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 病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 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 7秒就有一人死于糖尿 病,每年就有多达 400万人死于该疾病 。 [1,2] 糖尿病 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方法,包括医疗护理、社会心 理护理、生活方式改变、持续监测和自我管理等方面, 其中糖尿病自我管理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控制并发症的发 生发展[3]。然而糖尿病自我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状 况及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行为,改善 患 者 的 健 康 状 况[4]。 少 数 研 究 中,研 究 者 采用理论框架作为基础,其中健康信念模式是最为常 见的理论模型之一。本文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 为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1.1 自我管理的概念 自我管理作为个人健康生活 和终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5]首次出现在《哮喘自我 护理》一文中,Lorig等[6]认为,自我管理意味着患者自 身就是疾病治疗中主要的参与者,此后自我管理概念 在慢性病的护理中被普遍认可。李饶等[7]认为,自我 管理是一种综合干预技术,是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
126
河北医药 2019年 1月 第 41卷 第 1期 HebeiMedicalJournal,2019,Vol41JanNo1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9.01.032
·综述与讲座·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麻倩 蒲萌萌 赵辉 谢兰兰 范志刚
糖尿病患者授权能力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行为 问 的关 系 , 为临床 护理 提供 理论 依据 , 寻求 有 并
效帮 助方 式 以提升患 者 的 自我管 理行 为 。
1 对 象与方 法
Co r l to e we n Em p we m e b lt n e fc r h v o s i a e i s r e a insb t e o r ntA iiy a d S l- a e Be a ir n Di b tc
XU e— u , HOU u n h a II Lig pn ZHENG — i De a t n fEn o rn lg h ja g M iy e Z J a — u , N n — i g, Hexn( p rme t o d c ioo y Z ein
・ 2 4 ・
解 放 军护 理 杂 志
21 0 1年 l 2月 ,8 1B) 2(2
糖尿 病 患者 授 权 能 力 与 自护 行 为 的相 关 性 研 究
徐 美 月 , 娟 华 , 玲 萍 , 和 昕 周 林 郑
( 江 医 院 内分 泌 科 , 州 3 0 1 ) 浙 杭 1 0 3
h a t a e p o i e s s o l n a c h mp we me t e u a i n o e f a e b h vo s i ib t s S s t e l c r r vd r h u d e h n e t e e o r n d c t f s l c r e a ir n d a e i , O a o h o - c i r v h b l y o efma a e n n i al r v n ‘mi i i h e eo me to ib t o l a in . mp o e t ea i t fs l i - n g me ta d f l p e e to n y nm z t e d 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 n f a e i c mp i t s e d c c o
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关 键 词 :2型糖尿病 ;自我护理 ;糖尿病教 育
中图分类 号 :R 7.8 43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00 2421)7 00 2 10 —29 (020—09 —0 问卷” 调 查 问卷 由 4组 调 查 表 构成 : ) 尿病 患 者 , 1糖
由于人们 生活水 平 的提高 、 饮食 结构 的改变 、 日 趋 紧 张 的生 活 节奏 以及 生 活方 式 的改 变 , 2型 糖 尿 病 的发病 率增 长迅速 。而 2型 糖尿病 的治 疗是 一个 长期 的过 程 , 大部分 的时 间依 赖 于 患 者 的 自我 护 理 ( 自护 ) 。大量 的调 查 显 示 : 尿病 患 者 的 自护 行 为 糖 与疾 病 的发展 及转 归 密 切相 关 , 终 影 响 患者 的生 最 活质 量_ ] 1 。为 了解糖 尿病患 者 的 自护 现状 , 本研 究
采 用“ 中国 2型糖 尿病 患者 自我管理 情况 调查 问卷” 对 在南 昌大 学第一 附属 医 院 门诊 、 院部 以及 所 管 住 辖 社 区医院 就诊 的共 1 0例 2型糖 尿病 患者进 行 问 7
基本 资料 调查 表 ; ) 2 糖尿病 态度 调查 表 ;) 3 糖尿 病患 者( 成人 ) 知识 量表 ; ) 尿 病 自护 行 为量 表 。其 中 4糖 糖 尿病 自护 行 为 量 表 内容 包 括 饮 食 、 动 、 糖 监 运 血
9 0
南 昌 大 学 学报 ( 医学 版 )2 1 0 2年第 5 2卷 第 7期 J un l fNac agUnvri ( dc1 cec )2 1 , 15 7 o ra o n hn ies y Meia S i e 0 2V0. 2N0 t n
.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通过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积极管理,可以预防80%足溃疡及高达85%截肢的发生,以往研究表明,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最大程度地预防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
鉴于此,本文综述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现状,为制定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糖尿病高危足发展成糖尿病足病。
1.糖尿病足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危害糖尿病足病(DF)是指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周围动脉病变。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2%~25%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罹患糖尿病足。
新近调查发现,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截肢和死亡。
糖尿病足患病率、复发率、截肢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医疗费用昂贵,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负担。
2.糖尿病高危足的定义、筛查意义和分级2.1糖尿病高危足的定义糖尿病高危足(DFR)是糖尿病足的前期状态,指糖尿病患者足部并发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和/或周围血管病变,或同时伴有足畸形,存在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但尚未破溃形成糖尿病足或既往糖尿病足已愈合的患者。
2.2糖尿病高危足的筛查意义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筛查,可以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通过定期系统全面的足部筛查,发现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治疗早期病变,多学科综合管理与监测糖尿病足高危人群,以及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预防50%的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指出,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需进行1次足部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足溃疡危险因素,风险等级越高,建议筛查频率更频繁。
2.3糖尿病高危足的筛查内容2017年郭晓蕙等[2]依据中国实际情况,通过德尔菲咨询构建了《DFR筛查、分级、干预规范流程》,本流程增加了粗筛环节(见表1),通过简单的病史询问发现至少符合以下9条粗筛标准中任何1项危险因素的患者,方可进入细筛流程(见表2)。
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 进展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 发展。以下是近年来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1、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和意义
延续性护理是指医院或社区的医护人员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定期的访视、健 康指导和咨询服务,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 质量。其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也可以减轻家 庭和社会的负担。
2、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模型和 框架
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模型和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式、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 的评估,以制定适合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计划。
(2)制定目标:根据评估结果,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共同制定血糖控制、 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目标。
(3)实施护理措施: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定期的访视、随访、健康教 育等活动,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4)监测和调整: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生活质量等情况, 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
(5)评估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3、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关键问 题和解决方案
