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嗣同 发酵工程第八章 典型发酵过程的特性与工业控制1

合集下载

第八章发酵工程第一讲ppt课件

第八章发酵工程第一讲ppt课件

第三节 菌种的选育和保藏
工业的生产水平取决于三个要素: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和设 备。优良菌种的选育不仅为发酵工业提供高产生产菌株,还 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突变株,改善其生理生化特性,去除多 余的代谢途径和产物,有利于合成新的产物,改善发酵工艺 的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1、菌种选育的目的
菌种选育的目的: 1.提高其生产能力: 2.选育能适应工艺条件的菌种,如能利用廉价的发酵原料、 能耐受某些化学消毒剂等。
3、酵母菌
本属中有产脂肪较好的菌种。可由 菌体提取大量脂肪。
红酵母
4、霉菌
① 根霉
能将淀粉转化为糖。根霉常 用作糖化菌种。是酿造工业 中常用糖化菌。我国最早利 用根霉糖化淀粉(即阿明诺法) 生产酒精。
4、霉菌
② 毛霉
有几种毛霉能产生较多的蛋白酶, 具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多用于 制造酸性蛋白酶、豆腐乳和豆豉。
3、发酵的基本过程
根据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可分为3类: 1.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 2.流加批量发酵,即在批量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
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 3.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
3、发酵的基本过程
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 ① 固液分离技术(离心,过滤,沉淀分离等工艺) ② 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渗透压,表面活性
第八章 发酵工程
第八章 发酵工程---第一讲
第一节 发酵工程的内容 第二节 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 第三节 菌种的选育和保藏
第一节 发酵工程的内容
1、发酵工程的产生及发展 2、发酵的定义 3、发酵的基本过程 4、发酵工程产品的类型
1、发酵工程的产生及发展

发酵工程-各章重点ppt课件

发酵工程-各章重点ppt课件

第九章 发酵供养 一、呼吸强度、耗氧速率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临界氧浓度概念 三、氧的传送阻力 四、根据传质方程式分析影响氧传送的要素 五、溶氧系数的测定方法
第十念及其组成 2、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3、最适温度控制 二、pH的控制 1、pH对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2、pH的调理控制 三、泡沫的控制 1、消泡方法 2、化学消泡剂的特点及类型 3、机械消泡类型
各章重点
绪论 一、发酵、发酵工程概念 二、新产品、新种类投入消费的必经之路 三、发酵工业的开展历史
第一章 菌种与菌种扩展培育 一、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二、菌种保藏方法及其特点 三、工业微生物的培育类型 四、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要素
第二章 培育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培育基的组成成分及培育基的类型 二、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三、糖蜜前处置的方法及其特点 四、灭菌与消毒的区别 五、灭菌方法类型、微生物热阻、致死时间、致 死
四、补料的控制 1、补料的作用 2、补料内容 3、补料原那么 五、发酵终点判别的要素 六、染菌控制 1、染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2、发酵总染菌率概念 3、染菌缘由分析及其防止 4、染菌后的处置方法
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二、试题类型 1、填空题〔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2、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3、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 4、简答题〔5题,共40分〕 5、论述题〔1题,共10分〕 三、平常成果20%+卷面成果80%
温度概念 六、湿热灭菌优缺陷 七、分批灭菌的优缺陷 八、空气除菌的方法 九、介质过滤机理
发酵机制 一、发酵机制概念 二、巴斯德效应及其机制 三、乳酸发酵类型 四、氨基酸发酵代谢调控方法 五、抗生素类型
第八章 发酵动力学 一、微生物培育方式及其特点 二、补料培育的类型 三、延续培育的类型 四、延续培育的优缺陷

