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助产士门诊的系统管理对初产妇围生期的影响_周立平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应用效果及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分析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应用效果及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分析苏州市医学重点扶持学科项目编号:SZFCXK202109摘要:目的:评估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应用在初产妇分娩中的效果及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1月的78例初产妇,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39例,提供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纳入39例,提供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评价组间出血量、总产程、自然分娩率、母婴并发症。
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总产程更少,且自然分娩率更高,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在初产妇分娩中实施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能够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及母婴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初产妇;分娩;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分娩是女性特殊的生命周期,其质量与产道状态、产妇配合度与产力、胎儿状态等密切相关。
临床中初产妇因过度恐惧分娩疼痛、缺乏生产经验等,容易出现焦虑、精神紧张等负性情绪,而上述情绪不仅会提升疼痛敏感度,也会增强应激反应,加剧子宫收缩,提升母婴并发症发生风险[1],故有必要加强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
本文以2020年7月—2021年11月的78例初产妇为例,就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应用在初产妇分娩中的效果及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1月的78例初产妇,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39例)、观察组(纳入39例)。
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4±1.9)岁,体重59-78kg,平均体重(68.6±4.5)kg;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5±2.1)岁,体重59-79kg,平均体重(68.8±4.2)kg。
纳入标准:①孕周≥28周;②单胎妊娠;③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④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
围产门诊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围产门诊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围产门诊系统管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在我院围产门诊有详细登记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共120例,将初产妇平均分为两个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均为60例,给予对照组孕妇来院检查时提示下一次产检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没有专门的护理措施。
给予对照组孕妇采用系统化管理护理模式,提升孕妇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指导。
对两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以及分娩结局进行探究。
结果研究组初产妇产前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系统化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初产妇孕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转变初产妇的生育观念,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同时降低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产门诊护理;初产妇;分娩;结局一、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围产门诊有详细登记的初产妇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120例,所有产妇均于早孕期间来院检查并于我院顺利生产,排除首次入院检查时发现有妊娠高危因素、遗传病、传染病、异位妊娠等初产妇。
将初产妇品均分为两个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初产妇均为60例,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仅于初产妇来院检查时提示下一次产检时间、注意事项等,不做专门的护理;研究组采用系统化管理护理模式,尤其注意加强对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
1.3观察指标采用SAS和DS分别于建档时和产前对两组初产妇进行心理状况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心理越严重。
对所有初产妇观察至产后,记录分娩结局,包括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和母婴结局(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作者:黎秋妹叶巧梅周志云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10期[摘要] 目的探究并分析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
常规护理组孕产妇接受常规产前门诊,而护理干预组孕产妇在此基础上接受助产士产前门诊;比较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以探讨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结果护理干预组焦虑抑郁标准分、剖宫产率、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明显低/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助产士产前门诊能够有效减少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分娩结局。
[关键词] 助产士;产前门诊;初产妇;情绪;分娩结局;护理质量[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0-0103-02近些年来,我国产科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在产前诊断与咨询、高危妊娠处理、出生缺陷诊断、异常分娩干预等方面均有快速的发展,助产士的作用与母婴安全和产科质量密切相关[1,2]。
但是在国内,产科服务体系以产科医生为主导,助产士仅针对产时管理,工作场所局限于产房;而在国外,助产士的职能覆盖产妇的整个围产期,国内助产专业服务的现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差甚远[3,4]。
为此,亟需开辟和拓宽中国的助产专业特色领域意义重大。
本研究探寻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
入组条件:①为初次妊娠;②经超声检查示单胎;③孕产妇年龄 0.05),见表1。
