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课件第四章
合集下载
普通化学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0.05917 lg c( Zn2) 2
0.05917 0.7618 lg 0.00100 2 = - 0.851V
例4.2 求高锰酸钾在pH=5.00 时的弱酸性介质中的电 极电势。设其中c(MnO4-) = c(Mn2+) =1.000mol•dm-3 , T=298.15K。 解: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的电极反应和标准电 极电势值为: MnO4-+8H++5e=Mn2++4H2O θ =1.507V 根据题意,可得:
例如kmno浓度在从1000mol?dm3降低到1000105mol?dm3电对的电极电势从1507v降低到1034v43电动势与电极电势在化学上的应用43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电极电势的大小反映了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在水溶液中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第 4 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2、氧化态物质的浓度减小会使其电极电势变小, 会导致其氧化能力减弱;反之,增大氧化态物质的浓 度,会使其电极电势变大,会导致其氧化能力增强。
3、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减小会使其电极电势变大, 会导致其还原能力减弱;反之,增大还原态物质的浓 度,会使其电极电势变小,会导致其还原能力增强。 4、介质的酸碱性对含氧酸盐氧化性的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含氧酸盐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较强的氧化 性。例如,KMnO4 作为氧化剂,当介质中的H+浓度 在从1.000 mol•dm-3降低到1.000 10-5 mol•dm-3 时, MnO4-/ Mn2+电对的电极电势从1.507V降低到1.034V。
(2)原电池的图式(符号、表达式)
原电池装置可用图式来表示,如: (-) Zn∣ZnSO4(c1)‖ CuSO4(c2)∣Cu (+) 规定: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 “‖” 表示盐桥,
普通化学课件知识点精选chapter4

钢铁中的主要成分为:Fe、C、FeC3(渗碳体)。Fe的活 泼性较强,因而当与腐蚀性介质接触时, Fe作阳极,C或渗碳
体作阴极,就构成了腐蚀电池,Fe被氧化而被腐蚀。
腐蚀类型:
(1)析氢腐蚀:(酸性)
阳极:Fe Fe2 2e 阴极:2H 2e H2
(2)吸氧腐蚀:(弱酸、中性)
阳极:Fe Fe2 2e 阴极:O2 2H2O 4e 4OH
砂土段为阴极:O2+2H2O+4e-=4OH- 粘土段为阳极:Fe=Fe2++2e-
所以粘土段部分的钢管更容易被腐蚀。
了解了腐蚀发生的原理,就可以针对不同的腐蚀过程采取相 应的措施来防腐。金属设备的防腐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电化学 防腐、覆盖层保护、加缓蚀剂。
三、金属设备的防腐 (一)电化学防腐
1、牺牲阳极保护法 (© 示意图)
θ (-)
)
0.059 0.059
该式表明了原电池反应的K⊖与电动势E⊖之 间的关系。由此看出,当温度和转移电子数一
定时,K⊖值与E⊖值成正比,(⊖(+)-⊖(-))越大,
则K⊖值就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4.4 电解
(Electrolysis)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液),在电极上 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O 2 O H - 电对的电极电势不同: O 2+2H 2O +2e-=4O H -
O 2O H - θO 2O H - 0.0 459lgp c(4 O (O 2)H -p )θ
p(O 2)砂 土 p(O 2)粘 土
O 2O H -砂 土 O 2O H -粘 土,由铁作导体,也会产生原电池反应。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1

课时作业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1课时 氨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自主学习·新知全解
课时作业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课时作业2.化学性质
课时作业3.氨水的性质
课时作业
喷泉红极易
碱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液化
课时作业答案: B
课时作业
易溶白
NH 4NO 3+NaOH===NaNO 3+NH 3↑+H 2O
课时作业3.氨的实验室制法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答案: A
课时作业
游离态
化合态
游离态氮的化合物