《发酵工程》课件

《发酵工程》课件

产物分离纯化的优化
分离纯化方法
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过滤、离心、萃取、蒸馏、膜分离等。
优化策略
根据产物的性质和发酵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优化工艺参数,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06
未来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应用与设备改进
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微生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进行深入研究,为发酵工程提供更精确的微生物代谢调控手段。
为防止发酵污染,应定期对菌种进行 纯化、复壮,严格控制培养基和设备 的灭菌温度和时间,加强发酵过程中 的监控和检测。
发酵效率的提高
影响因素
影响发酵效率的因素包括菌种特性、培养基成分、发酵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
优化方法
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控制发酵温度、调节pH值、提高溶解氧浓度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发酵效率。
合成生物学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实现高效、定向的物质转化。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和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发酵产物 的产量和品质。
可持续性与环保
1 2
节能减排
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废弃物排放,实现发酵工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抗菌素
抗菌素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通过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病害 的目的。抗菌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
其他发酵产物及其应用
柠檬酸
柠檬酸是发酵工程中重要的有机酸之一,主要用于食品、 化工、医药等领域。柠檬酸具有抗氧化、抗菌、提高口感 等作用。
氨基酸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的 各种氨基酸,如谷氨酸、赖氨酸等,在食品、饲料、医药 等领域广泛应用。

发酵学 第8章 发酵过程的检测与自控

发酵学 第8章 发酵过程的检测与自控

2、发酵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传感器 变送器 执行机构
电磁阀、气动控制阀、电动调节阀、变速电机、 正位移泵、蠕动泵。
转换器 过程接口 监控计算机
要点

呼吸商 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离线传感器 在线传感器 原位传感器
发酵过程检测的目的 发酵过程自动控制包括哪三方面内容 发酵过程采用的基本自控系统有那几种方式 发酵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1/2O2+H2O+e阳极上的反应是: 2OH-
Pb+2ACO-
Pb(ACO)2+2e-
阴极上失去电子后,阳极反应产生的电子流向阴 极,于是在二电极之间形成电流,将氧的信号转 变成电信号。氧浓度越高,电流越大。
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一般使用覆膜溶氧探头,它实际测量的是溶氧分压,
与溶氧浓度并不直接相关,故测量结果称为溶氧压 (dissolved oxygen tension,简称DOT),它以饱和 值(即与气相氧分压平衡的溶氧浓度)的百分数表示
间接参数:由直接参数经过计算得到,如摄氧率、 KLa等
3.传感器 1)传感器(电极或探头)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 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它通常由敏 感元件、转化元件及相应的机械结构和线路 组成。
2)对传感器的要求

传感器除了满足常规要求,诸如:可靠性、 准确性、精确度、响应时间、分辨能力、灵 敏度、测量范围、特异性、可维修性等,还 应当满足一些特殊要求:
p c c0 101325

cL=c*· DOT
式中 P——实际操作压力,Pa; c0*——在0.101325 MPa压力下的饱和溶氧浓度,mol/m3或mmol/L; c*——在实际操作压力P下的饱和溶氧浓度,mol/m3或mmol/L; cL——发酵液中溶氧浓度,mol/m3或mmol/L; DOT——溶氧传感器测量的溶氧压,%。

发酵工程笔记

发酵工程笔记

第一章发酵工程1.发酵工程定义定义1: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细胞作为产品的工业生产过程。

定义2 :发酵工程是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2.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传统(古老)发酵技术阶段(纯培养技术建立之前)○2近代发酵技术阶段(20世纪20年代—70年代)○3现代发酵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3.为什么能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微生物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易培养,容易改造代谢产物多样,能利用廉价的有机物、无机物。

4.发酵工程的特点(与化学工业相比)1 原料广泛2 生产安全、设备简单3 反应专一性强、副产物少4 代谢多样、应用广泛5 易受污染、无菌要求严格6 菌种的优劣影响较大。

