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如何操作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如何操作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图手段,有条件的可以采用三维图,在施工前对机电安装工程进行模拟施工完后的管线排布情况,即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施工图纸在计算机上进行图纸“预装配”。
可极大缓解机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各种专业管线安装标高重叠、位置冲突的问题,不仅可以控制各专业和分包的施工工序,减少返工,还可以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成本。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如何操作?不妨来听听老法师传授的八步要点!①技术准备时要选定各机电安装专业技术人员1-2名,调配计算机、打印机等相关设备,组建技术施工小组,对个人员进行职能分配;甲方提供设计院的全部机电安装施工图纸电子版。
②各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认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当进行图纸会审时,积极与设计人员交流、充分沟通、完善节点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
③准备好电子版的施工图纸,并通过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及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对电子版的施工图纸进行优化整改,将不需要的尺寸线及构筑物线条去掉,并将土建的结构图纸与机电安装图纸进行合并检查,并形成记录。
④a. 统一标注:由于各专业的习惯不同,在表示空间位置时各有各的表达方式。
一般风管标注的是风管顶面标高,空调水管为管底标高,空调风管、水管所表示的均是不含保温层的标高,消防和给排水管标高表示的是管中心标高,电缆桥架标注的是下底相对该层地面的标高。
设备专业地下部分采用绝对标高,地上部分是以各层地面为参考点的相对标高,而电气专业全部以本楼层地面为参考点,标注的是相对楼层地面的桥架下底标高。
为了进行管线综合,必须统一标注。
首先电气和设备专业的做法统一,和设备专业一样,地下采用绝对标高,地上采用相对标高。
考虑水管的外径尺寸、风管的厚度、桥架的高度、风管和空调水管保温层的厚度,将一点式标注改为两点式,即空间占位的上顶和下底标高。
只有这样才便于比较,便于绘制管线综合图。
b.各专业修改、优化本专业图纸时,应对原图中的管线示意走向及尺寸明确出来,在符合规范及原设计意图的前提下,从便于施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出发对图纸进行合理化的修改,并形成修改记录,技术负责人对各专业管线的制图颜色标准提出要求,便于区分。
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原则1.1总体原则管线优先水平排布,当水平排布不开时,遵循风管上、电气桥架中、水下的原则布置,风管布置在上方,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尽可能保证施工和检修有可操作的空间。
1.2避让原则分支管让主干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给水管让排水管,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气体管让水管,金属管让非金属管,工程量小的管让工程量大的管,技术难度小的管让管件阀门多的管。
1.3管道间距布置管道间距时,要考虑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不得小于IoOmm;直管段风管距离墙壁距离不得小于15O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音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S巨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德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1.4机电末端布置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要考虑后期送回风口,灯具、烟感探头、喷淋头等安装内容,合理布置吊顶区域机电各末端在吊顶上的分布。
1.5垂直排布原则保温管在上,非保温管道在下,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高温管道在上,低温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1.6合理优化1若走道需要排烟,通过调整排烟风机房或者排烟竖井的位置,走廊内尽量不走排烟风管。
2车库内的通风排烟风管、消防干管、自喷干管、采暖干管及电气桥架尽可能地布置在车位上方,并且贴墙或者是柱边缘布置,以便保证车道的净高要求。
3能设置在夹层或者屋顶等公共区域的管线及设备,严禁设置在房间及储藏间内。
4设备及电气管线尽可能地集中合理布置,电气桥架和水管及风管的水平及垂直净距≤100mm;设备管道之间的净距≤50mm05风管、消防干管及电气桥架必需布置于房间时,要紧靠墙体并梁底敷设,便于后期局部吊顶,影响商铺主空间吊顶及视觉效果。
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1.综合管线规划原则1.1综合管线规划为合理利用有限地下空间,统筹安排各类工程管线,确定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各类工程管线之间的关系,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管线实施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2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各类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3 工程管线应满足近期建设要求,并保留远景发展的需要。
1.4 各类工程管线内容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强电管线)、燃气管道及信息管道(弱点管线)(移动、联通、电信、有线电视)等,各专业规划应相互协调。
2.设计规范、标准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2.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电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11《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12《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50374-2006)3.设计原则3.1管线规模容量按远期考虑,管网系统都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3.2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3.3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3.4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3.5结合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3.6所有的排水均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排水另行考虑;3.7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
管线综合排布步骤

管线综合排布步骤一、确定管线布置的目标和要求管线综合排布是为了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在开始进行布置前,需要明确目标和要求,包括工程规模、设计要求、材料选择等。
二、进行现场勘测和数据收集在确定了目标和要求后,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和数据收集。
这包括对地形地貌的了解、土壤条件的调查、周边环境的分析等。
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可以更好地为管线的布置提供依据。
