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500种常用中药材持续涨价

合集下载

中国农村适合种植的药材

中国农村适合种植的药材

中国农村适合种植的药材1、桔梗产量200~300千克,近期市场价格上涨为55~65元/千克,为近年来最高价格。

2、板蓝根产量300~400千克,由于流感的影响,原料需求大增,价格涨到近期的15~25元/千克,随着去年生产的恢复,价格今后趋于稳中有降的趋势。

3、生地产量300~500千克,近期市场价格12~16元/千克。

由于几年生产调减,今后还有上涨空间。

4、白术产量200~300千克,近期市场价格25~35元/千克之间。

5、柴胡,产量100~2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30~40元/千克,因需求量大,货源紧俏。

6、黄芪产量300~4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10~16元/千克,由于功效优异,优质品货源更是紧俏。

7、水飞蓟产量100~2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15~25元/千克,由于采收不方便,老产区种植年年在调减,随着飞蓟素的价格上涨,今后原药材的价格将会好转。

8、金银花产量100~200千克左右,由于需求量逐年递增,金银花价格一直在稳中上涨,目前市场价格120~280元/千克,因产区不同,价格区别较大。

9、丹皮产量300~5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15~25元/千克,由于生产周期长,今后价格将逐渐走高。

10、牛膝产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10~15元/千克,货源畅销。

11、丹参产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10~12元/千克,由于心脑血管用药的加大,今后还将稳中有升。

12、白芍产量300~5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12~18元/千克,由于生产周期长,不为大多数生产者注重,今后价格还会在波动中上涨。

13、防风产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15~25元/千克,东北所产价格更高。

14、半夏产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55~65元/千克,由于生产、采挖不方便,今后将长期短缺而价格不低。

15、甘草产量300~5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10~16元/千克,由于资源紧张,价格年年在涨。

远志,产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55~65元/千克,由于野生资源短缺,今后价格还会走高。

2022年中国药材价格昂贵的原因分析

2022年中国药材价格昂贵的原因分析

中国药材价格昂贵的原因分析近两年,中药材价格上涨趋势始终连续,特殊是珍贵中药材更是涨势迅猛。

由于环境的转变,功效显著的道地中药材产量越来越削减,这就导致道地中药材越抢越稀缺,越稀缺价格越贵,越贵越追捧,原材料稀缺造成了功效显著的道地中药材价格上涨。

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本月涨价品种有664个,占总量52%。

其中,涨幅在50%-100%的中药材就有128种之多。

近两年,中药材价格上涨趋势始终连续,特殊是珍贵中药材更是涨势迅猛。

在中药材低水平种植泛滥、大量低劣药材冲击市场的今日,中药材的“功效”成为稀缺资源,消失野生药材奇货可居、道地中药更是价比黄金的现象。

珍贵中药虽然价格涨势凶狠,但仍旧有价有市,甚至消失越贵越抢的现象。

一位业内人士告知记者,由于现代人越来越注意健康养生,更留意药材的功效,道地药材越来越抢手,“由于环境的转变,功效显著的道地中药材产量越来越削减,这就导致道地中药材越抢越稀缺,越稀缺价格越贵,越贵越追捧。

”这位人士建议,应当爱护好野生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保证道地中药材的生产质量和数量,在源头上把控中药材的品质。

参看发布的《2022-2022年医药化工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价值分析讨论报告》“功效”成稀缺资源,道地中药材涨势不减记者走访国内数家药材市场发觉,“道地”的中药材身价倍增,1克产地西藏的冬虫夏草售价400元,1公斤要40万元;1克产自吉林的市检野山参售价690元,1公斤要69万元。

而山东产的东阿阿胶每斤的价格超过其它品牌,就是由于东阿阿胶是全国阿胶行业唯一的道地药材生产示范基地。

为什么道地药材要贵过一般中药材?由于二者的功效相差很大。

中药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

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对于药物产地选择就有:“土地所生,真伪陈新”的论述。

因此中药产地是否相宜,对于药材质量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产于浙江的贝母叫浙贝母,长于清肺祛痰,适用于痰热蕴肺之咳嗽。

