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之我见

采区巷道布置之我见摘要:采区巷道布置有其基本要求,影响因素有煤层层数、间距,煤层倾角、厚度等,采区联合布置有利于集中生产、掘进及维修费用低、占用设备少、采区服务年限长、回采率高,采用联合布置方式应考虑石门长度是否经济合理、煤层埋藏条件、生产能力等因素。
关键词:矿井;采区;巷道;联合布置1 采区巷道布置的基本要求及影响因素1.1采区巷道布置的基本要求。
采区巷道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矿井的生产技术的发挥作用,关系到工作面、采区甚至整个矿井的生产效果、科学合理的采区巷道布置应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1)有利于矿井优化集中生产。
采区能力能满足矿井能力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增产活力。
(2)具备完善的生产系统,如运输、通风、疏水、排矸、行人、材料运输、供电、压风、贮煤等系统都应完善。
各生产系统要有利于机械作业效能的充分发挥,并尽可能为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创造条件。
(3)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尽量减少设备台数、简化生产系统、减少掘进率(特别是减少岩巷掘进率)。
做到以较少的巷道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
(4)合理留设各类煤柱,尽可能提高采区回采率。
(5)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其它的有关要求,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1.2影响采区巷道补助的因素。
影响采区巷道布置的因素很多,生产能力、设备状况、围岩性质、地质构造、顶板类型、采区涌水、采煤方法都影响采区巷道布置。
但决定采区巷道布置形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1)煤层层数和各煤层的间距。
如系单一煤层或煤层群间距较大时则形成单一煤层的布置方法,如系近距离煤层群则可能采用联合布置形式。
(2)煤层倾角。
缓倾斜、倾斜煤层的巷道布置与急倾斜煤层比有显著的差异。
(3)煤层厚度。
薄及中厚煤层属于一同类型的布置方式,厚煤层由于采用的采煤方法不同,布置方式有显著的变化。
2 采区联合布置的优点用一组共用的巷道来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时叫采区联个布置。
共同巷道包括采区上(下)山、分阶段巷道和采区峒室。
共用巷道一般开掘在煤层群最下面的薄煤层内或煤层群下面的底板岩石中。
-580m水平上山区三采二、四层跨断层联合布置优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实践

东 掳爰 舛伎
一
2 0 1 3 年第2 期
5 8 0 m 水 平 上 山 区三 采 二 、 四 层
跨 断层 联 合 布 置优 化 设 计 技 术 研 究与 实践
胡 宝敏 , 刘 刚, 王 玉华
( 新 汶 矿 业 集 团 良庄 矿 业 公 司 , 山东 新秦 2 7 1 2 1 9 )
1 3 8 / _ 4 7 。 ~ 7 8 。 ) , 地 面标 高 +1 8 1 . 8 1~ +1 9 4 . 4 3 m, 二
4 关键技 术与创 新点 分析 F 。 断层揭露情况 , F ¨ 断层落差 1 8 m上跳 断层与二 、 四层 间距差 1 2 m。因此将 二、 四层煤采用联
翼单面开采 并分层在 F n 1 , 断层 以东布置轨道 、 运 煤两 条下山 , 施 工 轨 道 上 山 与八 采 回风 上 山连 通 , 贯 穿
