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委会年会召开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 年会实录

我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年会实录一、开幕式1.1 主持人致辞1.2 学会领导致辞1.3 嘉宾致辞二、年会议程安排2.1 主题演讲2.1.1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2.1.2 新时代下教师培训的挑战与机遇 2.2 分论坛2.2.1 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2.2.2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2.2.3 教育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2.2.4 学科教师培训专题研讨2.3 教师培训者协作体成果展示2.4 年会总结与展望三、精彩瞬间3.1 主题演讲3.1.1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3.1.2 新时代下教师培训的挑战与机遇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新时代下教师培训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深入研讨,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他们对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为教师培训者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3.2 分论坛3.2.1 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3.2.2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3.2.3 教育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3.2.4 学科教师培训专题研讨分论坛环节是年会的重头戏之一。
在这里,教师培训者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从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教育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学科教师培训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共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行业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启发。
3.3 教师培训者协作体成果展示教师培训者协作体成果展示环节展示了各地教师培训者在教学设计、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优秀成果,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教育教学的盛宴。
3.4 年会总结与展望年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学会领导对本次年会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许。
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年会收获颇丰,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将更加努力地为教师培训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反馈与展望4.1 与会者反馈4.1.1 学到了哪些知识4.1.2 对本次年会的建议4.2 学会领导展望4.2.1 对教师培训事业的期许4.2.2 未来学会的发展规划五、结束语5.1 感言5.2 感谢辞通过本次年会的举办,我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取得了圆满成功,有力推动了教师培训事业的发展,为教师培训者搭建了一个广泛交流、共同学习的评台。
课程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程多样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中小学发展规划和纲要》(2010-2020)提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也就意味着,高中课改必须从自己的教育对象—-不同潜质的学生入手,着力建构能够适应当代中学生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诉求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重视和研究课程的多样化。
什么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是指发展学生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也指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包括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等。
发展学生、解放学生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生的个性化充分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向本真的回归。
用什么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就是课程,多样化的课程。
课程是指在学校由于教师的作为,而使学生所遭遇到的一切;包括学校所承负的责任,授予学生的一切经验,是学校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规划方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所有(教师、学生)活动、所有(责任、经验)目标达成的依据。
也就是说,课程就是学校为学生做出的一种学习规划,是一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规划,一种基于学生个性化诉求的发展规划,也是一种未来人生规划的预演。
它决定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多样化的课程架构首先源于教育学对“人”的理解,它明确提出: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人作为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本身就孕含着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个体生命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及个体间的差异性。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汇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the Pedagogy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the Childrens' Educational Phychology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the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the Youth Educational Theories Worker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分会the YangXianjiangs' Educational Ideology Research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the Educational History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the Educational Theories Publi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the Educational Experiment Research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Histo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Geograph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Physics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Chemist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Biolog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the Moral Eth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Mus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the Special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分会the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企事业教育分会the Enterprise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勤工俭学分会the Work-Study Program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the Training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the Juvenile Out-of-School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学仪器设备分会the Teaching Applicable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建分会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fou Educational Purpose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the Educational Inspec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Aesthetic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the Moral Eth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Calligraph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Combined Instruc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Labo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the Whole Reform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the Educational Prescript and Policy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the Educational Mechanism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Famil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Danc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the Safety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郑国民教授

