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流变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论文
糖尿病患者与血流变关系研究

糖尿病患者与血流变关系的研究摘要:本文使用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zs9100c 自动血流变学测定分析仪对确诊为糖尿病的人进行检测,通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血流变学与糖尿病息息相关,定期做血流变学检测对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探讨糖尿病的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关键词:糖尿病;血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体内代谢的紊乱改变了血液流变学特征,从而造成血液和血管改变。
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是糖尿病发展的原因之一。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血流变检测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1.糖尿病组:选择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9-74岁。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指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1.2健康对照组:选择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其中男34名,女26名,年龄33-71岁。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无心、肺、肝功能不全及泌尿系统感染。
所有对象无心血管系统、肝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等。
2.方法2.1采血:受检者清晨空腹抽静脉血3ml,氟化钠抗凝,用于检测空腹血糖。
同时采静脉血3ml,肝素抗凝,用于血流变检测。
2.2试剂与仪器: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2][3]试剂购自温州东瓯津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为美国雅培16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仪器为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zs9100c自动血流变学分析仪2.3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眘)表示,检测资料与正常对照采用t检验判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二、研究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全血粘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和hct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流变相关参数变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影响(附120例报告)

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流变相关参数变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影响(附120例报告)杜卫杰;戈海泽;刘树业;冯永旺;卢晋英【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年(卷),期】2010(030)004【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流变相关参数的变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普利生公司LYB-N6C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分别对健康对照、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和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患者同时进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PAC-1)表达和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和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流变相关参数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大参考价值.【总页数】2页(P1-2)【作者】杜卫杰;戈海泽;刘树业;冯永旺;卢晋英【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高压氧对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血流参数变化的影响 [J], 盘晓荣2.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附286例报告) [J], 纪邦群;时立新;田丹丹3.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附94例报告) [J], 冯尤健;胡肇衡4.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中的价值(附120例报告) [J], 袁玉娥5.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时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附480例报告 [J], 傅晓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功能不全113例血小板参数分析

( 发稿编辑:阳光)
3 2 9 3: 7 -2 4. 8
有效。该检测方法采血量少 , 测方便 , 检 可考虑作为儿童筛
查铁缺乏 症的方法 。
参 考 文 献
【]Mo l 2 ui B,O l r JGe re F,e 1 e m r t rp it n ie , o g i ta .S r ey h o oei u n