良庄煤矿井 田面积 1 2 . 5 k m , 走 向长 3 . 7 k m, 倾 斜 宽3 . 1 k m。井 田内共 含 l 8层 煤 , 可 采煤层 6层 ( 2 、 4 、
采 四层工作面的接续 时间, 保证了采区正常生产接续 , 提高 了采区生产能力 , 达到 了矿 井产量 和经 5断层 ( H= 0~8 1 / 6 5 。 ~8 0 。 ) , 东至O F 5断层 ( H=1 2 . 8 3 。 ) , 南至 F 1 3断层 ( H= 0~
基于以上 原因 , 结合采区巷道布置特点 , 进行采 区 优化布置达到简化 系统 、 减少巷道掘进工程量 、 加快三
1 1 3 3 m, 平 均走 向长 1 0 3 2 m, 面积 5 5 2 1 2 0 m ; 四层 煤
上 限标高 一 4 4 2 . 9 m左右 , 上限标 高 一5 7 0 m左 右 , 倾斜 长2 0 0~ 5 4 8 m, 平均倾 斜长 4 8 2 m, 走 向长 9 3 9~ 1 2 6 7 m, 平均走 向长 1 1 0 3 m, 面积 5 3 1 6 4 6 m ; 该 区域 西 与 3 2 1 2
采煤概论教案7

图10—1 单层布置上山采区准备方式—回风大巷;3--下部车场;4—轨道上山;5--运输上山;6—上部车场;7、7′--中部车场;区段回风平巷;9、9′--区段运输平巷;11—联络眼;12—采取煤仓;13--采区变电所14—绞车房;二、联合布置上山采区准备方式(一)共用采区上山的一种联合准备方式图10—2 共用采区上山的采区巷道联合布置1—阶段运输大巷;2—阶段回风大巷;3—共用运输上山;4—共用轨道上山;5--m1层区段运输平巷;6--区段溜煤眼;7--m1层区段轨道平巷;8—区段石门;9-- m2层区段运输平巷;10--m2层区段轨道平巷;11—采区煤仓;12—大巷车场采区轨道上山兼用于进风,运输上山兼用于回风。
(二)共用采区上山和共用区段平巷巷道联合布置两个薄及中厚和厚煤层m1和m2共用采区上山和共用区段平巷的一种联合准备方式如图10—3所示。
1.巷道掘进顺序2.生产系统图10—4 上山盘区联合布置准备方式1--岩石运输大巷;2—总回风巷;3--盘区材料上山;4--盘区轨道上山;8--回风斜巷;9--煤仓;10--m1层区段进风平巷层;11--区段运输平巷平巷;14--区段材料斜巷;15--区段溜煤眼;16—甩车场;17--无极绳绞车房;绞车房;20--绞车房回风巷;21—下层煤回风眼二、条带式准备方式图10—5 条带式准备方式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3—材料大巷;4—煤仓;5—行人进风斜巷;6—工作面运输巷;7--工作面回风巷10—7 分层平巷水平式布置图10—8 分层平巷重叠式布置上区段工作面的运输平巷;1—上区段工作面的运输平巷;下区段工作面的回风平巷;2—下区段工作面的回风平巷二、上(下)山图10—12 单向斜甩绕道式车场1—运输上山;2—轨道上山;3—区段轨道平巷;4—甩车道;5—绕道图10—14 绕道式装车站采区下部车场运输上山;2—轨道上山;3—采区煤仓;4—大巷;5—人行道;6—材料车道;2—7—顶板绕道;8—采区石门;9—底板绕道装车站储车线这种车场通过能力大,但车场工程量较大,适用于大型采区。
浅谈冯家塔煤矿大巷联合布置开拓方式

间距 5 2 平均为 1 m, ~ 0m, 5 属近距离煤层群。文章 通过冯家塔煤矿一水平大巷的优化布置方案 , 即联 合布置开拓方案 , 总结出近距离煤层群的大巷布置 的一 些优 点及 注 意事 项 , 以对 今 后 类 似 条 件 矿井 开 拓起 到参 考作 用 。
1 冯家塔煤矿概况
理与不合理 , 是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环节 的大事 、 也 是 直接 影 响矿井 达产 的大 事 , 时还 对 矿 井 的原煤 同 生 产成 本带来 不 可低估 的影 响 。 冯 家塔煤 矿 一水 平 主采 两 层 煤 , 即下 二 叠 统 山
西组 2号和 4号煤 , 2号煤 位 于 4号煤 之 上 , 层煤 两
61
张全 胜等: 浅谈冯家塔煤矿大巷联合布置开拓方式
第2 0卷 第 1 0期
3 大巷层位及条数
3 1 煤层 分组 及水 平划 分 .
