“无 论 是 男 人 或 女人 ,
微笑 ” 。 因此 ,都德 有 “法 国 的狄 更 斯 ” 之 全 力去 支持 、帮助 丈夫 。阿拉 的才 华 是惊 人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pdf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pdf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我国的古典小说,比较合乎现代“小说”概念的应从唐宋以来出现的用文言或白话写成的传奇、话本小说算起。

但是,“小说”一词早在先秦《庄子·外物》篇中就有记载:“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远亦远矣。

”这里的“小说”,是指于社会人生无涉的琐屑言谈,与后来的小说概念相去极远。

西汉时的“小说”,形式上与先秦小说稍有差异,内容有所变化,开始涉及社会人生。

东汉时,刘歆在《七略》中首辟“小说家”一类。

随后,班固《汉书·艺文志》据此著录各家人物和其著作,指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他著录“小说家”书十五种,可惜已经亡佚。

但从班固的论述来看,这些“小说”,大概指来自民间的传闻轶事,与后代作为文学创作的一大部类的小说不完全相同。

根据以上记述以及传世的文学史料来看,我国先秦至两汉尚未有近似现代小说的文学创作。

我们知道,先秦文史哲不分家,汉代仍不脱这一习惯,因此,先秦两汉出现的神话传奇、寓言故事、传闻轶事以及史传文学,当然不能看成为小说,但它们又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后世小说创作做了准备,特别是《史记》,对我国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但《史记》毕竟是历史,而不是小说,所以,我们称先秦两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孕育期。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大量谈论神鬼怪异以及记述名士的奇闻轶事的故事,较有代表性的是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这类作品,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结构完整。

如《搜神记》中的《三王墓》、《韩凭夫妇》、《李寄斩蛇》、《白水素女》、《东海孝妇》等篇,把人神怪异之事混杂在一起,后世称为“志怪小说”。

一般比较短小,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较有特色,被称为“志人小说”或“轶事小说”。

这两类小说带有明显的捏合“丛残小语”的痕迹。

唐代,我国古典小说创作开始出现新的局面,作家在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传奇”体短篇小说。

其中《古镜记》、《白猿传》、《游仙窟》等,是由志怪向传奇过度的早期小说,艺术上比六朝志怪小说有了重大突破,较有代表性的是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许尧佐的《柳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等。

浅析Wuxia World的中国网络小说在海外爆火的原因——以《盘龙》为例

浅析Wuxia World的中国网络小说在海外爆火的原因——以《盘龙》为例

16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4期总第831期No.24,2020Total of 831Wuxia World 成立于2014年12月22日,创办者是赖静平。

该网站翻译的中国网络小说涉及玄幻、仙侠、重生、都市等题材。

赖静平起初在 Spcent 论坛上翻译《盘龙》时受到了许多读者的追捧,这就促使他选择自己开设网站Wuxia World,翻译中国网络小说。

《盘龙》也就在Wuxia World 上翻译完成。

自此之后,才掀起了外国读者阅读中国网络小说的热潮[1]。

根据2019年3月1日的Aleax 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网站在全球网站排行榜中位列1534名,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350万。

网站的读者来自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盘龙》是Wuxia World 翻译完成的第一部中国网络玄幻小说,也是第一部在欧美火爆的中国网络小说。

《盘龙》主要讲述了身为龙血战士家族继承人的林雷·巴鲁克,在意外拥有了一枚盘龙戒指后的一系列奇遇。

小说描绘了一个充满着奇花异草、魔兽魔法的玄幻世界,以主人公林雷·巴鲁克为线索展开,叙述了主人公在经历不同位面的历练,逐渐由弱到强,最终成为世界主宰之一的过程。

全文共800多章,300余万字。

为什么质量参差不齐、类型固化的网络小说能在国外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受到不同国家读者的欢迎呢?这不仅是中国网络小说自身所蕴含的浅显易理解的中国文化传统带来的新鲜感,而且有网络文学本身带给人们的快感,即网络文学不同于经典文学的“爽感”。

笔者以《盘龙》为例,简要分析网络小说《盘龙》等广受欢迎的原因。

1泥沙俱下的中国文化内核带来的新鲜感《盘龙》作为Wuxia World 网站翻译完成的第一部中国网络小说,表面上看是十分西化的。

小说中出现的人名都是西式,如主人公林雷·巴鲁克。

这使得外国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很深的带入感,能够阅读下去进而被吸引,所以《盘龙》成为许多外国读者阅读的第一本中国网络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精华《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神州文学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康晓旭绥化市老年大学(绥化广播电视大学)摘要:在我国近代史外有列国侵略、国内政府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为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以文学作品使人民醒悟,出现了大量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这时期译介作品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我国文学史上译介的巅峰。

而这些译介作品也为我国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外国文学;小说;创作;影响前言:在我国近代史上,由于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国内广泛流传。

这些译介作品,其读者对象、语言形式都面向中国读者及中文形式,并且在译介的过程中,内容也根据我国国情也进行了部分改动,所以译介作品也成为了我国文学组成的特殊部分。

由于当时的口口相传的流行热度,译介作品对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对于小说的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我国近代译介情况,并探讨外国文学译介作品对我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一、我国近代外国文学译介情况简介在鸦片战争之后,主张引进先进的科技,从而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学译介不受到重视,因此并未得到积极的推动助力而得以开展。

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以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深深意识到我国当时的落后地位,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变——“戊戌政变”,而这场政变以失败落幕。

经过了这场失败的政变,梁启超认为,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国民的觉悟过低,所以,救国就要从救民即开启民智开始,而最快的方法就是借助小说的传阅力量,且必须借助西方作品。

在这样的理念下,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文学,并极力宣扬西方小说,还提倡译介政治小说,而《佳人奇遇》就是由梁启超亲自翻译的,与此同时,严复、林纾两位著名的译介大师也译介了很多西方小说和社会科学作品。

在梁启超和诸位译介大师的极力推动下,终于迎来了我国第一个翻译文学的巅峰。

二、外国文学译介作品对我国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外国小说为主的译介过来的外国文学,对我国小说的创作起到了深远影响的作用,中国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借鉴,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