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1讲解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作业1讲解1-2章

宏观经济学作业1讲解1-2章

二、选择题
( B )18. 当经济中只存在哪种类型的失业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D、需求不足型失业。 ( B )19. 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 A )20. 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Y=C+I+G= 250+0.75(5000-T)+1000+1000=5000 所以, T=4000/3=1333 则: 私人储蓄=Y-T-C=5000-1333-[250+0.75(5000-1333)] =667 公共储蓄=T-G=1333-1000=333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1000
三、填空题
四、计算题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转移支付 净要素支付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100 10
假设某国有如下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试计算: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净税收; 4、税收;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A 所有的人都有工作;B 所有的劳动力都有工作;C 只存在结构失业和摩擦失业;D 失业率低于3%。
( C )2.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是指:
A 投资; B 政府购买; C 进口; D 出口。
( C )3. 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支出与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
二、选择题
( A )4. 在总支出的构成中,波动最大的部分是: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篇导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作业(必作)

宏观经济学作业(必作)

宏观经济学作业(必作)宏观经济学习题(必作)第⼀章:1.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简述宏观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3.试说明宏观经济学是怎样运⽤总量分析⽅法的。

4.古典经济学家有哪些主要的宏观经济观点?5.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了哪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思想?6.凯恩斯⾰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逐步完善主要体现在哪些⽅⾯?8.宏观经济学进⼀步发展呈现出哪些重要趋势?第⼆章1.名词解释:流量存量 GDP GNP NDP PDI PI 国民收⼊⽀出法收⼊法GDP缩减指数真实GDP 名义GDP 价格指数失业⾃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潜在GDP 奥肯定律2.国民收⼊核算指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纠正?3.分别绘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循环图并加以说明。

4.物价和就业⽔平的衡量有哪些主要指标?应如何加以运⽤?5.已知某国有如下统计资料(单位:亿元)资本消耗补偿356.4,雇员酬⾦1 866.6,企业利息⽀付264.9,间接税266.3,个⼈租⾦收⼊34.1,公司利润164.8,⾮公司业主收⼊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个⼈所得税402.1,消费者⽀付的利息64.4,政府⽀付的利息105.1,政府和企业的转移⽀付374.5,个⼈消费⽀出1 991.9。

分别计算国民收⼊、国内⽣产净值、国内⽣产总值、个⼈收⼊、个⼈可⽀配收⼊和个⼈储蓄。

6.假定国内⽣产总值是5 000,个⼈可⽀配收⼊是4 100,政府预算⾚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出7.设⼀经济社会⽣产五种产品,它们在1990年和1992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

产品 1990年的产量 1990年的价格 1992年产量 1992年价格(美元) (美元)A 25 1.50 30 1.60B 50 7.50 60 8.00C 40 6.00 50 7.00D 30 5.00 35 5.50E 60 2.00 70 2.50试计算:(1)1990年和1992年的名义国内⽣产总值;(2)如果以1990年以基年,则1992年的实际国内⽣产总值;(3)计算1990~1992年的国内⽣产总值缩减指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第一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2、个人支配收入(DPI)解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2、个人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即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二、选择题1、从总支出核算GDP包括()A、工资支出B、缴纳税金C、消费D、储蓄2、从总收入GDP包括()。

A、卖旧房所得B、卖粮食所得C、卖土地所得D、储蓄3、某地区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表明该地区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地区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4、从最终使用者的角度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增加值法解答:C、B、B、A三、简答题1、请阐述奥肯定律。

2、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答:要维持充分就业水平,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必须快于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美国经济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的定律,我们称之为奥肯定律。

因此,奥肯定律是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关系的经验规律。

即失业率不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的增长率便低于潜在GNP的增长率3%,或实际GNP的增长率超过潜在GNP的增长率3%,可以失业率降低1%。

2、四、计算题。

2、解:支出法:GDP=个人消费支出+总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的劳务的购买+净出口=C+I+G+(X-M)=16728+3953+5347+(3398-3165)=26261(亿美元)收入法:GNP=国民生产净值+折旧=(国民收入+企业间接税)+折旧=[(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利息收入+财产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统计误差)+企业间接税]+折旧=[(318+15963+1798+1306+1827+105-46-6)+2123]+2873=26261(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第1章习题及答案分析

宏观经济学第1章习题及答案分析

13章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失业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卢卡斯楔奥肯缺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汇率萨伊定律凯恩斯革命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4.在1936年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问题。

()7.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呈现出波动性。

()8.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9.“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

();“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1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

()1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

()13.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将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人们消费14.一国稀缺资源中最容易被闲置的是劳动力资源。

()15.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16.失业率是失业数量占就业数量的比率。

()17.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失业。

()18.充分就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

()19.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20.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21.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22.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是一致的,只要达到了其中的一项,也就实现了另一项。

