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活动计划——主题奇妙的声音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精选7篇)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精选7篇)小班音乐活动《奇妙的声音》篇1活动目标:1、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1、录音机,音乐磁带2、电脑,各种声音的录音3、探索声音所需材料:饮料瓶(有空瓶,有装沙子、黄豆的);筷子(有单根,有成捆的);三角铁棍,水彩笔活动流程:(耳朵)—听音乐—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为音乐伴奏—延伸活动过程:一、谜语耳朵: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你也有我也有,没它什么也听不见。
提问:耳朵有什么用?二、听音乐1、请小朋友听听,是什么声音?2、幼儿回答所听到的声音三、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1、教师拍手,然后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并请幼儿集体模仿一遍。
2、幼儿探索自己的身体哪部分能发出声音,并示范3、集体模仿示范的幼儿四、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1、把准备好的东西分组发给幼儿,自由探索2、各组找幼儿示范自己探索的结果3、集体模仿4、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五、为音乐伴奏大家分别用自己手里的物品按教师的指挥,为歌曲《春天在哪里》配节奏六、延伸教师小结:声音就是物体震动后产生的,生活中离不开声音,但也不能制造噪音。
启发孩子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篇2本次送课我选取了《奇妙的声音》这一科学活动,主要是想通过对声音产生的体验活动,较完整的将科学“做中学”活动的理念及基本环节展示给听课的每一位老师,同时也想把我园的特色活动打击乐带给兄弟幼儿园。
本次活动有两个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由于是在师生双方陌生的环境中上课,因此备课时我重点考虑了乡下幼儿和老师的配合,以及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等问题。
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本次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活动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活动设计概述本活动以幼儿园小班为对象,旨在通过学习和体验声音的特性,引导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以及声音有什么特点。
2.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声音的来源和区分不同声音。
3.提升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音响设备,各种发声器材(如鸣笛、哨子、铃铛等),玩具或物品用于制作声音实验器材(如纸板、橡皮筋、空瓶等)。
2.活动空间:活动场地应安全、宽敞,并能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
活动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不同来源的声音,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实验体验:设置各种声音实验站,让幼儿亲自尝试用不同的发声器材制作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产生方式。
3.游戏互动:组织声音传递游戏或模仿声音的互动游戏,让幼儿通过互动体会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4.总结分享:引导幼儿思考当天活动的收获,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活动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是否积极互动、实验、游戏是否能正确展开等。
2.收集幼儿对声音的认识、探索过程中的言行记录,以评估幼儿对声音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活动延伸1.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倾听,发现身边更多有趣的声音。
2.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并引导幼儿自主制作声音实验器材进行更多的实践探索。
结语通过《奇妙的声音》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为其成长奠定基础。
愿这次的活动让幼儿们在探索中快乐成长!。
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5篇)

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5篇)第一篇: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活动设计意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而小班的幼儿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好奇和探索,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感受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从而引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事务的敏感性。
我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声音作为活动的引子,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中感知、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为了让这样的科学探索活动不那么枯燥,我又在活动中融入了音乐的元素,让幼儿更加乐意去探索。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的道具和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二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声。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 :《 奇妙的声音 》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奇妙的声音》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观察力。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各种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如铃铛、小鼓、玩具汽车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引导幼儿倾听并猜测物体的名称。
2. 探索: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发出声音的物体进行观察和探索,尝试找出发出声音的原因。