课时作业 (2)类别。
课时作业3.氮的循环
课时作业答案: C
课时作业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谢谢观看!。
普通化学第四章 化学平衡

热力学中,标准平衡常数无压力平衡常数与浓度平衡常数 之分。
以后在平衡组成的实际运算中多用标准平衡常数。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12/12
7
4.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及其应用
rGmø(T) 与 K ø的关系
平衡时即有: rGmø(T) =-RT lnK ø
此式即为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式。由此式可 以看出:
- 得反应: N2O4(g) 2NO2 (g)
K
ø3=
(peq(NO2)/p
ø)2
•
(peq(N2O4)/p
ø)-1=
K
ø
1
/
K
ø
2
(3) 反应方程式乘以系数q,则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原反 应平衡常数的q次方。即
K
ø
新
=
(K
ø原)q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12/12
12
4.1化学平衡 状态
4、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eE + f F gG + hH
在标准状态下,标准平衡常数 K ø可表示为: K ø= (ceq(G)/c ø)g • (ceq(H)/c ø)h • (ceq(E)/c ø)-e • (ceq(F)/c ø)-f
K ø= (ceq(B)/c ø)B
K ø= (peq(G)/p ø)g • (peq(H)/p ø)h • (peq(E)/p ø)-e • (peq(F)/p ø)-f
rSmø(298K) = BSmø(B)
= 245.35 + 2×186.80 -222.96 -2×198.59
= -1.19 J•mol-1•K-1
rGmø(600K)
以后在平衡组成的实际运算中多用标准平衡常数。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12/12
7
4.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及其应用
rGmø(T) 与 K ø的关系
平衡时即有: rGmø(T) =-RT lnK ø
此式即为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式。由此式可 以看出:
- 得反应: N2O4(g) 2NO2 (g)
K
ø3=
(peq(NO2)/p
ø)2
•
(peq(N2O4)/p
ø)-1=
K
ø
1
/
K
ø
2
(3) 反应方程式乘以系数q,则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原反 应平衡常数的q次方。即
K
ø
新
=
(K
ø原)q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12/12
12
4.1化学平衡 状态
4、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eE + f F gG + hH
在标准状态下,标准平衡常数 K ø可表示为: K ø= (ceq(G)/c ø)g • (ceq(H)/c ø)h • (ceq(E)/c ø)-e • (ceq(F)/c ø)-f
K ø= (ceq(B)/c ø)B
K ø= (peq(G)/p ø)g • (peq(H)/p ø)h • (peq(E)/p ø)-e • (peq(F)/p ø)-f
rSmø(298K) = BSmø(B)
= 245.35 + 2×186.80 -222.96 -2×198.59
= -1.19 J•mol-1•K-1
rGmø(600K)
普通化学第四章

普通化学第四章
二、金属腐蚀的防护
根据腐蚀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总的原则是破 坏腐蚀形成条件及减缓腐蚀速度。 ㈠ 阴极保护法
阴极保护法是将被保护金属作为腐蚀电池的 阴极或电解池的阴极而加以保护,使其免受腐蚀。 前者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后者称为外加电流 法。
普通化学第四章
1.牺牲阳极保护法 腐蚀电池中,活泼金属作为阳极易失电子而
气中的O2不断的溶于水膜,并扩散到阴极,保证
阴极附近的O2达到一定浓度,于是(O2/OH-)> (H+/H2),则阴极反应:
O2 + 2H2O + 4e- = 4OH这种阴极反应吸收O2的腐蚀称为吸氧腐蚀。
普通化学第四章
3. 差异充气腐蚀 除以上两种电化学腐蚀之外,金属表面还常因
O2浓度的分布不均而引起腐蚀,称为差异充气腐蚀。 【实验】在一砂纸打光的铁片上滴一滴黄色的腐蚀 液(NaCl,K3[Fe(CN)6] —赤血盐,酚酞),静置一段 时间。
普通化学第四章
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离开金属表面,而从附 近尚未反应的金属表面逐渐扩散到这一反应区, 于是金属表层的炭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脱炭层。 脱炭层使钢铁表面硬度减小,疲劳极限下降,机 械强度减弱。
普通化学第四章
