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

合集下载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1)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和标高系统。

(2)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近到远敷设。

其一般的顺序为:电讯管、缆一电力电缆一热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3)为了便利管线综合和管理工作,对各种管线在市政道路下的位置,大中城市一般均有基本定位,各城市可以统一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上的方位。

如规定电力电缆、煤气、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在作小区管线综合时,规划设计单位宜遵循当地的上述规定,并结合小区实际,统一合理地解决各类管线的位置。

这是小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关键。

(4)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电讯管、缆一热力电缆一电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其中,要点是电讯管缆应在其他管线之上,而污水管线则应在其他管线的最下方。

(5)所有管线均应力求短捷,少转变、少交叉,尽量和道路平行或垂直敷设;当管线必须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

(6)当几条管线交叉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以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已建的永久管线。

(7)所有管线提倡直埋,除明沟排(雨)水外,一般不做地下管沟如电缆沟、暖气沟等:地下管线的上部覆土深度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表(见表2-3-21)的要求。

(8)各类管线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设施的最小水平、垂直间距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垂直挣距表(见表2-3-22)和地下管线交叉最小垂直净距表(见表2-3-23)的要求。

(9)为了方便旋工、检修和不影响交通,地下管线尽可能不要布置在交通频繁的机动车道下面,可优先考虑敷设在绿地或人行道下面,尤其是小口径给水管、煤气管、电力、电讯管缆。

其次,才考虑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面。

大管径的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等较少检修的管道才可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Revit教程第7章 管线综合

Revit教程第7章 管线综合

在本例中由于没有设置吊顶,房间的净高指从房间地面至管线最低处的距离。这个数 据用明细表统计出来,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提供参考。本例采用制作一个房间虚拟净高 对象族的方法,通过设置项目参数,用明细表自动生成《房间净高统计表》。
7.2.1 制作房间虚拟净高对象族
这是一个虚拟对象,在管线综合断面图中是不显示的。其功能就是为了统计房间净高,操作制作族的方 法如下。
图7.15 修改电气可见性
(3)修改视图范围。在“属性”面板中,单击“视图范围”栏的“编辑000”个单位,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 作,如图7.16所示,修改之后的管综-一层视图如图7.17所示。
图7.16 修改视图范围
图7.17 管综-一层视图
管线综合调整实际上是一种取得平衡的操作模式。同专业之间的管线产生了碰撞,不 同专业的管线产生了碰撞,调整哪些管线,没有定论,原来完全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在推 出BIM技术后,可以利用计算机三维可视性进行调整,也可以利用Revit软件的提示进行 调整,工程量了减轻许多,调整也相当更合理、更彻底了。
7.1.1 碰撞检查
图7.66 男厕的“房间标高”项目参数
更多内容请详细阅读本书!!!
第7章 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是应用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涉及到建筑机电工程 中各专业的管线安装。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是将各专业管线设备的平面图纸通过Revit软 件进行总体预装配,将问题提前展现在计算机模型上。在施工之前综合解决,将返工率降 低到零点。
采用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施工,能更好的落实和调整工程建设方、监理方及设计 方的各项要求,尽可能全面发现各专业施工图纸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在施工准备阶段全部 解决。
图7.48 新建女厕类型
7.2.3 使用明细表统计房间净高

管线综合布置要遵循的六大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要遵循的六大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要遵循的六大原则“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施工的图纸在计算机上进行图纸“预装配”,有条件的可以采用3D直观地反映出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尤其是模拟出施工中各专业之间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和标高重叠情况。

根据模拟结果,结合设计图纸中管线的规格尺寸、走向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化,从而达到施工图纸深度。

管线综合布置要遵循以下六大原则:NO.1 小管让大管,越大越优先如空调通风管道、排风排烟管道、冷冻水主管道、冷却水管道等由于是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占据的空间较大,如发生局部返弯,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大,应优先作布置。