3. 分享:每组幼儿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并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倾听和观察周围的声音。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在活动前准备好各种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并确保它们的安全性。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奇妙声音的感知和理解程度。
2. 通过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达和描述,评价他们对物体声音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评价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活动的内容和目标,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和观察周围的声音,与家长共同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观察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在教室环境中布置一个“声音角”,放置各种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探索和玩耍。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所有教学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尖锐边缘或小零件的物体,防止幼儿受伤。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1活动目标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能够仔细听辨声音并尝试模仿。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1、《奇妙的声音》音乐CD,教师教学资源。
2、请幼儿收集会发声的`玩具带到幼儿园。
3、鼓、碰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1、鼓励幼儿玩新玩具,听新玩具“唱歌”。
(1)拍拍、捏捏、敲敲、打打、听听新玩具。
(2)说说玩具怎样“唱歌”。
2、提供声音环境,让幼儿听听奇妙的声音。
(1)教师敲打乐器,请幼儿学一学鼓、碰铃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2)听音乐CD,感受奇妙的声音,说说喜欢听的声音。
3、引导幼儿听听周围的声音,了解护耳常识。
(1)户外散步,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声音,耳朵能帮我们听到声音。
(2)说说怎样保护耳朵,如:不随便挖耳朵,遇到较大的声音时要张大嘴巴捂紧耳朵,不把东西放进耳朵里等。
活动延伸学做“小喇叭”:1、教师对一名幼儿耳语一句短语,如:“我爱你们,请你笑一笑”,在请幼儿大声告诉大家。
2、游戏可反复进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2设计思路:近期,我们班在开展“七彩世界”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世界进入了小朋友的视野,聚焦了他们的视线。
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引发了幼儿探究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游戏分享时,孩子们都觉得游戏时的声音太响了,收玩具时也很吵的。
对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
为了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声音”,让他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日常用具、交通工具、甚至是人体内轻微的声音等等,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热点及探究欲望,我设计这个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
在活动中通过感受好听的声音和难听的声音来分辨乐音和噪音,让幼儿知道声音可以用“分贝”来表示。
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寻找声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1、能区分乐音、噪音,提高环保意识。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11篇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1活动目标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红、黄、蓝颜料、棉签若干、颜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颜色小精灵的图片一张。
4、绘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引出主题,通过教师指导让幼儿认识三原色。
师:宝贝们,今天杨老师在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谁?(教师出示小精灵的图片)师:瞧,他是颜色小精灵,他告诉杨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他走着走着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请杨老师帮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师:可是杨老师也很长时间没有去过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颜色小精灵带到学校来让我们一起帮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灵”说:我家的房子是红色的,门是蓝色的,窗户是黄色的,请你们大家帮我找一找吧!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颜色宝宝。
让幼儿在教室里到处寻找颜色精灵的小房子,最后,大家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
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
3、教师示范实验过程:(1)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进入了一种安静、急于求智的状态。
(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实验道具)。
(2)请幼儿观察杯中的颜色,并提出活动的要求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杯子里的颜色变成什么了什么颜色?幼:和橘子一个颜色的(橙色的)师:那么刚才的红色和黄色去哪儿了呢?幼:他们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小班区域活动计划-主题《奇妙的声音》(2篇)

小班区域活动计划-主题《奇妙的声音》科学区:动一动、摇一摇活动目标:1、能根据不同声音,区分出是哪种物体发出的声音2、进一步体验不同的声音带来的乐趣。
材料提供:铁罐子、塑料瓶、沙子、黄豆、米粒、纸张活动过程:一、将各种物品层次分开,分别装在一个盆子里。
二、提供瓶口较大铁罐子和塑料瓶。
三、将各种物品混合不分类。
四、提供瓶口较小的铁罐子和塑料瓶。