尿毒症期比 较; t为肾衰竭期与尿毒症期的比 较
对 胶 原 黏 附 能 力 强 。C RF 患 者 血 中 的 尿 酸 、肌 肝 等 代 谢 产
( 8 ,梗 阻性 肾病 1 ( 9 。以上 患者均 未行 透析 1. %) 例 0. %)
治疗 ,检查前 两周未使 用对骨髓 造血 功能有 影响 的药物 。
女 4 8例 ;年龄 1 ~7 8 5岁。原发病 :慢性 肾小球 肾炎 7 0 例( 1 9 , 尿病 肾病 2 6 .%) 糖 0例( 7 7 ,高血压 肾病 1 1 .%) 0例 ( . %) 8 8 ,狼疮 性 肾炎 1 ( . %) 0例 8 8 ,问 质 性 肾 炎 2例
注: t为氮质血症期与肾衰竭期各观察值的比较;t为氮质血症期与
正常情况下 , 血小板参与机体止血 和凝血过程 ,当血小 板数量及 功能异常 时会导致机 体 的出血倾 向。慢 性 肾功 能 不全患者 晚期 出血 倾 向明显 ,其 中的一 个重要 因素与血小 板功能异常有关 。MP V是 影响血小板功能 的重要 因素 ,大 血小板功能活跃 , 致密 体含 量较多 ,酶活性高 ,更易聚集 ,
患 者 不 同 阶段 血 小 板 各 参 数 的 变 化 特 点 。
表 1 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比 较 ( ±S )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FIB检测的临床分析

1 1 标本 来源 :6例糖尿病 患者为按诊 断标准 入院 的住院病 . 4 人。其 中男 3 5例 , 1 , 龄 4 女 1例 年 3~7 , 均 5 2岁 平 7 6岁 。病 程 半年至 1 , 均 7 1 。发病症状典型者 3 5年 平 年 4例 , 症状不典 型因其他疾病被发现者 1 , 2例 伴各种并发症者 3 6例。选 4 0例
一
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全部进行血流变 学 、 小板聚集 血
功能及纤维蛋 白原 的检测 。其 中男 2 8例 , 1 , 女 2例 年龄 3 9~
7 5岁 , 均 5 平 33岁 。 12 方法 :
12 1 血 流变 学检测 : 病人 清晨空腹 采血 5m , l肝素抗 凝 , 用
维普资讯
・
8 ・ 2
! 生
3 鲞 4
期
C nrl ln Mei l o r a Jn .07 V l 4 N . 2 et Pa s dc un l u e2 0 , o3 . o1 a i aJ
・
诊 疗 技 术
・
糖 尿 病 患 者 的血 液 流 变 学 、 小板 聚 集 功 能和 血 FB检 测 的 临床 分 析 I
明显升 高, 有统计 学意义( < . 1 。结论 P 00 )
糖尿病 患者的血 流变 学、 小板 聚集功 能、 血 纤维蛋 白原 升高 , 其血液 处于
高粘 、 高凝状 态, 是其发 生并发症 的危 险因素, 对患者进 行以上项 目检 测 , 有利于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关键词 】 糖尿病 ; 血流变学 ; 小板聚集功能 ; 血 纤维蛋 白原
詹前 关
( 西壮族 自治区柳 州市 第三人 民 医院检 验科 , 州 广 柳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及血脂检测分析(附96例报告)

2 结 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研究对象 : . 2型糖 尿病 患者 9 6例 , 据 20 根 0 7年 中华 医 学会糖尿病学分 会制订《 中国 2型糖 尿病 防治 指南》 诊断标
2型糖尿病 患者血液流变学 指标 ( 红细 胞 比积 除外 ) 均 高 于正常对照组 , 全血低切 、 高切 、 血浆粘度与对照组 比较有 统计学 意义 ( 0 0 ) 见表 1 P< .5 , 。2型糖尿 病患 者 F G、 G P T、 L L—C高 于对 照组 ( <0 O ) HD D P . 1 , L—C 低 于 对 照 组 ( < P 0 0 ) 见 表 2 .5 , 。
一
,
准, 均选 自本 院就诊 患者 。男 6 4例 , 3 女 2例 , 均年 龄 6 平 2 岁, 同期检测健康者 8 0例作为对照组 , 4 男 8例 , 3 女 2例 , 平 均 年龄 6 O岁 。 12 方法 . 12 1 样本 收集 : .. 检测前 1天停用 各种 影 响血液成 分 的药 物禁高脂肪饮食 , 禁食 1 2h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 8mL 其 中 , 5mL肝素抗凝 , m 3 L另取做血糖 、 血脂用 。 12 2 血流变测定 用椎/ 自动血 流变 仪 , .. 板 血糖 、 血脂用 B s 3 0深圳迈瑞产全 自动生化分析 仪 , 定试剂 均使用北 京 8 测 中生北控生物 制品公 司 生产 , 内质 控 品用英 国 D N O 室 AD X 质控血清 。数据 以 表示两组 间均数 比较用 t 检验 。
表 1 两组血液流变学检 测结 果
( s ± )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0 0 P< .5
表 2 血糖、 脂检测结果 血
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及血脂检测相关性研究论文

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及血脂检测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及血脂检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86例,并将其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体检健康者86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流变以及血脂进行检测,并对其一般资料、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脂水平的比较中,研究组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为(5.72±1.32)mmol/l、三酰甘油为(2.73±1.12)mmol/l、低密脂蛋白为(4.21±0.78)mmol/l以及载脂蛋白b明显高于对照组tc、tg、ldl-c以及apob;研究组血脂指标中高密脂蛋白为(1.07±0.39)mmol/l,载脂蛋白a为(0.96±0.13)g/l,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以及apob;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检测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前一天停用各种可能会影响到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药物,并且禁止食用高糖、高脂等饮食,禁止饮酒且饮水的总量不能超过3000ml。
