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2.1电源和电流》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3-1高中物理2.1 电源和电流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3-1高中物理2.1 电源和电流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95f3cd172ded630b1cb67c.png)
第二章恒定电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章教内容分析本章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物发展史上,从静电到电流(动电)有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从内容上说,本章和上一章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首先,电路中的电压概念就是静电中的电势差,导体中的电场也是在静电场基础上引入的电流场(动态的恒定电场),而自由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则简为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定向移动。
其次,无论电场还是电路,都共同遵守能量守恒这一物的基本规律。
从电、电动势、部分电路的电功和电热,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的总功率、输出功率和内电路消耗的功率,都是能量守恒的具体体现。
本章是电实验的核心,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探究性习素材,为生的自主习和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创造了条件。
本章设计了四个生分组实验,即“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电的电动势和内阻”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除此以外,还设计了若干演示实验及课内外做一做、设计与探究、调查与分析等内容,供课堂内外灵活使用。
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
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多用电表。
例1:以多用电表代替生用电表进行各种电实验。
例2:以多用电表为测量工具,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判断大容量电容器是否断路或者漏电。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4)知道电的电动势和内阻,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测量电的电动势和内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例3:观察常见电热器的结构,知道其使用要点。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
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及其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8)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作用。
关注我国集成电路等元器件研究的发展情况。
2.活动建议(1)分别描绘电炉丝、小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的IU特性曲线,对比它们导电性能的特点。
(2)用光敏二极管和微型话筒制作楼道灯的光控-声控开关。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二章2-1电源与电流 教学设计

2.1电源和电流教学案 编号11【学习目标】1.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电流的定义及单位、方向的规定,理解恒定电流的概念(重点) 3.理解电流形成的微观实质并学会推导电流的微观表达式(难点)学习过程一、认识电源1.如图所示,A、B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导体球,如果用一导线将其连接,请分析会出现什么现象。
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能一直持续下去吗?最后的结果怎样?2.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图,水池A 、B 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 、B 之间用一细管R 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 运动到水池B 。
A 、B 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
类比:电源——抽水机电源的正极——水池A电源的负极——水池B提问:怎样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呢?回答:可在A 、B 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 中的水抽到水池A 中,这样可保持A 、B 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3.我们把图中P 称为______。
它的作用就是将自由电子从 搬迁到 ,从而使A 、B 两端保持一定的 ,使电路中有 电流。
二、恒定电场分析导线中的电场形成: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是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沿导线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使导线的两侧出现正、负净电荷分布。
其二是这些电荷分布产生附加电场,该电场将削弱电源两极产生的垂直导线方向的电场,直到使导线中该方向合场强为零,而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此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与导线平行,自由电子只存在定向移动。
因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故称恒定电场。
姓名: 班级: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电场称恒定电场。
注意: 1、导线内的电场是由 和 等电路元件积累电荷共同产生的结果。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2.1电源和电流》教案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2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了解电源的构成进程。
2、掌握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构成进程。
〔二〕进程与方法在了解恒定电流的基础上,会灵敏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育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和消费实际的看法,勇于探求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电源的构成进程及电流的发生。
教学难点:会灵敏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教学方法:探求、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佐教学设备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教员:人类经过对静电场的研讨不只取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构成了假定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讨方法,成为电学实际的重要基础。
但是,无论在自然界还是消费和生活范围,更普遍存在着的是电荷活动所惹起的效应。
那么,电荷为什么会活动?电荷活入耳从什么规律,发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对人类的消费、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过渡: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电流的知识。
〔板书课题: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二〕新课教学教员活动:为什么雷鸣电闪时,弱小的电流能使天空收回耀眼的强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继续发光?经过现象对比,激起先生的求知欲。
调动先生的学习积极性。
过渡:要回答这个效果,就要从电源的知识学起。
1.电源教员:〔投影〕教材图2.1-1,〔如下图〕区分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
假设用一条导线R将它们衔接起来,剖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会发作什么变化?最后,A、B两个导体球会到达什么形状?R中出现了怎样的电流?先生活动:在教员的引导下,剖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的变化状况。
看法到,最终A、B两个导体球会到达静电平衡形状。
了解导线R中的电流只能是瞬时的。
教员:〔投影〕教材图2.1-2,〔如下图〕提出效果:假设在AB之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经过R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 一直坚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状况会怎样呢?引导先生讨论、解释能够会发生的现象。
2.1 电源和电流 高中物理选修3-1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