NO.2 有压管道让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排水管、粪便污水排水管、雨水排水管、冷凝水排水管等都是靠重力进行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这是排水顺利的充分必要条件。

有压管道主要指管道内的介质靠前、后端存在的压力差距来进行输送的。

所以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尽量避让无压管道。

NO.3 一般性管道让动力性管道由于动力性管道本身对于建筑功能的保证和影响范围都较大,为了保证整体的利益,一般性管道应避让动力性管道。

NO.4 强、弱电分开设置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讯号、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线路等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

NO.5 电气避让热水及蒸汽管道在热水管道、蒸汽管道的附近因为有辐射热量,电缆、电线的绝缘层不宜受热。

因此热水及蒸汽管道的四周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NO.6 同等情况下造价低让造价高的对于不属于以上几条的管线,如发生位置冲突应以那种管线改造所产生的成本低作为避让的依据。

请简述机房工程bim建模管线排布原则

请简述机房工程bim建模管线排布原则

请简述机房工程bim建模管线排布原则
机房工程BIM建模管线排布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合理布局:机房中的管线布局需要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保证各个管线之间的互不干扰和相互协调。

2. 管线长度最短:在管线排布过程中,需要尽量将管线的长度控制在最短范围内,以减少材料使用和能源消耗。

3. 管线走向合理:管线的走向应遵循最短距离原则,并考虑机房的结构布局、设备位置和操作要求,确保管线的走向合理、便于维护和管理。

4. 安全可靠:在管线的排布过程中,需要考虑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管线之间的交叉和碰撞,并确保管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知识产权保护:在BIM建模过程中,需要保护机房工程的
设计知识产权,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和侵权行为。

总体来说,机房工程BIM建模管线排布的原则是以合理布局、管线长度最短、走向合理、安全可靠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以实现机房工程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BIM管线综合原则

BIM管线综合原则

既然用BIM技术来做管线优化,首先第一步的咱们需要了解管线优化的目的:1.做到综合管线初步定位及各专业之间无明显不合理的交叉;2.保证各类阀门及附件的安装空间;3.综合管线整体布局协调合理;4.保证合理的操作与检修空间。

然后的咱们需要了解优化的具体原则一、1.1 自上而下一般顺序应为电→风、水;1.2 管线发生冲突需要调整时,以不增加工程量为原则;1.3 对已有一次结构预留孔洞的管线,应尽量减少位置的移动;1.4 与设备连接的管线,应减少位置的水平及标高位移;1.5 布置时考虑预留检修及二次施工的空间,尽量将管线提高,与吊顶间留出尽量多的空间;1.6 在保证满足设计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管道、管线尽量暗装于管道井、电井内、管廊内、吊顶内1.7 要求明装的尽可能的将管线沿墙、梁、柱走向敷设,最好是成排、分层敷设布置。

二、2.1. 小管让大管:小管绕弯容易,且造价低;2.2. 分支管让主干管:分支管一般管径较小,避让理由见第1条,另外还有一点,分支管的影响范围和重要性不如主干管;2.3. 有压管让无压管(压力流管让重力流管):无压管(或重力流管)改变坡度和流向,对流动影响较大;2.4. 可弯管让不能弯的管;2.5. 低压管让高压管:高压管造价高,且强度要求也高;2.6. 气体管让水管:水流动的动力消耗大;2.7. 金属管让非金属管:金属管易弯曲、切割和连接;2.8. 一般管道让通风管:通风管道体积大,绕弯困难;2.9. 阀件小的让阀件多的:考虑安装、操作、维护等因素;2.10. 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这是从后期维护方面考虑的2.11. 常温管让高(低)温管(冷水管让热水管、非保温管让保温管):高于常温要考虑排气;低于常温要考虑防结露保温;2.12. 热水管道在上,冷水管道在下;2.13. 给水管道在上,排水管道在下;2.14. 电气管道在上,水管道在下;风管道在中下。

