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结题公示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教学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

三、预期课题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主
要
阶
段
成
果
确定课题研究制度、课题奖励制度
文字制度
2009.5主体是城一小所有教师和学生。实验中我们既会考虑学生在本实验中发展状况,又会考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状态,使师生和谐、快乐的健康成长,满足新教育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的建设理念。
4.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评价方案。建立本课题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坚持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根据不同的子课题性质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重视表现展示评定,展览式评定等方法的尝试运用。
本课题的核心成员都参与过国家级子课题、省级课题的多项研究,在研究中潜心揣摩,积极进行研究活动,都有多篇论文、研究报告等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获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有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
此外,我们还做好了以下工作:
1.邀请课题研究指导专家组对本课题研究的建设与实施提出指导意见,并参与课题方案论证与调整。(专家组组长:朱永新成员:许新海王一军尤培亚苗长广崔美虹、施国良)
施彩萍
周理刚
王蕴芬
沈卫华
龚燕江
姚雁珏
邵军
罗健康
蒋丽华
阶段研究经验小结文章,建立完善网上专栏研究经验文章
论文随笔
2009.5~2011.6
积极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逐步产生一些校本课程开发产品
校本教材
2009.5~2011.6
“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
指导 思 想
( 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 —) 毛泽 东思想 、 邓小平
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要思想 为根本指导方针。 重 ( 坚持教 育“ 二) 三个面向”全 面贯彻党 的十六 , 育方针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 教育科 研 以学生 为本 , 三) 以学校为本 , 实施
科教 兴 国战略 、 可持 续发展 战略 、 人才强 国战 略 ,
相结合, 开展校本研究。切实把有较强科研能力、
有相当群众基 础和社会联 系的同志纳入到学会 的 科研项 目中来 。
大精神 ,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 同时又有较强组 织协 调和创 造科 研条 件能 力 、 具
( 要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 三) 小教会主要抓好
重点课题的管理和规划课题 的 中期检查工作 。研
化、 民主化 的重 要保 证 , 且越 来越 引起 了各方 并
二、 小教会科研工作的特点
经过 2 多 年的发展 壮大 , 0 中国教育学会 小学 面的广泛重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参与 , 对 教育专业委员会已经形成了自己教育科研的特点 于我 国基 础教 育改 革 和发展 的 实践产 生 了越来 和思路。 它既不 同于学院式的学术研究 , 也不同于
一
7 一
维普资讯
( 四沩 适 应基层需要 ,十一 五” “ 期间课题研究 研究 。3教师素养 、 为、 、 行 人格对学生 心理健 康影 的结题时间将 规定得 比较灵活 ,既可 以以五年 为
一
响的研究 。4 家长 素质及教育方式方 法对学生心 、
越大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中国教育要 寻找理 论与实践 的结合
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一个专业性学术研究团体。 点 , 面向现实问题 , 论研 究 、 践探索 、 平决 为理 实 公 将开展学术研究视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命 , 把 策架起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平台。 为此, 我们的研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作为 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究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通过科研课题的立项及其 日常管理 , 不断推进全 ( 密切关注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一) 热
结题鉴定表

课题研究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支持,以总课题组《和谐德育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和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践导引》为指导,研究方法科学,学术观点正确,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创新性
研究成果对本校德育体系构建问题提出切实、合理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模式,研究内容在观点、角度、运用材料和实践方法方面有新意,对德育工作具有启示和促进意义。
自评
标准
细目
评价等级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课题性
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必须是在总课题组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课题内容展开的的实验研究报告。
科学性
课题研究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支持,以总课题组《和谐德育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和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践导引》为指导,研究方法科学,学术观点正确,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实验教师结题评审鉴定表
实验教师姓名
电话
邮编
实验校名称
详址
参与子课题名称
立项时间
课题研究代表作名称
申报结题时间
带实验班()年
实验学生总数()
研究成果总数()
承担子课题研究主要成员:
子课题第一负责人签名:
1.实验校自评
自评
标准
细目
评价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必须是在总课题组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课题内容展开的的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区指导组组长签名:年月日
3.总课题组学段专家组复审意见:
复审鉴定专家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重点课题名单

备注 招标 招标 招标 招标 招标 招标 招标 招标 委托
制度变迁与知识生产:以北京为中心的当代中国教育学口述史研究
英国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的历史演进研究
第 1 页,共 36 页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课题名称 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 区域内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迁研究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 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 高等教育发展性评价研究 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研究 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史
课题类别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一般课题 国家一般课题 国家一般课题 国家一般课题
工作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省教育厅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央电化教育馆 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 心 山东师范大
新疆农牧区维哈民族13-15岁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
姓名 马红宇 聂衍刚 莫书亮 吴键 周爱光 赵慧宁 王斌 车丽萍 汤长发 武杰 王芳芳 袁南辉 陈明选
课题批准号 BBA090066 BBA090067 BBA090068 BLA090069 BLA090070 BLA090071 BLA090072 BBA090073 BLA090074 BLA090075 BBA090076 BCA090077 BCA090078
备注
(完整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单位:承留二中负责人和撰写人:周卫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处于转轨期,而初中生则处于人生的转折期。
随着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师生关系也不甚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也还陈旧,造成学生难教、教学被动的局面,特别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学习氛围。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起伏较大的阶段,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也十分必要。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证明,我国家庭教育明显滞后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的一些观念、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全国各地时常会出现一些青少年比较极端的犯罪行为,并且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发达地区为多,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有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证明:我国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长身上。
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
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中期课题小组成果报告