第二章工业用微生物菌种1.工业用菌种的特点及要求:1具有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能利用低价的原材料3长条件易于满足4于细菌,具有抗Phage的能力5酵周期短,降低生产成本6谢产物无毒无害2.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从菌种的遗传学特征上可以把菌种分为:野生型和改良型从微生物分类学的角度分为:1细菌类2酵母菌3霉菌4放线菌3.菌种选育的目的:防止菌种退化,提高生产能力,简化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4.菌种选育方法:○1基因突变—自然选育,诱变育种○2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5.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一般习惯称为菌种的分离纯化。

6.自然选育的目的:纯化菌种、复壮菌种、稳定生产、提高产量。

自然选育方法步骤:○1通过表观形态来淘汰不良菌株(初筛)○2通过目的代谢物产量考察(副筛)○3菌种纯度试验(纯度验证)○4传代稳定性试验(传代试验)。

7.各种生产菌适宜的保藏方法——酵母菌:定期移植斜面低温保藏法,石蜡油保藏法曲霉菌:砂土保藏法真菌(只长菌丝不长孢子的菌):采用液氮超低温冻结保藏,石蜡油保藏法细菌:斜面低温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放线菌:砂土或冷冻保藏法8.菌种的退化:生产菌株遗传标记的丢失,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即负突变,称为菌种的退化9.菌种退化的原因:内因—基因突变,分离现象,质粒脱落;外因:保藏方法不当,营养条件不适,传代次数过多10.防治菌种退化的措施:从菌种选育方面考虑:控制传代次数,合理传代,采用不易衰退细胞传代,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11.菌种衰退时应采取的提纯复壮措施:分离纯化,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淘汰衰退的个体12.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的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纯种的过程。

发酵学发酵过程的检测与自控课件

发酵学发酵过程的检测与自控课件
详细描述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 特性和发酵产物,如乳酸菌可以产生乳酸,酵母菌可以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特性是实现发酵过程优化和控制的关键。
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
总结词
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酶的作用机制以及发酵产物的形成机制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发酵过程,并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控制。
详细描述
在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酶的活性、 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通过自动控制系统, 可以实时监测发酵罐内的温度,并根据需要 调整温度,以获得最佳的发酵效果。常用的 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冷却水控制和加热棒控制。
pH值控制
总结词
pH值是影响发酵过程的关键参数,控制pH 值可以维持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代谢产物检测是发酵过程检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实时监 测发酵液中的代谢产物浓度,可以了解菌种的代谢活动和 产物形成情况。同时,通过控制代谢产物浓度,可以调节 菌种的生长和代谢,提高发酵效率和产品质量。
03
发酵过程的自动控制技术
温度控制
总结词
温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重要因素,控制温度 可以确保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发酵学发酵过程的检测与自 控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发酵学基础知识 • 发酵过程的检测技术 • 发酵过程的自动控制技术 • 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放大 •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 发酵过程的安全与环保
01
发酵学基础知识
发酵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细胞物质 或代谢产物。根据发酵产物的不同,发酵可以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丙酮 丁醇发酵等类型。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第一章:发酵工程的概述1.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的概念发酵工程的组成1.2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生物化工1.3 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传统发酵技术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第二章: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基础2.1 发酵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细菌真菌放线菌2.2 发酵微生物的培养与筛选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2.3 发酵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第三章:发酵设备的类型与选择3.1 发酵设备的类型大型发酵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3.2 发酵设备的选择原则生产规模产品特性经济效益3.3 发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设备的启动与停止设备的清洗与消毒设备的故障处理第四章:发酵过程的控制与管理4.1 发酵过程的控制参数温度pH值溶氧量营养物质4.2 发酵过程的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4.3 发酵过程的管理与优化生产计划的制定发酵条件的优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第五章:发酵工程的案例分析5.1 乳酸菌发酵工程案例酸奶的生产泡菜的制作5.2 酵母菌发酵工程案例啤酒的生产葡萄酒的制作5.3 放线菌发酵工程案例抗生素的生产维生素的生产第六章:发酵工程的安全与环保6.1 发酵工程的安全问题微生物的危害生物安全措施发酵罐的安全操作6.2 发酵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污染的来源污染的检测与控制清洁生产技术6.3 发酵工程的环保问题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第七章:发酵工程的产业化应用7.1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的应用面包酵母的生产乳酸菌的产业化7.2 发酵工程在制药工业的应用抗生素的产业化维生素的产业化7.3 发酵工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生物燃料的生产生物材料的产业化第八章:发酵工程的研发与创新8.1 发酵工程的新技术发展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8.2 发酵工程的新设备开发高通量筛选设备生物反应器的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8.3 发酵工程的产业化挑战与机遇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产业化政策的分析第九章:发酵工程的实例分析与评价9.1 发酵工程案例分析某乳酸菌产品的生产某抗生素的生产9.2 发酵工程项目的评价技术与经济评价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风险评价9.3 发酵工程的发展前景与建议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方向政策与支持措施第十章:发酵工程的实验操作10.1 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菌种的制备与保藏发酵液的制备发酵过程的监控10.2 发酵实验的设计与优化实验设计方法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的分析10.3 发酵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实验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发酵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发酵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

