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章制度之控制近视眼发病率措施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工作措施范文(通用4篇)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工作措施范文 (通用 4篇)1、确定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学生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工作,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2、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近”工作计划和措施。
3、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年终对学生“防近”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4、催促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履行“防近”工作职责,落实具体的“防近”措施。
5、定期研究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防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班级“防近”经验。
1、负责制订学校“防近”宣传教育计划,组织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近”宣传活动。
2、管理学生“防近”工作,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和班级评比监督内容。
3、组织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一次监测。
4、组织开展师生眼保健操培训与评比工作。
1、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
按照静动结合、近视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
2、严格控制各学科的测验和考试次数,催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布置课外作业适量。
3、催促教师做到板书、多媒体课件字迹清晰端正、大小适当,容易辨认。
4、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列入教学计划,将上下午眼保健操时间排入课表。
1、及时检查、修理及更换老化的灯管,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照度分布均匀。
2、定期安排教室墙壁粉刷,维护教室墙壁清洁,并监督采用低彩度、高亮度的材料进行粉刷。
3、选用耐磨无光泽材料的黑板,并定期维护,确保黑板表面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4、根据学生身高,合理配置课桌椅。
保证每间教室内至少有 2 种以上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配备可调试课桌椅的,要配合班主任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5、为卫生(保健)室或者学生活动配备视力表灯箱,并标出 5 米线。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每间教室配备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出 5 米线。
小学预防学生近视规章制度

小学预防学生近视规章制度一、规章制度的制定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用眼需求也越来越多。
人们长时间盯着屏幕,过多的用眼会导致眼睛疲劳,从而引发近视问题。
而小学生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就容易出现近视眼问题。
因此,学校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正确用眼,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二、规章制度的内容1. 规定学生合理用眼时间每天对学生的用眼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包括课堂上、自习室中、室外活动等各个时间段的用眼时间。
课间休息时间每50分钟后至少暂停用电子设备20分钟进行眼部放松活动。
不得超过每日手机、平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电视机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2. 规定学生用眼姿势要求学生坐姿端正,保持适当的距离,注意用眼卫生,良好用眼习惯是预防近视眼的关键。
学生在看书、做作业、使用电子设备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弯腰,不要低头。
3. 规定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规定学生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远离电子产品,呼吸新鲜空气,让眼睛得到放松;学生在上课间隙学校鼓励学生多到户外活动,并鼓励参加学校的体育锻炼活动。
4. 规定学生用眼保健方法学校为学生制定科学的用眼保健方法,包括眼保健操、看远景、按摩眼部等一系列的眼保健方法。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用眼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保护眼睛。
5. 规定学生用眼器材学校规定学生使用的眼镜、书桌等器材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保证学生在用眼过程中安全可靠的器材,减少对眼睛的不良影响。
6. 规定学生眼科检查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学生的眼睛问题。
对于已经近视的学生,学校会给予及时的干预措施,指导学生正确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避免近视进一步加重。
7. 规定学生用眼处置学校明确规定学生出现眼睛不适时的处置方法,包括及时休息、局部眼药水滴眼等一系列的处置方法。
同时学校也要求学生有眼镜的同学在佩戴眼镜的情况下进行活动,以免造成视力恶化。
第四小学近视防控工作制度

第四小学近视防控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学生的视力健康,预防和控制近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等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干预: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切实降低学生近视发病率。
2. 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共同推进近视防控工作。
3. 全面评估,科学干预:对学生视力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科学制定干预措施,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4.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工作措施1. 开展视力健康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视力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爱眼意识。
2.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视力检查,及时掌握学生视力状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干预措施。
3. 落实眼保健操制度: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提高眼部血液循环。
4.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保证教室采光充足,课桌椅高度适中,调整黑板角度,减少学生视觉负担。
5. 合理调整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作业量,控制电子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视觉负担。
6. 加强户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确保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7. 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加强对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管理,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降低近视风险。
8. 家校协同防控: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视力健康。
9. 建立视力健康档案:为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定期更新档案内容,跟踪学生视力变化情况。
10. 强化责任追究:对近视防控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四、组织实施1. 成立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班主任、眼保健教师为成员的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近视防控工作。
预防近视的工作实施方案7篇

预防近视的工作实施方案7篇预防近视的工作实施方案篇1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近视眼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加强保护学生视力的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
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
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
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防近工作领导组,明确分工与职责。
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工作措施(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
2.制定科学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
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
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
上午课间操后、下午第一节课后,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各班安排值日班干部。
班主任负责本班的两次眼保操的落实。
5.每月调整一次学生座位(左右调整)。
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
每学期期初期末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和统计分析。
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
近视防控教室规章制度