面, 由于大巷 服务 年 限较长 采用锚 网喷支护 , 必要 时 增加锚 索 , 取胶 带 输 送 机 大巷 、 助 运 输 大 巷 、 选 辅 回 风大 巷 的断面 分别为 1. I、0 3m 、20m 。 561 2 . 2 . T 考虑 到矿井 服 务年 限较 长 , 要 大 巷 两侧 煤 柱 主
2 一水平 开采煤层 的地质条件
井 田内煤层 自东 向西单斜分布, 煤层埋藏深度 由东向西逐渐加 大, 主采 的 2号 、 4号煤层倾 角平 缓, 一般为 2~ 。煤层间距小 , 9, 煤层厚度变化大 , 煤 层结构复杂。井 田内各煤层瓦斯含量低 , 属低瓦斯 矿井 ; 层 煤 尘 均 有 爆 炸 性 危 险 ; 层 均 为 自燃 煤 煤 煤 层 ; 内地温 正常 , 区 无地 热危 害 。 2号煤层 : 呈简单 的层状产于山西组上部 , 厚度 12 .O~53 平 均 3 0 标 准差 10 , .0m, .8m, . 1变异 系数 3 .9 , 2 7 % 为厚煤 层 , 层结 构较 简单 , 多含 3层 夹 煤 最
联合装置的平面布置

联合装置的平面布置摘要:尼日尔Agadem油田一体化项目炼厂部分第二联合装置包括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催化重整装置、氢气提纯装置,介绍了第二联合装置平面布置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尼日尔联合装置布置Abstract:The second multiple process plants of Niger Agadem oilfield integrative project consists of diesel hydrofining unit,semi-regeneration reforming unit, PSA purifying hydrogen unit.the second multiple process plants layout is introduced.Keywords:Niger Multiple Process Plants Layout1 项目背景尼日尔Agadem油田一体化项目炼厂部分工程由中尼双方共同出资兴建,炼厂部分建设规模为100万吨/年。
项目建成后不但可以满足尼日尔国内对成品油的需求,还可以出口到周边国家。
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尼日尔共和国的津德尔省津德尔市(Zinder),津得尔市是该国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0万人,距首都尼亚美950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横贯全国的国家一级公路与纵贯尼日尔津德尔市中部的非洲大陆桥公路在这里交汇。
尼日尔Agadem油田一体化项目炼厂部分工程由四部分组成:炼厂、电厂、油品销售中心和员工生活营地。
炼厂包括装置、公用工程、储运系统等。
2 总加工流程根据原油性质、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炼厂总加工流程选择了常压蒸馏+重油催化裂化方案。
原油进常压蒸馏装置分离,分离出石脑油、柴油馏分和常压渣油,其中直馏石脑油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副产氢气;常压渣油直接进入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加工,主要生产LPG、汽油和柴油;催化干气、液化气和汽油进入联合脱硫单元进行脱硫或脱硫醇;催化柴油和直馏柴油进入加氢精制装置。
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联合布置研究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联合布置研究
崔凤 文 ( 黑龙江省地方煤炭工业( 集团) 总公司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1 )
【 摘 要】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人 类对煤炭等能 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对 于煤层工作的方法又在很大程 度上影 响到煤炭 的开采量 。因此 , 笔
者将在下文中就近距 离煤层开采工作面联合布置 的研 究进 行阐述 . 较为具体 的介绍一 下联合布 置法的定义和优势 , 从而 为矿业公 司提供 一些 参考意见 , 从而能够有所裨 益。
【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联合布置; 开采研究
现实 中,近距离煤层 的开采工作 总是会受到开采技术 的限制 , 从 利必有弊 , 这种盘 区生产 能力小增 加 了辅助生产环节 、 设备 、 人 员, 效 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煤 炭开采量 。其次 , 巷道布置 和支护设计 等也 率低。 而且 1 层煤 用 1 套 盘区巷 的方式增加了盘 区巷道的掘进和维护 是影响其开采量的重要因素。 所 以相关 的煤炭公 司要积极采用联合布 工程量 , 进而增加 了区段煤层平 巷的维护 和运输费用。 置等措施控制好这几个环节 , 只有这样 , 才能获得较为理想 的开采量 。 结合挖金湾矿的煤层的具体特点 . 无论是从地理 因素角度 还是工 程 的施工角度方面 . 