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郑成功收复台湾》语文S版 (4)
23《郑成功收复台湾》解析

把荆棘丛生 的荒凉地开辟 出来,这可以 说是功在千秋 的伟业;把荷 兰鬼子从台湾 驱逐出境,真 可谓是同一代 人中的大英雄!
对联赞颂了郑成 功的历史功绩.
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 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 这场战斗的胜利?
原因一:准备充分,满怀信心。 • “后来,郑成功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
水分蒸发快等优越的晒盐条件。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 台湾(1624年)
荷兰侵略台湾
162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又派马尔登·宋克率战舰 “热兰遮”号窜达澎湖。明朝福建巡抚南居益派兵2000 人攻打澎湖。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下,荷军约1000人大部 龟缩于妈宫澳,一部分固守凤柜尾城,企图顽抗。为全 歼敌军,福建省巡抚大量增兵打败荷兰侵略军,恢复澎 湖。侵略军头目高文律等12人被活捉,其残兵败将仓皇 逃往台湾南部。
总结方法: 你能总结一下写好一个场面的注意事项吗? 总的来说,写一个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
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
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 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 烘托出气氛。
② 派 兵 猛 攻 赤 嵌 城 , 切 断 水 源
③ 采 用 围 困 , 强 攻 台 湾 城 。
盘踞(jù)在台湾城的敌军妄 图长期顽抗,等待救援。郑成功 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敌军 投降。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 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 侵略军粮尽水绝,走投无路,只 好举起白旗投降。1662年初, 敌军头目被迫来到我军大营,签 字投降。在我军将士潮水般的欢 呼声中,荷兰侵略者垂头丧气地 离开侵占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南明唐王政权的主要支持者是福建地区最大的实力人物郑芝龙。
郑芝龙早年经商积蓄了无数家资,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在海上,他既有能远行南洋和日本的商船,又有许多战舰;在陆上,他有数不尽的田庄。
然而,最让他骄傲的,是他有一个能文能武、英俊有为的儿子郑成功。
就连当时地方上一些有名望的人也都夸赞郑成功。
说这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将来准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有一天,郑芝龙带着郑成功去见唐王,唐王很赏识郑成功,把他的名字改成朱成功。
封他为招讨大将军,在当时,能够姓皇家的姓是一种特殊的荣耀,因此国内外的许多人后来都尊敬地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唐王政权是一个短命的小朝廷,才过了一年,清军就攻入了福建。
郑芝龙见大势已去。
投降了清朝,郑成功那年二十三岁,是个书生。
他坚决反对父亲降清。
见父亲这样屈辱投敌,一气之下,跑到孔庙把身上穿的儒服烧了,然后在厦门组织起一支抗清义师。
兵力弱小的义师毕竟不是清军的对手。
他率领义师南征北战,连连失利,地盘也越来越小,怎么办呢?郑成功十分焦虑,日夜谋划着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作为立脚点。
恰好这时候,从和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来了一个人,叫何斌,要见郑成功。
郑成功听说是台湾来的人,马上把他请到室内密谈。
原来早在明朝天启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有一伙荷兰殖民主义者来到了台湾。
他们欺骗当地高山族人民说:只要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一块地方,付多大的代价都可以。
敦厚纯朴的高山族人民信以为真,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可是,这伙强盗却将牛皮剪成细丝,互相连接,圈占了大片土地,他们又用枪炮逼迫老百姓给他们盖起一座城堡,起名为热兰遮堡(台湾城)。
城堡的墙壁是用糖和糯米调和灌浆砌成的,十分坚固。
后来,他们又在热兰遮城的对面盖起另一座城堡普罗凡舍堡(赤嵌城)。
两座城堡隔海相望,不许中国人随便出入。
从此,台湾岛的中国居民不但要为荷兰人服劳役,还要缴纳各种高额捐税,受到敲骨吸髓的殖民剥削。
他们恨透了这伙殖民强盗。
从郑芝龙年轻的时候起,郑氏家族就经常派商船到台湾贸易,或途经台湾到南洋和日本经商。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欢迎阅读!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先祖由中原固始县入闽,其父郑芝龙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安平港、母为出身日本肥前国平户岛(本长崎县平户市)的田川氏;他出生于母亲的故乡平户,六岁时为父亲接往福建老家,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
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若不交税必遭"倭寇"袭击。
又组织福建移民屯田台湾,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
在明朝尚存时,尚与荷兰人殖民的台湾和睦共处,向荷兰福尔摩沙殖民当局交税。
而在明朝政权陷落后,郑成功失去大陆基地,为夺得台湾为落脚点,其令福建商船不与荷兰人管理的台湾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的福尔摩沙殖民政府,以台湾为基地建立南明政权。
郑成功抗清的同时,收复了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现分属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祖籍莆田和漳州,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由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后又从莆田迁往漳州,再迁南安,约在1144年至1210年间,郑成功先祖自莆田迁往龙溪县,后代再迁南安。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郑氏入闽,“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处”。
