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3 F六2煤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平、剖面图-布局1

合集下载

矿井巷道布置-2

矿井巷道布置-2

3) 煤、岩巷垂直布置的优越性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改革后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 除克服了传统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的种种弊端外,还显 现出以下优越性: (1) 煤岩垂直布置比煤岩平行布置,采区掘进率降低 15~2Om/万t,其中岩巷掘进率降低11~14m/万t。 (2) 由于在采区内回采顺序由跳采改为阶梯式接替,接 替综采工作面铺设胶带输送机的运输顺槽在实体煤一侧 掘进,便于大断面煤顺槽的维护。
③ 采区生产能力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基本上是采区内回 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总和。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回采工作 面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3) 巷道布置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扩大采区尺寸,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 采等手段,对采区巷道系统进行合理化、规范化改革后, 采区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的主要缺陷是: ① 岩巷掘进率太高,采准巷道的岩巷掘进率一般在25m/ 万t左右。 ② 采区上山至工作面平巷需经过两个坡度270的联络巷, 系统复杂、占用设备多,效率低。 ③ 下部的岩石集中巷要受上部3个分层上下相邻采煤工 作面的6次采动影响,岩石集中巷维护条件差。
② 取消与煤层平巷平行重叠布置的采区轨道岩石集中巷 和胶带输送机岩石集中巷。
③ 在采区的上部布置采区的岩石轨道运输巷,与各组中 间上下山相联通;在采区下部边界布置岩石疏水巷;距 切眼60~80m内侧布置边界疏水岩石巷道并联通采区上 部的岩石轨道运输巷和采区下部的岩石疏水巷,构成一 个大回路和几个分组小回路,以使煤流、通风和疏水等 形成系统。解决采区内各岩石巷道的独头通风问题。
山和岩石集中巷布置模式为原型,通过扩大采区尺寸, 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采等手段,对采区进行 合理化、规范化改革。改革后的巷道系统适应初期综采 开采的需要,回采巷道维护良好,安全生产设备完备、 可靠,很快移植到新建井的设计。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一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1、运输巷布置在14#煤层中,水平标高为1310.17,巷道断面为在13.641∏2(宽4.4mX高3.1m),净断面12.6nV(净宽4.2mX净高3.0m),巷道预计总掘进量为905m,沿煤层顶板施工。

运输巷在Π402专用回风巷k11点处开门,按339°方位煤巷沿顶板掘进施工18m后按41。

方位角调向开门掘进23m,再按158°方位角调向开门掘进56m后贯通11401运输巷,然后在y2点处反向开门掘进130m揭露断层后,退回至y2点前52m处向右按36°方位角开门掘进678m止2、运输巷平面图(附图二)3、运输巷巷道剖面图(附图三)4、运输巷开门大样图(附图四)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运输巷沿14#煤掘进,掘进采用矩形断面,掘进断面13.64ι∏2(宽 4.4mX高3.1m),净断面12.6Hf(净宽4.2mX净高3.0m);运输巷沿14#煤掘进,煤层变薄不能满足通风断面需求时,掘进改用半圆拱断面,掘进断面13.32∏Λ净断面12.38∏Λ拱基线13m,半径2.1m;顶板破碎达不到支护要求时,掘进改用架棚支护。

使用吊环式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当顶板完整稳定时,前探梁采用2根3寸钢管制作;当顶板破碎,巷道压力大时,前探梁采用2根矿用11#工字钢制作;前探梁长度4∙5m,用专用吊环固定在顶板锚杆上,前探梁上方用板梁木垛式接顶,并用木楔加紧;前探梁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前探梁间距为1600mm,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m,前探梁上方的板梁距巷道两帮端面距不得大于0.3m。

二、支护方式(-)临时支护使用吊环式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2棵15kg轨道制作,长4.5m,用专用吊环固定在顶板锚杆上,前端用方木及木枇接实顶板,前探梁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前探梁间距为800mm,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m,前探方木距两帮端面距不得大于0.3m,使用3根。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二采区六煤+897m中部车场南翼绕道设计长度172.54m(可调),二采区六煤+897m中部车场南翼绕道在+897m中部车场一号交叉点处开口,与Ⅱ020604运输顺槽贯通,开口位置坐标为:X=4209286.798、Y=36380576.411、Z=+902.814(底板)。

开口时,由地测科放好施工中腰线,严格按中、腰线掘进。

1、开口掘进为平巷段,以3‰上坡掘进60.89m;2、再以16°上坡掘进29.03m3、最后以3‰上坡掘进82.62m后与Ⅱ020604运输顺槽附:二采区六煤+897m中部车场平、剖面图(1: 500)。

第二节矿压观测该巷道为锚网喷+锚索联合支护,岩巷掘进,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该巷需要进行顶板安全检查及锚杆和锚索载荷监测,具体观测内容、目的及方法见锚杆拉力检测每班必须抽查,由每班验收员负责检测、记录。