近视防控教室规章制度一、关于用眼休息的规定1.1 每节课后应进行眼部放松操,每日学习时间超过1小时的,应进行10分钟的眼部放松操。
1.2 每节课后应进行眼保健操,帮助缓解眼部疲劳,促进眼睛血液循环。
1.3 每节课应进行适当的眼保健操,每节课后休息时间不少于5分钟,学生可以放松眼睛,活动眼球。
二、关于保护眼睛的规定2.1 课堂学习时间超过40分钟的,应进行适当的眼球运动,如远眺、近观、转动等,缓解眼部疲劳。
2.2 在幽暗环境下学习时,应适当增加光线,保持室内光线明亮。
2.3 禁止在强光或耀眼环境下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应选择适当光线的环境进行学习和阅读。
三、关于正确书写姿势的规定3.1 学生在书写时,宜保持距离充足,不宜过度低头或仰头。
3.2 书写时应坐姿端正,不宜弯腰、曲背、侧躺等不良习惯。
3.3 每节课后应进行适当的眼部强壮操,活动颈部、肩部,促进视觉神经的血液循环。
3.4 禁止学生长时间保持相同的视线或肢体姿势,应适时转换姿势,避免出现僵硬和疼痛。
四、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规定4.1 课堂学习中,禁止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免加重眼部负担。
4.2 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应保持屏幕与眼睛的距离在30cm以上,适当调整屏幕亮度和字体大小。
4.3 每50分钟使用电子产品应进行10分钟眼部放松操,缓解眼部疲劳。
五、关于视力检测的规定5.1 学生每学期进行一次视力检测,对近视患病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踪。
5.2 对近视患病学生,学校应加强教育宣传,指导其正确使用眼镜或隐形眼镜,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
5.3 学校应建立视力监测档案,对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六、关于生活习惯的规定6.1 鼓励学生在课间及课后进行户外活动,放松眼部肌肉,促进视神经的血液循环。
6.2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疲劳。
6.3 鼓励学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学校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制度

学校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制度为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学生视力健康水平,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加强学校视力健康管理,确保学生视力健康水平逐年提高,降低近视发病率,使我校学生视力健康得到全面保障。
二、组织机构1.成立学校保护学生视力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等为成员。
2.设立学校视力健康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视力健康管理事务,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三、工作措施1.宣传教育(1)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宣传栏、校园网等形式,广泛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爱眼意识。
(2)开展“爱眼日”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眼保健操、眼健康知识讲座等,提高学生视力健康素养。
2.制度建设(1)制定视力健康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2)建立健全视力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视力检测,跟踪视力健康状况。
3.环境优化(1)改善教室照明条件,确保教室采光充足,桌面照度符合标准。
(2)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减少学生视力负担。
(3)加强户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视力健康锻炼时间。
4.视力干预(1)对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干预,制定视力提升计划。
(2)开展视力康复训练,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视力康复设备。
(3)定期组织视力健康讲座,提高学生视力健康知识水平。
5.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联系,提醒家长关注学生视力健康,落实家庭视力健康管理措施。
(2)鼓励家长参与视力健康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学生视力健康。
四、工作要求1.提高认识学校、教师、家长要高度重视学生视力健康,将保护视力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切实加强学生视力健康管理。
2.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同推进保护学生视力工作。
3.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保护学生视力长效机制,定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措施。
学校视力防控规章制度

学校视力防控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提高学生视力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成长和学习,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的制定依据是学校相关规定,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第三条学校视力防控规章制度适用于全校各级各类学生,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年级。
第四条学校视力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全民参与。
第五条学校视力防控工作的总目标是建立健康的视力保护机制,提高学生视力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成长和学习。
第六条学校视力防控工作的任务是科学宣传、及时筛查、规范治疗、定期检查、全面管理。
第七条学校视力防控工作的原则是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学校管理。
第八条学校视力防控工作的重点是技术推广、设备升级、服务扩展、监管加强。
第二章视力保护宣传教育第九条学校视力防控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加强视力保护知识宣传教育。
第十条学校视力防控工作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视力保护宣传活动。
第十一条学校视力防控工作要注重宣传教育的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做到全覆盖、全程监控。
第十二条学校视力防控工作要配合家长、社会、媒体等力量,共同推动视力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第十三条学校要建立视力保护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视力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章视力检查筛查第十四条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筛查,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
第十五条学校应组织专业的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进行视力检查筛查,对学生进行视力评估和诊断,及时发现问题。
第十六条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视力检查筛查计划,并做好记录和跟踪。
第十七条学校应根据视力检查筛查结果,及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对需要治疗或康复的学生进行指导。
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视力检查筛查机制,做好数据统计、信息管理、风险防控等工作。
第四章视力保护措施第十九条学校要加强教学环境的管理,保证光线充足、育苗装置合理、书桌椅舒适等条件。
学校近视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发病率,保障学生视力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对近视防控的认识,普及近视防控知识。
2. 降低学生近视发病率,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近视防控标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提高学生视力健康水平。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班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负责近视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 设立近视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近视防控工作,包括宣传教育、监测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等。
3. 各班主任负责班级近视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学生视力监测、健康教育、日常用眼管理等。
四、工作内容1. 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近视防控的认识。
(2)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普及近视防控知识。
2. 视力监测(1)建立学生视力监测档案,定期对学生视力进行监测。
(2)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3. 健康教育(1)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正确的用眼姿势、环境光线等知识。
(2)加强对学生日常用眼行为的引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4. 干预措施(1)调整课程安排,减少学生连续用眼时间。
(2)加强教室照明设施管理,确保教室光线充足。
(3)推广使用护眼台灯,减少学生近视风险。
(4)开展眼保健操训练,提高学生眼肌调节能力。
五、工作要求1. 各部门、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近视防控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 学校要定期对近视防控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视力健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 对在近视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新政策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规章制度之控制近视眼发病率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控制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措施。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把近视眼防控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
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
把“防控”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
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
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具体工作措施如下:
1、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
严格按照规定的课
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
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
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
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
3、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
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4、根据教室采光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
5、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
每学期对学生视力进行两次检测做好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时间:上学期3月和6月;下学期10月和12月)。
6、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7、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8、每月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
卫生习惯。
9、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
10、通过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
11、利用每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12、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小学后排不超过8米。
13、教室采光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14、教室照明配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