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关键问题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 心理压力大等。针对这些问题,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重要环节。家庭护理包括对患者的生活 起居、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家庭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可以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 护理服务。社区护理包括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等方面的 指导和支持。社区护理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更好地 适应社会生活。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一、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在我国,T2DM的患病率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T2DM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的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许多T2DM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增加了医疗负担和社会成本。
了解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探讨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调查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2型糖尿病概述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这种疾病通常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但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携带的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使个体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更为敏感。
环境因素则包括饮食、运动、压力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口渴、饥饿感、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所引起的。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全球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至3亿[1]。
而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
截止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二大国,拥有2380万糖尿病患者,仅次于印度[2]。
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突破4320万[3]。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从1986年0.9%到1994年2.5%迅速增长了近3倍[4]。
据卫生部最新报告,这样的增长趋势将导致我国每天增加3000名新的糖尿病患者,每年增加120万糖尿病患者[5]。
基于这样的增长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势必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最新统计,我国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年直接医疗费用为187.5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3.94%[6]。
因此,获得我国糖尿病防治的动态基线资料,追踪近几年来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不断改善糖尿病状况,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防治水平尤为重要。
糖尿病知识掌握越好,患者的饮食自我管理越好,吸烟率越低。
Corbett[7]认为,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自我管理的基础,只有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才能开展自我管理。
许多研究[8-9]表明,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者的疾病知识,从而促使患者的健康行为发生变化。
患者掌握了较多疾病相关知识后,会重新认识和评价现状,因而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其知识水平,有利于自我管理。
抑郁是患者血糖监测管理的影响因素,抑郁情绪越严重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率越高。
抑郁是以情感低落或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障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10]。
抑郁的患者更加担心疾病的预后,期望以监测血糖的形式来得到病情控制的直接反馈信息。
社会支持水平影响患者血糖监测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现状

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现状【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自我管理对患者非常关键。
自我效能作为患者实施自我管理的信心和能力,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现状。
首先介绍了自我效能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然后介绍了常用的评估工具。
接着总结了不同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并归纳了各种干预措施。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我们发现自我效能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但仍存在研究不足之处。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以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影响研究、干预措施、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有研究、未来研究。
1. 引言1.1 概述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给社会和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在糖尿病管理中,患者的自我效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信念,影响其行为、情绪和健康结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水平可以提高他们积极应对疾病的能力,增加遵医行为和长期治疗的坚持度。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改善糖尿病管理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影响研究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完善糖尿病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心理和经济负担。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是指患者对自己管理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控制和预后均有重要影响。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管理行为和需求,指导临床实践,并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
曾逸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14级12班学号:2014A111240
摘要:本文综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自理水平较低,患者对足部护理的认知缺乏。
阐述了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认知程度。
分析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有重要的作用。
提出了责任制护理、延续性护理、教导对谈法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0年我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为9.7%,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 000万人口[1]。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现状不理想,其中遵医嘱服药最好,血糖监测最差。
患者的年龄、性别、自我效能、糖尿病知识是主要影响因素[2]。
现将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自我护理的研究现状
1.1老年糖尿病患者自理能力水平较低。
研究显示,18.5%~21.2%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具有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且不同自我护理项目的执行能力存在差异,各护理项目的执行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规律运动、足部护理、高血糖与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血糖监测[3-4]。
可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动能力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
作为医务工作这我们因加强糖尿病有关护理技巧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的自我护理能力。
1.2糖尿病病人对足部护理认知缺乏。
研究表明72 .2 %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概念并不清楚对糖尿病足的危害缺乏清醒的认识76 .7 %的病人不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对各项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与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5]。