这类氧化脱炭化学腐蚀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极为 常见。这是因为很多石油化工设备都是在高温下操 作的,如加热炉、裂解炉和蒸馏塔底部等等,所以 氧化脱炭在这些部位特别显著。
阴极是电极电势高的氧化态物质被还原氧化性强阳极是电极电势低的还原态物质被氧化还原性强nananana710910lg059nana电解如果用金属作电极阳极参加反应的往往是金属电极如用铜
四、判断氧还反应的程度
氧还反应的限度就是反应达到平衡时所进 行的程度,通常用K⊖的大小来衡量。由于:
二、金属腐蚀的防护
根据腐蚀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总的原则是破 坏腐蚀形成条件及减缓腐蚀速度。 ㈠ 阴极保护法
阴极保护法是将被保护金属作为腐蚀电池的 阴极或电解池的阴极而加以保护,使其免受腐蚀。 前者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后者称为外加电流 法。
普通化学第四章
1.牺牲阳极保护法 腐蚀电池中,活泼金属作为阳极易失电子而
气中的O2不断的溶于水膜,并扩散到阴极,保证
阴极附近的O2达到一定浓度,于是(O2/OH-)> (H+/H2),则阴极反应:
O2 + 2H2O + 4e- = 4OH这种阴极反应吸收O2的腐蚀称为吸氧腐蚀。
普通化学第四章
3. 差异充气腐蚀 除以上两种电化学腐蚀之外,金属表面还常因
O2浓度的分布不均而引起腐蚀,称为差异充气腐蚀。 【实验】在一砂纸打光的铁片上滴一滴黄色的腐蚀 液(NaCl,K3[Fe(CN)6] —赤血盐,酚酞),静置一段 时间。
普通化学第四章
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离开金属表面,而从附 近尚未反应的金属表面逐渐扩散到这一反应区, 于是金属表层的炭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脱炭层。 脱炭层使钢铁表面硬度减小,疲劳极限下降,机 械强度减弱。
普通化学第四章
这类氧化脱炭化学腐蚀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极为 常见。这是因为很多石油化工设备都是在高温下操 作的,如加热炉、裂解炉和蒸馏塔底部等等,所以 氧化脱炭在这些部位特别显著。
阴极是电极电势高的氧化态物质被还原氧化性强阳极是电极电势低的还原态物质被氧化还原性强nananana710910lg059nana电解如果用金属作电极阳极参加反应的往往是金属电极如用铜
四、判断氧还反应的程度
氧还反应的限度就是反应达到平衡时所进 行的程度,通常用K⊖的大小来衡量。由于:
普通化学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液体固体物质的标准状态是在一个标准压力下纯 物质的物理状态。
3.溶液中溶质的标准状态是指在标准压力下溶质的
质量摩尔浓度b =1 mol·kg-1的状态。 热力学 bθ =1 mol·kg-1。 化学计算中,近似处理,标准物质的量浓度cθ =1
mol·L-1 在热力学的有关计算中,状态函数变化需注明其状 态,即表明其处于标准状态还是处于非标准状态。
有物质交换 敞开系统
有能量交换
经典热力学不研究敞开系统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环境
无物质交换 封闭系统
有能量交换
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封闭系统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3)隔离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故又称为孤立系统。
△r Hmθ(1)= - 870.3kJ.mol-1
定压反应热,用符号Qp表示。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p + W
Qp = △U - W = △U + p△V
热化学
U、p、V都是状态函数,其组合也必为状态函数, U、p、V的组合定义为一新的状态函数——焓, 符号为H。
H ≡U + pV Qp = △H
不做非体积功的恒压过程,定压反应热等于化学 反应焓变。
这种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 为系统,也可称为体系。
环境(surroundings)
系统与环境
系统以外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
或影响的部分称为环境。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分类
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系统分为三类: (1)敞开系统(open system)
3.溶液中溶质的标准状态是指在标准压力下溶质的
质量摩尔浓度b =1 mol·kg-1的状态。 热力学 bθ =1 mol·kg-1。 化学计算中,近似处理,标准物质的量浓度cθ =1
mol·L-1 在热力学的有关计算中,状态函数变化需注明其状 态,即表明其处于标准状态还是处于非标准状态。
有物质交换 敞开系统
有能量交换
经典热力学不研究敞开系统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环境
无物质交换 封闭系统
有能量交换
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封闭系统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3)隔离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故又称为孤立系统。
