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糖尿病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

糖尿病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
以下是糖尿病护理的常规和护理要点:1.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食物和饮料。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低脂肪的蛋白质食物。
2. 规律运动: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
4.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掌握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用量。
5. 注意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病变,建议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和溃疡。
6. 遵医嘱服药:糖尿病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时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严格控制药物用量和时间。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护理的疾病,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精神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长期患糖尿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焦虑,容易引发抑郁症,因此患者需要积极面对疾病,学会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的态度。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加注意。
例如:避免烟酒,戒烟戒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烟酒会加重疾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和增强免疫系统。
此外,合理的应激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除了日常护理外,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还需要及时就医:血糖严重波动、出现持续性高血糖或低血糖症状、感染、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等。
此外,女性糖尿病患者如果怀孕需及时咨询医生,并且根据医嘱进行调整和管理。
在家庭中,亲人可以给予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监督用药、饮食和运动的坚持。
糖尿病护理常规守则

糖尿病护理常规守则
1. 规律监测血糖水平
- 每日监测血糖数值,确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监测时间和频率,例如:餐前、餐后等。
2. 合理饮食控制
- 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制定适合个人状况的饮食方案。
- 控制食物摄入量,包括糖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3. 适度运动
- 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
- 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活动身体。
-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4. 定期服药
-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不可随意停药。
- 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 定期复查血糖和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定期体检
-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检查。
- 定期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6. 注意足部护理
- 每天洗脚并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 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溃疡等,如有问题及时就医。
- 穿合适的鞋袜,避免摩擦和受压。
7.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压力。
- 寻找支持和帮助,与家人、朋友交流。
- 参加糖尿病支持组织或活动,获得相关信息和互助。
以上是糖尿病护理的一些常规守则,具体的操作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请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并定期咨询医生以获得更详细的建议和指导。
糖尿病患者护理常规

糖尿病患者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
2.血糖、尿糖、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
二、护理措施1.执行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病室整洁,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3.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4. 饮食(1)进行卫生宣教,使患者和家属了解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以取得配合。
(2)每餐前查对饮食,严格分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3)严格限制各种甜食,控制一天摄入总热量。
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5. 并发症的护理(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①有抽搐者,设专人护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心率及血压的变化。
②保持液体通畅,纠正脱水。
保证胰岛素持续滴注,防止过快滴入引起低血糖和脑水肿。
③氧气吸入。
④详细记录出入量,及时正确留取血、尿标本。
⑤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⑥昏迷者执行昏迷常规护理。
(2)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者要注意防止烫伤、冻伤。
(3)眼部病变者要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安全防护。
(4)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对皮肤疖肿要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大。
(5)糖尿病性心脏病者执行心脏病常规护理。
(6)糖尿病肾病者执行肾病常规护理。
8.鼓励患者勤洗澡、勤换衣服,宜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内衣,避免穿有松紧带的衣服和使用各种约束带。
保持皮肤清洁,以防皮肤感染。
9.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知识,关心和帮助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完整版)糖尿病护理常规

完整版)糖尿病护理常规1.简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护理。
合理的糖尿病护理常规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档将介绍糖尿病护理的基本步骤和常规规划。
2.饮食管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饮食管理的原则:控制总体卡路里摄入量,保持适当的体重;选择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食物;增加蔬果、全谷物和纤维食品的摄入量;控制饮酒量,避免过度饮酒。
3.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以下是一些建议:严格按医嘱用药,定时、定量服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遵循药物的注意事项,如避免酒精和药物相互作用。
4.运动管理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和体重。
以下是一些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避免长时间的久坐,定期活动身体。
5.血糖监测监测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规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测试血糖频率(如每日或每周);使用合适的血糖监测设备和试纸;记录血糖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6.预防并发症控制糖尿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定期检查尿液和肾功能,以预防糖尿病肾病;定期检查神经功能,以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
7.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因此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寻求家人、朋友和医生的支持;加入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学习应对技巧,放松身心。
8.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医生,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些建议:按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实时汇报生活习惯和治疗情况;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9.总结糖尿病护理常规包括饮食管理、药物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和定期随访。
通过遵循这些常规,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以下是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的一些重点:
饮食管理
- 选择低糖、低脂、低盐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和高脂肪的食品。
- 控制饮食总量,合理安排三餐和小食,保持稳定的饮食惯。
- 每餐包括五大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乳制品和蛋类、瘦肉和豆类。
药物管理
-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严格遵守剂量和用法要求。
-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医生建议作出适当调整。
- 如发现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处理。
运动和锻炼