联合 布置法 的施工效果都远远优 于分层 布置的施 1 联合布置的相关定 义与意义 工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 . 笔者切 忌认 为分层布置 的方法 就一 定没有联 合布置的方法好 . 只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 在实际 的生产 中 , 相关的工 1 . 1 联合布置的有关定义 从 而确 定出最佳 所谓的煤层开采区的联合 布置工作 . 就是指 当使用 地下开采法采 作人员还是要结合具体的施 工条件进行综合 的分析 . 煤时 。 将开采水平沿走向划分为若干采区 。 作 为矿井生产 的基本单元。 的施工方案 并且在采 区范 围内开掘一系列巷道 , 建立完整 的采 掘 、 运输 、 通风 、 供 电和排水等生产系统 , 以保 证正常生产的布置措施 。其 通常将几个煤 层划为一组 .在最下面的煤层或底板岩石中布置共 用的上 山和平巷 . 般开三条上 山 . 各煤层和底板 巷道用石 门和溜煤眼相联 系 . 再建立 个统一的生产系统。 1 . 2 联合布置 的相关意义 当煤层 间距较小时 .实施 联合布置法 可以从整体上 布置采区巷 道. 几层煤共用一套上山眼和平巷 这样 就可以有效的减小相关的开 采投入资金。而且这些共用巷道布置在煤组最下面的煤层 中, 可 以用 区段石 门将上部煤层联系起来 . 从而形成统一的采区生产系统 。这样 就 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巷的数 目和巷道工 程量 . 充分发挥运输设备 的能力 , 节省设备和管线器材 , 提高生产能力。 这也是联合布置法 已在 我 国煤矿开采 中获得广泛应用的原因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1. 引言高层住宅的交通核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层住宅交通核的几种布置方式,包括梯电联合布置、直梯布置和管线分布。
2. 梯电联合布置2.1 电梯布置在高层住宅中,电梯是居民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
电梯的布置应该考虑到住户的数量、建造物的结构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可以采用集中布置、分扩散置或者混合布置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2.2 楼梯布置楼梯是高层住宅的备用出口,也是住户进出的重要通道之一。
楼梯的布置应该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并且便于居民的使用。
可以考虑设置主楼梯和辅助楼梯,确保住户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2.3 联合布置梯电联合布置是将电梯和楼梯相结合,提供更灵便的出行选择。
可以将电梯和楼梯设置在相对独立的位置,避免拥挤和堵塞。
3. 直梯布置直梯布置是指将电梯直接布置在住户的楼层上,减少了住户在楼栋中的上下行程。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提高住户的生活质量,减少了等待电梯的时间。
但是也需要考虑到住户的隐私和安全,避免与住户的居住空间产生冲突。
4. 管线分布高层住宅中的电力、供水、通风和空调等管线布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这些管线应该布置合理,方便维护和管理。
可以考虑将管线放置在住户楼层的走廊或者楼梯口,避免与住户的居住空间相冲突。
5.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高层住宅交通核布置方案图纸:提供了梯电联合布置、直梯布置和管线分布的详细图纸。
- 装修设计指南:介绍了高层住宅装修设计中与交通核相关的要求和建议。
- 居民调查报告:汇总了对不同交通核布置方式的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
6. 法律名词及注释- 建造法规:指规定了高层住宅建设和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
- 消防安全规范:指规定了建造物消防安全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 电梯法规:指规定了电梯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浅谈多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联合布置

分析 ,提 出了多矿 井及 选煤厂工业场地联合布置的设计理念 ;通过 对 独立建井与多联 合布置建井工业场地 、铁路及场外道路等矿 井主 要 建设用地 的分析比较 ,总结 出多矿 井矿 井联合布置 工业 场地在 节 地 、节能、节水、节材 等方面的优越性 。
左右 。