△r Hmθ(1)= - 870.3kJ.mol-1
定压反应热,用符号Qp表示。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p + W
Qp = △U - W = △U + p△V
热化学
U、p、V都是状态函数,其组合也必为状态函数, U、p、V的组合定义为一新的状态函数——焓, 符号为H。
H ≡U + pV Qp = △H
不做非体积功的恒压过程,定压反应热等于化学 反应焓变。
这种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 为系统,也可称为体系。
环境(surroundings)
系统与环境
系统以外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
或影响的部分称为环境。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分类
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系统分为三类: (1)敞开系统(open system)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 或离子。 (质子的接受体)
酸
HAc
H
2
PO
4
HPO
24
NH
+ 4
[Al(H 2O) 6] 3+
[Al(OH)(H 2O) 5 ]2+
H+ +碱
H + + Ac -
H+
+
HPO
24
H+
+
PO
34
H + + NH 3
H + + [Al(OH)(H 2O) 5]2+
KW =1.0×10-14
100℃纯水:KW =5.43×10-13 T , KW
4.2.2 溶液的pH
pH = -lg{c(H3O+ )} 令 pOH = -lg{c(OH- )}
常温下,
根据
KW
={c(H
O+
3
)}{c(OH
-
)}=
1.0×10-14
即 - lg c(H+ ) - lg c(OH- ) = - lg KW = 14
H3O+(aq) +OH-(aq) 酸(2) 碱(1)
③ 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 转移反应。例如NaAc水解:
H+
Ac-+H2O OH- + HAc 碱(1) 酸(2) 碱(2) 酸(1)
NH4Cl水解:
H+
NH
+ 4
+
H2O
H3O+ + NH3
酸(1) 碱(2) 酸(2) 碱(1)
酸
HAc
H
2
PO
4
HPO
24
NH
+ 4
[Al(H 2O) 6] 3+
[Al(OH)(H 2O) 5 ]2+
H+ +碱
H + + Ac -
H+
+
HPO
24
H+
+
PO
34
H + + NH 3
H + + [Al(OH)(H 2O) 5]2+
KW =1.0×10-14
100℃纯水:KW =5.43×10-13 T , KW
4.2.2 溶液的pH
pH = -lg{c(H3O+ )} 令 pOH = -lg{c(OH- )}
常温下,
根据
KW
={c(H
O+
3
)}{c(OH
-
)}=
1.0×10-14
即 - lg c(H+ ) - lg c(OH- ) = - lg KW = 14
H3O+(aq) +OH-(aq) 酸(2) 碱(1)
③ 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 转移反应。例如NaAc水解:
H+
Ac-+H2O OH- + HAc 碱(1) 酸(2) 碱(2) 酸(1)
NH4Cl水解:
H+
NH
+ 4
+
H2O
H3O+ + NH3
酸(1) 碱(2) 酸(2) 碱(1)
《普通化学》--4化学反应速率

4次碰撞 次碰撞
6次碰撞 次碰撞
8次碰撞 次碰撞
16次碰撞 次碰撞
质量作用定律指出: 在一定温度下, 质量作用定律指出: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速 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表明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定量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 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速率方程
介绍一种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 — 初始速率法
对反应 NH4+(aq) + NO2-(aq)
实
1 2 3
N2(g) + 2H2O(l)
初始速率(mol dm–3·s–1)
1.35×10-7 × 2.70×10-7 × 5.40×10-7 ×
验
初始c (NH4+)
0.100 mol dm–3 0.100 mol dm–3 0.200 mol dm–3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产物浓度的 增加来表示. 增加来表示. 浓度常用mol·l-1,时间常用 ,min,h 时间常用s, 浓度常用 , 反应速率又分为平均速率(average rate)和 反应速率又分为平均速率( ) 瞬时速率(instaneous rate)两种表示方法. 瞬时速率( )两种表示方法 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v = △c / △t +dc(N2O 5) 瞬时速率只能用作图的方法得到: = 瞬时速率只能用作图的方法得到:v = − lim v ∆ t → t0 d