发酵工程——精选推荐

发酵工程——精选推荐

发酵⼯程第⼀章名词解释发酵狭义定义:是微⽣物在⽆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代谢,降解有机物,同时积累简单的有机物并产⽣能量的⽣物氧化过程。

发酵⼴义定义:泛指微⽣物在⽆氧或有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代谢或合成代谢或此⽣代谢等微⽣物代谢活动,⼤量积累⼈类所需的微⽣物体或微⽣物酶或微⽣物代谢产物的过程。

发酵⼯程技术的特点(判断)⑴⽣产安全,条件简单⑵原谅简单,不需精制⑶⾃动调节,反应专⼀⑷代谢类型多样,容易⽣产复杂化合物⑸⾮⽜顿流体型发酵醪⑹严格⽆菌操作,防⽌杂菌污染⑺选育优良菌种,开发⾼新产品发酵⼯业⼏个发展时期及每个时期的标志(填空)⑴⾃然发酵阶段。

(1900年以前)⑵纯培养技术的建⽴(1900-1940)标志:微⽣物纯培养技术⑶通⽓搅拌好⽓性发酵⼯程技术的建⽴(1940-1957)标志:通⽓搅拌好⽓性发酵⼯程技术⑷代谢调控发酵⼯程技术的建⽴(1957-1960)标志:代谢调控发酵⼯程技术第⼆章判断带式、⽃式、螺旋式输送机结构、⼯作原理、应⽤特点(5-6页)筛选分离机:精选机、分级机原理(第六篇)粉碎机:锤式粉碎机、圆盘钢磨机、辊式粉碎机应⽤特点(第六篇、第七篇)问答吸引式输送系统特点:从⼏个不同的加料地点向⼀个卸料地点送料,不需要加料器,排料处装有封闭较好的派聊起,防⽌排料时发⽣物料反吹。

短距离运输,采⽤真空泵,长距离运输,采⽤⾼压真空泵,功率消耗较压送式输送系统⼤。

⼯作原理:风机安装在系统的尾部,真空泵启动后,系统内的⽓流压⼒低于⼤⽓压形成负压;空⽓和物料通过吸嘴被吸⼊物料管中,经物料分离器使物料从空⽓中分离出来;再经旋转加料器卸⼊卸料⽃中;与物料分离后的空⽓⽓流通过空⽓管进⼊除尘器除尘,再经真空泵抽吸通过排风管排出。