- 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选择适合个人身体状况和爱好的运动方式,坚持进行。
- 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活动身体。
日常观察和管理
- 定期测量血糖水平,记录并观察变化趋势。
- 注意观察体重、血压、血脂等健康指标,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 注意自身症状,如频尿、口渴等,及时报告医生。
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
-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并发症的发生。
- 注意保护足部,防止足部溃疡和感染。
- 控制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这些是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
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护理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调整。
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地管理和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1.血糖监测:(1)测量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情况,选择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进行测量。
(2)合理控制血糖范围: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用药和饮食,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3)记录血糖数据:将测量的血糖值、时间和用药记录在日志中,方便医生根据数据进行诊断和治疗。
2.饮食管理:(1)科学营养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2)掌握饮食原则:遵循“三低一高”饮食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糖和高纤维饮食。
(3)准确计算餐量:按照医生指导计算餐量,避免暴饮暴食、过量进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3.药物管理:(1)合理用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口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2)药品存储:严格按照药品要求存放,避免日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环境,保证药品品质。
(3)不良反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4.锻炼管理:(1)锻炼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锻炼强度: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
(3)锻炼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锻炼,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
5.心理护理:(1)心理疏导: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预后,明确病情和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家庭关爱:家人应该理解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3)自我监测:引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技能和饮食管理知识,增强自我管理意识,降低疾病的风险。
6.定期体检:(1)全面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方面,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2)并发症筛查: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调整治疗方案:根据体检结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以上是糖尿病的护理常规,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护理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糖尿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护理和接受健康教育,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
1、糖尿病的护理措施(1)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均衡膳食,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餐后血糖的波动。
同时,患者还需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2)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和提高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如散步、跑步、游泳等,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如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
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时间,避免漏服或过量使用药物。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糖水平,根据结果和医生的指导,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4)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掌握自己的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有血糖仪、连续血糖监测仪等。
患者需要了解正确检测方法,及时记录血糖数据,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讨论。
同时,患者还需要学会识别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需要按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血脂、肾功能等,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眼底检查、心电图等其他相关检查。
同时,患者还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医生汇报自己的症状和用药情况。
2、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内容(1)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饮食指导,了解合理的膳食组成和饮食原则,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热量摄入,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高血糖的发生。
(3)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运动指导,了解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学会正确的运动方法,以达到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和提高身体健康的目的。
糖尿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糖尿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适当休息,轻者下床活动,重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定时定量,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
1)制订总热量: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身高,查表或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重,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成人休息状态下每天每千克理想体重给予热量63~84kJ/kg,轻体力劳动105~126kJ/kg,中度体力劳动约147kJ/kg,重度体力劳动约167kJ/kg以上。
儿童、孕妇、哺乳、营养不良和消瘦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应酌情减少,使体重逐渐恢复至理想体重的±5%。
2)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分配。
糖类占每日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杂粮。
蛋白质不超过总热量的15%,成人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0.8~1.2g,儿童、孕妇、哺乳、营养不良和消瘦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 1.5~2.0g,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0.8g,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至0.6g,其中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质。
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
3)每餐热量合理分配。
按食品成分将上述热量分配换算为食物重量分配,并制订成食谱。
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
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也可以每日4餐分配为1/7、2/7、2/7、2/7。
戒烟限酒。
4)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①严格定时进餐。
这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尤为重要。
②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
当患者因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的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
在蔬菜中糖类含量<5%的有南瓜、青蒜、小白菜、油菜、菠菜、西红柿、冬瓜、黄瓜、芹菜等。
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
体重过重者,忌食油炸、油煎食物。
炒菜宜选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血点:60′ 120′
诊断标准: 2hPG≥11.1mmol/L 考虑诊断糖尿病
2hPG <7.8mmol/L
正常
诊断:DM 的典型症状 +FPG ≥ 7.0mmol/L (126mg/dl)或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 ≥
1.1mmol/l(200mg/dl)或 2-hPG ≥ 11.1mmol/L。
治疗: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谭茶玲