应用Arrhenius方程时,还应注意到下列问题: 方程时,还应注意到下列问题: 应用 方程时 处于方程的指数项中, 有显著影响 在室温下, 有显著影响, ● Ea处于方程的指数项中,对k有显著影响,在室温下, 值降低约80% 。 每增 加 4kJ·mol-1, k值降低约 值降低约 温度升高, 增大 一般反应温度每升高10℃ 增大, ● 温度升高,k增大,一般反应温度每升高 ℃,k将增大 将增大 2~4倍。 倍 ●根据 l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4.2 电极电势
参比电极
Hg2Cl2(s) + 2 e–
(Pt)Hg,Hg2Cl2∣KCl
2 Hg(l) + 2 Cl-(aq)
稳定性好,使用方便
铂丝 纯汞
甘汞(Hg2Cl2 )和汞的糊状物
当c (KCl)为饱和 溶液时, E = 0. 2412 V
KCl 溶液 烧结陶瓷芯或玻璃砂芯 图4.3 甘汞电极示意图
7
4.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பைடு நூலகம்
2. 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0与标准电动势 0的关系 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与标准电动势E aA(aq) + bB(aq) ==== gG(aq) + dD(aq)
0.05917 {CG / Cθ }g{CD / Cθ }d E = E0 – lg n {CA / Cθ }a{CB / Cθ }b
4
4.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根据图式写出反应式: 例2: 根据图式写出反应式 (- )Pt H2(101325Pa) - H+(1.0mol/L) Cu2+ Cu (+)
H2(101325Pa) + Cu2+ === 2H+(1.0mol/L) + Cu (- )Pt - Fe3+ Fe2+ MnO- Mn2+ H+ 4 Pt (+)
6
F —— 96485 C . mol-1 J
4.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aA(aq) + bB(aq) ==== gG(aq) + dD(aq)
{CG / Cθ }g{CD / Cθ }d ∆G = ∆Gθ + RT ln {CA / Cθ }a{CB / Cθ }b
-nFE = - nFEθ +
{CG / Cθ }g{CD / Cθ }d RT ln {CA / Cθ }a{CB / Cθ }b
24
4.2 电极电势
对有固体、 对有固体、纯液体参加反应不列入 Nernst 方程 式中,对气体用压力表示。 式中,对气体用压力表示。 例: Zn(S) + 2H+(aq) === Zn2+(aq) + H2(g)
0.05917 C(Zn2+ ){P(H2 ) / Pθ } E = Eθ − lg 2 C2 H+
18
4.2 电极电势
常用酸度计就是用参比电极和“玻璃电极” 例: 常用酸度计就是用参比电极和“玻璃电极”组成 原 电池,原电池的电动势: 电池,原电池的电动势:
E = ϕ参 −ϕ玻
θ ϕ玻 = ϕ玻 + 0.05917lg CH
+
θ E = ϕ参 −ϕ玻 − 0.05917lg CH+
− lg CH + = pH =
3
4.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根据反应式写出原电池图式(或符号 或符号) 例1: 根据反应式写出原电池图式 或符号 Fe2+ + Ag+ === Fe3+ + Ag (- )Pt - Fe3+ Fe2+ Ag+ Ag (+)
Cd + 2H+(1.0mol/L) === Cd2+(1.0mol/L) + H2(101325Pa) (- )Cd - Cd2+(1.0mol/L) H+(1.0mol/L) H2(101325Pa) Pt (+)
Pt
9
4.2 电极电势
例: 测
ϕ (Cu / Cu) = ?
θ
2+
(1) 组装原电池 组装原电池: Pt H2(101325Pa) 2( H+(1.0mol/L) Cu2+(1.0mol/L) Cu
10
4.2 电极电势
(2) 用万能表确定正负极 Cu为正极,氢为负极。 用万能表确定正负极, 为正极, 为正极 氢为负极。 (3) 测原电池的电动势。Eθ = 0.337 V 测原电池的电动势。
θ ϕZn θ = ϕH+ / H − Eθ = 0 − 0.76 = −0.76V 2+ / Zn
2
讲解P 附录10 讲解 399 附录
15
4.2 电极电势
16
4.2 电极电势
其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 参比电极 (其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 甘汞电极:电势分别是: 甘汞电极:电势分别是:0.2412V、 0.2801V、 0.3337V 。 、 、 氯化银电极:电势是: 氯化银电极:电势是:0.2223V 。
ZnSO4
图 4-1
CuSO4
铜锌原电池
2
4.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电对: 氧化态/还原态 电对: 氧化态 还原态 例: Zn2+/Zn 、 Cu2+/Cu
电池符号: - 电池符号: (-) Zn
ZnSO4
CuSO4
Cu (+)
半电池符号: 半电池符号: Zn ZnSO4 、Cu CuSO4 、 Pt Fe3+ Fe2+
+ H2
14
4.2 电极电势
例: 由热力学数据计算
ϕZn
θ
2+
/ Zn
=?