()23.采取降低失业的政策,很可能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24.政府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是:高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胀;避免国际收支赤字和汇率的过度波动。

()25.宏观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只要政府积极地干预经济,就能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宏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宏观经济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物价的涨跌、就业机会的多寡,到国家的经济政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宏观经济学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宏观经济学,简单来说,是研究整个经济总体运行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是个体的经济行为,而是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总体表现和趋势。

比如说,它会研究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如何增长,通货膨胀率为何上升或下降,失业率怎样变化等等。

首先,我们来谈谈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了大量的汽车、粮食、电子产品,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这些所有产出的价值加起来就是 GDP。

通过观察GDP 的增长或下降,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经济是在扩张还是在收缩。

如果 GDP 持续增长,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水平。

相反,如果 GDP 下降,可能就会出现失业增加、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

接下来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就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比如说,去年买一个面包只需要 5 元,今年却要 8 元,这就是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

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可能没有太大的危害,但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人们的生活成本会增加,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可能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失业率也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指标。

失业率是指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

当失业率较高时,意味着很多人无法找到工作,这不仅会影响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相反,低失业率通常表示经济运行良好,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

宏观经济学还关注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的支出和税收。

宏观经济学作业1

宏观经济学作业1

《宏观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边际消费倾向:3.投资乘数:4.通货紧缩缺口:5. 基础货币:6. 法定准备率:7.资本的边际效率(MEC):8.灵活偏好(流动性偏好):9.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10.挤出效应:11.货币幻觉:二、选择题:1.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农民生产的小麦;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2.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3.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服装;D.个人购买的住房。

4.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个人可支配收入。

5.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B.直接税;C. 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

6.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C.税收;D.消费。

7.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租金收入;B.福利支付;C.工资;D.利息。

8.下列项目应计入GDP的是()A.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购买普通股票;C.政府转移支付;D.购买一幢当年生产的房屋。

9.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A.今年的物价上涨了;B. 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D.不能确定。

10.边际进口倾向上升( )。

A.对乘数的影响和MPC一样 B.对乘数没有影响C.使乘数变大 D.使乘数变小11.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 0.8 (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

A. 0.8B. 1.25C.4D.512.已知:国民收入总额=10亿美元,政府预算有1亿美元的赤字,国际收支有1亿美元的逆差,储蓄额=2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在线作业一 满分答案

