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流程
卡介苗注射操作方法

卡介苗注射操作方法
卡介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它通过注射皮下层来引起免疫反应。
以下是卡介苗注射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 清洁注射部位:使用肥皂和温水清洁注射部位,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
- 准备注射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并连接适当的针头,确保注射器无损坏。
2. 注射操作:
- 取出卡介苗:打开卡介苗的包装,检查疫苗瓶上的标签,确保疫苗没有过期。
- 技术准备:将采用单一剂量的卡介苗预充塑料注射器插入疫苗瓶的塑料套中,将注射器的活塞拔出。
- 打开瓶塞:用一只手按住注射器柱塞并将瓶塞拔出,可能会有一些气体释放。
- 吸取疫苗:将瓶装卡介苗外侧面与活塞完全固定后,检查注射器内是否有气泡存在,如存在气泡,则将其排出。
- 注射疫苗:选择宽约10-15度角注射皮下层,将注射针慢慢插入皮肤,注射疫苗,然后轻轻抽回注射针,确保没有血液或液体喷出。
- 注射完毕:将皮肤上的残留卡介苗擦掉,使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
3. 丢弃:
- 丢弃注射器: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放入符合医疗废物处置规定的废物容器中。
- 处理疫苗瓶:如果疫苗瓶还有剩余疫苗,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操作指南,实际操作时请参考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并遵循相应的卫生和安全规定。
此外,卡介苗注射前应先检查受种者的疫苗接种史和健康状况,并注意可能的过敏反应。
卡介苗注射操作流程

卡介苗注射操作流程
1.准备及检查物品。
准备1ml注射器、卡介苗、75%酒精棉球,并检查注射器、卡介苗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误后则可以进行注射。
2.暴露注射部位。
充分暴露左臂,并固定住孩子的肩胛和左臂肘关节。
3.消毒。
医生用75%酒精消毒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的皮肤,并待干。
4.注射。
医生用1ml注射器抽取卡介苗,并排尽空气;待局部干燥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然后左手固定针管,右手推注射器注入0.1ml卡介苗,之后旋转针管45度,拔出针管,无需按压。
特别提示:
1、接种卡介苗后2-5天,局部会出现红肿,接着会逐渐出现中心软化、硬结,有的会形成脓肿,最后破溃形成结痂,属于接种有效的标志。
大多数宝宝会在接种以后1-3个月,结痂脱落形成瘢痕,家长无需特别担心。
2、如果接种后局部出现的明显的脓包或破溃,通常无需擦药或包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宽松的衣服即可。
如果有脓液渗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擦拭干净,但不要
挤压。
3、结痂后需等待其自然脱落,不要人为去掉痂皮。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
卡介苗是一种针对结核病的疫苗,它是一种活体疫苗,可以在人体内产生保护作用,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接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疫苗的效果,还可以避免疫苗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 接种时间
卡介苗的接种时间应该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这样可以
最大程度地保证疫苗的效果。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点,也可以在婴儿出生后的4周内进行接种,但是接种的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
2. 接种部位
卡介苗的接种部位是上臂外侧的皮下组织,接种部位应该是清洁、干燥、无污染的皮肤。
在接种前,应该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接种部位,避免引入细菌。
3. 接种方法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是皮内注射,注射的剂量是0.05毫升。
在接
种前,应该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疫苗,并将疫苗注射到上臂外侧的皮下组织中。
接种后,应该用棉签压迫接种部位,避免疫苗跑到皮肤表面。
4. 注意事项
在卡介苗接种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肿胀和红肿,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如果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喉咙肿痛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接种前应该告知医生婴儿是否有过敏史或患有某些疾病,避免因疫苗引起不良反应。
(2)接种后应该注意观察婴儿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3)接种后应该避免婴儿接触病毒、细菌等可能引起感染的物品,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总之,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非常重要,正确的接种方法可以保证疫苗的效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了解卡介苗的接种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接种,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精品】新生儿疫苗的接种流程两种出生时就得打

新生儿疫苗的接种流程两种出生时就得打
小编希望新生儿疫苗的接种流程两种出生时就得打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疾病都可以做到提前的预防了,比如说接种疫苗。
当宝宝出生以后,相关规定监护人应在1个月内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以便接种单位及时为您的孩子建立预防接种卡,安排疫苗接种计划。
其实,宝宝刚出生时候就需要开始接种疫苗了,那刚出生时,新生儿疫苗有哪些需要接种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卡介苗
在宝宝出生以后的24小时以内,一种叫做卡介苗的新生儿疫苗就要开始接种第一针了。
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人体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当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病人咳嗽和打喷嚏时,可以将结核杆菌散布到空气中,如果被没有抵抗力的人吸入体内,就会造成感染,并可能发展为肺结核。
有时病菌还随着血液循环传到骨骼、肝脏、大脑、肾脏等部位,造成这些器官产生结核病。
目前我国采用活性减毒疫苗为新生儿接种。
接种后的孩子对初期症状的预防效果达80%-85%,可以维持10年左右的免疫力。
卡介苗的接种部位是在新生儿宝宝的左上臂三角肌中央,接种方式是皮内注射。
卡介苗注射方法