体检当天抽取静脉血液8ml,并将其中的5ml放置到含有肝素抗凝的抗凝试管中进行检测,剩下3ml用来做胆固醇、血糖以及三酰甘油检测[3]。
采用北京赛科希德sa-60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指标;采用深圳迈瑞全bs-42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脂蛋白(ldl-c)、高密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以及载脂蛋白b(apob);且检测的血糖、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试剂由深圳迈瑞生化试剂公司生产。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组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且 p高tc容易引发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及其结构的改变,使患者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进而使患者机体中的微循环发生障碍。
联合检测血流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

联合检测血流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几项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性,探讨3项联合检测在T2DM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45例T2DM患者及8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相关关系检验。
结果245例T2DM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 0.05)。
1.2 方法1.2.1仪器与试剂血液流变学检测采用普利生LBY—N6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所用标准品与清洗液由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稀释液采用注射用生理盐水;空腹血糖(FPG)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氧化酶法(GOD—POD)检测,试剂由宁波慈城生化试剂公司提供;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伯乐公司(BIO—RAD)的Dia STAT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
1.2.2 测定方法禁食12 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置于肝素抗凝管(颠倒混匀5~6次),采用普利生LBY—N6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做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抽取2 mL全血置于促凝剂管,3000 r/min、5 min分离出血清后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血糖检测;另外2 mL 全血置于EDTA—K2抗凝管混匀后,用Dia—STAT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HbA1c。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两组计量数据差异进行均数t检验;计数数据进行χ2分析。
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M组血流变各项数据分别与FPG及HbA1c 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FPG、HbA1c水平及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T2DM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的低切、中切、高切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FPG、HbA1c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慢性肾脏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女 2 人 ,年 龄 2 ~6 1 0 0岁 ;检查前 1个月 内未服用 任何药 物 ,正常 饮食 l周。
1 2 标本 采集 .
受 试者 均 清晨 空腹 坐 位采 静 脉血 2 , ml
E TA- D k2抗凝 做血 常规检 查 ,获得 RBC、Hb、HCT、
M CV M CH M CH C R DW PLT , P CT M PV
中 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
检 验与 影 像 ・
慢性 肾脏病患者红细胞、 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年 1 2月 我院 一I
【 要】 目的 摘
探讨慢性 肾脏病( CKD) 患者 的红细胞 、血小板 参数变化的 临床意义 。方法
收治的 2 9例慢性 肾脏病 患者分为 l 2 ~5期 , 选择 同期 5 0例健 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组 , 检测其 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 。结果 ①平均 红细胞体积( V) M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 H) M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 白浓度( HC 、P T、 MC ) L 血小 板压积( C 、 P T) 平均血小板 体积( V) MP 、血小板体积 分布宽度( W ) PD 各期水 平均在正 常范 围内。② RBC、血 细胞 比容( T) HC 水平 随着分 期的增加呈下 降趋 势 ,其中 1 ~3期在正常范 围内,4 、5期低于正常;两项指标 的 1期水 平与对 照组 比较 ,RBC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HC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 意义。