创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策略科技活动提供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时机外,还鼓励学生获得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并成为创造性的智力探索者,能够独立追求学问。
创新思维的启发策略创新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活动,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方式,需要有观察、记忆、想象。
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情况,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奠基性阶段。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利用丰富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时机。
3. 创新人格的培养策略与创新技能的培养相比,从青少年发展的角度看,在科技活动应该把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作为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志向,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反映,形成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以一定要素为核心,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知识、经验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认识过程起着激励和保证作用。
三个要素与创新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科技活动中,营造创新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自身体验时机,提高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聆听,希望多提珍贵意见。
祝大家在新的学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下一步计划对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资源案例进行整理,形成案例集。
撰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策略方面的论文,并在相关期刊上公开发表。
撰写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正相关的研究报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撰写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教学实录,既教师开发出的校本科技课教材。
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汇报《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的中期成果,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标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于2009年8月正式立项。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A类)“诵读经典诗文”启动会议在南宁召开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A类)“诵读经典诗文”启动会议在南宁召开李景和【期刊名称】《广西教育》【年(卷),期】2006(000)11A【摘要】10月13日至14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素养”在南宁召开启动会议。
广西师范学院副院长黄初升教授致开幕词,课题负责人广西小教中心教研员、文科教室主任、特级教师黄亢美作了课题介绍,台湾中华渊源文化中心副理事长兼执行长洪文彬先生作了诵经专题报告,桂林工学院教授周瑞宣作了经典诗文导读辅导;先行在校园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南宁市衡阳小学、柳州市26中学附小、桂林市英才小学、桂林市象山区教研室、玉林市古定小学等单位的代表作了经验介绍。
全区有关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开题会,并前往南宁市衡阳路小学观摩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现场展示活动。
中国教育电视台对该校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现场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
【总页数】1页(P4)【作者】李景和【作者单位】《广西教育》记者【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23【相关文献】1.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教师主体发展研究”课题发布启事 [J],2.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教师主体发展研究”课题发布启事 [J],3.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总课题组关于申报机器人教育研究子课题的通知 [J],4.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总课题组关于申报机器人教育研究子课题的通知 [J],5.中国基础教育新探索——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教育开题暨中国教育学会创新教育实验区启动大会在山东潍坊市隆重召开 [J], 黄海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李顺德
吉林省龙井市教师进修学校
35 0207076A 教育创新与构建区域均衡优质教育体系的研究 36 0607077B 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 37 0507078A 责任教育操作实验研究 38 0607079B 关于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应用和传播的研究 39 0707080B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40 0407081B 教育策略创新与构建学校优质教育体系的研究 41 1007082A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 42 0707083A 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优化研究 43 0527084Q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策略教育研究 44 0501085A 棋文化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45 1127086B 以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的小学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 46 0706091B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7 0506093Q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48 0606094A 创造民族体育资源价值的实验研究 49 0308095A 探索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途径 50 0706100B 师德现状与师德教育的研究 51 0327107B 农村初中“隔代教养”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52 0806108Q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53 0628112A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世界史教育研究 54 0611118B 第二轮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研究 55 0602120B 构建“实践体验学习方式”的研究 56 0602122B 挖掘潜力,减轻负担,提高学习效能一体化研究 57 0402123B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及学校内涵发展研究研究 58 0602127B 中小学双语教学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 59 0102133B “群体优化,主动发展”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60 0602137A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实验 61 0902138A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62 0502146B 构建三个一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 63 0122147B 墨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转换研究 64 0306149Q 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研究 65 0306150Q 农村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研究 66 0706151B 促进科研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67 0101155B 全脑教育与魏书生教育革新 68 0618160A 区域推进生本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69 1211163A 民办教育投资效益、效能管理、校园文化的比较研究 70 0110165B 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课题编号 0610001A 0101002A 0627005B 0627008B 0828011A 0827013B 0427014A 0627017B 0827020Q 0527021B 0427022B 0527027B 1027029A 1027030B 0727032A 0527033Q 0327034B 0627036B 0627039B 0627040B 0227043B 0527045B 0627051B 0627053B 0527055B 0610057B 0110061A 0618063B 0101066A 0601067A 0612071B 0501072B 0721074B 0607075B
陈向党
静海县实验中学
徐长群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
康岫岩、张庆民、马桂天芝津南开中学
宋文华
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
王敏勤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赵树铎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戴富强
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
江秀玲
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肖文清、潘丽洋 铁岭县腰堡镇中心小学
佟金辉、金淑春 铁岭县大甸子镇中心小学
张生阳
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科研所
课题名称