+ H2 0 kJ/mol
Zn + 2H+ === Zn2+ △fGθ298 0 0 - 147.19
△Gθ 298 = -147.19 kJ/mol 根据△ 根据△Gθ = - nFE0
− ∆Gθ − (−147.19×103 ) Eθ = = = 0.736 nF 2×96485
0.05917 C2 (OH − ) ϕO2 / OH− = ϕθ − 电极电位是属于强θ 1/ 2 lg n {P(O2 ) / P } 度性质的量, 度性质的量,不具 2 0.05917 有加和性。 (0.100) 有加和性。 = 0.401− lg = 0.460V 1/ 2 2 { .325/101.325} 101
( )
对有H 参加的反应, 方程式中。 对有 +、OH- 参加的反应,应列入 Nernst 方程式中。
(4.3b)
θ − ∆GT ln Kθ = 比较: 比较 RT
8
4.2 电极电势
4.2
4.2.1
电极电势
标准电极电势P 标准电极电势 166
电极电势
ϕ 及原电池的电动势 E的关系: 的关系: 的关系 E =ϕ 正 - ϕ 负
H2
电化学中规定: 电化学中规定
ϕθ (H+ / H2 ) = 0
Pt H2(100Pa) 2( H+(1.0mol/L)
0.05917 C氧 lg ϕ =ϕ + n C还 (4.4b)
θ
aA(aq) + bB(aq) ==== gG(aq) + dD(aq)
0.05917 {CG / Cθ }g{CD / Cθ }d E = E0 – lg n {CA / Cθ }a{CB / Cθ }b
以上公式统称为Nernst 方程式 以上公式统称为
22
4.2 电极电势
方程式的几点讨论: 对 Nernst 方程式的几点讨论
ϕ 与方程式书写无关,n 和浓度的方次与方程式 与方程式书写无关,
书写有关。 强度性质 强度性质) 书写有关。(强度性质 例;Zn2+ + 2e === Zn
0.05917 ϕ(Zn2+ / Zn) = ϕ(Zn2+ / Zn) + lg CZn2+ 2
θ
a A氧 a` A还
0.05917 C ] −[ϕB + lg n C
θ
b` B氧 b B还
]
ϕA
ϕB
21
4.2 电极电势
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A氧化态 + ne === b还原态 氧化态 还原态
0.05917 C还 ϕ =ϕ − lg n C氧
θ
(4.4a) 浓度对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浓度对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式P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式 168
aA(氧化态 + bB(还原态 === a` A(还原态 + b`B (氧化态 氧化态) 还原态) 还原态) 氧化态) 氧化态 还原态 还原态 氧化态 原电池的能斯特方程式: 原电池的能斯特方程式:
a` b` CA还CB氧 0.05917 θ E=E − lg a b n CA氧CB还
θ
2Zn2+ + 4e === 2Zn
0.05917 2 ϕ(Zn2+ / Zn) = ϕ(Zn2+ / Zn) + lg CZn2+ 4
θ
23
4.2 电极电势
计算OH-浓度为 浓度为0.1mol/L时 ϕ O2 / OH − = ? 例: 计算 时 O2(g) + 2H2O + 4e === 4OH-
=
ϕA
-
ϕB
20
4.2 电极电势
a` b` 0.05917 CA还CB氧 E = Eθ − lg a b n CA氧CB还
=
ϕA- ϕB
b` a` CA还 0.05917 CB氧 0.05917 θ θ = ϕA −ϕB − lg a − lg b n CA氧 n CB还
0.05917 C = [ϕA + lg n C
11
4.2 电极电势
(4) 计算
θ θ
ϕ (Cu / Cu) = ?
θ
2+
E = ϕ正 −ϕ负 = ϕCu2+ / Cu −ϕH+ / H = 0.337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