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龙溪,也就是现在的龙海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现在的龙海颜厝镇古县。
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
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阐述:“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
《郑成功收复台湾》原文及其他

《郑成功收复台湾》原文及其他郑成功收复台湾天启中(明熹宗年号),日本倭逐琉球而踞之海澄人颜思齐者,谋夺日本国,计泄,与其党杨天生、陈衷纪等二十八人窜台湾,郑芝龙附焉。
思齐死,芝龙领其众,寻就抚。
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崇祯中,闽地大旱,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
时芝龙已去台湾,故荷兰夷二千踞城中,流民数万屯城外,……久之,荷兰筑城曰台湾,曰鸡笼,曰淡水,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与南洋、吕宋、占城诸国互市,成都会焉。
成功自江南败归,地蹙军孤,谋拓土为巢穴计。
有台湾通事何斌者,……遣其私人郭平驾小舟伪为钓鱼者,顺鹿耳门至赤嵌城(今台南市附近安平镇,当时为荷兰总督府所在地。
)往来探视,得港路一条。
走厦门谒成功曰:“台湾沃野千里,鸡笼、淡水、硝磺有焉,横绝大海,肆通外国,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真霸王之区也。
”出袖中地图如指诸掌,成功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扶余:古国名,在今东北松花江中游平原上。
)……乃令洪旭、黄廷、王秀奇辅世子(郑)经监守各岛,捩舵束甲而行。
……见鹿耳门,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
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
”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以手加额曰:“此天所以哀孤而不委之壑也。
”令何斌坐斗头,按图转舵,发炮鸣金,赤嵌城酋长实叮惊怖出降。
先数夕风潮骤振,声振云霄,揆一王率诸酋登城望海,见一人袱头红衣,骑长鲸,从鹿耳门游漾纡回,绕赤嵌城而没。
是日炮声轰天,登高以千里镜视之,见鹿耳门船只旌旗,笑谓唐船近炮台则无遗类。
俄见首船树旗纛,倏北倏东,余船以次衔尾鱼贯,悉远炮台而行,……揆一王尝大出兵攻赤嵌、鲲身,不利。
……乃罢兵约降。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20)提起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课稿

《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课稿第一篇:《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社会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求学生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在历史上各民族对国家统一有杰出贡献的几个人物,郑成功就是其中之一。
(二)教学目标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社会学科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科目的学科特征与使命,它包罗了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新的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它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教育性和实践性四大特点。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岛的地理位置,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代背景及收复台湾的事迹;(3)学生从郑成功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言行来理解这一英雄的民族性。
2、情感目标:(1)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有一定目的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主动、发散、交互学习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借助信息技术,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促进祖国统一是我国的重要国策。
明白郑成功这一英雄的民族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难点是搜集信息之后,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分析处理信息,形成富有创意的研究成果,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1、教法针对社会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任务,我利用专题中华勵誌网作文范文站,将由传统的教师在学校课堂环境掌控的被动、单向、固定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掌控的主动、发散的交互学习。
语文版(S版)-五年级下-第五单元-23 郑成功收复台湾(市一等奖)

张牙舞爪zhāng yá wǔ zhǎo
【解释】: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示例】:见了州官,州判老爷胆子也壮了,~,有句没句,跟着教习 说了一大泡。 【近义词】:呲牙咧嘴、凶相毕露、青面獠牙 【反义词】: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喜眉笑眼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走投无路zǒu tóu wú lù
【解释】: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 出路。 【示例】:她真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近义词】:山穷水尽、穷途末路、日暮途穷 【反义词】:左右逢源、如愿以偿、天从人愿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五年级语文下册 郑成功收复台湾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郑成功收复台湾曹余章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
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少年时代的郑成功,曾亲眼目睹荷兰侵略者在家乡福建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残害乡亲。
