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

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

历史趣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性质

历史趣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性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性质
导语:一百年前,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
一百年前,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

《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生活常识分享。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下面由店铺为你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众所周知,历史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产生的。

而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变革,几乎可以用万做单位来计算。

而在外国列强强迫性的打开中国大门之后,我国的变革更为多样。

新文化运动就是其中一个。

那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据了解,当时的中国,人们急切的想要摆脱落后的局面,于是寻求各种方式效仿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文化上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各位民主人士,提出了提倡民主,反对专治的口号。

意外改变我国专制落后的场面,向发达国家靠拢,解放人们的思想,向民主社会前进。

另外还有人提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对鬼神之事有着特别的情结。

每逢过年过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甚至有人生了病也不去看医生,而是一味求神拜佛。

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加深,对迷信也有了一定的克制。

还有人提出要提倡新的道德观念,反对原来旧有的道德观念。

在婚事和葬礼等大型的事务上,也追求一切从简,不追求铺张浪费,大操大办。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其中比较受争议的便是反对文言文,要求使用白话文。

虽然得到较多的专家和学者的赞同,但是也不乏社会各界的反对之声。

以上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15年,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动了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

胡适、鲁迅、陈独秀这些都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文人作家,代表着一个国家最新潮而具有生命力的思想。

所以,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动人上,就可以看出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上的较量,是解放思想,拯救灵魂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势冲击着封建主义。

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

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①19世纪末,资阶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的激烈论 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 交锋——维新变法; ②1905-1907年资阶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使民主 革命的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 流——辛亥革命; ③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 主要内容,后期又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掀起又 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 胡适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
(1891--1962) 安徽绩溪人
博士、实用主义哲学大师 杜威高徒,1917年在《新 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 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 文言文,写文章要言之有 物。
在1922年的《新青年》上,胡适曾写 过一首题为《希望》的诗。“我从山 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 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种在小 园中, 希望花开早。胡适,就似乎 带者徽州的兰花草,走向世界的。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 量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3、思想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窃国大盗 袁世凯
欲 登 帝 位 的 袁 世 凯 尊孔复古的逆流
1915年,袁世凯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次年为“洪 宪元年”。这幅图就是他称帝后在天坛祭天的情形。面 对袁世凯的“祭孔”闹剧,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表言 论,抨击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 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发生了。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1、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

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主要社团:文学研究会成员: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

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

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

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创造社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

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

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

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

新月社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文学革命运动。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一曰:需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需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的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华 与 糟 粕
精华: 精华: •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崇尚刚健自强、 •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 •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强调天人和谐、 • 提倡“民本”与“德治” 提倡“民本” 德治” •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优秀的文学、艺术、 糟粕: 糟粕: •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宣扬迷信思想、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 他毫不犹豫地举起尊孔大旗, 他毫不犹豫地举起尊孔大旗, 试图以此消除辛亥革命前后在 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的西方资 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为实现 自己独裁专制的政治目的大造 舆论。 舆论。
一、运动背景
选举总统那天,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了三 四千个流氓, 四千个流氓,手持大棒把会场围 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 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 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 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 选不出来, 选不出来,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 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 点,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 在第三次投票时, 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凯才勉强 当选。 当选。
——胡适 胡适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一)意义 性质: 1、性质: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民众的觉新, 3、促进了民众的觉新, 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4、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深刻 影响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影响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局限: 局限: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它产生的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等。

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

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提倡民主与科学,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他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勇猛地向封建主义的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李大钊,也相继发表文章,反对旧礼教、旧道德。

他指出:“吾人为谋新生活之便利,新道德之进展”,“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

”吴虞猛烈抨击封建宗法制度,高喊“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被称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

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

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并把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

他提出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真正举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

“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

“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

“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

“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
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它给近代的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启蒙力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思潮,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的斗争。

它是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阴谋称帝、反动势力大造尊孔复古舆论,民国招牌也摇摇欲坠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个有别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独立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享有绝对权威的封建思想文化,破除了传统的封建教条对人们的束缚,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形成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它也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他们寻求科学真理,追求解放,为中国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那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是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所不敢说的。

它启发人们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是,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由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和领导的,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范畴,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和弱点。

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

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存在着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参考文献: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编写组编著:《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年.
田泽沛主编:《中国革命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
郑德荣主编:《中国革命史教科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肖效钦李良志主编:《中国革命史》(上),北京:红旗出版社,198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