③ Hb水平 随着分期的增加 呈逐渐下 降趋 势 ,红细胞体 积分布宽度( w ) T RD 呈逐 渐升高趋 势 ,两项指标 1 、2期 均在 正常范 围内 ,3 ~5期 Hb低于正常 , W 高于 正常;Hb的 1 RD 期水平 与对照组 比较 ,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DW 的 1期水平与对照组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期水平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④ P T、PC L T 水平随着分期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四项指标的第 5期水平与对照组 比较 , L P T、P T、MP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W C V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论著㊃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流变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沈文清㊀邢艳芳㊀黄丽㊀钱捷㊀梁敏灵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㊂方法㊀将10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41例㊁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1例;选取健康体检者26名为对照组㊂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平均血小板体积(MPV)㊁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㊁血小板压积(PCT)及PLT㊂结果㊀糖尿病组患者MPV为(9.80ʃ1.14)fl㊁PDW为(18.00ʃ0.99)fl㊁PCT(0.21ʃ0.05)%及PLT为(186ʃ47)ˑ109/L,对照组MPV为(7.70ʃ1.11)fl㊁PDW为(13.90ʃ1.02)fl㊁PCT为(0.16ʃ0.05)%及PLT为(234ʃ51)ˑ109/L,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3㊁0.039㊁0.040㊁0.035)㊂糖尿病各亚组中SDM组MPV为(8.40ʃ1.07)fl㊁PDW为(16.40ʃ0.79)fl㊁PCT为(0.19ʃ0.04)%㊁PLT为(195ʃ49)ˑ109/L,EDN组MPV为(10.20ʃ1.23)fl㊁PDW为(18.30ʃ1.02)fl㊁PCT为(0.20ʃ0.06)%㊁PLT为(188ʃ52)ˑ109/L,CDN组MPV为(11.40ʃ1.14)fl㊁PDW为(19.60ʃ1.21)fl㊁PCT为(0.25ʃ0.05)%㊁PLT为(172ʃ40)ˑ109/L,糖尿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㊁0.039㊁0.041㊁0.008)㊂糖尿病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为1.86ʃ0.13㊁毛细血管血浆黏度为1.40ʃ0.14㊁全血黏度低切(13.83ʃ1.62)mPa㊃s㊁全血黏度中切(7.79ʃ0.84)mPa㊃s㊁全血黏度高切(6.46ʃ0.77)mPa㊃s㊁全血还原黏度低切7.54ʃ1.03㊁全血还原黏度中切4.73ʃ0.74㊁全血还原黏度高切4.16ʃ0.69㊁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55ʃ0.03,对照组分别为1.38ʃ0.05㊁1.21ʃ0.08㊁(9.35ʃ1.22)mPa㊃s㊁(5.88ʃ0.87)mPa㊃s㊁(5.02ʃ0.86)mPa㊃s㊁4.00ʃ0.75㊁3.12ʃ0.65㊁2.76ʃ0.56,0.68ʃ0.06,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㊁0.020㊁0.018㊁0.044㊁0.016㊁0.014㊁0.044㊁0.034㊁0.040)㊂糖尿病各亚组间红细胞聚集指数㊁毛细血管血浆黏度㊁全血黏度低切㊁全血黏度中切㊁全血黏度高切㊁全血还原黏度低切㊁全血还原黏度中切㊁全血还原黏度高切㊁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㊁0.002㊁0.001㊁0.004㊁0.003㊁0.041㊁0.025㊁0.009㊁0.042)㊂结论㊀测定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糖尿病肾病;㊀血小板参数;㊀血液流变学Changes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plateletparametersandhemorrheologyindiabetickidneydisease㊀㊀ShenWenqing,XingYanfang,HuangLi,QianJie,LiangMinling.NephrologyDepartment,theThirdHospitalAffiliatedto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150,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changes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plateletparametersandthehemorheologicalparametersinpatientswithdiabetickidneydisease(DKD).Methods㊀Onehundredandeightpatientswithdiabeticsweredividedintosimplicitydiabetesmellitus(SDM)groupwith41cases,earlydiabeticnephropathy(EDN)groupwith36casesandclinicaldiabeticnephropathy(CDN)groupwith31casesaccordingto24hoursurinealbuminexcretionrate(UAER),and26healthypersonswereincludedintothisstudyascontrolgroup.Theplateletparameters(includingmeanplateletvolume(MPV),plateletvolumedistributionwidth(PDW),plateletvolume(PCT),andPLT)andhemorrheologyweremeasuredinallgroups.Results㊀LevelsofMPV,PDW,PCTandPLTindiabeticsgroupwere(9.80ʃ1.14)fl,(18.00ʃ0.99)