全防护、卫生间距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 8 ) 在符合生产流程、 操作要求和使用功 能的前提下 , 建筑物、 构筑物等 设施 ,应采用联合 、集 中或多层布置 。 2 多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联合布置 2 . 1多矿井及选煤 厂工业场地联合布置 的概念 多个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联合布置是指在一个矿 区内,相邻 几个矿 井在条件适宜的的情况下 ,将矿井和选煤厂集 中联合布置在 同一块工业场地 ,共用矿井地面辅助设施及场外 公路 、铁路等 ,形 成一个规模集约、分 区合理 、生产集 中、联系方便 的高效矿井 工业 场地 。 2 . 2 多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联合布置的优点 在 市场经济初 期,出于引入 竞争机制 的考 虑,在同一矿 区 内 往 往开发 主体 为多个 ,虽进 行了总体 规划 工作,但 主要是对矿区边界 和 内部井 田边界划分 、矿 区. 总体规 模和 各矿 井生产规模等做的详细 规划 ;矿区地面 工业场地 场址选择和总体布局只是根据规程规范 , 用地 指标等 做的概括性、笼统的简单规划 。矿区 内各开发主体进行 矿井设计与建设,也多为独立建设 ,矿区部分地面设施存在重复建
【 关键词 】 工业场地;联合布置 ;节地 ;设计
1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 1 ) 应符合 国家 的工业布局 、 城镇 ( 乡)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的要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型的石门盘区
2、 机车直接进区段集中平巷的石门盘区。当 α 小时,煤 、 机车直接进区段集中平巷的石门盘区。 小时, 层稳定时用。 层稳定时用。
m1 m2 m3 1
5 6 4 12 3
7
8 9 10 2 11
改进型的石门盘区
石门盘区与上山混合联合布置,煤层α变化大时。 石门盘区与上山混合联合布置,煤层α变化大时。
(5)上山与大巷联系 )
轨上4 — 16 — 3 — 1 轨上 运上5 运上 — 7 — 6 — 1 运上5 运上 — 9 — 6 — 1
7
6
17 4
2
8
17
16
2 m1 m2 3 16
1 I
9 3 16
20 19 19
7
9
8 5
I
18 14 4 21 10
4、生产系统 5、开采顺序: 煤层间 — 下行 式 区段内走向 — 区内后退式 区段间倾向 — 上行、下行式
2
11 7
14 5
18 17 6 8 6
m 12 12
1
13
9
10
(一盘) 区巷道 布置
21
4
3
19 1 1
20 1 15 13 12 16 14
11
m1 m 2 m 3 20 19 1
10 4 9
8
6
17 18 3
7
2
巷道布置特点
1)运输大巷(1)置于距 3煤层约 )运输大巷( )置于距M 煤层约20m的底板岩石中(运输 的底板岩石中( 的底板岩石中 水平) 水平) 回风大巷( )置于距M 的底板岩石中( 回风大巷(2)置于距 3约10m的底板岩石中(回风水平) 的底板岩石中 回风水平)
2、选择准备方式的基本原则 (采区巷道布置原则) 、
合理集中生产,使采准巷道系统有合理的生产能力和 增产潜力。 巷道系统简化,减少巷道掘进及维护工程量。 生产系统完善,功能齐全,为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 件。 煤损少。 安全好。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准备方式分类
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 一、按煤层赋存条件 — 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 井田划分为阶段 广泛采用; 采区 — 广泛采用; 带区 — 12°以下煤层 12° 多分带组成带区。 多分带组成带区。
1 2 I 15 5
11
10
14
8 7
17 6
9 3 16
20 19
11 16 7
9
10 18 14 12
13
17
8
4 5
I I
15
2
I Ⅲ
18 14
Ⅲ
10
14
10
Ⅱ
21
15 5 4
21
Ⅱ
11
6
6
10
4 14 5
Ⅲ Ⅲ 12
21
11 15
4 21 13
Ⅱ
5
17 8
Ⅱ
2 1
I
9 7 3
16
20 19
1) 生产集中,采面回采数目多,有利于炮采和普采采区 提高产量; 2) 改善了巷道维护条件,维护费少; 3) 改善了运输条件,简化了运输系统,利于发挥设备效 能; 4) 采出率高,煤损少; 5) 岩巷工程量大,初期工程量大,准备时间长。
技术发展趋势
趋势— 单层化准备方式,少开岩巷,多开煤巷。 特点: 1)综采单产高,不需多面同时生产; 2)综采推进速度快,要求准备快; 3)巷道维护技术发展较快; 4)综采运输能力大。
井田不划分为阶段, 井田不划分为阶段,而直接划分为盘区 盘区 — 近水平煤层
二、按开采方式
1、采区上山开采、采区下山开采和采区上下山开采。 、采区上山开采、采区下山开采和采区上下山开采。 上山采区 — 开采水平(标高)之上的采区。 下山采区 — 开采水平(标高)之下的采区。(α < 16°) 上山采区 下山采区
特点: 特点: 1)按层间距不同,分为若干组; 2)每组煤层集中联合准备采区; 3)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独立采区。 适用:分组间距70m±。
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
8 5,6
11
4
2
8
5,6
9 10 9 7 3 7 1 10
1)按层间距不同,分为若干组; 2)每组煤层集中联合准备采区; 3)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独立采区。 适用:分组间距70m±。
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
9 8 5,6 5,6 4 2
7 m1 m2