主要设备:吸嘴、输料软管、输料钢管、物料分离器、旋转加料器、排料⽃、空⽓管、除尘器、真空泵、排风管。

压送式输送系统特点:从⼀个加料地点向⼏个不同卸料地点送料,需要装有封闭较好的加料器防⽌发⽣物料反吹,在排料处不需要排料器,可⾃动卸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生长速率占优势的不稳定性
所有这三种因素的关键是改变了的宿主载体 系统和原宿主-载体系统的生长速率不同。 如果改变了的宿主载体系统比原来的宿主载体系统有生长优势,那么改变了的系统将 最终占优势,基因不稳定性就出现。 表达的诱导 基因工程菌的产物表达需要诱导,诱因主要 有:温度诱导、乳糖或乳糖结构类似物诱导、 氧饥饿诱导、葡萄糖饥饿诱导、甲醇诱导等。
1、控制基质浓度流加
用专门的电极维持基质浓度(如葡萄糖、乙 酸、氨等)。以葡萄糖为例,用葡萄糖电极 检测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葡萄糖电极通 过反馈系统与补糖单元相连。当葡萄糖浓度 在设定值之上,糖阀关闭;当葡萄糖浓度由 于菌体消耗低于设定值时,糖阀开启,葡萄 糖以一定速率加入。这样,发酵液中的葡萄 糖浓度始终保持恒定,可避免葡萄糖的抑制 效应,达到很高的细胞浓度。
2、G+细菌
枯草杆菌是可替代大肠杆菌的菌种,它是 G+菌,它没有外膜,并且能把蛋白分泌 (excretion)到胞外。它的这一性质对生 产非常有吸引力。然而枯草杆菌有许多问题 妨碍它在商业上的采用。主要是枯草杆菌产 生大量的蛋白酶,会很快降解产物。而且枯 草杆菌基因构建比大肠杆菌困难,质粒稳定 性也比较差,所以在使用上有较大的限制,
人们对大肠杆菌的生理学和遗传学背景了解 得比其他任何生物深。有利于进行复杂的基 因操作; 大肠杆菌有相当高的生长速率,并能长到高 细胞浓度(50g/l);
大肠杆菌能生长在简单的便宜的培养基上。
这些因素给大肠杆菌许多经济上的优势。但大 肠杆菌不是完美的宿主。主要问题是大肠杆菌 分泌(secretion)的蛋白通常在细胞内,当这些 蛋白达到高浓度时,会被水解或形成不溶的包 含体。其中主要是外源蛋白,但也含有其它细 胞物质。包含体中的蛋白是不折叠的,不折叠 的蛋白没有生物活性,必须重新溶解并使它复 性。 大量的外源蛋白的产生会触发热冲击响应。热 冲击调节子的一种响应是增加蛋白水解酶的活 性。在一些情况下,细胞内蛋白水解酶是使蛋 白的降解速率几乎等于产生的速率。
五、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策略
关键点:高密度、高表达 菌密度的测定:光密度(OD值或A值)在 波长600~660 菌生长的障碍是
重组菌携带外源基因,加重代谢负担,生长缓慢
重组蛋白不能分泌到胞外,外源蛋白在菌体内合成 后就会造成积累。高表达的外源蛋白尤其是高度疏水 性蛋白对菌体有害,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甚至会 导致细胞中毒或死亡, 因此工程菌的比生长速率往往 远小于宿主菌。
但在大的反应器中含有非常多的细胞,总 会存在无质粒细胞,例如1000L发酵液, 每毫升有109个细胞,总共就有1015个细 胞,那么在这个反应器中就含有109个无 质粒细胞。 质粒的分离丢失可能受许多环境因素影响, 如溶氧、温度、培养基组成和恒化器中的 稀释速率。许多质粒也会形成多聚体,它 是相同质粒附着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位。
3、宿主细胞突变 宿主细胞的突变也会造成生产能力的减少。 这些突变通常改变细胞调节,结果减少目标 蛋白的合成。例如,控制外源蛋白表达的启 动子,利用宿主细胞的启动子,如果宿主细 胞启动子的改变,将大大改变质粒编码蛋白 的生产水平。乳糖操纵子是常用是操纵子, 通过加入乳糖或它的结构类似物(如IPTG) 来启动表达,如果乳糖操纵子编码半乳糖苷 透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就会阻止乳糖或乳糖的 结构类似物进入细胞,从而不能启动细胞的 表达。