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郑国民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发言摘要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学部部长、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组的专家、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组编。
我主要讲两个问题。
1.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我们思考一下课堂教学,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是最有效率的?我想要跟大家主要探讨一下,我们在课堂上为什么要设计那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有效?我想用数据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的教学效率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提问的缘故。
2.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哈佛大学期间,在美国所看到的小学的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它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示。
即创新人才如何培养?我们如何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来提升人才的培养?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实行课改这么多年,现在到了应该追求课堂效率的呼声,呼唤一些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能够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获得收获。
在这里有几个重要的想法,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表演?就以我们这两天的参赛课看,我们的课堂究竟是看老师的表演,还是看学生的发展?从我个人来看,更多地是看学生走向讲台到走下讲台,学生在这一节课时间内的发展。
主要看哪些东西呢?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比如说,学生通过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获得了什么样的技能?这都是我们可以明确地、明显地看到的。
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节课里面有很多因素是属于隐性的,也就是说在这一堂课里面,学生思考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是什么?学生的思考有没有独创性?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学习过程的价值。
比如说在这一堂课里,学生情感体验了什么?他在这一堂课他感受到了什么?随着课文的理解,随着课文的阅读,他的情绪有什么样的起伏?第二,学生在这一堂课里,有哪些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错误,而在出现错误的过程中,学生是如何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的?第三,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预备通知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预备通知经商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将于2013年9月下旬在重庆召开。
年会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主题为“教育与国民性”。
为保证会议质量,请各位有意赴会者及早围绕主题撰写论文。
2013年7月初,将向提交论文者和特邀人士发出正式通知。
在商议本届年会主题时,专业委员会认识到“教育与国民性”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注意到有关这一主题历史积累的深度和当代拓展的广度。
专业委员会试拟如下问题,作为主要论域,供撰写论文时参考:1.国民性的内涵、特征及其教育学思考2.教育与国民性先期研究的背景、意图、立场、方法以及成就与局限3.海内外种种国民性理论的教育学意蕴4.教育与国民性研究的现实意义5.国民性视域下的教育与文化6.教育中的规训与国民性7.教育中的自由与国民性8.国民性视角中的人的发展9.社会动员、教育变迁与国民性10.国民性与人的现代化11.教育改造或养成国民性的可能和限度12.人的教育、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之辩13.“国民性批判”的个案研究14.教育与国民性的比较研究15.国民性改造或养成的实践研究16.基于国民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反思请各位于2013年6月30日前,将Word格式论文(具体编排格式见附件2)用电子邮件分别发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孙振东教授邮箱(sunzd@)和满忠坤同志邮箱(wsmk818@),以便向论文提交者寄发正式通知;收到会议通知后还未提交论文者,请最迟于8月20日前提交,以利确保及时编印会议文集;之后提交者,需自行印制300份带至会务组。
(本通知可复印、张贴;电子文本见 或 或/index.php)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代章)2012年12月30日附件1:会议回执全国教育基本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回执姓名性别职称/职务电子信箱手机邮编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论文题目----------------------------------------------------------------------------------------------------------------------附件2:会议论文格式要求中文题目二号黑体,以不超过20个字为宜——副标题三号仿宋体作者A1 作者B2…四号楷体,多个作者间空一格,若通讯地址不同,用“1,2…”等右上角码标出(1.单位具体部门,省市邮编; 2. 单位具体部门,省市邮编小五号宋体)摘要:五号楷体关键词:五号楷体,以“;”间隔正文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中,以一、二、三、…排序二级标题五号宋体,空两格起,以(一)(二)(三)…排序正文文字五号宋体,单倍行距,通栏图六号宋体,图序、图题放于图的正下方表六号宋体,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增加辅助线),表序、表题放于表的正上方文中必要的注解、说明系统插入自动生成“脚注”形式,小五号宋体,用阿拉伯数字圈码编序,每页重新编序。
第四届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

第四届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
论文评审活动公布结果
各位老师:大家好!
第四届安全专业委员会的年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现已揭晓,贵校的获奖名单如下,请互相转告。
我们对取得好名次的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名次不够理想的老师请来年再努力!
证书将于11月初在山东潍坊召开的第四届年会上颁发。
届时将邀请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给获奖老师颁奖,请获奖老师积极参会。
会议通知随后刊出,请关注!未参会人员的证书将在年会后陆续寄出,请注意查收!
另外有部分参评人员未交评审费用,如想获取证书,请务必于9月15日之前补齐评审费,否则视作自动放弃。
一等奖获奖名单将刊登在《平安校园》杂志的2010年第10期上,一等奖获得者可以与杂志联系投稿,将优先选择发表。
杂志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新安全杂志社《平安校园》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733
投稿信箱:jjbxaq@
联系电话:(010)65369636 65369635 65369634
传真:(010)65369635
中国教育学会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
二O一O年九月一日
附录:第四届安全优秀论文评审结果
第四届安全优秀论文评审结果。
微课题选题论证报告

微课题选题论证报告论文题目:初中语文学科教师“核心素养”培育及路径探索报告人:所在学校: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指导教师:报告时间: 2017年9月一、立论依据(二)概念界定教师“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旨在勾画新时代新型人才的形象,规约学校教育活动的方向、内容与方法。
“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行业最本质的特点。
即以“教”与“学”为核心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具体表现在道德、能力、科研、学习和活动等方面。
学科素养:是学生或学者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促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从而达到某门具体学科所要前进的基本目标。
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几个方面。
建构主义教育论(Constructivism Education):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溯源自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建构主义教育论作为一种学习哲学,它从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等多重视点对传统教育和认识论进行了反思:知识是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经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三)已有相关文献评述(文献综述)基础教育教师“核心素养”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前主席强调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起着“领导者的作用”。
他认为“归根到底谁更了解课堂上的情况呢?谁更能鼓励学生呢?谁更能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取得进步呢?除了教师谁能创造一个真正的学习大家庭呢?毫无疑问,教师是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
”当前,教师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发展和培育这些核心素养?我们语文学科教师正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基于“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的分析:接轨国际视野的挑战2016年2月1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的“上海答卷”。
小学数学名师介绍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
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
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
《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
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烈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
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
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
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