观察指导:1、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试听。
2、鼓励幼儿听了之后,大胆的说出是哪种物品发出的声音。
3、不随意改变孩子的探索方向,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静观和引导。
美工区:目标:1、能够利用平时常见的事物制作会发出声音的东西。
2、感受和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不同的声音效果。
材料提供:1、提供不同质地的纸,如白纸、牛皮纸等,幼儿制作大炮,。
2、收集木珠、铃铛、管子、纽扣、瓶盖等物品,幼儿制作风铃。
3、橡皮泥@@我是分割线@@活动过程:一、认识不同质地的纸、收集来的物品等。
二、幼儿自主挑选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大炮、风铃等。
三、能将自己制作的东西进行比较:不同的声音四、尝试用橡皮泥捏出会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基本模样。
阅读区:目标:1、能较清楚的和好朋友一起交流自己知道的声音有哪些。
2、能根据图片内容和好朋友友好交流,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提供:有关声音的图片:喇叭、铃铛、与主题相关的挂图等各种图书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选择图书、图片,与好朋友一起交流。
二、和好朋友一起交流所看到的事物所发出声音是什么样的。
表演区:目标:1、能够模仿图片中的声音。
2、体验与大家一起模仿各种声音的乐趣。
材料提供:豆盒(装有小豆子)、纸杯电话、塑料纸、图片(下雨天、打电话、飞机、小动物)@@我是分割线@@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自己练习。
二、请小演员上台来表演,观众鼓励。
三、大家一起轮流模仿物品所发出的声音。
建构区:目标:1、尝试用雪花片简单搭建会发出声音的东西。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计划——主题《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地区活动计划 - 主题《奇妙的声音》科学区:移动,摇动活动目标:1,根据不同的声音,区分哪种物体是声音2.进一步体验不同声音的乐趣。
材料供应:铁罐,塑料瓶,沙子,大豆,大米,纸活动程序:首先,将各种物品分开并安装在盆中。
第二,提供大型铁罐和塑料瓶。
第三,各种项目是混合的而不是分类的。
4.提供带有小瓶子的铁罐和塑料瓶。
观察指导:1.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2.鼓励孩子听,并大胆说出什么样的项目正在发出声音。
3,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探索方向,根据孩子的兴趣去观察和引导。
艺术区:目的:1.通过使用通常常见的东西来制作声音是可能的。
2.感受和比较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声音效果。
材料供应:1.提供不同质地的纸张,如白纸,牛皮纸等,儿童可以制作大炮。
2,收集木珠,铃铛,烟斗,纽扣,瓶盖等物品,儿童制作风铃。
3,橡皮泥活动程序:首先,识别不同纹理,收集物品等的纸张。
其次,孩子们独立选择材料,老师引导孩子们制作大炮和风铃。
第三,你可以比较自己的东西:不同的声音第四,尝试使用橡皮泥来捏出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基本外观。
阅读区域:目的:1.能够更清楚,更清楚地与你的好朋友交流你所知道的声音。
2,根据图片内容和好朋友友好交流,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供应:声音图片:扬声器,铃铛,与主题相关的挂图等。
活动程序:首先,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书籍,图片,并与好朋友交流。
其次,与好朋友交流你所看到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表演区域:目的:1,能够模仿图片中的声音。
2.体验与每个人模仿各种声音的乐趣。
材料供应:豆盒(带小豆),纸杯手机,塑料纸,图片(雨天,电话,飞机,小动物)活动程序:首先,孩子自由选择教师提供的项目并自己练习。
其次,请邀请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鼓励他们。
第三,每个人轮流模仿货物的声音。
建筑工地:目的:1.尝试使用雪花片来简单地构建能发出声音的东西。
2.体验与朋友合作建立物品的乐趣。
材料供应:一些可以发出声音,雪花的物品的图片活动程序:首先,孩子们可以自由组建团队,但是一两个人可以玩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区域活动计划——主题《奇妙的声
音》
科学区:动一动、摇一摇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不同声音,区分出是哪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2、进一步体验不同的声音带来的乐趣。
材料提供:
铁罐子、塑料瓶、沙子、黄豆、米粒、纸张
活动过程:
一、将各种物品层次分开,分别装在一个盆子里。
二、提供瓶口较大铁罐子和塑料瓶。
三、将各种物品混合不分类。
四、提供瓶口较小的铁罐子和塑料瓶。
观察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试听。
2、鼓励幼儿听了之后,大胆的说出是哪种物品发出的声音。
3、不随意改变孩子的探索方向,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静观和引导。
美工区:
目标:
1、能够利用平时常见的事物制作会发出声音的东西。
2、感受和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不同的声音效果。
材料提供:
1、提供不同质地的纸,如白纸、牛皮纸等,幼儿制作大炮,。
2、收集木珠、铃铛、管子、纽扣、瓶盖等物品,幼儿制作风铃。
3、橡皮泥@_@我是分割线@_@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不同质地的纸、收集来的物品等。
二、幼儿自主挑选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大炮、风铃等。
三、能将自己制作的东西进行比较:不同的声音
四、尝试用橡皮泥捏出会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基本模样。
阅读区:
目标:
1、能较清楚的和好朋友一起交流自己知道的声音有哪些。
2、能根据图片内容和好朋友友好交流,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提供:有关声音的图片:喇叭、铃铛、与主题相关的挂图等各种图书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选择图书、图片,与好朋友一起交流。
二、和好朋友一起交流所看到的事物所发出声音是什么样的。
表演区:
目标:
1、能够模仿图片中的声音。
2、体验与大家一起模仿各种声音的乐趣。
材料提供:豆盒、纸杯电话、塑料纸、图片@_@我是分割线@_@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自己练习。
二、请小演员上台来表演,观众鼓励。
三、大家一起轮流模仿物品所发出的声音。
建构区:
目标:
1、尝试用雪花片简单搭建会发出声音的东西。
2、体验和好朋友一起合作搭建物品的快乐。
材料提供: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图片、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组队,可一人也可2、3人进行游戏。
二、想好自己要搭建的东西
三、搭建完成后与幼儿一起交流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