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材料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实录教案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实录教案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实录教案
时间:2022年10月12日上午8:00-12:00
地点:XX初中生物实验室
备课人员:XXX,XXX,XXX,XXX,XXX
课题: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备课目标:
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的组成和功能。

2. 能够正确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备课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分析。

2. 利用显微镜观察鸡胚的细胞结构。

3. 细胞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三、备课步骤:
1. 8:00-8:30:讨论课题目标和内容,明确备课方向。

2. 8:30-9:00: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分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的功能。

3. 9:00-10:30:观看细胞结构视频,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 10:30-11:30:设计细胞实验方案,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 11:30-12:00:总结备课成果,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四、备课材料:
1. 细胞结构视频资料
2. 显微镜及鸡胚玻片
3. 实验操作手册
五、备课评估:
1. 考察备课人员对细胞结构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备课人员对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实验设计的能力。

3. 总结备课过程,确定下一步备课工作。

六、备课反思:
1. 讨论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汇总备课成果,准备下次备课工作。

第一周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记录表

第一周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记录表

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大多数扁形动物属于寄
教学过 程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 2.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3.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
生虫, 对人和动物都有危害, 为什么人类仍然不要轻
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易使它灭绝?
4.为什么要保护腔肠动物
5.涡虫是怎样捕食的?
6.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将鱼不煮熟就
吃,这样不安全,为什么?
7. 消灭血吸虫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灭
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记录表
主备人
活动时 间
2023.8.28
备课组 八年级生物
参加人 员
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活动地点
八年级生物办公室
负责人
学科
生物
集体备课过程
主教案
讨论修改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 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
标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一节节线腔形肠动动物物和和环扁节形动 动物 物
教学 重难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 异同
一1、、线预形习动提物纲、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

生物集体备课(记录、发言稿、活动反思)

生物集体备课(记录、发言稿、活动反思)
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四、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本节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培训保证了各组成员能在小组内互帮互促,较好地完成实验要求,通过合作小组的评价,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合作小组的学习效率,部分学生显微镜的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的训练、提高,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效率。但是内容较多,有的同学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还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这些就要求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以训练。
xxx集体备课资料
课题:植物细胞
学科:生物
主持人:xxx
时间:xxx
xxx集体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xxx
课题
植物细胞
主备人
xxx
参加人
xxx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发言,明确本次研讨课题。

八年级生物备课

八年级生物备课

八年级生物备课初二生物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二十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1、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课时安排:1课时(总计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教师组织教学酒酿的制作过程酱油的制作过程醋的制作过程酸奶的制作过程二、新授1、发酵技术和食品生产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乳腐、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可包括臭豆腐讨论,举例说明各种发酵食品,及其制作过程。

总结出发酵的概念:广义的就是人类有目的地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一些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原料转化为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狭义的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利用分解糖类等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并且产生酒精、乳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2、发酵技术和日常生活讨论,举例说明其他各种发酵产品。

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

3、分组讨论发酵食品不仅味道爽口,而且营养价值高,且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更在防病保健方面胜于普通食品一筹。

首先,经常食用发酵食品就不愁维生素缺乏。

其次,发酵食品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

如豆类,发酵之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

再次,使钙、铁、锌、铬等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度大幅度上升。

初二生物集体备课教案同时,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活性因子。

这些活性物质或促进钙质的吸收,或提高人体免疫力,或者降低血压,十分有利于健康。

4、课堂总结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发酵的条件:温度、水、气。

作业:书P4自我评价教后感言:课题:第二节食品保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尝试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初二生物备课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从三方面:1、通过比较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思考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世界遗传的多样性,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能列举和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3、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展示:2组同学们熟悉的明星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导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新课。

知识点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1)小游戏:①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眼睛?(引出名词——形态特征)②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引出名词——生理特性)由以上两个小游戏引出:性状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部编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单元集体备课一、课程目标本单元主要教授生态环境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3.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方法;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 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3.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方法;4.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行动方式。

三、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有趣的图片、视频和实例,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研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3. 提问引导: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4. 视觉辅助: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概念和图表。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策略,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主导的知识,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保护方法;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3. 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性和参与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程度;3. 测验: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4. 项目作业:布置小组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部编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单元集体备课的大致框架和内容安排,请大家参考并提出改进意见。

谢谢!。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
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简单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组成:介绍细胞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观察实验:准备显微镜和玻璃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皮细胞,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细
胞的方法。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并共同整理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课时
1. 细胞的功能:介绍细胞的各种功能,包括分裂、新陈代谢、合成等。

2. 探索细胞:让学生通过各种资料或实验,了解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3. 总结:学生进行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讨论未来的深入研究方向。

4. 完成任务: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探索细胞的奥秘,可以是观察其他植物或动物细胞,
或了解疾病与细胞的关系等。

活动策略:
1. 多媒体展示: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细胞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相互交流、激发创造力。

4. 总结反思:让学生进行总结并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活动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质量、学习总结等方面来评估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
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备课时间。

[具体日期]二、备课地点。

[具体地点]三、参与人员。

八年级生物备课组全体教师。

四、备课主题。

提高八年级生物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五、活动过程。

(一)教材分析(主讲人:[教师姓名1])1. 教材整体结构。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内容丰富,编排合理。

上册主要围绕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板块展开。

下册则重点涉及生物的多样性、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以及健康地生活等内容。

- 教材的结构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从宏观的生物多样性到微观的生物遗传变异,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重点章节分析。

- 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节中,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是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如何协同工作,这对于理解动物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部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要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这对后续学习生物的变异等知识有着关键的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主讲人:[教师姓名2])1. 知识基础。

- 经过七年级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简单的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例如,他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生理过程。

- 但是,对于八年级生物教材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基因、遗传规律等,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2. 学习能力。

- 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整理和归纳能力。

- 在实验操作方面,虽然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生物实验,但对于八年级生物实验中要求更高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确定(全体教师讨论)1. 知识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关系。

- 理解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材料
教学内容:动物的运动
一、【知识点】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课标要求】
1、理解肌肉、关节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3、掌握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4、理解动物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三、【中招考点】
这一节重点掌握的内容是: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3、动物运动的意义及方式。

四、【教学措施】
这一节课讲述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在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完成各种动作,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

这节课的很多知识需要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关节的牢固性
和灵活性的统一,学生通过肩关节的外展、内旋、前绕环、后绕环动作来体会;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学生通过完成屈肘和伸肘的动作,观察到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和舒张来理解。

使生物课堂真正的有“生命”,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表象看实质,不仅使思维活跃,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学生起主导作用,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