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拼音

坐井观天拼音
坐井观天 [zuòjǐng guān tiān]
坐井观天是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原道》。
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眼界小、见识少;该成语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定语,一般用作口语。
寓意:井底的青蛙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天空就是全部天空,它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海洋那样辽阔的存在。
青蛙没有走出过那口井,就像是有的人从没有走出过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还目光狭隘地怀疑他们没有见到过的世界。
自然是伟大的、无穷的,相比之下,个体是那么的渺小。
自然界有太多我们未知的东西。
人只有深入自然去观察,才能增加知识,变未知为已知。
人应当冲破束缚自己的枷锁,勇敢地走向外面。
只有努力去接触自己未曾见过的新天地,才能丰富自己的生命,升华自己的人格。
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精选21篇)

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精选21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过寓言故事吧,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
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
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篇1有一只青蛙住在井底,他从来没有去过井外面。
他以为天空就和井口一样大。
一天,一只乌鸦飞到井边,看见青蛙,就对它说:"青蛙,咱们聊聊吧。
"青蛙就问他:"你从哪里来?""我从天上上来。
青蛙惊讶了,就说:"天空就只有这井口这么大,你怎么会从天上飞呢?"乌鸦说:"天空很大。
只不过你一直呆在井里,所有不知道世界很大。
"青蛙说:"我不相信。
"乌鸦说:"你可以出来,自己看看嘛。
"于是青蛙来到井外。
他十分惊讶,原来世界这么大!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篇2这一天,青蛙坐在井底没事干,又抬头看见了像井口一样大的天,想起了那天,小鸟说的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心想:如果,我跳出井口不就知道天到地有多大了吗!于是,青蛙前腿一伸,后腿用力一蹬,跳出了井口。
青蛙来到井口外面,看见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红红的花、绿绿的草、清清的小河、茂密的树林,听到了树叶在沙沙地说悄悄话,小鸟在唧唧喳喳地叫妈妈,小河在哗哗地唱歌,青蛙看着这一切吃惊极了!这时,小鸟飞了过来,青蛙看见,急忙叫道:小鸟,小鸟。
小鸟听见喊声,往下一看,原来是那只井底之蛙,小鸟飞到青蛙旁边。
青蛙看着小鸟,不好意思地说:小鸟,你说天无边无际是对的,原来我住在井底,以为天只有井口大,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是这样大,这样美丽!小鸟笑着说:只要你亲近大自然,就能增长许多见识,知道许多知识。
从此,青蛙就在池塘里安家落户了,过着快乐而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生活。
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篇3小鸟飞得有点累时,便停到一口井上休息。
坐井观天的意思解释

坐井观天的意思解释【成语拼音】, zuo jing guan tian【【成语简拼】 dqt【成语繁体】坐井觀天【成语造句】在井底所看到的天空是有限的。
“坐井观天”一般被人们理解为形容目光短浅,但事实上它的意思却比这个词义要复杂得多。
它出自《庄子》,是说有个叫做南郭子綦的人,天天和他的朋友惠施在一起,他的朋友经常向他请教问题。
但他们住的地方很偏僻,附近又没有什么山河湖泊,更没有什么车马来往。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成语解释】: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眼光太小,见识不广。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见识不广【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英语翻译】: on the roof of a well【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与其弟子出行。
路过一口枯井,两个小孩问他们从哪儿来,庄周回答:“我们都是从天上来的!”两个小孩大笑不止,指着井底的青蛙问:“你怎么知道?”庄周回答:“因为坐在井里看天,所以知道天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学习青蛙的沉着冷静,正视现实。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主要著作有《庄子》(书名),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的哲学思想与老子有相似之处。
他认为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但他否认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世界,而强调人们的主观精神作用。
他认为在各种物质现象背后,都有一种看不见的“精神”在支配着它们,这就是“道”。
“道”无形无象,又超越时间和空间,能够产生和组织万物。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承认“道”的客观存在,主张“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具有唯心主义倾向,但他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我国的思想界也有很大影响。
中国先秦哲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庄子被称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坐井观天的意思_坐井观天的成语解释