fl,(0.21ʃ0.05)%and(186ʃ47)ˑ109/Lrespectively,incontrolgroupwere(7.70ʃ1.11)fl,(13.90ʃ1.02)fl,(0.16ʃ0.05)%and(234ʃ51)ˑ109/Lrespectively,thedifferencesweresignificant(P=0.043,0.039,0.040,0.035).LevelsofMPV,PDW,PCTandPLTinSDMgroupwere(8.40ʃ1.07)fl,(16.40ʃ0.79)fl,(0.19ʃ0.04)%and(195ʃ49)ˑ109/Lrespectively,inEDNgroupwere(10.20ʃ1.23)fl,(18.30ʃ1.02)fl,(0.20ʃ0.06)%and(188ʃ52)ˑ109/Lrespectively,inCDNgroupwere(11.40ʃ1.14)fl,(19.60ʃ1.21)fl,(0.25ʃ0.05)%and(172ʃ40)ˑ109/Lrespectively,thedifferencesweresignificantbetweenthegroups(P=0.032,㊀㊀DOI: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6.07.013㊀㊀作者单位:5101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0.039,0.041,0.008).Thelevelsoferythrocyteaggregationindex,capillaryplasmaviscosity,low/medium/highshearviscosityofwholeblood,low/medium/highshearreducedviscosityofwholebloodanderythrocytedeformationindexindiabeticsgroupwere1.86ʃ0.13,1.40ʃ0.14,(13.83ʃ1.62)mPa㊃s,(7.79ʃ0.84)mPa㊃s,(6.46ʃ0.77)mPa㊃s,7.54ʃ1.03,4.73ʃ0.74,4.16ʃ0.69and0.55ʃ0.03respectively,incontrolgroupwere1.38ʃ0.05,1.21ʃ0.08,(9.35ʃ1.22)mPa㊃s,(5.88ʃ0.87)mPa㊃s,(5.02ʃ0.86)mPa㊃s,4.00ʃ0.75,3.12ʃ0.65,2.76ʃ0.56and0.68ʃ0.06respectively,thedifferenceswere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P=0.034,0.020,0.018,0.044,0.016,0.014).Furthermore,theresultsoferythrocyteaggregationindex,capillaryplasmaviscosity,low/medium/highshearviscosityofwholeblood,low/medium/highshearreducedviscosityofwholebloodanderythrocytedeformationindex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insubgroupofdiabetes(P=0.004,0.002,0.001,0.004,0.003,0.041,0.025,0.009,0.042).Conclusion㊀Itisimportanttomeasuretheplateletparametersandhemorrheologyindiabeteskidneydiseasepatients.Theplateletparametersandhemorrheologymaybetheearlyindicatorstodiagnosisthediabeticnephropathy.㊀㊀ʌKeywordsɔ㊀Diabeticnephropathy;㊀Plateletparameters;㊀Hemorrheology㊀㊀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㊁致死的主要病因[1⁃2]㊂DK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其中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可损伤内皮细胞功能,进而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凝血㊁抗凝功能障碍,破坏凝血抗凝平衡,导致微血管内血栓形成㊂目前有关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研究报道较少㊂现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及理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㊂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1)单纯糖尿病(simplediabeticmellitus,SDM)组(UAER<30mg/24h)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7.0 76.0岁,平均(55.6ʃ12.7)岁㊂(2)早期糖尿病肾病(earlydiabeticnephropathy,EDN)组[UAER:30 300mg/24h]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9.0 74.0岁,平均(52.5ʃ11.6)岁㊂(3)临床糖尿病肾病(clinicaldiabeticnephropathy,CDN)组,(UAER>300mg/24h)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9.0 77.0岁,平均(54.2ʃ14.3)岁㊂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既往无心㊁肝㊁肾疾病及高血压病㊁痛风㊁眼底疾病等病史㊂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6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8.0 65.0岁,平均(52.6ʃ11.6)岁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均正常,排除有心㊁肝㊁肾㊁肺㊁脑及出血性疾病㊂对照组㊁糖尿病组间性别构成㊁BMI㊁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㊂2.