2、恒pH流加
大肠杆菌在LB培养基上生长,pH会上升。这是 由于菌体分解LB培养基中的胰蛋白胨,造成氨 积累的原因。因此用葡萄糖代替酸液进行恒pH 流加。实验通过pH反馈控制系统流加葡萄糖, 使pH恒定,结果推迟了比生长速率的降低时间, 细胞密度是无流加的2倍。可以以葡萄糖代替酸 液,以氨水代替氢氧化钠碱液,同时流加氨水 和葡萄糖。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葡萄糖浓度往往 不易控制,容易产生乙酸,对某些工程菌不适 宜。
3、低等真核细胞
酵母菌 酿酒酵母是第一个被人利用的生物, 它的最大生长速率是大肠杆菌的25%,酵母比 最大的细菌大,容易从发酵液中回收。酵母有 简单糖基化能力和分泌蛋白的能力。这些是它 的优点。但酵母达到高表达水平比大肠杆菌困 难,外源蛋白分泌到胞外也有限,现在发展了 其他的酵母如甲醇营养型酵母等。 当产生是外源蛋白需要复杂的糖基化和翻译后 修饰时,低等真核细胞就不能适应,要用动物 细胞组织培养来达到。
1、溶氧浓度对工程菌发酵的影响
在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菌的发酵研究中发现 当 发酵液的溶氧为1.8~2.6ppm/L时,菌体湿 重为1.9~2.08g/L外源基因表达量为 13.8%~16.7%,而当溶氧值提高到4.0ppm/L 时菌体湿重为2.27g/L外源基因表达量为26.4%。 在诱导表达期间,要维持外源基因的高水平转 录和翻译,细胞需要大量的能量代谢以促进呼 吸作用。因此通过增大通气量和提高搅拌转速 以保证较大的溶氧值,不仅提高工程菌的生长 而且有利于外源蛋白产物的形成。
第八章
典型培养过程
传统微生物培养 重组菌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传统微生物培养前面已讲述很多,本章 着重在后两方面的介绍
第一节 一、概述
基因工程菌培养
基因工程菌生产的主要产品有二类,蛋白质和非 蛋白质。 非蛋白质产物可以通过代谢工程细胞来获得,这 些细胞插入编码酶的DNA,产生新的途径或增强 某一途径,从而得到新的化合物或增加产量。 现代基因工程重点在蛋白质产物上,主要产品如 下:
3、恒溶氧流加
用复膜氧电极来控制补糖。当培养液的氧饱和 百分数高于控制点,糖阀开启,以一定速率补 糖。加入的糖被菌利用则需要更多的氧,从而 减少氧饱和百分数,引起读数下降。当读数下 降到控制点以下,糖阀关闭,需氧就会随之减 少,氧的饱和百分数逐渐上升,从而达到供需 平衡。Konstantinov等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方法, 用DO-state法间歇流加葡萄糖,通过控制溶氧、 搅拌转速及糖流加速率,使乙酸维持在低浓度, 从而获得高密度和高表达
高表达的障碍是: 外源基因的不稳定,造成表达的下降。
高生长速率与高表达之培养以分批培养为基础,吸取了连续培 养的优点,可消除高浓度底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 作用,还可弥补低浓度底物限制细胞生长的缺陷,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菌体的生长过程。因此,要实 现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最常用和最有效 的方法就是分批补料流加培养法。现在常用的是 反馈补料培养。有几种反馈控制 控制基质浓度流加 恒pH流加 恒溶氧流加 控制比生长速率的葡萄糖流加
诱导时机对酶表达水平和活力的影响 生物量(A600) 酶活力 酶表达水平 0.015 6.0 15.0% 0.049 19.1 31.1% 0.160 72.5 41.5% 0.225 102.6 49.8% 0.295 165.0 57.7% 0.360 105.5 53.4% 0.410 62.4 44.5% 0.450 30.2 22.5% *L-天冬酰氨酶