三、制定管线布置方案基于现场勘测和数据收集的结果,可以开始制定管线布置方案。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管线的走向、埋深、交叉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四、进行管线布置设计在确定了管线布置方案后,需要进行具体的管线布置设计。
这包括确定管线的具体位置、长度、弯头和支管的设置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管线的使用需求,尽量减少弯头和支管的数量,提高管线的布置效率。
五、制定施工方案在完成了管线布置设计后,需要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的步骤、工艺、工期等。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六、进行管线施工根据制定的施工方案,可以开始进行管线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七、进行管线验收和维护在管线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管线的验收和维护。
验收包括对管线的功能和质量进行检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维护包括对管线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
八、进行管线使用和管理在管线验收和维护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管线的使用和管理。
使用包括对管线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管理包括对管线进行计划和调度,确保管线的正常运行。
总结:管线综合排布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过程,需要从目标和要求的确定开始,通过现场勘测和数据收集,制定布置方案和设计方案,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和验收,最后进行使用和管理。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安全、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保证管线的质量和正常运行。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方案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方案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方案是指在建筑物、工业设施等项目中,对各种管道(如给水管、排水管、天然气管、通风管等)的综合布置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一套综合技术方案。
该方案的目的是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1.规划布置首先,需要对管道的用途和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确定管道布置的方向、位置和数量。
然后,在设计阶段,要进行管道布置的规划,确定管道的走向、连接方式、管径和材料等。
在规划布置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各种管道的布置应符合工程的安全要求,避免出现交叉干扰、安全事故等问题;-管道与建筑结构的关系,要确保管道的布置不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并且尽可能地减少管道的穿越;-管道的长度和管径应根据流体的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进行计算和确定,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管道布置的可维修性和可检修性应得到充分考虑,方便维护人员进行维修和检修工作;-管道的布置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包括防火、防震等要求。
2.材料选择在综合布置管道系统时,应根据不同管道的用途和运行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管材包括金属管、塑料管和复合管等。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耐压性、耐腐蚀性、耐温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3.连接方式管道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焊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和卡箍连接等。
不同的管道连接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在选择连接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管道的材质、管径和工程要求等。
4.安装施工管道的安装施工是管道综合布置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工期和质量的控制。
5.管理与维护管道综合布置完成后,需要进行管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以确保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包括定期巡检管道系统,检查和清理管道,以及定期进行维修和更换管道设备等。
在管理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建立管道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计划,对管道系统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记录管道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一、前言市政管线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涵盖了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各种重要管网系统。
由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管线的布置与施工工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需求。
为了提高市政管线的布置效率和施工质量,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优化:通过BIM技术建立市政管线三维模型,综合考虑地形、土质、交通等因素进行布置优化,提高管线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2. 整体协调:通过BIM技术实现市政管线与其他市政工程的整体协调,减少冲突和重复工作,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3. 信息共享:通过BIM技术实现市政管线信息的共享与传输,提高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降低误工和成本。
4. 实时监控:通过BIM技术实时监测市政管线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测和调整,提高施工安全和质量。
5. 后期维护:通过BIM技术建立市政管线资料库,实现对管线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效率。
三、适应范围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中各种市政管线系统的布置与施工工程,包括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燃气管网、电力管网等。
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旧城改造,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设计和施工。
四、工艺原理基于BIM技术的市政管线综合优化布置施工工法以市政管线三维模型为基础,通过BIM软件进行布置优化和仿真分析。
具体步骤包括:1. 数据获取:获取相关的地形、土质、交通等数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2. 模型建立:基于数据,建立市政管线的三维模型,包括管线路径、关联设施等。
3. 布置优化:通过BIM软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市政管线布置的优化,选择最佳路径和施工方式。
4. 仿真分析:通过BIM软件,对布置方案进行仿真分析,评估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效果。
