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 教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3篇)

《22、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3篇)《22、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3篇)《22、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教学目标:1 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 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
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1 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 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1) 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2) 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1 找同学读这件事。
2 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板书:生命)3 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
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理想的风筝教案设计(请指点)。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
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玩耍,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
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板书:22理想的风筝?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关心学生:(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不住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4)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5)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6)出示课件: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3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3篇理想的风筝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事例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对工作敬业执着和自强不息的品质。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选取典型事例,夹叙夹议,借景炫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1, 这节课我们继续与作家苏叔阳,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2,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他放飞的是什么让我们深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教学理念】:高年级的课文长,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越来越多,而课时却没有增加,将"长文教短",是唯一的选择。
教学中,我采用了直扑中心,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并辐射全文,使长文变短。
不仅突出了重点(课文第10,11自然段),突破了难点(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而且巧妙的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学习第八,九小节:(一),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1,让我们随着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风筝,感受那份快乐。
板书:放风筝自由读课文第8节,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快乐圈出这些词语。
并说出理由。
2,交流:重点语句(1)做风筝的快乐: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
朗读句子(2)放风筝的快乐: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
("决不肯"是什么意思从而看出他很自信,他不肯放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风筝送上蓝天。
) 是啊,亲手制作风筝,亲自送上蓝天,那份快乐上别人所体会不到的。
读出这份快乐,朗读②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22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一、引言风筝,作为一种古老而美丽的玩具,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教学中,通过制作和飞扬风筝,可以不仅增加孩子们的趣味和体验,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次教学设计将围绕“22理想的风筝”展开,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程和分类,激发学生设计自己理想风筝的灵感。
二、目标1. 了解风筝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种类;2. 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飞行技巧;3. 能够设计并制作一枚理想的风筝,并实现飞行。
三、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种类及原理介绍;2. 风筝的制作材料和步骤;3. 风筝的飞行技巧和注意事项;4. 设计理想的风筝,进行制作和飞行实践。
四、教学过程1. 风筝的历史、种类及原理介绍风筝最早源于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风筝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发展,风筝传入亚洲其他国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筝文化。
风筝主要分为传统风筝、现代风筝和专业风筝等多种类型,每种风筝都有其特定的风筝线和设计原理。
2. 风筝的制作材料和步骤风筝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竹篾、纸张、布料、塑料片等。
制作风筝的步骤一般包括制作骨架、覆盖表面和装饰图案三个部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选择不同的材料和风格来设计自己独特的风筝。
3. 风筝的飞行技巧和注意事项风筝的飞行有一定的技巧,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风力和场地、掌握风筝线的长度和张力、以及控制风筝的姿态和高度等。
在飞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在狭窄或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飞行,以免发生意外。
4. 设计理想的风筝,进行制作和飞行实践在掌握了基本的风筝制作和飞行技巧后,学生将分组进行设计理想的风筝。
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设计并制作一款独特的风筝。
随后,学生们可以前往指定的风筝飞行区域,进行风筝飞行实践,体验自己设计的风筝飞翔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风筝的历史渊源和分类,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飞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
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嬉戏,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
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关心学生:(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补助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4)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5)投影:(老师边说边投影)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7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7篇)理想的风筝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风筝)风筝,同学们见过的,有的也放过的。
(在“风筝”前用彩色粉笔加上“理想的”三字)(1)“理想”和“风筝”是截然不同甚至是不相干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并说是“理想的风筝”呢?(2)请说一说你认为的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2、学生漫谈。
3、小结:大家刚才说的都是理想的风筝的模样、怎样放飞,而本文的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他的笔下,理想的风筝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形;说说文中生词的意思。
2、讨论思考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课文主要写“我”回忆刘老师辛勤从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课文可以分成三段:一(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二(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三(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
4、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5、交流学习心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理想的风筝教案四篇【模板】

理想的风筝教案四篇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教材解读:《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__。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__的题目就是“文眼”。
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
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__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
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2022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

2022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学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
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
(师板课题)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
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
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
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
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自由朗读课文)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
(师板书)生2:坚强生3:爱学生(师板书)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
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出示读前要求(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理想的风筝
(第一课时)
合肥市义城中心小学李翠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通过一“笑”一“转”的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段: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六一班的同学们,我们又一次见面了。
今天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请欣赏——【欣赏《千手观音》。
】
2、你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3、同学们,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
如今,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有的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但是,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他就是作家苏叔阳笔下的刘老师。
(板书:刘老师)
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这段真情告白——
【出示句子: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以诗歌的格式呈现)从这段告白中你能读出什么?
3.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放飞那——理想的风筝。
(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这是一篇回忆录,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是他最鲜明的特色。
【出示要求: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想想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
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脚放平,身坐正,一拳、一尺和一寸。
)
三、反馈学情,初步体会人物
1.完成的同学请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2.黑板上有三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这几组词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出示三组词语:
【女娲造人捏泥人甩泥巴丢了腿
撑地离地急速一转旋转跳跃
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意】
3、生分组读。
(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4.每组词分别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板书:谈丢腿、写板书、放风筝)
5.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学生简要交流)
四、深度感悟,品析人物形象
(一)谈丢腿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刘老师,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样子。
(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3.面对左腿的残缺,刘老师用什么方式回答了学生们心中的疑惑?(女娲造人的故事)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4.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板书:笑)
5.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
6.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7.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
(齐读)
8.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9.【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
10.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笑声酸涩尊敬)。
你发现了什么?
11.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_______。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__________。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__________。
】(笑:故事讲的有趣、好笑,刘老师很风趣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被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精神打动。
)
“泛起”与“涌起”对比,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2.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
谁能将同学们此时的情感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指名读。
(我听出了你对刘老师的尊敬,我感受到你心中的那一丝酸涩。
)13.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
所以,作者永远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
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
(二)写板书
1.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来说,上课写板书更是不易!【出示: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圈出刘老师写板书时做的动作,将这些动词连起来体会体会,你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交流)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
(指名)
3.【出示句子: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
】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
你发现了那些动词?(撑地离地急速一转转向)
4.我们把这些动词连起来看,这一连串的动词背后,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并上台板书板书:坚强、敬业)
预设:这段话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动词是(板书:转)转,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但对于刘老师这样的残疾人来说……而每一天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是这样转过来,又转过去,而他从不嫌麻烦……从这点出发你能体会出什么?
5.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扣人心弦的细节描写!
【出示: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女生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男生来读】
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段美丽的舞蹈!学生齐读6.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动、感谢、担心、敬意)
7.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地执教,叫人心动,叫人心跳!所以,作者永远不会忘记刘老师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永远不会忘记他那一次次的旋转。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
五、总结课堂,适时扩展
1.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课题“理想的风筝”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吗?它实际上指的是什么?(指着板书)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
作者毕业后选择当一名老师并且是一名历史老师,就是因为对刘老师的热爱。
2.【补充资料:其实,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01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
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
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
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齐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
——摘自《苏叔阳文选》
3、最后,方老师在结束课堂之前,想给即将毕业的你们送上一首诗歌《心灵的相约》(诗歌请见后),算是给你们的毕业赠言吧,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谈丢腿(学生上台板书:乐观开朗……)
刘老师写板书(学生上台板书:坚强敬业……)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