2.15. 空调冷凝管、排水管对坡度有要求,应优先排布;2.16. 空调风管、防排烟风管、空调水管、热水管等需保温的管道要考虑保温空间。

BIM建筑、排水、机电管线排布避让原则及出图的规范

BIM建筑、排水、机电管线排布避让原则及出图的规范

BIM建筑、排水、机电管线排布避让原则及出图的规范BIM技术在建筑、排水、机电管线交叉、排布避让原则,管线综合策划的重点是屋面、楼层走廊吊顶和地下室。

设备机房(给水、消防泵房、空调机房)等部位重点进行排布策划。

一、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1、排水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采用的处理方法须征得权属单位和其他单位同意。

2、管道交叉处理中应当尽量保证满足其最小净距,且有压管道让无压管、支管避让干线管、小口径管避让大口径管。

二丶管道交叉处理的方法施工排水管道时,为了保证下面的管道安全又便于检修、上面的管道不致下沉破坏,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1、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

上面管道已建,进行下面排水圆管施工时,采用在槽底砌砖墩的处理方法。

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且当钢管或铸铁管道的内径不大于400mm时,宜在混凝土管道两侧砌筑砖墩支承。

2、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直径<600mm)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高程有冲突,必须压低下面排水圆管断面时,将下面排水圆管改为双排铸铁管、加固管或方沟。

3、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矩形管渠与其上方钢管道或铸铁管道交叉,当顶板至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在70mm及以上时,可在侧墙上砌筑砖墩支承管道。

当顶板至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小于70mm时,可在顶板与管道之间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其荷载不应超过顶板的允许承载力,且其支承角不应小于900。

4、圆形或矩形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在铸铁管、钢管外加套管或管廊。

5、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埋深较大挖到槽底有困难,进行上面排水管道施工时,上面排水管道基础在跨越下面管道的原开槽断面处加强。

6、当排水管道与其上方电缆管块交叉时,宜在电缆管块基础以下的沟槽中回填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石灰土或砌砖。

排水管道与电缆管块同时施工时,可在回填材料上铺一层中砂或粗砂。

电缆管块已建时,回填至电缆管块基础底部的材料为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回填材料与电缆管块基础间不得有空隙。

BIM管线综合原则

BIM管线综合原则

BIM管线综合原则总原则1.1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1.2 有压管让无压管;1.3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1.4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1.5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1.6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安装、维修空间≥500mm;1.7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1.8 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汽车库等):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上层,风管布置在下层;如果同时有重力水管道,则风管布置在最上层,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下层;1.9 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走道、核心筒等),由上到下各专业管线布置顺序为:不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桥架、水管;1.10 综合管线间距最小值要求:结构专业2.1 结构平面上已经标注为后浇板的区域,若在此区域内留洞,则不另外表示;2.2 结构平面中,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2.3 对于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无论洞口大小,均需要结构专业确认,并在结构图上表示;2.4 设备管道如果需要穿梁,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250。

开洞位置位于梁高度的中心处。

在平面的位置,位于梁跨中的1/3处。

穿梁定位需要经过结构专业确认,并同时在结构图上表示;2.5 在剪力墙上穿洞时,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

但设备专业留洞,需要注意留在墙的中心位置,不要靠近墙端或者拐角处,避免碰到暗柱。

现场在墙上留洞时,如果发现洞口碰暗柱情况,需要通知结构专业进行处理;2.6 在连梁上穿洞时,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800;2.7 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其他专业一定要表示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2.8 结构楼板上,柱帽范围不可穿洞。

水专业3.1 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3.2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3.3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3.4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BIM综合管线优化原则

BIM综合管线优化原则

BIM综合管线优化原则优化目的:优化原则的目的:①做到综合管线初步定位及各专业之间无明显不合理的交叉;②保证各类阀门及附件的安装空间;③综合管线整体布局协调合理;④保证合理的操作与检修空间。