而产于四川的川贝母,长于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虚劳咳嗽。

2021年度药材市场涨价品种盘点:涨价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2021年度药材市场涨价品种盘点:涨价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2021年度药材市场涨价品种盘点:涨价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2021年的中药材市场留给⼤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相信绝⼤多数⼈想到的都是:⼏乎什么品种都涨价。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进2022年,2021年的中药材市场,在经历了多年低迷和上⼀年疫情影响下的平淡之后,⾏情迎来了爆发,各种涨价品种层出不穷,中药材⾏业进⼊了新⼀轮的⽜市。

回顾2021年涨价的品种,不外乎依然是⾃然灾害、⼈为因素、低价减种、库存薄弱、野⽣资源下降、⼝岸来货受阻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些品种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之下价格上升到了新的历史⾼位,数量之多,这在中药材市场的历史上是少有的。

在所统计的2021年涨幅在10%以上的110个常⽤品种中,涨幅超过100%的多达21个,涨幅在50%-100%之间的25个,30%-50%之间的33个, 10%-30%之间的31个,超过35个品种的价格创下历史新⾼。

⼀、2021年涨幅超过100%的品种 这部分品种中创造了历史⾼价的有:⽣熟/地黄、墨旱莲、泽泻、佩兰、车前⼦、鸡冠花、郁⾦、马钱⼦、⽊⽠、萹蓄、荆芥、⼟鳖⾍、狗脊。

涨价原因简析:⽣熟/地黄、墨旱莲、沙苑⼦、菊花、⽊⽠因⽔灾或多⾬天⽓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前、鸡冠花、荆芥因连年价格不⾼产区⽣产积极性下降导致产量下滑;泽泻、覆盆⼦、佛⼿、郁⾦产存量不⼤,在⼈⽓的加持下⾏情表现不俗;蔓荆⼦、马钱⼦进⼝来货不畅,市场⼀时货紧;佩兰、车前⼦、萹蓄今年产量正常下滑;鸡蛋花经过多年的消化,陈货库存⾛低,⾏情终⾛出低⾕;⼟鳖⾍因新版药典的实施,标准提⾼⽣产成本上涨;狗脊国家保护品种今年政府部门加⼤查处⼒度,市场⽆法正常供给。

⼆、2021年涨幅在50%-100%之间的品种 这部分品种中创造了历史⾼价的有:川芎、紫苏⼦、楮实⼦、防风、⽩蔹、连翘、槐⽶、酸枣仁、⽯菖蒲、射⼲。

涨价原因简析:川芎、⾹附、延胡索、粉葛、莪术价扬⼈为因素拉动的影响较明显;⽩芷、知母、⼭药、半枝莲今年⾬⽔天⽓造成减产;防风、紫苏叶今年种植⾯积不⼤;栀⼦多年低价农户⽣产管理积极性低下;连翘商家购进积极;紫苏⼦、楮实⼦、⽩蔹、银柴胡、五倍⼦库存薄弱;槐⽶、槐花、国产酸枣仁、薄荷、射⼲、款冬花、罗布⿇叶今年产量有限;⽯菖蒲资源野⽣,今年产出量不乐观。

2020年版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都有哪些新变化

2020年版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都有哪些新变化

2020年版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都有哪些新变化{{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品种总数计划达到6400个左右,其中:中药增加品种约220个,化学药增加品种约420个,生物制品增加品种收载30个,药用辅料增加品种约100个,药包材品种收载30个,共约800个。

药典已收载品种计划修订1400个,其中:中药500个,化药600个,生物制品150个。

中药材标准的增修订中药材是中医临床和中药产业的根本,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标准。