坐井观天的意思_坐井观天的成语解释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个深井里,整天只能看到井口上方的一片天空。
这只青蛙从小就在井内生活,对外界的事物一无所知,它以为整个世界就只有井口上方的那一小片天空。
于是,它以自己的经验和所见来妄下结论,认为天就是那个井口上方的圆形。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演绎而来的,用来形容人们闭门不出、见识狭窄,只凭自己的片面经验和有限视野来评判事物和世界。
井底之青蛙虽然对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但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所见即所得,对整个世界的了解就是那个井口上方的天空。
这种局限性和狭隘的思维方式,让它无法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无法体验到更加广阔和丰富的生活。
其实,坐井观天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固守成见、不愿突破自己舒适区的人。
当一个人只看到了自己生活范围内的一部分,不曾拓宽自己的眼界,不接触新的事物和思想,就很容易陷入坐井观天的陷阱。
这样的人在许多时候,只能以自己狭隘的视野来判断事物和世界,对真相和事实产生了片面和错误的认知。
坐井观天的人往往缺乏全面性的思考,容易陷入偏见和误解中。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别人的观点,不愿与新事物接触,甚至对不同意见持怀疑态度。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也会对社会进步产生阻碍。
坐井观天的人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狭隘,他们对外界的了解停留在表面,不愿去深入了解和探索。
这样的人容易被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所利用,容易成为别人意识形态的奴隶。
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只能盲从他人的意见。
为了避免坐井观天,我们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主动地接触新的事物和思想。
只有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对复杂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在信息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摒弃盲从和片面性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开放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世界,并做出更加准确和明智的决策。
坐井观天的成语意思

坐井观天的成语意思导读:导语:坐井观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小学就有学过青蛙呆在井底不愿出来看看世界的课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更齐全的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成语知识:【拼音】:zuòjǐngguāntiān【释义】: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示例】: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樗配之辈。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古文】:“子独不闻夫埳(xiàn)井之鼃(wā)乎?谓东海之鳖(biē)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jué)泥则没足灭跗(fū)。
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翻译】:你难道不知道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吗?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
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哪!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
于是,它在井边犹豫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
坐井观天的意思

坐井观天的意思
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1、他自认为了不起,常用坐井观天来讽刺别人。
2、一个人如果眼光狭小,见识少、短浅、而且还自大,不接受新事物,就好比“坐井观天”一样。
3、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玩游戏的高手,谁知去动漫城和其他小朋友一比,才知道自己是坐井观天啊!
4、坐井观天是不可取的。
5、整天呆在这个小工厂里,无异于坐井观天
6、一味的坐井观天,永远不会知道天有多大,世界有多大。
7、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敞开思维、解放思想,这样才不至于坐井观天。
8、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析,不能如井底之蛙一样坐井观天。
9、整天呆在这个小工厂里,无异于坐井观天。
10、如果夜郎自大,坐井观天,或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就会丧失生命力,被淘汰出局。
11、我们不但要学好书上的知识,还要学更多课外知识,这样在知方面就不会坐井观天了。
12、看事情要宏观,坐井观天是不行的。
13、青蛙和癞蛤蟆的区别在于,青蛙是保守派,坐井观。
坐井观天的解释

坐井观天的解释
“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成语出处: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坐井观天典故:
唐代文学家韩越曾经写了一篇〈原道〉的文章,来说明儒家道的原义,借此来驳斥老子崇尚虚无的道。
他在文章中首先就仁、义、道、德的内涵下个定义:仁就是博爱的精神;义就是对的行为;循一定原则去做就是道;充实于内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
仁和义的标准是不变的,道和德的解说则会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就如老子也讲道德,但他所说的道德是抛弃仁和义的,这只是种个人的说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为天下的公论。
至于老子会对仁义有所轻视,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毁谤,那是因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
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坐井观天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眼界狭小,见识不广。
坐井观天
1、意思:坐: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
长期停留在井里看天。
2、比喻: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3、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4、近义词: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5、反义词:高瞻远瞩、见多识广、包罗万象、无懈可击。
6、例句:我们要把眼光放开,不能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的意思