方法: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包括PLT㊁血小板平均体积(MPV)㊁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容(PCT)㊂所用仪器为Sysmexxs1000i,使用配套试剂㊂采用北京普利生血液流变学检查仪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㊂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㊂计数资料采用精确概率法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结果1.各组血小板参数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MPV㊁PDW及PCT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上各指标糖尿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㊂糖尿病组患者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㊂见表2㊁表3㊂2.各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比较: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㊁毛细血管血浆黏度㊁全血黏度(低切㊁中切㊁高切)㊁全血还原黏度(低切㊁中切㊁高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㊂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㊂见表4㊁5㊂讨论本研究中所有糖尿病患者MPV㊁PCT㊁P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病程进展,各指标呈上升趋势,提示MPV㊁PCT㊁PDW升高可能与DKD的发生表1㊀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BMI(-xʃs)年龄(岁,-xʃs)BMI(-xʃs)DM组108654324.69ʃ1.5954.2ʃ13.224.69ʃ1.59对照组26151124.46ʃ1.6752.6ʃ11.624.46ʃ1.67统计值 0.5670.7680.567P值1.0000.6130.4570.613㊀㊀注:DM:糖尿病,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 表示无数据表2㊀两组研究对象血小板参数的比较(-xʃs)组别例数PLT(ˑ109/L)MPV(fl)PDW(fl)PCT(%)DM组108186ʃ47a9.80ʃ1.14a18.00ʃ0.99a0.21ʃ0.05a对照组26234ʃ517.70ʃ1.1113.90ʃ1.020.16ʃ0.05t值2.1352.0132.3462.023P值0.0350.0430.0390.040㊀㊀注:DM:糖尿病;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CT:血小板比容表3㊀糖尿病各亚组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比较(-xʃs)组别例数BMIPLT(ˑ109/L)MPV(fl)PDW(fl)PCT(%)SDM组4124.65ʃ1.62195ʃ498.40ʃ1.0716.40ʃ0.790.19ʃ0.04EDN组3625.04ʃ2.03188ʃ52a10.20ʃ1.23a18.30ʃ1.02a0.20ʃ0.06aCDN组3124.34ʃ1.15172ʃ40ab11.40ʃ1.14ab19.60ʃ1.21ab0.25ʃ0.05abF值1.585.894.763.993.26P值0.6700.0080.0320.0390.041㊀㊀注:SDM:单纯糖尿病;EDN:早期糖尿病肾病;CDN:临床糖尿病肾病;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CT:血小板比容㊂与SDM组比较,aP<0.05;与EDN组比较,bP<0.05表4㊀两组研究对象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比较(-xʃs)组别例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毛细血管血浆黏度DM组1081.86ʃ0.130.55ʃ0.031.40ʃ0.14对照组261.38ʃ0.050.68ʃ0.061.21ʃ0.08t值2.2152.1562.360P值0.0340.0400.020组别例数全血黏度(mPa㊃s)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高切DM组10813.83ʃ1.627.79ʃ0.846.46ʃ0.777.54ʃ1.034.73ʃ0.744.16ʃ0.69对照组269.35ʃ1.225.88ʃ0.875.02ʃ0.864.00ʃ0.753.12ʃ0.652.76ʃ0.56t值2.5632.0162.6232.5632.0052.234P值0.0180.0440.0160.0140.0440.034㊀㊀注:DM:糖尿病,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发展有关㊂有报道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环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后,血小板的聚集性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改善,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提示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DKD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3]㊂MPV代表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小,反映血小板的衰老程度,主要反映骨髓巨核细胞的增生㊁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血小板超微结构和功能状态密切相关[4]㊂年轻的血小板均具有较大的体积,其蛋白酶和血小板颗粒含量也较高,具有旺盛的代谢及较强的生理活性和聚集性[5],更易于发生血栓㊂MPV与反映血小板活性的指标如血小板聚集功能㊁黏附功能㊁释放功能等呈正相关关系,其测定结果增高说明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及体内的凝血活性增高㊂PDW代表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其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同时表明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消耗,并由此引发血小板的活化和血液的高凝状态[6]㊂一般MPV与PDW呈正相关,MPV增加,PDW可随之增加㊂PCT的大小与血小板具体的数量多少