他从小就对荷兰侵略者十分憎(zēng)恨。
后来,郑成功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便移师金门、厦(xià)门一带,决心进军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分乘数百艘战船,浩浩荡荡渡海东征,开始进行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正义之战。
郑成功在众将士的簇拥下,站在指挥舰(jiàn)船的楼上举目四望,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
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军容雄壮,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获悉我军进军台湾的消息,十分恐慌。
他们把军队集结在赤嵌城和台南城,还在港口沉下许多破船,企图阻挡我军船队登陆。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之机,绕过了敌军设置的炮台和重兵把守的港口,从鹿耳门登陆。
荷兰侵略军不甘心失败,又调动“赫克托”号等战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猖狂进行反扑。
他们妄图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战舰和大炮,阻止我军继续登陆。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我军战船和战舰展开激战。
英勇的我军将士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驾驶战船向敌舰冲去。
他们在近处团团围住敌舰,使敌舰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所有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巨浪。
原来,我军的炮火击中了敌舰的弹药库。
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
我军将士乘势用铁钩钩住战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手投降。
至此,我军取得了登陆战斗的重大胜利。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便龟缩在赤嵌、台湾两座城里不敢应战。
他们派出使者向郑成功求和,说只要我军退出台湾,他们愿意贡送十万两白银慰劳。
郑成功义正辞严道:“台湾本来是我国神圣领土。
我们收回台湾,是天经地义之举。
如果你们赖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们轰走!”郑成功喝退敌军使者,派兵猛攻赤嵌城。
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课稿

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课稿《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课稿设计理念: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教学理念。
这就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以学习能力为主的综合性能力。
因此我在本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上,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探究,以培养学生对类似事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语文s版五年级教科书第五单元第23课,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收复台湾和建设台湾。
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使学生真正悟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基本规律。
以及对当前台湾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将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五年级学生阅读、分析、理解问题的实际能力,依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了解荷兰侵略台湾,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清政府对台湾管辖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2)默读课文。
如:荷兰侵占台的时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思考问题的习惯。
)(3)教师展示思考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照进军示意图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为什么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如何评价郑成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出示史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回答问题通过一句话概括施琅的观点,以及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回答问题的能力)(4)师出示郑氏后代投降清朝图片:由学生归纳清军何时进入台湾?清朝何时设置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 路。 2.认识生字“憎、厦、舰、铭、撰”;积累 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憎恨、盘踞、铭记、撰 写、千军万马、张牙舞爪、走投无路、”等 词语。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 是17世纪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名森, 字明俨,幼名福松,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 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 延平王,称“郑延平”。郑成功之父为出身福 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安平港、曾为海盗的南明水 师将领郑芝龙,母为出身日本肥前国平户岛 (今日本长崎县平户市)的田川氏;他出生于 母亲的故乡平户,六岁时为父亲接往福建老家, 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