5. 实施施工:根据优化方案,组织施工工作,实施市政管线的布置和施工。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排布施工工法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排布施工工法一、前言综合管线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满足了建筑物内外各种管道和线缆的布局和排放。
综合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施工工法也应运而生。
这种工法结合了BIM技术和传统施工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因此,它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施工的主要趋势之一。
二、工法特点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线排布施工工法,主要特点如下:(1)BIM技术:利用BIM技术进行综合管线的数字化建模,包括综合管线的布局,材料类型和使用数量等信息。
BIM 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了信息沟通的障碍,缩短了设计、审批和施工等工序的时间,提高了整个工程的效率。
(2)施工工艺:该工法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掘进、非开挖等多种工艺,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复杂度工程的施工。
(3)劳动组织: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方式,实现了工人数量的合理化分配,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4)质量控制:采用CAD和BIM技术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了综合管线的施工质量和可靠性,有效减少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5)安全措施:基于BIM模型和先进安全措施,对施工中的人员和设备实现全面的控制和安全监测,确保了施工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适应范围该施工工法主要适用于以下领域:(1)大型建筑项目:如超高层、广场、商场、酒店等大型建筑项目。
(2)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包括城市自来水、燃气、电力、通讯设施等公用事业。
(3)地下设施:包括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地铁站等。
(4)特殊建筑:如化工厂、医院、危化品储存库等特殊建筑。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采用BIM技术进行建模,通过图像显示的方式可视化、实时地展示工程进度,覆盖施工全过程。
通过提前对BIM 虚拟场景进行优化,能够及时发现工程细节问题和施工冲突,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成本。
设备、管线布置及细部做法

成排 机组
成排机组排列整齐
成排 阀门
成排管
成排冷却塔布置
集热板
成排太阳能集热板
*
一、设备、管线综合布置
3、走道及楼层布置
3.1 管线排布
1)原则:遵循先大后小、先无压后有压、水电分设、电上水下、风上水下、保温 上非保温下等原则,分层布置。
2)间距:考虑保温厚度、阀件、管道坡度、支管及安装、操作、检修空间。
电机容量<55KW 时,不宜<0.8m;当55KW<电机容量<255KW时,不宜<1.2m; 当电机容量>255KW时,不宜<1.5m。
当机组就地检修时,应至少在每个机组一侧设机组宽度加0.5m的通道,并保证泵轴 和转子的拆卸。泵房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1.2m。
消防水箱外壁与墙面和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需要,无管道的 侧面不宜<0.7m;有管道时,不宜<1.0m,且管道外壁与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 0.6m。
1)金属管道表面无裂纹、损伤、毛刺、重皮等,塑料管道表面应光滑、平整, 无凹陷、杂质、颜色不均。
2)管道穿越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应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等保 护措施。
3)成排管道安装时,直线部分互相平行,曲线部分保持等距。 4)弧形管道安装按建筑结构弧度制作样板,采用冷弯的方法。 5)并联空调水泵的出口管道进入总管应采用顺水流斜向插接的连接形式,夹角
6.1 设备排布
1)定位原则:设备布置成排成行,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留出安装、检修、操作 空间 和机房通道。同类设备集中布置,排列整齐;考虑接管方便、顺畅。 设备四周设置排水沟槽。
机房平面布置图
水泵 无排水沟
水泵四周无排水沟
*
一、设备、管线综合布置
6、机房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要技术内容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图手段,在施工前模拟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完后的管线排布情况。
即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施工的图纸在计算机上进行图纸“预装配”,有条件的可以采用3D(三维图)直观地反映出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尤其是在施工中各专业之间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和标高重叠。
根据模拟结果,结合原有设计图纸的规格和走向,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化,而达到实际施工图纸深度。
应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极大缓解了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各种专业管线安装标高重叠,位置冲突的问题。
不仅可以控制各专业和分包的施工工序,减少返工,还可以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成本。
技术特点
快速完善施工详图设计和节点设计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各专业的施工单位和人员提前熟悉图纸。
通过提前审图这一过程,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的意图,掌握管道内的传输介质及特点,弄清管道的材质、直径和截面大小、强电线与线槽(架、管)的规格、型号、弱电系统的敷设要求,明确各格层净高,管线安装敷设的位置和有吊顶时能够使用的宽度、管道井的平面位置及尺寸,特别是风管截面尺寸及位置、保温管道间距要求、无压管道坡度、强弱电桥架的间距等。
控制各专业或各分包的施工工序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要施工的图纸进行图纸“预装置”,通过“预装置”的过程把各个专业未来施工中的交汇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提前解决这些问题,为将来季工中安排施工工序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可合理安排整个工程各专业或各分包的施工穿插及顺序。
预先核算计算,应用综合支吊架
综合支吊架的最大的优点是不同专业的管线使用一个综合支架,减少支架的使用,合理利用了空间,同时降低了成本。
只有采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综合支架的选择和计算。
④施工动态控制
由于图纸制作、处理、审核全在现场,使与机电工程有关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包括甲方、监理、总包、劳务分包等),均通过图纸对所涉及专业内容(各专业图纸的综合图、机电样板的汇总报审图、与土建的交接图、方案附图、洽商附图、报验图及工程管理用图等)进和行管理调整,及时掌握变更的状况。
适作范围
适用于多专业或分包单位工的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理,尤其适用于机电工程总承包管理。
同时也适用于市政工程中的道路桥梁的配套密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