(一)品种的增加与退出(1)增加收载有临床用药需求、基础研究扎实、资源(野生和栽培)丰富的品种。

(2)增加收载现版药典收载或拟收载中成药处方药味中未收入药典的中药材标准。

(3)对于野生资源枯竭、商品匮乏、存在明显安全性、伦理等问题(如化石类、人类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以及基础研究薄弱的品种从药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药典。

(4)已有中药材品种新增基原,原则上按照“新发现中药材”进行申报注册,获得批准后,可考虑作为新的基原收入药典,但经本草考证证明属于历史误用需要正本清源的品种不在此列。

(二)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的修订与规范根据本草考证,结合中药材生产实际,对部分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进行修订;对原植、动物的科、属、种和拉丁学名、原矿物的类、族和矿石进行进一步的考证,进一步修订和规范中药材的来源。

(三)中药材采收和加工方法及药材性状的修订当前,随着中药农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常用中药材已不再依赖野生资源,实现了大规模种植养殖,且采收和加工已相对集中,并逐步实现机械化。

中国药典要顺应中药产业的变革和进步,把好质量关,本版药典须对中药材采收和加工方法及药材性状进行修订。

(1)制定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评价方法和指导原则,把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2)收载和规范中药材趁鲜切片直接干燥的产地加工方式。

其收载品种必须符合上述指导原则的要求,仅限于部分传统采收加工方法落后,药材难以干燥且长时间干燥过程中易霉变或导致成分明显下降的中药材以及对传统采用硫磺熏蒸改用产地无硫加工方法的中药材。

2022年药材价格走势趋势分析

2022年药材价格走势趋势分析

药材价格走势趋势分析支撑中药材价格再涨的一个最强动力则是,2022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中医药进展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0年)》、《中医药进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指引性文件,释放政策红利。

2022年中国药材市场行情风起云涌,涨价的药材不胜枚举,三七、辽五味、草果、党参、当归、覆盆子等药材价格涨幅惊人,成为2022年药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2022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现对新的一年药材价格走势趋势分析。

中药材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国内部分中药材的价格大幅上涨,吴茱萸(江西小花统规格,荷花池市场)的年涨幅达372.73%;三七(云南120头春七规格,荷花池市场)的年涨幅达170%;白术(安徽统个规格,玉林市场)的年涨幅达115.38%。

另有数据显示,当归、党参、五味子这几种主要中药药材价格的同比涨幅分别达到37.7%、99.5%和103.6%。

实际上,除了上述药材外,2022年大部分中药材都呈现上涨趋势,包括小品种药材也大幅上涨。

更多药材将入欧美药典2022-2022年中国药材行业进展前景分析及进展策略讨论报告表明,截至2022年5月,我国已有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将来的目标是把中医最常使用的至少300种中药材纳入欧洲药典。

除欧州药典外,一些中药标准已经列入美国药典,还有一些药物正在由美国药典委员会进行审查。

比如,五味子、薏苡仁、桂枝、红参、金银花、何首乌、丹参、三七、灵芝等中药标准已被美国药典草药卷收录,其中丹参、三七、灵芝3个同时进入食品补充剂卷。

被收录的中药品种,今后在平安性、质量、疗效等方面有了欧美认可的标准规范,为中药在国外被更广泛地接受使用奠定基础,也是中药成药打开出口通道的第一步。

大健康概念将吸引更多游资投资药市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21世纪是人人享有保健的新时代;21世纪,由进展经济到关怀自己的健康;21世纪人们最需要的是健康。

健康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宝! 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

三年必暴涨的中药材有哪些推荐

三年必暴涨的中药材有哪些推荐

三年必暴涨的中药材有哪些推荐现在很多农民朋友搞种植赚钱,一直以来中药材就是个不错的种植项目,今天小编要来给大家讲到的是三年必暴涨的一些中药材,想种植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三年必暴涨的中药材:1、黄芪黄芪是被列为三年暴涨的中药材,它当中包蕴着黄芪皂苷、多糖等营养成分,用其冲泡饮用可起到可起到利尿消肿等药用价值,如果平时种植黄芪,一亩利润大致在1500~2000元,而这个市场价格还在不断的增长。