概念: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 的代谢疾病群。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 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发病率较高:80年我国30万人口调查发现,DM发病率为6.09‰;目前我国有 患者三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男女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 重却显著相关。(北京:40岁以下DM患病率为1-2%,40岁以上者为3-4%,个别报 告退休干部可达12% );体重越超重, DM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的分型(Classification): DM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约占5%DM病人,发病与胰岛素(Ins)分泌绝对不足、免疫介导有关。 相对特征: 青少年起病 起病急,症状典型,有自发酮症倾向 对Ins敏感 有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 C肽水平低 二、2型糖尿病:约占90%--95%DM病,发病与胰岛素(Ins)抵抗和(Ins)分泌不足
1.评估患者有无多尿、多饮、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进食及排泄况。 3.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无特殊嗜好,体重变化情况等。 4.评估有无低血糖表现,泌尿系、皮肤、肺部感染情况。 5.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心、肾、眼等重要脏器功能;血管、神经病变、糖尿 病足等。 6.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糖、血酮、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等。 7.心理社会资料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经济状况等。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突发事件有关 2、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 4、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功能受损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与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7、知识缺乏——与糖尿病缺发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8、焦虑 与血糖控制不稳定及需长期治疗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血糖变化,了解病人有无感觉导常,注意检查足部皮肤。有无咳嗽咳痰, 有无腹痛及排尿导常。 2.正确执行医嘱,准时(餐前、餐中、餐后)准量给予口服降糖药,并观察药物的作 用与副作用。注射胰岛素时剂型、剂量、时间要准确,注意轮换注射部位。观察有无 低血糖的表现。 3.饮食护理:遵医嘱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了解饮食与治疗的关系。注意定时、定量、 定餐、禁食各种甜食,遵守饮食规定。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了解饮食是否符合治疗标 准。 4.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坚 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皮肤及会阴清洁,避免皮肤感染。如有外伤或皮肤感染 时,不可随意用药,尤其是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碘酒。 5.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一次,观察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部神经感觉,足背的动脉 搏动等情况。每晚用温水洗足,穿宽松柔软的鞋袜。修剪指甲勿损伤皮肤。 6.告之病人早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防止发生低血糖。 7.低血糖反应及护理:教育患者及家属认识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如心慌,头晕,出汗,
2.教育病人预防糖尿病加重的诱因,如急性感染,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外伤,过度 劳累等。
3.详细介绍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学会配制饮食,生活规律化。 4.保持良好的个人习惯,注意口腔、皮肤、会阴部卫生。 5.患者熟悉所用药物的名称、方法和副作用。 6.讲解有关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反应等紧急情况的知识,嘱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以备 发生低血糖时用,嘱患者随身携带病人资料卡,以便发生意外时得到救治,定期门诊 复查血糖、肾功能及眼底。
面色苍白,饥饿等.如发生上述现象应立即进食糖类食物或饮料,嘱病人随时携带糖 果以备低血糖时用。
8.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按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护
四、健康宣教: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认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的意义
及注意事项。加强患者自我管理的观念,教会患者自测血糖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重 视皮肤、足的保养及护理。
多数病人起病隐袭,无明显症状,以并发症或伴发病就诊;
围手术期发现血糖高
健康体检发现血糖高
并发症:
一、急性并发症
二、慢性并发症
1.心血管病变
2.肾脏病变
3.神经病变
4.眼部病变
5.糖尿病足
6.感染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1.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但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受肾糖阈的
影响;
2.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于判断病情和控制情况。
一、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五大方面:
(1)糖尿病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4)药物治疗 (5)血糖监测 二、治疗的目的: (1)使肥胖的病人体重↓,消瘦的病人体重 (2)使血糖长期达到或近于正常 (3)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4)使病人的生活达到或近于正常社会生活。 三、DM 药物治疗 1. 口服降糖药 (1)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药物)
(二)2 型糖尿病
1.有明显的家族史;
2.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这是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
节和特征。胰岛素抵抗:是指正常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
3.诱因: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食改变、感染、应激、多次妊娠和分娩都是 2 型糖尿
病的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视力模糊;2型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
②抑制糖异生及糖原分解 ,可降低糖尿病时的高肝糖生成率 ③抑制餐后葡萄糖的吸收 代表药:二甲双胍(降糖片)苯乙双胍(降糖灵) 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理: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代表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偏高) 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 水化合物的吸收。 代表药: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 2.胰岛素治疗 (1)制剂类型:按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分为: ①速效(包括短效与超短效):普通胰岛素 ②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③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2)最常用的方案:三餐前注射速效Ins,睡前注射NPH,此方法应用最普遍。 (3)适应症:1、2型糖尿病。 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作用机理 :①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表面现象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 ②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代表药:磺脲类: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 吡嗪(美吡达);非磺脲类: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 (2)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作用机理: ①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空腹血糖(FPG)正常范围为 3.9~6.0mmol/L,FPG≥ 7.0mmol/L 为糖尿病
3.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条件:(1)试验前 3 天碳水化合物摄入每天不少于 150g;(2)禁食 10~16 小时;(3)葡萄
糖 75g 溶于 250-300ml 水中;(4)3-5 分钟内饮完;
有关。 相对特征: 多有肥胖或肥胖前病史 多成年发病(40 岁以后发病) 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无酮症倾向 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 C肽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对胰岛素不敏感 (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 Diabetic Mellitus. GDM) 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IGT或DM均为GDM,已有糖尿病的女病人以后妊娠不包括在 内。这些妇女在产后5~10年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一)1 型糖尿病: 与某些 HLA 有关,有家族遗传史;当病毒感染时可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胰岛细胞 自身抗体,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以致胰岛素不足,发生 1 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