一、总则:1.1自上而下一般顺序应为电→风、水;1.2管线发生冲突需要调整时,以不增加工程量为原则;1.3对已有一次结构预留孔洞的管线,应尽量减少位置的移动;1.4与设备连接的管线,应减少位置的水平及标高位移;1.5布置时考虑预留检修及二次施工的空间,尽量将管线提高,与吊顶间留出尽量多的空间;1.6在保证满足设计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管道、管线尽量暗装于管道井、电井内、管廊内、吊顶内;1.7要求明装的尽可能的将管线沿墙、梁、柱走向敷设,最好是成排、分层敷设布置。

二、一般原则2.1.小管让大管:小管绕弯容易,且造价低;2.2.分支管让主干管:分支管一般管径较小,避让理由见第1条,另外还有一点,分支管的影响范围和重要性不如主干管;2.3.有压管让无压管(压力流管让重力流管):无压管(或重力流管)改变坡度和流向,对流动影响较大;2.4.可弯管让不能弯的管;2.5.低压管让高压管:高压管造价高,且强度要求也高;2.6.气体管让水管:水流动的动力消耗大;2.7.金属管让非金属管:金属管易弯曲、切割和连接;2.8.一般管道让通风管:通风管道体积大,绕弯困难;2.9.阀件小的让阀件多的:考虑安装、操作、维护等因素;2.10.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这是从后期维护方面考虑的2.11.常温管让高(低)温管(冷水管让热水管、非保温管让保温管):高于常温要考虑排气;低于常温要考虑防结露保温;2.12.热水管道在上,冷水管道在下;2.13.给水管道在上,排水管道在下;2.14.电气管道在上,水管道在下;风管道在中下。

2.15.空调冷凝管、排水管对坡度有要求,应优先排布;2.16.空调风管、防排烟风管、空调水管、热水管等需保温的管道要考虑保温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各安装方议定的安装层次主要要求:
1、动力电缆桥架贴大梁的梁底安装
2、照明桥架在最下层
3、风管贴大梁梁底安装
4、给排水管与风管属于同一标高范围安装层面区域
5、消火栓主管贴大梁梁底安装
6、在保证净空高的情况下喷淋管于风管下方安装,若满足不了,只能提高喷淋管标高,局部翻弯。

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
原则
总体原则
尽量利用梁内空间。

绝大部分管道在安装时均为贴梁底走管,梁与梁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当梁高很大时。

在管道十字交叉时,这些梁内空间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

在满足弯曲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均可以通过翻转到梁内空间的方法,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路由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避让原则
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

无压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低处流,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管道杂质多、易堵塞,所以无压管道要保持直线,满足坡度,尽量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排水顺畅以及满足空间高度。

有压管道是在压力作用下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

一般来说,改变管道走向,交叉排布,绕道走管不会对其供水效
果产生影响。

因此,当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相碰撞时,应首先考虑更改有压管道的路由。

小管道避让大管道。

通常来说,大管道由于造价高、尺寸重量大等原因,一般不会做过多的翻转和移动。

应先确定大管道的位置,后布置小管道的位置。

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调整小管道,因为小管道造价低且所占空间小,易于更改路由和移动安装。

冷水管道避让热水管道。

热水管道需要保温,造价较高,且保温后的管径较大。

另外,热水管道翻转过于频繁会导致集气。

因此在两者相遇时,一般调整冷水管道。

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

安装多附件管道时要注意管道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需考虑法兰、阀门等附件所占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以及今后的检修、更换管件。

临时管道避让永久管道。

新建管道避让原有管道;低压管道避让高压管道;空气管道避让水管道。

垂直面排列管道原则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管道间距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

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构造墙需要90度拐弯风道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

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

考虑机电末端空间
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送回风口、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合理地布置吊顶区域机电各末端在吊顶上的分布,以及电气桥架安装后防线的操作空间以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一边安装、维修为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