宏观经济学在线作业一 满分答案

×第一次在线作业单选题 (共40道题)展开收起1.(2.5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A、相互独立的B、两者是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C、两者在理论上又有联系、又有矛盾D、随不同的宏观理论体系,两者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2.(2.5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A、寻找充分就业、平抑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B、寻找充分就业、平抑物价、均衡利率和均衡投资的宏观经济政策C、建立充分就业、平抑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理论D、建立充分就业、平抑物价、均衡利率和均衡投资的宏观经济理论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3.(2.5分)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A、凯恩斯的《货币论》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马歇尔的《货币、信用与商业》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4.(2.5分)以下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当期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B、导致一个国家经济波动的原因C、导致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D、一国居民生活的普遍幸福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5.(2.5分)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6.(2.5分)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原因是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C、技术落后D、经济效率低下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7.(2.5分)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8.(2.5分)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9.(2.5分)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0.(2.5分)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的统计数字中,“投资”包括A、通过政府部门生产的任何耐用消费品,如一条新公路B、任何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C、年终与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D、消费者购买的但到年终并没消费掉的任何产品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1.(2.5分)考虑有可能包含在GDP里的两个行为:(1)自由住宅的估计租金,(2)购买新建住宅()A、(1)和(2)都会作为消费被包含在GDP里B、(1)作为消费,而(2)作为投资被包含在GDP里C、(1)作为投资,而(2)作为消费被包含在GDP里D、只有(2)作为投资被包含在GDP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 )8.下列哪一种情况将引起边际支出倾向提高: A 边际消费倾向降低; B 边际税率提高; C 边际储蓄倾向降低; D 不能确定。 ( D )9.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 A 实际资产效应;B 跨期替代效应;C 开放替代效应;D 都 正确。
二、选择题
( A )10. 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 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巾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作业1
一、判断题
1. 投资和政府购买属于自生支出。 (√ ) 2. 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 应”。 (√ ) 3. 乘数效应与边际支出倾向密切相关,边际支出倾向越大, 乘数越小,两者负相关 。 ( X ) 2. 乘数效应表明,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只需启动微 小的政策变量,就可以对总需求的扩张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大力提倡乘数效应。 ( X ) 3. 边际支出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方向变化而与税率成正 方向变化 。( X )
三、填空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 右 移动,而紧缩性的 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 左 移动。 2、如果政府购买一次性减少200万元,边际支出倾向 e=0.5,则总收入将减少 400 万元。 3、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理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导 致 利率 的下降,从而刺激 投资 的增加。 4、IS曲线右上方的点,储蓄 大于 投资,当税收增 加10亿元时,IS曲线移动量为向左移动税收乘数乘以 10亿元。 5、如果政府决定增加它对物品与劳务的支出,那么, 总需求曲线就向 右 移动。
二、选择题
( A )1. 如果IS曲线比较平缓或LM曲线比较陡峭,哪个政 策的效力较强: A 货币政策;B 财政政策;C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D 不 能确定。 ( B )2. 在IS曲线上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点有: A 一个; B 无数个; C 一个或无数个;D 不能确定。 ( C )3. 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挤出效应不为零: A 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有无限弹性; B 投资需求对利率没有需求; C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D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处于水平状态。
二、选择题
( D )4. 如果利率和国民收入都能按供求自动调整,则利率和 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时, 有可能: A 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 C )5. 若LM方程为Y=750十2000 r,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 衡时,利率和收入为: A r=10%,Y=750; B r=10%,Y=800; C r=10%,y=950; D r=l0%,y=900。
四、计算题
税收乘数Kt= ∆ Y/ ∆ T 在已知税收函数为T=T0+tY的情况下: Y=C(Y-T)+I+G Y=a+b(Y- T0- tY)+I+G 整理得Y=(a+ I+G- bT0)/[1-b(1-t)] 如果税收增加∆ T,则新的税收T’=T+∆ T= T0+ ∆ T+ tY 则新的国民收入Y’= C(Y’-T’)+I+G
五、简答题
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实际资产效应(财富效应)
跨期替代效应(利率效应) 开放替代效应(汇率效应)
五、简答题
3、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粘性工资理论;
粘性价格理论;
错觉理论。
一、判断题
11.生产能力的变动使长期总供给和短期总供给曲线同时移动, 而投入品价格变动只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 (√ )
12.根据消费函数的特征,如果收入增加,消费支出和储蓄都 增加,所以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 向都提高 。 ( X ) • 长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前提是名义工资具备完全弹性 。 (√ ) 1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 (√ ) 11.在LM曲线上只有一个点的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结合 实现了货币市场的均衡。 ( X )
1) Y=C+I=100+0.8Y+150-6r, 所以0.2Y=250-6r, 则IS曲线为:Y=1250-30r 又Ms=150,P=1,Md=0.2Y-4r, 所以,150/1=0.2Y-4r 则LM曲线为:Y=750+20r
四、计算题
2.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名义货 币供给Ms=150,实际货币需求Md=0.2Y-4r。[单位:10亿美元] 1) 假设价格水平为1,求IS和LM曲线? 2) 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是多少? 3) 假设价格水平为P,求出总需求曲线?
Y=C+I+G=200+0.75(Y-T)+300+100=450+0.6Y,则0.4Y=450
所以求得Y=1125(10亿美元)
(2)投资乘数Ki=1/[1-b(1-t)]=1/[1-O.75(1-0.2)]=2.5
政府支出-1.875
一、判断题
6. 在自生支出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税率会导致均衡的国民收 入减少 。 ( X )
7. 当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 (√ )
6.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将使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 ( X ) 7. 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给定,支出乘数越小,财政政 策就越有效力 。 ( X ) 8. 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的增加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 X )
Y’=a+b(Y’- T0- ∆ T- tY)+I+G 整理得Y’=(a+ I+G- bT0- b∆ T)/[1-b(1-t)]
∆ Y= Y’-Y=- b∆ T/[1-b(1-t)] 税收乘数Kt= ∆ Y/ ∆ T= - b/[1-b(1-t)]
四、计算题
2.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名义货 币供给Ms=150,实际货币需求Md=0.2Y-4r。[单位:10亿美元] 1) 假设价格水平为1,求IS和LM曲线? 2) 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是多少? 3) 假设价格水平为P,求出总需求曲线?
( C )6. 自生性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 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 右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左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
二、选择题
( A B C D C )7. 工资下降将引起: 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下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上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四、计算题
1. 若某经济中消费函数是C=200+0.75(Y-T),投资I为300,政府 支出G为100,税收函数为T=200+0.2Y。[单位:10亿美元] 1)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多少? 2) 投资乘数Ki、政府支出乘数Kg和税收乘数Kt各是多少? 解: (1)C=200+0.75(Y-T);I=300;G=100
2) 市场均衡时,有LM=IS, 则Y=750+20r=1250-30r 得:Y=950(10亿美元); r=10 3) 如果价格水平为P,则,150/P=0.2Y-4r, 且,0.2Y=250-6r, 所以总需求曲线为:Y=450/P+500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挤出效应。
政府购买的增加直接提高了总需求和总收入,货 币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导致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减少了投资。这种由 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 资下降的现象被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