助产护产门诊对初产妇认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助产护产门诊对初产妇认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助产门诊对初产妇认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128例初产妇按照预产期进行前瞻性分组,对照组60例仅定期至医生处产检,研究组68例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助产产前门诊护理。
分别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前认知程度、分娩方式及结局。
结果:研究组初产妇分娩前认知程度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X2=19.582,P<0.01)。
研究组初产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X2=5.911,P<0.01);研究组初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4.169,7.107,P<0.01)。
结论:助产门诊行产前护理对提高初产妇认知度、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等具有积极作用,适合于各大医院产科推广应用。
标签:助产门诊,初产妇,认知情况,分娩结局初产妇由于对分娩知识的认识不足、经验缺乏等,易因各类信息引发不良心理反应,同时也存在临床遵医嘱程度低、依从性差等问题,易影响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1]。
随着门诊助产相关护理工作的不断开展,目前助产护士产前门诊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和模式,持续向初产妇进行产前护理,提高产妇认知度和改善分娩结局[2]。
现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间门诊接诊初产妇行分组对照前瞻性研究,探讨助产门诊对初产妇认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初产妇128例,年龄22-32岁,平均(26.8±3.5)岁;体质量60-80 kg,平均(73.8±23.8)kg;孕周32-38周,平均(34.2±5.3)周。
入选标准[3-4]:(1)初产妇有详细的孕期档案,并定期于我院产检;(2)影像学检测胎儿为单胎、头位,胎儿无明显缺陷或妊娠异常;(3)初产妇骨盆测量各径线值均在正常范围内;(4)初产妇无妊娠高危因素及合并症,无严重内科合并症;(5)初产妇无明显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6)入选初产妇均知情。
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董丽萍

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董丽萍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助产士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对初产产妇生产过程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方法随即抽出90例即将要分娩的初产产妇,随机的氛围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分为45位产妇,对照组这组孕妇不进行产前的教育,产科护士对观察组进行有效的产前教育,将两组患者的分娩过程以及分娩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对比。
结果通过有效的产前教育,观察组的孕妇的第一产程要比对照组的产程短,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教育 , 有利于缩短产妇的产程 , 并提高产妇自然分娩几率 , 使母婴的身体素质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优化。
关键词:在我国最近几年医院妇产科的记录显示,由于产前的焦虑不安,以及自然分娩对婴儿的益处不够了解等原因,致使一大部分孕妇原则剖腹产。
这其中初产孕妇更是在经验不足以及缺乏生产相关知识的促使下,由于自身的原因影响了婴儿的顺利生产。
产科的助产护士的经验非常丰富,并掌握生产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初产孕妇生产之前,对其进行有效的产前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的情绪,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且有效的保护母体和胎儿的健康。
本次研究表明,助产士对初产孕妇进行科学有效的产前教育,得到了产妇以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 2014 年8月 ~2015 年 8月期间 , 在本院进行初次分娩的产妇共 90例 , 年龄 22~37岁 , 平均年龄(27.1±4.6) 岁;孕周 38~41 周 , 平均孕周(38.9±1.2) 周。
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 , 且均为足月的单胎产妇。
把收治的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有45位孕妇。
两组孕妇的基本信息,包括职业,怀孕周期以及岁数都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所有的孕妇以及孕妇家属都在了解一些情况的前提下签订了知情书。
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

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分娩的孕产妇,在围产期间实施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300例产妇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围产期助产士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情况。
结果:在产妇的分娩方式上,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87%的阴道分娩率(P<0.05);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上,观察组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临床分娩的产妇,在围产期间实施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可显著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产程。
【关键词】孕产妇;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分娩方式;产程分娩是产妇重要的生理过程,但同样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产妇需要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在实际的分娩过程,很多的产妇剧烈疼痛使得用力不佳,引起产程延长,此外部分产妇还会因无法耐受疼痛而中途转剖宫产[1]。
所以针对临床分娩的孕产妇,提倡给予其科学的护理干预,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分娩的孕产妇,实施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临床资料完整且认知良好。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150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9.1±1.5)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1.1)周。
对照组150例,年龄20~36岁,平均(28.8±1.4)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1.2)周。
