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拉萨的天空》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拉萨的天空》教案

三年级《拉萨的天空》教案

三年级《拉萨的天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拉萨的天空》。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拉萨的天空美丽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拉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拉萨的天空》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分组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拉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拉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拉萨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拉萨的天空》,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拉萨的天空美丽的原因。

3. 分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2)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绘制图表或制作演示文稿来展示他们的发现。

(2)引导学生思考拉萨的天空美丽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5. 课文的背诵:(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拉萨的天空》。

(2)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文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展示,评估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资料,评估他们对拉萨的天空美丽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拉萨的天空》的内容和美丽。

2. 鼓励学生绘画或拍摄他们所在地区的天空,并写下一段描述,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拉萨的天空》。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湛蓝”、“透亮”、“低垂”、“明洁如镜”等。

学会用诗歌中的词语描述自然景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对我国西藏地区的了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学会用诗歌中的词语描述自然景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拉萨的天空》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西藏地区的图片、视频等。

3. 准备朗读、讨论、展示等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西藏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

提问:“你们听说过我国西藏地区吗?那里的天空有什么特点?”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拉萨的天空》。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描绘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诗歌中的词语描述自然景色。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绘,教师进行评价。

5. 朗读背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描绘画面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抄写诗歌《拉萨的天空》,注意字迹工整。

结合诗歌,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增加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拉萨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拉萨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所描绘的拉萨特色文化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拉萨的天空》。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拉萨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拉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拉萨的天空》,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2. 教师选取几个重要的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

2. 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拉萨特色文化。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课文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拉萨的独特魅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拉萨的天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拉萨的其他景点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拉萨的文化。

2. 学生发表自己对拉萨的印象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拉萨的天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拉萨的天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拉萨的天空教案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用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蓝”的特点。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1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词卡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一、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

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

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4.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一、学习生字。

1〕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2〕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3〕比较“纱、沙、妙”“纯、线”4〕学生自学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二、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1〕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2〕教师配乐读,余生边听边想像。

3〕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1〕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 (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 1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

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读课文为案例对本课稍作分析。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产生读好文章的愿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播放拉萨的天空的录像,问学生: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天空很蓝的,也有说草地、牛羊、房屋的,让学生尽情的说。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文的描写。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学生轻声读句子,师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教师趁机板书:湛蓝、透亮)(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湛蓝、透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师:同学们,既然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3、第二次看录像,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们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读给同伴听,互相提提意见。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分别出示学生读出的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①指名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句是难点,学生的理解有很多,让他们自由的说说,讨论讨论,不必太过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蓝和纯净就可以了。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拉萨的天空》一文,使学生了解拉萨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拉萨天空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文《拉萨的天空》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空,谈论天空的颜色和云朵的形状。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拉萨吗?谁能描述一下拉萨的天空?1. 学生自读课文《拉萨的天空》,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学生查找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并与同桌交流。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拉萨天空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说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目中的拉萨天空。

2. 写一篇关于拉萨天空的短文,可以是描述、感想或想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天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对生字词的讲解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后作业,分享对拉萨天空的描绘和感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9篇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检查复习听写词语:窗帘不忍纯净视线建造二、精读训练1、过渡: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板书:湛蓝透亮)2、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再放声朗读。

(1)“那里”指哪里?(拉萨)“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是)(2)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3)齐读。

3、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拉萨的蓝天离人很近)(2)“鞠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这句话承接上文“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说明天与人地距离近,又暗示了比喻,蓝天像一池碧水,可以用来洗脸。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这是两个对比的句子。

拿“白云”与天空对比,形成了白和蓝的映衬,突出“纯净”。

拿“草地”和天空对比,形成了青和蓝的对照,突出了“明洁”。

(4)反复读读体会。

(板书:离人近声音碰到手能摸到)4、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

理解“神往”的意思。

(板书:令人神往吸引视线)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共有两句话。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布达拉宫的上空一年四季总是蓝晶晶的)(板书:一年四季蓝晶晶)(2)第二句话呢?(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教师讲解)6、齐读第五自然段。

(1)窗帘是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2)蓝天是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板书:圣地窗帘)(3)教师小结:为了让这块神圣的地方永远保持明洁、纯净,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

7、反复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三、总结全文。

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5篇

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5篇

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精选5篇(一)教案主题:拉萨的天空教学目标:1. 了解拉萨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具体描绘拉萨的天空的美丽景色;3.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风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用语言描绘拉萨的天空景色;2. 学习感受自然风景。

教学准备:1. 课文《拉萨的天空》的课本及课件;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拉萨的天空景色;3. 彩色笔、纸、画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拉萨的天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拉萨的兴趣并了解拉萨的地理位置;2. 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它是什么颜色的?”展开(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拉萨的天空》,并理解课文的大意;2. 通过课文描述,向学生呈现拉萨的天空是多么美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拉萨天空的感受;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拉萨天空的感受,并选择一位代表分享给全班。

操练(20分钟):1. 提供一些形容词和句子的线索,帮助学生更好地描绘拉萨的天空;2.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彩色笔和纸绘制拉萨的天空,同时在纸上写下对拉萨天空的描绘;3.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或与同伴交流。

达标(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分享自己对拉萨天空的感受;2.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拓展(5分钟):1. 邀请学生描述自己所在城市的天空景色,并与拉萨的天空相比较,讨论哪个更美丽;2. 鼓励学生多关注自然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呈现和表达。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应该保护和珍惜自然风景;2. 鼓励学生多关注自己所在地的自然风景,用心去感受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拉萨的天空为主题,通过观看图片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拉萨的地理位置和天空特点。

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和作品展示,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拉萨的天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重点难点:
1、字词:“纯、晶、圣、忍、帘”的读音;“线、忍、窗、帘”的写法;“湛蓝、明洁”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3、段: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蓝。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了解拉萨的大致情况。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课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

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出示
湛蓝纯净视线忍心蓝晶晶绝妙雄伟
依山而建圣地窗帘映衬透亮明洁对照
3、初读体会
我的十分钟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先读读课文,然后说说
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交流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一样。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
久不忍移开。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湛蓝、透亮、高远……)
(5)是的,拉萨的天空是这样的,看一段录像。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点的样子,摆好点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斜钩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这种字的结构。

四、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一起去看看吧!
二、品读体会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品读比喻句。

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句话?
(4)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
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去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1)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A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
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B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


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C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
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D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
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美丽的、令人神往的、充满魅力……)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理解“圣地的窗帘”。

窗帘里面会有什么?板书设计:
拉萨的天空
湛蓝纯净
圣地的窗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