2、甘草甘草中包蕴着甘草酸、异黄酮、甘草甙等药用成分,在生活中很多药品里都包蕴着甘草,它有着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如果种植甘草,那么甘草一亩利润大致在25000~30000元左右,乃至可能还会更高。

3、当归当归其实也是十分不错的中药材,它当中包蕴着阿魏酸钠、蔗糖等多种营养物质,平时可用当归泡茶、煮汤等做各种食品,有着润肠通便、调经止痛,在市场价格上三年必暴涨,平时可长期食用。

4、知母知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被认为是三年必暴涨的中药材之一,由于知母的营养成分中有着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等多种药用价值,在平时生活中人们运用的十分广泛,市场价格每年都在逐渐的增长。

5、枸杞子枸杞子是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平时很多人爱好用枸杞子熬汤、酿酒等做各种食品吃,它的市场价格每年都会增长一些,药用成份能有着效的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6、川芎川芎也是三年必暴涨药材之一,它当中包蕴着挥发油、藁本内酯,它有着活血祛瘀、祛风止痛等药用价值,平时可将其混合其它食品一起吃,而且生活中大多药材都有川芎的成份,也合适在平时种植川芎。

7、五味子五味子在市场上大多都是被晾晒加工的,它当中包蕴着苹果酸、木酚素、类黄酮等大量药用成分,它在市场上三年必暴涨,由于它有着平静安神、预防癌症等多种功效,平时可将其泡茶饮用。

现在很多中药材的价格都在连续上涨当中,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七种三年必暴涨的中药材,想搞种植赚钱的农村朋友可以尝试着种植哦!关于三年必暴涨中药材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更多农业资讯请关注我们。

中药涨价带来的警示

中药涨价带来的警示

中药涨价带来的警示2011年05月25日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中医药本身的文化特色、哲学特色,和其与科学规范不完全相合的特点,已经不仅仅是中药自身的学术问题,而是涉及到中医药在经济社会中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次中药材涨价,倒是给中药研究的规范化和中药种植乃至生产的规范化一个紧急提示。

眼下,中药材进入近十年来最猛的第四轮涨价潮,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以常用的太子参为例,一公斤的价格已经从50元到500元,期间只花了一年时间,很多为治疗小儿发热之用的寻常药材,也陡然成了“贵族”……之所以如此,有人分析说是因为气候、游资、中间环节等因素,归根结底还是我国的中药材缺乏规范化,无论从定价还是种植,都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这就给中药材的价格失控提供了机会。

虽然身为“国粹”,“伟大的宝库”,但目前中药材主要依靠药农的自由种植和供给,而很多药物就集中几个地方,只要有游资进入,很容易就参与了控制,而中药材又不像蔬菜,相关部门缺乏直接的强制管理,这就给了中药涨价很好的机会,而中药材的涨价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医药的发展。

在中药材涨价的同时,被国家明令规定价格的中成药,却因为不能自行调价而面临原料的问题,很多常用中成药缺货乃至断货,病人面临无药可吃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很正常,因为如果保证了规定价格,中成药的生产厂商只能寻找价格便宜的药材,商家不可能长期为此赔本,而中药材的质量有严格的讲究,产地、种植条件、药材的品种等都会直接影响药材的疗效,确实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因此,一味地为了保证规定价格而寻找便宜原材料,会逼迫厂家以次充好,乃至直接导致中医药的疗效,如此这般,现在在价格上“药你命”的中药材,就会要了中医药的未来生命。

除了种植规范化的缺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介绍,中药材价格难题还在于价格的指导价难以定下,定价就需要有质量标准,但是中药目前就缺这个,而这也是中医药在走向世界,走向规范化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由此看来,中医药本身的文化特色、哲学特色,和其与科学规范不完全相合的特点,已经不仅仅是中药自身的学术问题,而是涉及到中医药在经济社会中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次中药材涨价,倒是给中药研究的规范化和中药种植乃至生产的规范化一个紧急提示。