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是待产期间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干预工作,分娩时刻助产士加强对产妇的辅助及指导产妇合理用力,分娩后指导合理饮食及加强出院指导等。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的效果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对初产妇围生期应用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分娩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分娩的初产妇80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应用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产妇各个产程所需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分娩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两组自然分娩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参照组发生率32.50%,p<0.05。
结论: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分娩产程,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关注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助产士;初产妇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分娩质量分娩是每个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往往会给女性带来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而分娩质量直接影响了产妇的分娩舒适度和新生儿的健康,因此重视产妇分娩中的护理尤其重要。
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体验,对分娩知识不完全了解,而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了分娩方式和分娩质量,也会增加分娩的疼痛感,而助产士一体化护理是新型的针对产妇分娩中的护理方式[1],主要通过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心理指导及分娩全程的护理,旨在提高分娩质量。
本文为探究一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对我院80例初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并将其结果进行如下详细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初产妇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其进行分组,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年龄均在26-30岁之间,且之前无流产,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辅助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在生产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告知产妇分娩中的注意事项等。
试验组应用一体化护理干预,通过科学的护理手段对产妇进行规范管理,从产前指导、胎儿监护、分娩指导到分娩结束的全程跟踪,实现全面系统的护理管理模式。
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

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与产程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正常分娩产妇,共计30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0年7月。
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n=15例)与对照组(n=15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运用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方式,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产妇产程所需时间、分娩方式。
结果:运用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4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为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此次研究对产妇实施围产期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分娩质量明显提升,产程所需时间显著缩短,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围产期;整体护理干预;分娩方式引言:此次研究需要选取部分产妇,运用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并分组对比,以此来探究最佳护理方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需要选取30例正常分娩产妇,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3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7月。
对照组(n=15例)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年龄≥21岁,≤34岁,平均年龄(27.85±1.36)岁;观察组(n=15例)运用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年龄≥22岁,≤35岁,平均年龄(28.12±1.45)岁,两组产妇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1.方法对照组产妇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即环境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
观察组产妇运用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具体实施如下:(1)产前分娩教育,在产妇分娩前需要由专业的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分娩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以及护理程序等讲解,主要讲解内容为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所需时间、注意事项、用力技巧以及呼吸技巧等,从而提升产妇对分娩知识认知度,分娩配合度随之提高,促进自然分娩率提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 理 学 杂 志 2014 年 4 月 第 29 卷 第 8 期
· 23 ·
·专科护理· ·论 著·
基于助产士门诊的系 ,谭 霭 谊1 ,姚 瑛2 ,冯 燕 勤1 ,吕 凤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助产士门诊系统管理对初产妇会阴损伤、心 理 健 康 及 母 乳 喂 养 的 影 响 。方 法 选 取 规 律 产 检、妊 娠 ≤20 周 的 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521例)和观察组 (289 例)。 对 照 组 在 妊 娠 各 期 接 受 规 律 产 检 、营 养 和 体 质 量 管理,定期参加产前教育课程,入院待产、分娩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除 接 受 以 上 常 规 处 理 外 ,由 助 产 士 对 其 进 行 孕 期 保 健 知 识 评估与指导,心理健康状态评估与系统管理,分娩计划制定,妊娠晚期会阴 按 摩、分 阶 段 促 进 自 然 分 娩 策 略 和 母 乳 喂 养 指 导 ,以 及 产后42d的追踪随防。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和会阴伤口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母 乳 喂 养 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乳 胀 率 和 产 后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1)。结论 基于助产士门诊的系统管理有利于提高初产妇围 生 期 身 心 健 康 水 平 ,提 高 母 乳喂养率。 关 键 词 :初 产 妇 ; 助 产 士 门 诊 ; 系 统 管 理 ; 会 阴 损 伤 ; 母 乳 喂 养 ; 心 理 健 康