2.1 电源和电流一、内容及解析(一)内容:电流的概念,电流大小的计算式及其电流的决定式.(二)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电流的概念及电流大小的计算,其核心是电流大小的计算。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电流的决定式。
上一节主要介绍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本节计划用一课时。
教学的重点是对公式,并推广至环形电流。
1. 恒定电流在本章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恒定电流在电能焦耳热及闭合电路中具有引导作用。
2.本节首先要介绍的是电流的概念,之前学生没有了解,可以就用粒子流简单解释;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一)目标:(1)知道电流的概念;(2)了解电流大小的计算式及其电流的决定式.(二)解析:本节重点是理解电流的概念及电流的计算式和电流的决定式,采用控制变量法,类比法。
难点是电流微观表达式的分析三、问题诊断及分析问题:决定电流微观表达式的那些因素从哪儿去找?方法分析:控制变量法①导体中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截面C的自由电荷分布导体中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截面C的自由电荷分布在以截面C为底,速率v为长的导体中。
②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截面C的自由电荷数N=nV=nvS③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截面C的电荷量Q=Nq=nqvS④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Qt=nqvS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实例引入:1、电流(1)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产生电流的条件①内因:要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
②外因: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在导体内建立电场。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它们的作用是提供并保持导体的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的电流。
(3)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总结: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4)电流①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称为电流。
人教版选修31优秀教案21 电源和电流.doc

第二章恒定电流全章教学设计全章教学内容分析木章介绍电路的基木概念和规律,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从静电到电流(动电)有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从内容上來说,木章和上一章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0首先,电路屮的电压概念就是静电学屮的电势羌,导体中的电场也是在静电场基础上引入的电流场(动态的恒定电场),而自由电荷在导体屮的定向移动,则简化为带电粒了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定向移动。
其次,无论电场还是电路,都共同遵守能量守恒这一物理学的基木规律。
从电源、电动势、部分电路的电功和电热,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的总功率、输出功率和内电路消耗的功率, 都是能量守恒的具体体现。
木章是电学实验的核心,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探究性学习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木方法创造了条件。
木章设计了四个学生分纟R实验,即“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除此以外,还设计了若干演示实验及课内外做一做、设计与探究、调杏与分析等内容,供课堂内外灵活使用。
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⑴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屮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例1:以多用电表代替学生用电表进行备种电学实验。
例2:以多用电表为测量工具,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判断大容量电容器是否断路或者漏电。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索,知道电阻定律。
(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和生产屮的应用。
例3:观察常见电热器的结构,知道其使用要点。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木作用。
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木原理及其在H动控制屮的应用。
⑻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作用。
关注我国集成电路等元器件研究的发展情况。
2.活动建议⑴分别描绘电炉丝、小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的IU特性1111线,对比它们导电性能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1节电源和电流同步教学设计

2.1《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一、教学概述所教学科:高中物理课题来源: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一节所需课时:1课时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处于学完电场之后,开始学习电路知识之前,是电场与电路两部分知识的衔接章节,起承上启下作用。
这节课主要围绕“电流”这个概念的理解铺展开来,从“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大小”作为整节课的两大主线条。
与初中相比,本节课对电流的理解更要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属于理论层次,研究的内容学生看不见,也不容易理解,很抽象,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比较高。
三、学生分析学生在学完静电场后,对电场力、电场力做功、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的概念已经有较深刻认识,除外也学过等势体上电荷的分布和转移情况,,此时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式怎么形成的、电源的作用、引出恒定电流的定义及大小的描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基于思考怎样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可见、学生容易接受、且符合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讲授与探究”的教学方式、类比的方法、形象直观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设计了两个矛盾冲突点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微观电流的表达式,以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产生的三种效应;2.知道电流形成的条件和机制;3.知道什么是恒定电流,记住电流的单位、方向的规定。
4.能够推导出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制的“电动驱车”和电容器的放电,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以及电流产生的效应。
2.通过电容器放电使小灯泡发光及传感器对电流和电压的采集进行探究、讨论,得到电流的产生机制,并在实际问题求解中反思。
3.通过类比和探讨,得出计算电流的表达式,再通过给定情景和立体模型的建立,计算出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4.通过两个矛盾冲突点的设置和实验的演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流和导体中的电荷运动以及电场建立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已有静电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反思,从中体会得到结论和解释问题的快乐。
物理人教选修3-1教学设计:2.1 电源和电流含解析

教学设计1 电源和电流本节分析学生学习了第一章的静电场,对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此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识恒定电场,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等势体上电荷的分布和转移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恒定电场形成的过程,引出了电源和恒定电流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如对比分析、抽象思维想象等.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还学习了静电场和导体静电平衡的知识,有一定的有关电场知识的基础.电源虽然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本节要讲授的是电源内部的工作原理和导线中的电流,是较为抽象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教学目标错误!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2)掌握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形成过程.错误!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恒定电流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错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教学重难点1.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原因.2.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与探究法相结合,并辅以小组合作学习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设计者:杨东升)教学过程设计、B之间电势差减小,两个导体球会达到静电平衡导线中的电流只能是瞬时的。
思考与讨论:怎样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呢?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中的水抽到水池【自主探究】问题:什么装置能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使得导体两端结论:电源(设计意图:通过类比使学生知道电源的作用.)电源在搬运电子的过程中,板书设计一、电源1.能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到负极的装置2.作用: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二、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三、恒定电流1.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2.电流(1)物理意义:表示电流的强弱程度(2)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电流(3)公式:I=错误!(4)单位:安培(A),1 A=1 C/s,常用单位:毫安(m A)、微安(μA)(5)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教学反思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1:2.1 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