浅析我国中药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中药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上的“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世界中草药市场迅速崛起,中药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以欧美市场为主。

近几年来,我国中药出口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其次是欧美市场,而出口结构以中药材和中药提取物为主,中成药和保健品出口较少。

中药出口呈现出了欧美市场逐渐扩大、出口产品结构逐步调整的新特点。

我国中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国际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境外中药合法化速度加快构成了我国中药出口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国外药品准入标准高和来自洋中药的威胁和挑战。

从自身来看,我国中药出口还存在着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研发投入不足,出口结构不合理,对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不力,中药质量不稳定,缺乏中药出口的符合型人才等问题。

我们应该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发展中药品牌,加强可持续发展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发展大型中药企业,加强中药的国际交流,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并培养中药出口的复合型人才,以解决制约我国中药出口障碍,促进我国中药出口的发展。

【关键字】中药出口现状问题对策The analysis on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Chinese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Student: LI Jinlia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worldwide tide of returning back to nature, the world herbal medicine market grows rapidly.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lso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U.S. and Europe are the main markets of herbal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s have maintained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recent decade.Our major export market is Asia,followed by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Chinese herb extracts are the main products we exported while export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re less.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 is showing two new features, one is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s; the other is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adjust gradually. The long history, rich resources and the growing dema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well as the speed legalization around the world constitute opportunities and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orts. In the mean time, we also are facing challenging of culture difference with western,high standards for drugs to access to foreign countries, the threats and challenges from foreign traditional medicines. Besides, expo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ist following problems:the added value of export products is low,the Inadequate of R & D investment, irrational export structure , ineffectiv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stability quality of medicine, lack of talent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ort.To address the obstac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or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 we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 & D, improve the related standards and norms, enh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 large-scale TCM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compound talents cultivation.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 Status quo; Problem; Countermeasure引言在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形成了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 保存了多达30余万个秘方、验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500种常用中药材持续涨价药材减产是主因来源:中新社中国中药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证实:去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在5%至180%。

其中28%涨幅超过51%;有6%逾181%,2%超过300%。

冬虫夏草、水蛭、松贝母、青贝、阿胶、西洋参、太子参、三七、牛黄等位列上升榜首。

中药材持续涨价明显增加了医院中药制剂的成本和消费者的负担,也给中药企业带来成本压力。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贾海彬对涨价原因的分析是:由于有许多中草药品种都依赖人工种植,粮食价格提高后,药农改种粮食作物,减少了白芷、黄芪等生长期长、成本高中药材种植面积,导致产量减少,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此外社会需求量急剧增加,游资推动市场价格急速变化,物价整体上涨引起链锁反应也是引发涨价的因素。

业内专家认为,中药材减产和野生药材大幅减少是中药材价格攀高的主要因素。

从2000年起,全国药材总产量年均递减20%左右。

由于资源过度消耗,而中药应用日益广泛,需求迅速增长,缺口越来越大,中药材市场必然逐步形成卖方市场。

专家同时提醒有关部门,关注游资进入药市炒作中药材的情况。

2010年,医药板块整体继续扮演着价值投资、防御投资的角色,涨幅中规中矩。

2010年,医药板块虽没有出现2009年甲流行情的惊心动魄,但生物医药股价值挖掘、抗癌概念的炒作、超级细菌不时来袭,乃至首只医药行业基金的成立,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不少回味,亮点颇多。

2010年即将远去,2011年,医药股会有哪些机会呢?2011年,医药行业将是“十二五”和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关照”的对象。

综合来看,2011年医药股投资机会将体现在基本药物制度的调整、生物医药的创新、生产流通环节的整合等三个方面。

个股方面,泰立信、千金药业、爱尔眼科、鱼跃医疗、天坛生物、华北制药等值得关注。

告别2010年,展望2011年。

作为“十二五”的开年,一连串的新举措、新变革将得到落实和贯彻。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十二五”有关生物制药、加快医疗事业改革以及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带来新一轮发展良机。