坐井观天的意思坐井观天意思是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原道》,原文为:“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亦作“坐井窥天”。
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唐韩愈《原道》:“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宋刘克庄《用居后弟强甫韵》之九:“ 退之未离乎儒者,坐井观天错议聃。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江陵》:“以此定李杜优劣,诚坐井窥天也。
”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三三:“咱们在山沟里,坐井观天,见不着大世面。
”亦省作“ 坐井”。
明李贽《又与从吾书》:“此中如坐井,舍无念无可谈者。
” 明袁宏道《狂言别集·寄友人》:“书至此,忽念粤西之行,饱看万里奇山,於卷石何有?断不免坐井之誚矣。
”翻译是:坐在井里面看外面的世界,就说天非常小,只有井口那么大,其实是错误的,并非是天笑了(而是井口只有那么大)。
坐井观天的故事表达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故事: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坐井的解释见“ 坐井观天”。
天的解释天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
天际。
天罡(北斗星)。
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
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天气。
天冷。
季节,时节:冬天。
日,一坐井观天造句1、磨难陪伴,但正是这些不可预料的事情,使我更加完整,不再是那个坐井观天的2、我们要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决不能坐井观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
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2.课文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寓意,感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2.会写“沿、际、信、抬、蛙、错、答、还”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了解寓意。
三、教学策略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自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理解“无边无
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进一步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完成的。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3.通过摆一摆、演一演,读一读等适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进而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成语,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说一说。
(生答)教师相机肯定:学习到的知识就能记住,你们真棒!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成语故事,齐读课题。
观是看的意思,用你的话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坐在井里看天。
【设计意图】由已经学过的《识字四》的内容入手,引入到新课的学习。
注意知识间的衔接。
读题后,让学生解释课题,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然后圈出生字,画出生词。
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三个认读字,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自己读读这三个生字。
课件出示:带音节的本课生字。
3.去掉音节请学生带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井沿抬头青蛙弄错回答无边无际
5.再次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情?课文讲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
教师顺势出图:青蛙和小鸟。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一步步安排学生读字、读词语、读课文,达到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目的。
让学生动笔圈画生字和自然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朗读感悟
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学生贴图,帮助小鸟和青蛙找到它们的位置。
出示“井”图,学生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2.理解词语井沿的意思。
师:井沿是哪部分,谁能指给同学们看?师顺势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
师:大家看清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钩”,不是“几”,下面再一个“口”。
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并随机识字。
4.理解“落”字。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明是停在井沿上,课文中为什么说“落”?
理解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
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来的!
教师顺势鼓励学生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
5.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落和停的比较,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并为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6.细读品味二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青蛙就这样一个在井里,一个在井沿上,为天有多大争论开了,他们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这就是对话。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争论了什么?
(1)整体感知。
①分角色读二至七自然段。
下面老师读解释语,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青蛙的话。
边听边想:他们各自眼中的天是怎样的呢?
②学习生字“际”。
“际”字要求会写,生跟着老师一边写一边记。
师:“际”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际”在这里是边界,也就是靠近边缘的地方。
那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呀?没有边际,很大很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避免琐碎的问题。
板书中随文识字,随板书识字,加强生字的复现,切实体现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
(2)理解小鸟的观点。
①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哪句话,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
③你们还从小鸟说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④观看多媒体动画片,理解天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两句话,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⑤句式练习。
小鸟飞过了()()()()……都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
⑥读好这两句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小鸟见了这么多东西,飞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练习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理解小鸟为什么说得对并加强说话练习。
(3)理解青蛙观念错误的原因。
①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
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②谁能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③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让谁,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不会弄错的,你们看,它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课件出示:
小鸟:你弄错了。
青蛙: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你是弄错了。
④生分角色读上面三句话。
⑤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小鸟的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⑥为什么这里要多一个“是”字?
“是”就是的确、真的意思;强调青蛙真的弄错了。
它们就是这样争论不休的,那么该怎么读呢?
指名分角色读五至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说的两句话的比较,强调小鸟的自信,同时也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
为分角色感情朗读对话打下基础。
⑦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⑧分角色朗读全文。
7.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1)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2)学到这儿,你想对青蛙或小鸟说些什么呢?最好用上老师给你的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目光远大、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自以为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说话,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达到了训练学生说话的目的,又加强了积累和运用。
(3)此时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他,天是无边无际的,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也会看到天怎么样?
看问题,如果站得高一点,就可以看得多一点,想得全面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加强对寓意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会写字”。
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字形特点,找相同点。
4.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字的细小之处。
5.书写反馈,贴“沿”“际”两个生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6.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
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
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出示“答”“还”请同学们说说写这两个字注意什么?
“答”上下结构,要做到上窄下宽,“还”是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
要先写“不”再写走之儿。
学生描红、书写。
8.展示评价。
同伴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对了,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
其实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只要你像小鸟一样努力,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你也会见多识广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