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传播学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⒈认识信息与信息技术;⒉了解信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教学目标】⒈认识信息;⒉掌握信息的概念;⒊了解信息技术。
【教学重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工夫】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甚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成绩。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经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甚么信息呢?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音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浏览课本P2-3)[师生归纳]1. 信息就是有用的音讯,包括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知识、音讯、数据、旧事等等。
2.信息的特点:(1)信息无处不在(2)信息可以共享(3)信息可以传递3. 信息的表现方式:信息通常以文字、图象、图形、声响、言语等方式表达。
二、信息技术[自主探求]浏览“人类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图文材料,从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历程中,你发现了甚么?生:本人浏览课本,小组讨论完成。
写出探求结果。
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并与先生一同归纳。
[归纳小结]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次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次要是运用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行信息零碎及运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次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
信息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1. 传感技术2. 通讯技术3. 计算机技术三、正确运用信息[自主探求]浏览观察以下文字与图片,议一议,你怎样看待当今社会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的信息?生:本人浏览课本,小组讨论完成。
学案1-1信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知识点梳理 1.1信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构成世界三大要素:物质、信息、能量
二、信息的载体形式、传播途径、接收方式、作用
1.载体形式(8):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符号、表格。
2.传播过程:信息发出方称为信源、传播途径称为信道、信息接收方称为信宿。
实例:班主任打电话告诉你,因为台风来了,明天停课。
信源是班主任,信息载体是声音,信道是电话,信宿是你,效果是使你知道明天不用上课。
3.传播途径(8):广播、电视、电报、电话、计算机网络、面对面对话、音像制品、书报刊。
4.接收方式(6):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传感。
5.信息产生的作用(3):形成印象、产生判断、引起行动。
初中物理信息传递方式教案

初中物理信息传递方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如机械波、电磁波等。
2. 掌握电话、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传递技术的基本原理。
3. 能够分析不同信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原理。
2.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的区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实验器材,如电话、广播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传递?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信息传递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机械波的信息传递:a. 教师讲解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b.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机械波的传播过程。
2. 电磁波的信息传递:a. 教师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b.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3. 现代通信技术:a. 教师讲解电话、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b. 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信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掌握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不同信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信息传递初中物理教案

信息传递初中物理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传递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3. 能够运用信息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信息传递的概念和重要性2. 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式3. 信息传递的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传递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信息传递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信息传递是通过信号的传输实现的,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 介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有线传输包括电缆、光纤等,无线传输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等。
3. 讲解信息传递的应用实例:电话、互联网、无线通信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信息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讲解手机通信的信息传递过程:语音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2. 分析手机通信中信息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3. 引导学生思考:手机通信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输?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信息传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强调信息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总结信息传递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应用。
2. 探究信息传递的发展趋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信息传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了解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互动和实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传递的原理和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案2: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信息传播的方式。
通过学习了解电话和数字通信2、通过学习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3、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4、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合作的意识【学习重点】1、电话是如何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入电话交换机的用处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学习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知识链接】了解古代人用烽火传递信息的,近、现代人通过信鸽、邮寄等方式传递信息【学习用具】废旧电话机一部、耳机、喇叭【导入新课】1、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2、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3、那么近代、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同学们举例说明:根据同学们举的有关传递信息方式的例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电话知识。
【探究新知】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同学们读课文,了解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话的基本原理、话筒和听筒组成及工作原理。
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最早的电话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发明的?1、电话的构成及原理(1)最简单的电话是由和组成的。
它们之间要连上一对。
(2)电话的基本原理是:话筒把变成变化的,沿着导线把传到远方。
在另一端,使听筒的膜片,携带的电流又变成了。
即:声音变化的电流声音2、话筒和听筒的结构及原理(1)话筒的组成及其原理话筒的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装着炭粒的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使得它们的______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______就会相应改变,于是形成了随变化的信号。
(如课本图所示)话筒的作用是将变成,原理与麦克风相同。
2)听筒的组成及其原理听筒的工作原理是:当传入听筒的流过线圈,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电磁铁对通电线圈产生_______作用,使膜片,在空气中形成,这样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了。
③听筒的作用是将变成,原理与扬声器相同。
二、电话交换机(1) 电话交换机作用:①把需要__ _ _____的两部____ ____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②提高线路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教案