作者单位: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产科2.护理部(广东 广州,510010) 周 立 平 :女 ,硕 士 ,主 管 护 师 通 信 作 者 :潘 继 红 ,panjhq11@163.com 收 稿 :2013-11-24;修 回 :2014-01-18
计划 ,介 绍 产 时 配 合 以 及 产 褥 期 护 理 等 ,而 对 孕 妇 缺 乏系统的个体化孕期和产后追踪管理。系统而个体 化的孕期及产后管理和随访模式强调围生期护理工 作 的 连 续 性 ,是 助 产 士 通 过 助 产 士 门 诊 为 孕 产 妇 提 供“一 对 一”的 助 产 服 务 ,使 产 妇 在 分 娩 过 程 中 体 验 到“以 孕 产 妇 为 中 心”的 优 质 护 理 服 务 。 本 研 究 拟 探 讨孕期至产后的系统管理和随访新模式对初产妇围 生期的影响。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 月至 2013 年 8 月在 我院规律产检 和 建 档、妊 娠 ≤20 周 的 单 胎 初 产 妇 为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35 岁;② 妊娠 ≤20 周、单胎、初产妇;③无妊娠并发症;④ 资料记录完整。
中 图 分 类 号 :R473.7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1-4152(2014)08-0023-05 DOI:10.3870/hlxzz.2014.08.023
Effect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midwives clinic on perinatal status of primiparas∥Zhou Liping,Pan Jihong,Zou Wenxia,Tan Aiyi,Yao Ying,Feng Yanqin,Lu Feng∥ (Department of Obstetpics,Women ﹠Children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0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midwives clinic on perineal injury,mental health and breastfeeding behaviors of primiparas.Methods A total of 810 monotocous primiparas who were in early pregnancy (less than 20 weeks)and having regular antenatal check-ups,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589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of 289 based on how they would be involved into the study.The control group joined regularly antenatal check-ups,participated in nu- trition and weight control program,and a prenatal education program at all stages of pregnancy;and they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after they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or delivery.Besides routine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joined a midwife-led systematic management program in which,midwives evaluated the knowledge levels of these pregnant women and gave antenatal guidance,evaluated their mental health,made plans for delivery,provided massage service in late pregnancy, took measures to boost vaginal delivery,gave breastfeeding guidance after delivery,and made postpartum follow-ups 42days after childbirth.Results The rates of episiotomy,perineal laceration and wound pain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 nificantly lower and mild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meanwhile the rates of breast swelling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 The midwife-led systematic management program is beneficial to perinal health of primiparas. Key words:primipara; midwives clinic; systematic management; perineal injury; breast feed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 24 ·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Apr.2014 Vol.29 No.8
排除标准:①胎膜早破;②有妊娠并发症;③ 应用缩宫 素引产或加强宫 缩;④ 使 用 分 娩 镇 痛;⑤ 入 院 后 因 各 种原因而改行剖 宫 产;⑥ 分 娩 巨 大 儿、发 生 肩 难 产 或 使用辅助助产术;⑦ 入 组 时 有 焦 虑、抑 郁 症 状 或 沟 通 障碍;⑧分居、离 异 或 家 庭 成 员 发 生 疾 病 或 伤 亡 等 重 大事故者。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愿意参加助产士门诊 的系统管理和随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 组入选孕妇289例,年龄19~35 岁,平均 27.6岁;文 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15 例,高 中/中 专 93 例,大 专 79 例,本科 及 以 上 102 例;职 业:有 固 定 工 作 127 例,个 体经营79 例,离 职 或 无 业 83 例;妊 娠 前 BMI<18.5 31例,18.5~24.9 197 例,25.0~29.9 61 例。 对 照 组入选孕妇521例,年龄18~35岁,平均26.7岁;文化 程度:初 中 及 以 下 41 例,高 中/中 专 178 例,大 专 147 例 ,本 科 及 以 上 155 例 ;职 业 :有 固 定 工 作 者 203 例 ,个 体 经 营 159 例 ,离 职 或 无 业 159 例 ;妊 娠 前BMI<18.5 49 例 ,18.5~24.9 371 例 ,25.0~29.9 101 例 。 两 组 年 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妊娠前 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 义(均 P>0.05)。 该 研 究 经 医 院 伦 理 委 员 批 准 ,充 分 告知研究对象,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干 预 方 法 1.2.1 对 照 组 护 理 模 式 对 照 组 在 妊 娠 各 期 接 受 常 规 护 理 、规 律 产 检 、营 养 门 诊 饮 食 指 导 ,定 期 接 受 孕 妇 学校的产前教育课程培训。入院待产和分娩时接受 常 规 护 理 。 产 后 由 助 产 士 、组 长 每 天 观 察 会 阴 伤 口 愈 合情况,进行针对性示范 与 指 导。 出 院 前 1d 进 行 个 体化的出院指导;产后42d回 我 院 复 诊,主 要 评 估 产 后心理健康状况、身 体 恢 复 状 态、母 乳 喂 养 及 新 生 儿 生长发育等状况。 1.2.2 观 察 组 护 理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