技术员对锚杆检测结果进行监督和分析并存档。

第三节开口设计开口处支护设计:因二采区六煤+897m中部车场南翼绕道在+897中部车场一号交叉点处开口,巷道内有原支护完善。

待掘进5m完成前必须对开口处进行加强支护。

14#槽钢桁架长2500mm,锚索规格φ21.98x8300mm。

加强支护处锚索上双锁具。

附:加强支护图第四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设计1-1断面设计为半圆拱形,掘进宽度为4240mm,掘进高度为3620mm,掘进断面面积为13.57m2;净宽为4000mm,净高为3300mm,净断面面积为11.48m2。

喷浆厚度120mm,地坪厚度200mm。

二、永久支护设计1、1-1断面均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20mm,砼标号C20。

巷道全断面挂φ6.5mm的钢筋网,网孔尺寸为150mm×150mm;拱、帮部锚杆均为φ20×2400mm的左旋螺纹钢筋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0mm×1000mm,三花眼布置;拱、帮部每根锚杆均充填药卷2节φ23mm×700mm树脂药卷;托板为铁制,规格为长×宽×厚为150mm×150mm×10mm。

第五章(2)采区巷道

第五章(2)采区巷道

23
巷道掘进
自水平运输大巷1 煤仓6 进风行人斜巷7 自水平运输大巷1、煤仓6、进风行人斜巷7、 工作面运输巷道4 工作面回风巷道5 工作面运输巷道4、工作面回风巷道5面运输巷4 煤仓6 运输大巷1 工作面、工作面运输巷4、煤仓6、运输大巷1
25
运料系统
运输大巷1 工作面回风巷道5 运输大巷1、工作面回风巷道5、工作面
单一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开采单一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倾斜长壁开采巷道布置采区运煤运料通风系统采区运输石门1采区回风石门2采区下部车场3采区轨道上山4采区运煤上山5采区上部车场6采区中部车场7轨道平巷8运输机平巷9开切眼12采区煤仓13采区变电所14和采区绞车房15等硐室
采煤方法(二 第五章 采煤方法 二) 采区巷道布置
优点:( )煤炭资源损失小、采区采出率高。 优点:(1)煤炭资源损失小、采区采出率高。 :( (2)巷道处于减压区,易于维护、维护 )巷道处于减压区,易于维护、 费用低。 费用低。 缺点: 1)沿空掘巷施工困难, 缺点:(1)沿空掘巷施工困难,需要避开采动 影响,对区段顺序开采造成困难。 影响,对区段顺序开采造成困难。 (2)沿空留巷需要构筑巷旁支护带,增 )沿空留巷需要构筑巷旁支护带, 加支护成本和施工的复杂性
26
通风系统
新鲜风、运输大巷1、进风行人斜巷7、工作面 新鲜风、运输大巷1 进风行人斜巷7 运输巷道4 工作面( 污风) 运输巷道 4 、 工作面 ( 污风 ) 、 工作面回风巷道 水平回风大巷2 5 、水平回风大巷2
27
分带开采
分带:在带区内沿走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分带:在带区内沿走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单一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开采 单一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倾斜长壁开采 巷道布置 采区运煤、运料、 采区运煤、运料、通风系统 无煤柱护巷

采矿工程图精确绘制

采矿工程图精确绘制
单位及图形界限设置、线型设置及定义、图层设置、文 字样式设置
坐标方格网的绘制
精度要求: (1)方格网线粗≤0.1mm. (2)每小格边长误差≤0.2mm (3)图框边长误差≤0.3mm (4)对角线长误差≤0.4mm
1.正方格网的绘制 对角线法
2.斜方格网的绘制 (1)确定图幅大小,绘出长方形图廓; (2)画基准线:(格网其中一条线)一般情况为了合理的
布设图形内容。煤层的走向应和长方形图廊的长方向一致或大 致一致,而运输大巷一般延煤层走向布设,因此基准线与图廓 线的交角依煤层的走向方位角而定。
(3)作垂线 (4)作平行线 (5)加密得坐标格网线。
剖面图中高程线的绘制
一组间距相等的平行线,间距取决于图纸比例大小。绘制 剖面图时,应结合绘制内容,合理选择位置及图纸内分布。
世界坐标系
用户坐标系
7.2.2 坐标的表示方法
在AutoCAD 2007中,点的坐标可以使用绝对直角坐标、 绝对极坐标、相对直角坐标和相对极坐标4种方法表示,它们 的特点如下: 绝对直角坐标:是从点(0,0)或(0,0,0)出发的位移,可以使用 分数、小数或科学记数等形式表示点的X轴、Y轴、Z坐标值, 坐标间用逗号隔开,例如点(8.6,6.8)和(4.0,5.5,9.9)等。 绝对极坐标:是从点(0,0)或(0,0,0)出发的位移,但给定的是 距离和角度,其中距离和角度用“<”分开,且规定X轴正向 为0°,Y轴正向为90°,例如点(4.27<60)、(34<30)等。 相对直角坐标和相对极坐标:相对坐标是指相对于某一点的 X轴和Y轴位移,或距离和角度。它的表示方法是在绝对坐标 表达方式前加上“@”号,如(@–13,8)和(@11<24)。其中, 相对极坐标中的角度是新点和上一点连线与X轴的夹角。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任务三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一、概念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也称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图或采煤方法图。