卡介苗注射方法
卡介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它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疫苗接种
方式。
卡介苗注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注射方法可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注射给婴儿和儿童带来的不适。
下面将介绍卡介苗注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卡介苗注射需要在医疗机构或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注射前,医生
会对接种者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没有禁忌症。
接种者需要脱去上臂的衣物,使接种部位暴露在空气中,医生会用酒精棉球擦拭接种部位,以确保接种部位的清洁。
接下来,医生会将卡介苗用特制的注射器注入接种者的皮下组织中。
注射时需
要确保注射器的针头完全进入皮下组织,然后将疫苗缓慢注入皮下,注射完成后,医生会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按压接种部位,以防止出血和渗出。
在注射完成后,接种者需要注意接种部位的护理。
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的
红肿和疼痛,这是正常的反应,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接种者需要避免用手摩擦接种部位,以免引起感染或疼痛加重。
同时,接种者还需要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避免污染和感染。
除了接种者的护理外,家长和监护人也需要密切关注接种者的情况。
如果接种
者出现持续性的高热、严重的红肿和疼痛,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卡介苗注射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措施,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接种后的护理
都至关重要。
接种者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卡介苗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医院三基操作流程—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流程

流程
1洗手
5
2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胸卡、手圈
5
3选定部位(左上肩三角肌下缘)
5
4消毒皮肤(75%酒精)
5
5核对药液,注射0.1成皮丘
5
6拔针,勿揉压
5
7穿衣包裹
5
8告知产妇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
5
9整理用物,终末处理
5
10洗手
5
H填疫苗接种单
5
终末
处理
1污染的-次性物品放入医用性垃圾袋内,物品外包装放入普通垃圾袋内
医院三基操作流程一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流程
项目
内容
评分
目的
进行结核疫苗接种,防止结核传播
5
评估
1新生儿孕周、出生时间
3
2新生儿体重、体温、左上肩皮肤
4
3有无接种禁忌
3
准备
1护士: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帽子
3
2.病人:体位舒适、配合操作
3
3环境: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3பைடு நூலகம்
4用物:核对疫苗编号、批号、浓度、有效期等,铺无菌盘,配置疫苗溶液放于无菌盘内
4
2擦拭治疗车
3
注意
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
2严格执行核对工作
3
3卡介茵余液、注射器焚烧处理
3
新生儿两苗接种流程

新生儿两苗接种流程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流程
再次核对新生儿姓名、药名
选择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下缘外侧皮内
用75%乙醇消毒注射部分皮肤 进针,绷紧接种部位,针头斜面呈10-15°刺入皮
固定针头,注入疫苗,形成直径约0.5cm 的皮丘 针头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拔出,勿按摩接种部位 选择新生儿右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卡介苗:注射2周后可出现局部红肿、化脓、溃疡,
3~5周结痂,不要 挤压和挑破接种疫苗处。
如溃疡深,4个月不愈合,腋下或苏股下淋巴结节超过1cm ,应到儿科诊治
乙肝疫苗:一个月后到社区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在《新生儿出生及两苗接种登记表》和首诊两苗接
种三联登记单上记录接种日期、药物批号、有效期等并签名,发放第三联(县级留存联)。
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

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标题: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1.简介新生儿健康是社会的重要议题,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作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一环,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的重要性及相关的实施细则。
2.乙肝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健康乙肝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
新生儿如果感染乙肝病毒,易导致慢性乙肝病、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并可能成为传播乙肝病的源头。
因此,针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3.乙肝疫苗接种制度的相关规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规定,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该疫苗以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此外,家庭成员、医务人员等密切接触新生儿的人也应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新生儿的免疫防护力度。
4.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与注意事项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如下:(1)确定新生儿的出生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状况等;(2)核验乙肝疫苗的合格证明和有效期;(3)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4)留观一段时间,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5)给予家长乙肝知识宣教,教育家庭成员合理预防乙肝病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时需遵循以下几点:(1)对于出生时已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应根据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2)对于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新生儿,除了接种乙肝疫苗外,还应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3)如果新生儿出生时未接种乙肝疫苗,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迅速接种;(4)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制定合适的接种方案。
5.卡介苗接种制度的相关规定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疫苗,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卡介苗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确保接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