3
7 1
2、应用:层间距较远的单一薄、 应用:层间距较远的单一薄、 中厚和厚煤层。 中厚和厚煤层。
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
二、采区条件:α < 25° M1 < 2.0m M2 > 4.5m,层间距较小。
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
第一节 准备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方式 第三节 盘区式准备方式 第四节 带区式准备方式
第一节 准备方式概念及分类
准备方式概念
准备巷道—为准备采区、盘区或带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 1、准备方式 — 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 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准备巷道: 采区、盘区上下山 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 区段或分带集中巷 采区、盘区或带区硐室(绞车房、变电所、煤仓)
五、缓倾斜、倾斜煤层采区准备方式及适用条件
主要因素 煤层间距 技术装备 1、 共用(集中)上山 — 煤层间距20 ∼ 30m。 2、 共用(集中)上山、共用区段集中平巷 — 煤层间距10 ∼ 15m。 (60年,普采经验) 3、 分组集中(联合)布置采区 — 适用条件:组间距70m±
六、集中(联合)布置优点: 集中(联合)布置优点:
m1 m2 1 2
6 5 4 3 4
三、上山盘区与石门盘区的选择
石门盘区主要优点: 石门盘区主要优点: 石门盘区内水平运输,机车可进入,生产系统简化, 运费低; 利于连续生产; 岩巷维护费低,利于降低煤损。 石门盘区主要缺点: 岩石工程量大,准备时间长。 选择:通过技术方案比较确定。 选择:通过技术方案比较确定。
1 1 15 m1 m2 m3 20 19 1 10 4 9 13 12
16 14
11
6 17 8 3
7 18
2
2) 盘区石门(3)置于距M3的底板岩石中,与(1)同 水平。 (相当于“运上”,机车可进入(3)直接装煤) 轨上(4)置于距M3约10m的底板岩石中。 3) 区段 集中机巷(6)和集中轨巷(7) 置于距M3约 8 ∼ 10m的底板岩层中。
准备方式分类
上山采区 单翼 采区 双翼 采区 下山采区 上山盘区 准备方式 盘区式 下山盘区 石门盘区
采区式
跨多上(下)山采区
单翼 盘区 双翼 盘区 单层 布置 准备
跨多石门盘区
联合布置准备
上山分带 分带式
多分带带区
下山分带
相邻分带带区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
一、煤层群单层准备方式
1、特点: 特点: 1)一组上山及相应的硐室外和车场只为一个煤层服务,或者 说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 2)和大巷相联的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煤层采区; 3)解决的问题:采区走向长度;合理布置上山(位置);划 分区段, 采区车场形式等。
1 1 15 m1 m2 m3 20 19 1 10 4 9 13 12 16 14
11
6 17 8 3
7 18
2
Ⅰ区段(6)作为Ⅱ区段的集中轨巷。 4)各煤层(或分层)区段平巷均超前(两个溜煤眼及斜巷 间距)回采工作面掘进。
2
11 7
14 5
18 17 6 8 6
m1 12 12 13
9
10
1
2
11 7
14 5
18 17 6 8 6
m 12
1
12 13
9 21
10
(二) 生产系统
4
3
19
20
(三)改进型的石门盘区
1、 采用对拉采面的石门盘区。 、 采用对拉采面的石门盘区。
12 10 5 4 7 9 6
12 m1 m2 2 1
11 5
12 9 6 8 3
11 10 5 7
12
11
9 6
8
3 、 巷 道 布 置
4 21 15 5 11
10
14
8 7
17 6
1
2 I
9 3 16
20 19
3、巷道布置
19 m1 m2 3 16 16 2 9 7 8 5 12 17 4 10 14 11 15 13 10 18 14 12
巷道布置特点 (1) “运上”5 — 布置于M2层中,“轨上”4 — 布置于M1 层中(2) 区段平巷 — 单巷布置,对拉采面,10和12重迭布 置 (3) 区段平巷与上山联系 11与4直接相连 11通过15与5相连 (4) 斜巷14和21 — 运料、行人、进风、回风 (5) 水平运输大巷1布置于M2底板岩层中 总回风巷2布置于m2中
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
1 15
I
2
17 4 8 7
下煤层 布置区段集 中巷, 中巷,分层 同采,倾斜 同采, 分层下行垮 落采煤法。 落采煤法。
14 9 16 14
5 6 10 13
1 15
I
布置区段集中巷,分层同采, 下煤层 — 布置区段集中巷,分层同采,倾斜分层下行 垮落采煤法
I 12 10 4 m
第四节 带区准备方式
带区 — 倾斜长壁分带开采的采区。 一、相邻两分带带区准备 (一)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带区 两个分带共用一个煤仓,对拉工作面。 适用:普采、炮采。 每一个分带用一个煤仓。适用于综采。 。
I 3 5
单一薄 及中厚 煤层带 区
5
4
2 1 I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