郑成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热爱祖国、有勇有谋、意志坚定、沉着冷静、 镇定的名族英雄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 湾的伟大功绩,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和民 族气节,表达了人们对郑成功的敬仰和怀念之 情。
达标检测
一、按要求做题。 “举目四望”中“举”字可在检字表中的 部查到。这个字的 音序是 ,读音 ,“举目”的意思 。“举 旗”中“举”指 ,“天经地义之举”中“举”指 。 “载歌载舞”的“载”读 ,部首是 ,字意是 ,词语的意思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感情色彩的不同分成两组写下来。 纪律( )明 军( )雄壮 烧杀抢( ) 张牙舞( ) 义正( )严 负( )顽抗 垂头( )气 箪( )壶浆 三、郭沫若撰写赞颂郑成功历史功绩的对联中“开辟荆榛”是指 ,“驱除荷虏”指 。
自学提示 二
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3-8自然段找出收 复台湾的经过
成果展示:
一、率兵东征
时间: 1661年
经 过
阵容 : 两万五千将士、数百艘战舰、 庞大、绵延十几里、风帆蔽 日、战旗招展
性质:
正义之战
二、敌军企图凭借战舰和大炮阻止我军登 陆 恐慌、企图、不甘心、张牙舞爪、猖狂、 妄图 企图:图谋,打算 张牙舞爪:张狂凶恶的样子 猖狂:狂妄而放肆 妄图:狂妄的谋划 流露出对荷兰者的厌恶、否定、鄙视。
三、取得登陆争斗的重大胜利
惊恐万状:因为惊慌恐惧而显现出各种情绪。形容惊慌恐 惧到了极点。 一组反义词:沉着镇定——惊恐万状
郑成功的沉着镇定与侵略者的惊恐万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郑成 功指挥出色。
此段中哪些语句写出了我军的英勇无畏? 冒着敌军紧密的炮火、像敌舰冲去、用铁钩勾住敌舰、争 先恐后的跳了上去
四、拒绝求和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郑成功的话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热爱祖国的精神和收复台湾的坚决不 可动摇的决心。
五、切断水源,赤嵌城敌军投降 富裕抵抗:负:依仗。隅:角落。凭借 某种险要地势或者某种条件拼死抵抗。
依计照办指什么? 指采纳台湾同胞切断水源的计策。
六、长期围困台湾城敌军、强攻台湾城、签字投降
自学提示 五
根据所学列出提纲并在组内简要说 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郑 成 功 收 复 台 湾
起因:1——2 荷兰侵略者强 占台湾、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
经过:3——8渡海东征 收复 台湾 结果:9——10宝岛回归 通报 欢庆 评价:11丰功伟绩 永载史册
自学提示 六
郑成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自学提示 四
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11自然段, 找出人们对郑成功是怎么评价的。
人们的评价 伟大的名族英雄、丰功伟绩、铭记在心 开辟荆蓁千秋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 铭记:深深的记在心里。
撰写:写作
荆榛:指丛林灌木,多形容荒凉的情景 荷虏:对荷兰侵略者的蔑称。
文章以对联收尾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再次赞颂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抒发后人对郑成 功的爱国精神的赞美之情。
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人们郑成功的评价?
• 起因:1——2自然段 • 经过:3——8自然段 • 结果:9——10自然段 • 评价:11自然段
自学提示一
组内读1-2自然段思考: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1:荷兰侵越者强占台湾,台湾人民不断进行 反抗斗争。 2:郑成功自幼目睹侵略者的恶行,立志要赶 走荷兰侵略者。
成果展示:
1、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结 果
箪食壶浆:箪:盛饭的圆形竹器。浆: 米汤。用箪盛饭,用壶盛汤,古代人们 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 军队,后来形容军队收到欢迎的情况。
载歌载舞:载:又、且。又唱歌又跳舞, 形容尽情欢乐。
2、郑成功的新举措发展台湾
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倡导 教育、兴办学校、帮助台湾人民改善 生活、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形容处境十分困难,找不到出 路。 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形容情绪低落, 失望懊丧的样子。
思考:郑成功采用了什么策略使敌军投降了? 先长期围困,等侵略军粮尽水绝、走投无路的时候再 发起攻击。
自学提示 三
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9-10自然段, 找出事情的结果
生字词:
憎(zēng) 厦(xià) 舰(jiàn) 铭(m舰 铭记 铭刻 撰写 撰稿 编撰
憎恨
盘踞
铭记
撰写
千军万马
张牙舞爪 走投无路
多音字
恶(wù) 憎恶 厌恶 可恶
恶(è)恶劣 恶毒 恶果 恶化 恶意
恶(ě) 恶心
厦(xià) 厦(shà) 厦门(福建) 高楼大厦
憎恨:厌恶痛恨
台湾省,简称“台”,省会台北,位于中 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 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全省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 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 台湾岛海岸线长达1600多千米,面积为 35873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也是 中国东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门户。 我国的第一大岛,物产丰富,有“水果之 乡”“樟脑王国”之称。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 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成功乃率领父亲旧 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 要军事力量之一,包围清江宁府,但终遭 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 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 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大员的驻军, 开启明郑时期,不久即病死。郑成功死后, 台湾民间设有庙宇加以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