第1课时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目标】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4.通过看视频、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5.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6.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教学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演示电话机一部、电话挂图一幅.【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同学或朋友的近况,你可以怎样做?(由此导出新课:电话.)【进行新课】知识点1 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教师介绍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话.教师取两部手机让两名学生相互通话.师电话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通讯工具,它为什么能传声呢?电话的基本构造是什么?电话是怎样传声的?请同学们看挂图,讨论得出答案.生1: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生2:话筒由金属盒、碳粒、膜片构成.生3: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地压挤碳粒,使金属盒的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里就产生了强弱随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使声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信号.生4: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薄铁片(膜片)构成.生5:当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的时候,磁铁对听筒薄铁片的吸力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薄铁片在这种忽大忽小的力的作用下就振动起来,听筒薄铁片的振动情形跟话筒膜片的振动情形是一样的,就听到与话筒前面的讲话相同的声音.它是使变化的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让我知道电话是怎样工作的,也知道是电流把声音传到远方.知识点2 电话交换机师思考下面问题,一个地区有5部电话,如果一部话机只能固定地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同学们都在画,并讨论)生:要架设10对电话线.师你能否想出一个办法,要尽量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电话中的任意两部可以相互通话?生:装交换机,这样只需要5对电话线.师大家请看屏幕(播放交换机的发展),从片中我们了解了交换机的发展,以及电话使人与人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师电话“占线”是怎么回事?学生看书、思考.师占线时对方话机并不一定在使用,但连接两台交换机之间的连线一定在使用,长途时比较常见.知识点3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师让一组同学做一个游戏:第一个同学先举左手再举右手,第二个将其动作重复一遍,第三个……这样最后一个同学就知道第一个同学做了什么动作.教师又叫三个同学手拿电筒,通过亮暗的次数来传递信息.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部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2.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现代的电话已经全部都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3.莫尔斯电码莫尔斯电码的点和划的不同组合代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4.体验数字通信师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同学们可以分成几组,每组独立设计出一种数字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游戏.生1:我们组是用一面小镜子通过阳光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然后转动小镜子使它反射阳光,射向对面的同学,其有光代表“1”,无光代表“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生2:我们组是通过举手来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举手表示“1”,不举手表示“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小学科学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案)信息的交流传播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的来源:介绍了信息的来源,包括人类感官、图书资料、电视、网络等。
2. 信息的传播方式:介绍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图示传播和电子传播等。
3. 信息的传播过程:通过实例讲解了信息的传播过程,包括信息的采集、编码、传输、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4. 信息的传播效果:了解信息传播的效果,包括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的来源和传播方式,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传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的来源和传播方式: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信息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2. 信息的传播过程: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掌握信息的采集、编码、传输、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3. 信息的传播效果: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果,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教师讲授: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2.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过程。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思路和观点。
4.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信息的传播过程。
5. 课堂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案一、知识背景本节课主要介绍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包括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的类型、功能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远程教育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掌握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的类型和功能;3. 了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的类型、功能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团体讨论法;4. 观摩法;5. 演示法。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的类型和功能;2. 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六、知识结构图七、教学设计1. 导入(10分钟)使用观摩法,让学生观摩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的视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远程教育信息技术?”2. 讲授(35分钟)- 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的类型、功能和应用。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结合课上内容,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在该案例情境下如何使用远程教育信息技术。
4. 团体讨论(15分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案例分析结果,开展团队讨论,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5. 总结(10分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讨论,进行总结。
通过此总结,让学生了解并熟知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相关概念、功能和应用。
八、教学评估考核方式:小组讨论课件和汇报九、教学资源- 视频设备;- 案例素材;- 课件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姓名:班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的定义,了解人类特有的信息有哪三种。
(2)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发现这些工具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活泼地展现知识
(2)通过学生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和接收机让学生体验创新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
[教具和学具]
[课前准备]
大量的图片,活动17-1的实验器材,新华字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你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例子来说明信息无处不在吗?那什么叫信息呢?阅读“信息快递”
二、信息传播
1、你知道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答:是利用光、声进行信息的传递
2、你知道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答:是靠她那灵敏的触角来传递信息的
3、问:人类是怎能样来传递信息的?
答:语言、手势、表情、颜色、符号、图像等
小节: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引导学生观看五幅图片讲解每一次的作用。
三、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
问: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实际意义呢?----------不是
问:那怎么才能让信息有实际意义呢?答:必须通过传播才有.举一例:如病人去看病时只有告诉医生他的病情才行。
四、拓展练习
1、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等。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通俗的讲,信息是各种事物发生的消
息。
3、、、和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4、的产生并能通过它进行交流,使人与猿有了质的区别;我国的四大发明
之一也是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大变革中的一种,使人类的文明记载更加的方便和详实。
5、1832年,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受到电磁铁原理的启发,制成了电报机,同时发
明了利用、和的不同组合构成的电码,揭开人类通信史上的新纪元。
6、下列信息传播中属于第四次信息变革的产物的是()
A、利用计算机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
B、人类用来记录历史的书籍。
C、人们可以用收音机收到电台播出的节目。
D、人们利用语言和手势来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
7、下述不属于信息的是()
A、声音
B、图案
C、旗语
D、电话机
8、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下述关于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信息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B、电报、电话、电视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
C、历史上信息散播方式的每次变革都对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推动作
用
D、语言、文字、表情都属于信息
五、总结全文
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
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由于人脑容易遗忘事情,一旦遗忘,信
息就取不出来了。
为了长期存储信息,如记数、记事等,就要创造一些符号代表语言,经过多少年代的发展,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并固定了下来。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技
术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教(学)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