从未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他们的足溃疡导致截肢率增加两倍。
成功的足部护理可减少80%的截肢费用[6].可能是防护知识了解过少,造成大部分的糖尿患者不能及时的预防糖尿病足。
医务工作者因加强对糖尿病糖尿病足的宣传工作,及时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
2.1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有益于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患者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达到血糖、血脂、血压、体重长期稳定在理想水平,避免、减少和延缓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他们与健康人一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7]。
糖尿病患者焦虑、失望改善好转,患者能够及时做到自我调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8]。
可能食物,运动及情绪等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病况。
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自己的饮食,加强锻炼,以及情绪的调节,提高生活质量。
2.2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有关。
据报道多达40%~80%的糖尿病患者属糖尿病足高危人群[9-10]。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50%的患者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而预防的关键是提高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1]。
良好有效的教育将使患者认识到正确
足部自我护理的重要性,早期进行自我预防性护理,从而降低DF的发生率和致残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12]。
医务工作者因加强糖尿病患者自我
护理能力的教育,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
3、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因素
3.1我国糖尿病患者缺乏信心影响自我护理的积极性。
调查指出,我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和信心,这可能是受到我国传统就医模式的影响以及与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教育力量投入相对不足,糖尿病教育的开展存在局限性有关[13-14]。
护理工作者因加强预防糖尿病的宣传力度。
3.2糖尿病患者的认识程度影响自我护理的能力。
调查中发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最清楚的是检查和护理知识,因而监测血糖显示出对医嘱有较高的遵从性[12]对饮食和运动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知识认识较差,体现在不少患者轻视饮食、运动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有的患者虽然知道其重要性,但对其具体方式、措施和注意事项了解太少,因而影响患者对医嘱的理解、接受和执行,导致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自我护理方面显示出较差的遵从性[15]。
可能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的了解不够,从而影响自我护理的能力。
医务工作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患者的认知和理解。
4、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护理措施。
4.1责任制护理教育有益于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有研究提示,责任制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促进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16]。
责任制健康教育由专人负责,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且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多次进行不同知识的讲解,并能及时评估和发现问题,能更有针对性、更有重点地予以讲解,更有利于患者对有关知识的掌握,也能使患者获得自我护理的有关知识,故自我护理能力更好[17-18]。
医务工作人员因更好的提倡责任值健康教育的实施。
4.2延续性护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
有资料表明,有的患者出院后对医嘱的依从性会逐渐下降[19],延续性护理就是要对患者实施实时的健康教育,指导老年患者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选择合理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指导患者对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调动和发挥患者的自律性、主动性,达到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目的[20]。
可能出院糖尿病患者对医嘱的执行下降会降低自我护理的能力。
观点医务工作者因加强开展对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4.3教导对谈法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治愈的信息。
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或终身坚持治疗,又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21]。
将教导对谈法应用于慢性疾病是一个新的尝试,可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22]教导对谈法能够更好的疏导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的信息。
医务工作者因加强教导对谈法的实施运用。
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自理水平较低,患者对足部护理的认知缺乏。
我国糖
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认知程度过低。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有利于糖尿病足的预防。
责任制护理、延续性护理、教导对谈法能够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
医护人员应
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了解患者自我护理的现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
异,分析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因素,满足患者的教育需求,以促患者的预防糖尿病并
发症,维持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龙凤,朱国红. 国内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
志.2013,19(27):3439-3442.
[2]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3):229-232.
[3]王丽,张俊蕾.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4A):39-41.
[4]卢湘,白姣姣.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4,28(3):1027-1029.
[5]曾素兰,彭成君.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我护理现状的调查[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2):207-208.
[6]袁丽 ,刘敏 ,宋元霞.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护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
志,2003,18(7):644-645.
[7]李凤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J].心理医生杂志,2012,下(210):115
[8]王春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3168-3169.
[9]孛明子,徐靖.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护理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42(10):879-881.
[10]范丽凤,张小群,郝建玲.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3-497.
[11]罗晶,王爱民,邓凤.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465-2468.
[12]刘树杰.足部自我护理能力对预防糖尿病足的作用.光明中医,2012,27(10):2095-2097.
[13]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
究.2010,25(5):10-12.
[14]程亚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7.
[15]童莉,陈之容,叶群英.糖尿病认知与遵医行为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06,8(1):91-92.
[16]罗华.责任制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J].护理天
地,2014,0120(01):120.
[17]周艳霞.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
南,2012,11(7):686-688.
[18]王娜,李欣,李玉华.责任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
2013,43:134-135.
[19]解晨颖,申凤兰.1型2例糖尿病合并胰岛细胞增生致严重低血糖的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7):676-678.
[20]任改瑛.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4,25(12):
1215-1217.
[21]郭爱卿.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2,16(9):536.
[22]李轶芳.实施教导对谈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