及体积大小有密切的关系㊂本结果中糖尿病组患者MPV㊁PDW及PCT随表5㊀糖尿病各亚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比较(-xʃs)组别例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毛细血管血浆黏度SDM411.78ʃ0.110.58ʃ0.051.25ʃ0.09EDN361.86ʃ0.13a0.54ʃ0.03a1.34ʃ0.11aCDN311.97ʃ0.15ab0.51ʃ0.02ab1.66ʃ0.23abF值5.063.697.89P值0.0040.0420.002组别例数全血黏度(mPa㊃s)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高切SDM4112.86ʃ1.527.26ʃ0.855.81ʃ0.746.71ʃ0.974.33ʃ0.733.75ʃ0.64EDN3613.76ʃ2.11a7.56ʃ0.91a6.24ʃ0.86a7.74ʃ1.23a4.76ʃ0.87a4.03ʃ0.86aCDN3115.21ʃ1.18ab8.76ʃ0.74ab7.57ʃ0.70ab8.42ʃ0.86ab5.22ʃ0.61ab4.85ʃ0.55abF值8.235.005.654.054.566.02P值0.0010.0040.0030.0410.0250.009㊀㊀注:SDM:单纯糖尿病;EDN:早期糖尿病肾病;CDN:临床糖尿病肾病㊂与SDN组比较,aP<0.05;与EDN组比较,bP<0.05病程进展呈进行性升高㊂PLT反映血小板的生成和衰亡的动态平衡㊂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度增高,且存在血管内皮的损伤,更易引起血小板黏附㊁聚集㊁活化,导致PLT减少㊂本结果中糖尿病组患者PLT水平随病程进展呈进行性降低㊂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㊂在高血糖状态下,血浆渗透压增高,血黏度增加致血液在流动过程中能量消耗增加,血流缓慢,同时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活性明显降低,红细胞内的糖酵解异常导致供能减少,进一步加重血流缓慢的程度㊂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一氧化氮活性降低㊁内皮素1㊁血管紧张素Ⅱ㊁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进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㊁前列腺素E和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松弛因子分泌下降,促凝物质㊁组织因子等分泌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㊂高血糖状态使组织暴露于葡萄糖毒性中,使得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粘附㊁抗聚集功能减弱,白细胞和血小板对血管粘附增加,凝血和抗凝血功能失衡,以致血液流变学异常㊂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主要依靠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轴向集中可以调节微循环中比积,使得当血流随着血管管径不断变细时,Hct不断降低,减少血流阻力㊂如果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则毛细血管阻力增加导致红细胞不能自由通过微循环,造成微循环障碍使得血液流动变缓,血液黏度增高㊂上述因素加重了肾脏缺血㊁缺氧,使肾小球基底膜中硫醇类肝素减少,导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蛋白尿,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㊂本研究显示,随糖尿病肾病进展,白蛋白尿逐渐增加,全血黏度㊁毛细血管血浆黏度㊁全血还原黏度均进一步升高,红细胞聚集性进一步增加和变形能力进一步下降,容易导致肾小血管中微血栓形成,在肾小动脉玻璃样变的基础上加重肾损害㊂综上所述,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的变化,可协助临床判断糖尿病病程,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㊂治疗DKD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㊁血糖的同时,应注重有效预防及改善其血液的高凝和高黏状态,可能使肾脏损害得到控制甚至逆转,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㊂参考文献[1]邱春娟,吕肖锋,赵晶,等.α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药,2013,8(9):1246⁃1248.DOI: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3.09.020.[2]王玮,张淑珍,杜鹃,等.肾炎康复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4,9(5):707⁃709.DOI: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4.05.027.[3]崔丽娟,杨云花,韩玉,等.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4):398⁃401.DOI: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4.04.020.[4]ThompsonCB,EatonKA,PrinciottaSM,etal.Sizedependentplateletsubpopulations:relationshipofplateletvolumetoultrastructure,enzymaticactivity,andfunction[J].BrJHaematol,1982,50(3):509⁃519.[5]席洪刚.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5):47⁃48.DOI:10.3969/j.issn.1006⁃0979.2009.05.024.[6]郑彤,肖纯,何军,等.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变化的试验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5):290⁃292.DOI:10.3760/j:issn:1009⁃9158.2002.05.011.(收稿日期:2016⁃02⁃11)(本文编辑:代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