1 电源和电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静电场,对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已经有了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此刻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认识恒定电场,是符合学生心里特点。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等势体上电荷的分布和转移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恒定电场形成的过程,并引出了电源和恒定电流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恒定电流是研究电场的又一跨越,学生具备静电场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恒定电场的基础和保证,学生参与了静电场的学习中,对电场研究有了重要性的一定认识,既充满期待,但是静电场的电势能,电场力做功,让学生觉得知识有些凌乱,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主动思考,师生共同总结(最好是教师先听学生的总结,再加以点评,这样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减少学生学习物理的恐惧感。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为什么雷鸣电闪时,强大的电流能使天空发出耀眼的强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通过现象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电源的知识学起。
1.电源教师:(投影)教材图2.1-1,(如图所示)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
2、掌握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形成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恒定电流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教学难点: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人类通过对静电场的研究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电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但是,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生产和生活领域,更广泛存在着的是电荷流动所引起的效应。
那么,电荷为什么会流动?电荷流动服从什么规律,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过渡: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电流的知识。
(板书课题: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二)新课教学教师活动:为什么雷鸣电闪时,强大的电流能使天空发出耀眼的强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
通过现象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电源的知识学起。
1.电源
教师:(投影)教材图2.1 -1,(如图所示)
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
如果用一条导线R将它们连接起来,分析A、B周围的电场、A B之间的电势差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A 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什么状态?R中出现了怎样的电流?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A、B周围的电场、A B之间的电势差的变化情况。
认识到,最终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理解导线R中的电流只能是瞬时的。
教师:(投影)教材图2.1 —2,(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如果在AB之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经过R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 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情况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讨论、解释可能会产生的现象。
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回答,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互动,建立起电源的概念。
思考: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电源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过渡:在有电源的电路中,导线内部的电场强度有何特点呢?
2、导线中的电场
教师:(投影)教材图2.1 —3,(如图所示)
介绍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取出图中方框中的一小段导线及电场线放大后进行研究,如图 2.1 —4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导线中的电场将如何变化,最终又会达到怎样的状态。
要把思维的过程展现给学生。
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微元法和矢量叠加的方法,探究导线中电场的变化情况,分析出最终导线两侧积累的电荷将达到平衡状态,垂直于导线方向上电场的分量将减为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和导线平行。
这里一定要强调,这是电源电场和导线两侧的电荷得电场共同叠加的结果。
通过师生分析,建立起恒定电场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电荷的“稳定分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
思考:在静电场中所学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等,在恒定电场中还是否适用呢?
过渡:在恒定电场中自由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电流,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有何特点,又如何描述呢?
3、恒定电流
教师: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是恒定不变的,称为恒定电流(为什么?)。
电流的强弱就用电流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电流的定义:物理上把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称为电流。
用I 表示电流。
电流的定义式是什么?
q
学生:i= t
教师: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电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2页
学生: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
A。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卩A)。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 mA=10 -3A; 1卩A=106A
教师:1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如果在1 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 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 A。
即1A=1 C/s
[投影]教材42 页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互动:讨论,如果认为电子的定向运动速率就是电流的传导速率, 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否相符?怎样解释?
点评:通过对结论的讨论,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 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 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关于电
流的方向
【例1】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B.在电解质溶液中有自由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电流方向不能确定
C.不论何种导体,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电流的方向有时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有时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解析:正确选项为C
电流是有方向的,电流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
物理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则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一定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关于电流的计算
18 19
【例2】某电解质溶液,如果在1 s内共有5.0 X 10个二价正离子和1.0 X 10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横截面,那么通过电解质溶液的电流强度是多大?
解析:设在t=1 s内,通过某横截面的二价正离子数为n 1, 一价离子数为n2,元电荷的电荷量为
第 3 页
e ,则t 时间内通过该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q= (2n i +rt ) e
18 19 q (2n 1 n 2)e 2 5.0 10
1.0 10 【例3】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设电子在离原子核距离为
R 的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 ,运动速率为v ,求电子绕核运动的等效电流多大?
解析:取电子运动轨道上任一截面,在电子运动一周的时间 T 内,通过这个截面的电量q=e ,由 圆周运动的知识有:
2二 R
T= v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得:
作业:书面完成P43“问题与练习”第1、2题;思考并回答第3题 电流强度为I= t = t =
1 X 1.6 X 10-19A=3.
2 A
q I = t
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