估值水平达到历史高位2010年,在医药行业缺少重大且持续性强的事件的背景下,医药股的表现可谓中规中矩。

不过,就是在这种低调下,其整体估值水平却在悄然间达到了历史高位。

从2010年强势医药股的背景看,医药行业的机会脉络呈现出三大特征:首先,事件性依旧是医药股行情最直接的助推器;其次,创新成为医药股能够获得高估值的潜在动力;最后,生物医药是医药行业未来最大的发展方向。

此外,2010年,一件影响深远的举措,将医药行业与基金投资联系到了一起:我国首只针对单个行业的股票型基金——汇添富医药保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当然,过度的关注往往带来估值偏高的后果。

光大证券医药研究员姚杰指出,目前医药股的绝对估值提升乏力。

目前,基金对于医药股的配置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位,超配到9个点,标配是5个点。

所以,医药股绝对估值提升空间有限,相对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医药行业继续高增长由于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仍低于5%,与美国的17%还有很大差距,故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将继续保持在快车道中。

东吴证券分析师徐青认为,有三大积极因素驱动医药消费:一是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趋势加速;二是收入增加和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增长;三是政策红利效应开始显现。

近日,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预计,未来十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0%。

其中,2011年医药工业将增长23%,达到15450亿元的规模。

在细分行业中,南方所数据显示,医院市场、OTC终端和第三终端增速分别约为25%、18%和30%,2009年各终端市场容量比重约为60%、25%和15%,第三终端市场容量呈加速增长之势,OTC终端增速有所下降。

招商证券分析师李珊珊在谈到2011年医药行业可能出现的状况时指出,2011年将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发生变化的第一年,很可能是基本药物放量的拐点。

药品价格政策左右股票价格医药板块的表现往往和医药价格的调整密不可分。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决定从12月12日起,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大类药品。

在该消息出炉后,医药板块随即遭遇连续杀跌,利空效应明显。

大通证券分析师张宏斌指出,11月30日的“通知”,是发改委第26次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整,但此次调价只是一个开始,2011年上半年基本药物以及医保药品价格调整将陆续展开,这将对国内药企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对医药板块二级市场表现的冲击可能更大。

不过,在药物价格持续下降的背后,并非“无利可图”。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敬雷指出,基本药物招标政策将导致中标集中度的提升,对于规模大、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而言能获得量的提升;另外,基本药物招标政策导致招标价格的下降,但对于不依赖经销商的企业,不必担心价格下降向出厂价传导。

兼具上述两个特性的企业,是这次政策的受益者,即量价齐升。

机会2011:调整、创新、整合成三驾马车在估值偏高、流动性紧缩的大背景下,2011年医药股还具有投资机会吗?分析人士指出,在密切关注医药价格调整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从基本药物制度的调整、生物医药的创新、产业的整合三个方面挖掘投资机会。

调整新基本药物制度致需求猛增1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

分析人士指出,《采购机制》的出台,将伴随基本药物制度的调整,给2011年的医药股带来三个方面的机会。

需求方面,要看品牌普药企业。

随着补偿机制措施细化,基本药物放量在即,从而带来市场扩容和行业增长性机会。

国信证券分析师贺平鸽指出,未来3~5年,伴随医疗资源下沉、“全民医保”提前实现、基本药物制度自2011年起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必将撬动潜力巨大的基层消费市场,行业有望继续保持20%~25%快速增长。

贺平鸽认为,在普药方面,品牌美誉度高的大型龙头企业才能真正满足基药“大量低价品质”的保障。

第一创业分析师邓聪则看好基药目录里面的单独定价品种,比如西南药业(600666)等。

定价权方面,看有独家品种的中药企业。

基本药物中药独家品种企业和现代中药企业是良好的抗通胀品种。

数据显示,原料成本上升对中药行业的盈利能力影响明显,为应对成本上升对医药企业带来的冲击,提价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进入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价格受到管制;只有中药独家品种才能享受定价待遇,并能充分分享进入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放量带来的益处。