它是综合反应采煤工作面采、装、运、支、回及设备布置的设计图件。

在煤矿生产中,采煤工作面布置图是最基本的图件,它是采煤工作面验收和技术管理的主要依据。

因此,在采煤工艺设计和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时,必须绘制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常用比例为1:50、1:100、1:200。

某综采工作面布置图如图5-8所示。

图5-8 某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二、采煤工作面布置图的图示内容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主要反映以下内容:
(1)煤层的产状要素及厚度。

(2
)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循环进度、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端面距、。

煤矿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示例

煤矿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示例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示例1 采区概况1.1 采区位置设计采区位于某矿一水平右翼,东以矿井边界为界,西与七采区相邻,南以±0 m等高线为界,走向平均长度1 230 m,采区平均倾斜长560 m(北+107 m以上为煤层风化带),采区面积为688 800 m2,如图1所示。

图1 采区境界m1煤层底板等高线图采区内有m1、m2两层可采煤层,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平均倾角11°,东部边界附近的煤层倾角略有变化。

1.2 采区内地质构造本采区根据勘探和邻近采区揭露的资料看,构造尚属简单。

1.3 煤层要素及顶底板特征m1煤层:平均厚度2.21 m,为的密度为1.42 t/m3,为稳定煤层,含有0.1 m夹矸,煤质中硬,节理较为发育,低瓦斯。

m2煤层:平均厚度2.0 m,为的密度为1.43 t/m3,为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质中硬,节理发育,低瓦斯。

m1煤层距m2煤层8 m。

m1煤层伪顶厚0.1 m,为泥岩;直接顶厚4 m,为沙质泥岩;老顶为中粒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底板上有0.3 m厚泥质页岩,较松软。

m2煤层伪顶厚0.4 m,为泥页岩,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无突水危险。

1.4 采区储量采区地质为413.7万t,可采储量为273.4万t。

1.5 采煤方法及采区生产能力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在m1及m2煤层中要用走向长壁普通机械化采煤法回采。

采区日产量1 607 t,月产4.82 万t,服务年限为7.7 a。

2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设计2.1 采区形式采用普通机械化采煤法的采区,要求有一事实上的走向长度,采区上部走向长度1 200 m,下部走向长度1 250 m,平均走向长度1 230 m,采用双翼采区布置,每翼走向长度600 m,已满足高档普采工作面走向长度的要求,故采区形式采用双翼采区布置形式。

2.2 采区上山及设计方案根据采区煤层赋存稳定、采区地质构造简单的条件,采区上山可以提出三种布置方案。

方案一:采区上山联合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及参数-有图片

采区巷道布置及参数-有图片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二、采区上山层位 联合布置的采区集中上山,通常都布置在下部
煤层或其底板岩石中。
主要考虑因素是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减少
煤柱损失和便于维护。
在下部煤层底板岩层距强含水层很近,不能布 置巷道时,只有考虑将采区上山布置在煤层群
的中部。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三、采区上山坡度
第二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四、机轨分煤岩巷布置 (二)区段集中巷与超前平巷的联系方式 1) 石门联系 (2)适用条件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准备倾角大于15°~20° 的煤层。
第二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四、机轨分煤岩巷布置
(二)区段集中巷与超前平巷的联系方式 2) 斜巷联系 斜巷联系方式,如图11-3(b)。 (1)斜巷联系的优缺点 优点:这种方式可以使煤炭自溜,少占设备。 缺点:施工条件差,辅助运输和行人不方便。 特别是综合机械化采煤时,工作面设备的吨位 重,体积大,通过斜巷运送比较困难。
2.适用条件
煤层多,储量丰富,瓦斯大、 水大的采区。
8~10m 3 10~15m
12~14m 1 10~15m 2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五、采区上(下)山运输
(一) 采区上山的任务
采区上(下)山担负采区的煤、矸、物料等运输;
通风行人、管线的通道。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五、采区上(下)山运输
(二) 运输上山 运输上山是为工作面出煤服务的。视上(下)山 倾角和产量,选运输设备。 1.上山设备能力:大于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产量之和。 2. 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中的运输设备 胶带输送机; 刮板输送机; 自溜运输; 绞车或无极绳运输。
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 当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 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 当1520时,“运上”调为15,胶带机; 2030 时,“运上”调为30,煤自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