当细胞分裂时一个子细胞没有接受质粒就出 现分离丢失。质粒可分为高拷贝质粒(>20 拷贝/细胞)和低拷贝质粒(有时低到每个细 胞一至二个拷贝)。低拷贝质粒有专门的机 制保证在子代细胞中有相等的分配,高拷贝 质粒通常很少遵循二分法分配到子代细胞。 对于高拷贝质粒,几乎所有子细胞接受一些 质粒,也有可能有的细胞没有接受质粒,当 然形成无质粒细胞的可能性是低的(每百万 细胞分裂中一个)。
3、诱导时间对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
诱导时间:加入诱导剂后的培养时间 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增加, 但外源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对重组菌产生毒性, 合成速率下降,甚至产物被分解。 诱导时间对酶表达水平和活力的影响 诱导时间 酶活力 酶表达水平 0 0.02 1 52.3 37% 2 118.8 57% 3 120.8 67% 4 165.0 68% 5 139.9 64% *L-天冬酰氨酶
4、诱导时机对表达的影响
以天冬酰氨酶表达为例,见表。在A600=0.295*10 时生长速度比较快,这时菌体进入诱导状态,酶 蛋白的积累加快,酶活和表达水平都较高。而菌 体进入对数期后期,由于发酵液中营养的消耗, 氧气的缺乏及代谢产物的积累,使菌体的生长速 度明显受到抑制。在此状态下诱导,表达显然受 到影响。
4、哺乳动物细胞
哺乳动物细胞在表达时有正确的氨基酸排列, 而且所有转录后处理与在整个动物中相同, 在某种情况下可能转录后修饰有些不同但它 可提供最接近于天然副本的产物,此外多数 产物可以分泌到胞外。 但动物细胞生长缓慢,培养基价格昂贵,蛋 白表达水平较低。用于重组DNA 生产蛋白的 最常用的宿主是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4、控制比生长速率的葡萄糖流加 菌体的比生长速率与代谢产物的表达 密切相关。比生长速率太大,超过某 一值,易产生乙酸,这一比生长速率 值称为菌体的乙酸产生临界比生长速 率。通过考察得出最优比生长速率, 控制溶氧、转速、补糖来控制比生长 速率。
六、生长与表达的影响因素
不同发酵条件下工程菌发酵结果 通气量 搅拌转速 DO pH OD600 诱导时间 菌体湿重 蛋白量 1 1 150 1.8 7.0 0.7 4 1.9 13.8% 2 2 250 2.6 7.8 0.77 4 2.08 16.7% 3 3 500 3.8 7.5 0.74 6 2.10 18.2% 4 3 500 4.0 7.0 0.83 6 2.27 26.4% 5 3 500 3.6 7.0 2.44 6 5.185 8.9% *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菌
细胞因子、疫苗、酶
产品最主要的用于人的治疗,此外还有用 于畜牧业、食品或工业用的生物催化剂。用 于注射用的治疗蛋白要求高度纯化,由于病 人可能产生的强的免疫反应或副作用是灾难 性的。 有的蛋白转译后还要进行修饰,如糖基化、 磷酸化后才有活性。 治疗蛋白最主要的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 全,降低成本并不重要,由于这些产品大多 用量很小,价格高,附加值高。
2、质粒结构不稳定性
除了分离不稳定性问题外,某些细胞保留质粒,但 质粒结构发生改变,而不产生外源蛋白,减少对细 胞的有害影响,这就是结构不稳定性。如果质粒发 生突变,仍保留了抗生素抗性基因,但不合成外源 蛋白,那么这些突变株仍能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 中生长。而且由于不合成外源蛋白,生长得比原来 的工程菌更快,使得在这种培养物中带有改变了的 质粒占统治地位的菌,这种培养情况就是结构不稳 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