民族证券分析师涂羚波看好具有定价能力的公司,比如云南白药(000538)、东阿阿胶(000423)等。

流通环节,要看有品种资源的龙头企业。

根据此次采购新政,拥有上游生产企业客户资源和品种资源的龙头企业能够更多的得到配送市场份额。

此外,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要求从交货验收合格后30天内付款,这又利好医药流通股。

国泰君安分析师易镜明指出,在整个医药流通行业大洗牌的背景下,享受全国范围内整合的上海医药(601607)等;省级招标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一致药业(000028)等值得重点关注。

创新生物医药的腾飞之路“十二五”的新兴产业规划中,生物医药作物生物产业的子行业将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

2011年,生物医药的投资机会分为两类,即二类疫苗和生物仿制创新药。

我国疫苗市场由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构成,一类疫苗由政府采购,价格低廉,针对适龄儿童,由国家免费提供;二类疫苗未列入国家免疫范畴,由消费者自愿选择、自费购买,价格较高,利润也较高。

分析人士指出,二类疫苗的消费动力主要来自于: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增加了我国居民健康投资支出;另一方面,SARS、禽流感、甲型H1N1唤醒了民众的预防和健康保健意识。

东吴证券分析师徐青指出,国内疫苗企业在研的治疗性疫苗品种主要有乙肝疫苗、艾滋病疫苗和癌症疫苗,涉及公司有重庆啤酒(600132)、长春高新(000661)、兰生股份(600826)等,这些疫苗一旦研发成功,会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明显的超额利润。

2010年11月,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研发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基因工程药物和抗体药物,加大传染病新型疫苗研发力度。

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重点突破大规模、高通量基因克隆及蛋白表达、抗体人源化及人源抗体的制备、新型疫苗佐剂、大规模细胞培养和蛋白纯化等技术。

民族证券分析师涂羚波指出,在目前药价趋降的形势下,创新类产品无疑会获得价格和审批等诸多优惠,这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尤其是具备研制国际前沿的一类新药的企业带来利好。

国联证券分析师周静指出,由于传统的新药研究模式受到挑战,合作开发是大势所趋。

整合永不停歇的步伐10月9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务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精神,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品种、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通过扶优扶强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显着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医药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

招商证券李珊珊指出,随着行业龙头国药控股、九州通上市融资,华润医药加强医药领域投资力度以及上药集团重组,各商业巨头均手握重资,借医改“大流通”政策导向,纷纷进行扩张。

国内医药行业大整合时代已经开启。

国联证券分析师周静指出,从国家日前公布的产业升级意见稿中可以看到,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居前20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要达到80%以上,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要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而医药流通方面,提高行业集中度则成为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

因此可以预见医药企业的并购将会愈演愈烈,央企和地方国资委的重组将成先行军。

作为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平台的相关公司,有集团雄厚的实力做后盾,这批公司将会最先把握良好时机先发制人。

核心提示光基本药物制度的调整,给2011年的医药股带来三个方面的机会:需求方面,要看品牌普药企业;定价权方面,看有独家品种的中药企业。

流通环节,要看有品种资源的龙头企业。

“十二五”的新兴产业规划中,生物医药作物生物产业的子行业将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

随着行业龙头国药控股、九州通上市融资,华润医药加强医药领域投资力度以及上药集团重组,各商业巨头均手握重资,借医改“大流通”政策导向,纷纷进行扩张。

国内医药行业大整合时代已经开启。

信立泰:领先地位稳固几年难撼动股票代码:002294三季报每股收益:1.1200元信立泰战略定位于心血管类专科用药和头孢类高端抗生素,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全球畅销药氯吡格雷(泰嘉)的生产商。

受益于心脏支架手术年增速30%以上的影响,在国内市场的地位3~5年内难以撼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