科学认读--培养儿童阅读素养实验研究 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学生学法指导与研究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综合实践课程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转型时期中心城区学校德育对策研究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型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指导的研究 情趣思想品德课的设计研究 以大渡口区中华美德公园为基地,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研究 创建“书香校园”的行动研究 对城市小学生实施责任教育的研究 基于农村教师发展需求的教学、培训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研究 区域小学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小学教师职业成长周期研究 加强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农村拆迁、开发地区小学生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生英语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普通初中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机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贫困县“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中学课程教学改革对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实践研究 “启导-自主”教育研究 “读、想、议”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建设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关系研究 “EEPO”应用推广及研究--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 英语报刊教学的综合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北京市远郊区县中学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职前培养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刺激策略的研究
张志远 贺乐凡 卢元锴
中央教科所 北京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
99 0601266A 教学相长途径的实践研究
常青、滑秀林 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100 0928268A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祝长水
中国教育学会华阳实验学校
101 0428269B 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金沙文化对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影响初探 钟樱
中国棋院
杨梅
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
王森、史春艳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赵广钧
连昌
密山市教育局
段启宏
铁岭县蔡牛乡中心小学
龚成龙
重庆市渝北区麻柳沱镇中学校
张丽娟、葛尚海 铁岭县凡河镇中心小学
周明圣
绵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瞿梅福
温岭市城西街道曙光西路
石铁珊
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中国教育学会青羊实验学校
102 0501272B 发明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03 0101275A 优质教育模式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实践研究 104 0622277B 新课程条件下作文教学创新策略--“奇快作文操作应用研究”
罗凡华 梁志燊 周逢雨
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深圳市笋岗中学
施毅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
谭伟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校
田琪
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校
赵波
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
赖琍
重庆市南岸区文峰小学
胥德君
重庆市南岸区长生一小
翟渝成
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
易中建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贤贤、王大芬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晏祥兰
重庆市北碚区实验中学校
卢尧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
77 0606190B 《先进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新八字教学法”的探究 谷柏宏
沈阳市第147中学
78 0606191B 在古诗词学习与积累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李伟华
沈阳市于洪区东湖小学
79 0611194B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陈云海
浙江省余姚中学
80 0211197B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纵深研究 81 0709202A 研究型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
黄德军、王本飙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教科所
张少华
吉林省教科院
张少华
吉林省教育学会
杨之原、刘哲彤 吉林市委党校
于润玲
吉林省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封毅杰、杨春福 长春市六十八中学安达分校
赵刚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于家庭教育研究所
何劲鹏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基础理论部
扬建祥、董仕海 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希望小学
裴家荣
王朝文 熊英武 白冬青 魏民
武汉市粮道街中学 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 沈阳市和平区团结路小学
75 0806187B 体验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
唐宇飞、刘英辉 沈阳新城子区虎石台镇第二小学
76 0606189B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激趣、互动、分层、反思”教学模式的实验 唐英革、张海柱 沈阳市第59中学
105 0815286B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德育教育的整合 106 1002287B 关于家长工作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研究
郑建三 苏艳萍
福建永春教师进修学校 天津蓟县花园新村幼儿园
107 0602288B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108 0802289B 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109 0402291B 提升文化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与实践 110 0302294B 农村中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111 0302295B 关于农村校构建“团结、民主、和谐”的班集体的研究 112 0902296B 离异家庭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3 0702297B 中学教师发展性校本培训研究 114 0502300Q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实践研究 115 0402303B 国学启蒙与校园文化建设 116 0502304B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与不良习惯矫正的科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117 0902308B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118 0602309B 普通高中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研究 119 0702311B 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及培养研究 120 0602312B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综合性评价研究 121 0502313B 以就业为导向的滨海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 122 0502314B 学生自主教育、主动发展的研究 123 0602315B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124 0628324B 理趣汉字教学实验 125 0903334B 目前教育形势下中学师生的心理研究 126 0903335B 初中生偏常行为表现与矫正策略的研究 127 0903336Q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28 0603337B 高中语文阅读新模式探索 129 0603338B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综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130 0503345B 培养中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的研究与指导 131 0603346Q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132 0603347B 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的研究 133 0603348Q 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实践研究 134 0603349B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135 0103350B 鲁迅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136 0603353B 初中地理“活动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137 0603354B “二十一字”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138 0503356Q 学科整合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139 0503357Q 在科学游戏活动中探索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 140 0703358B 河北省农村教师素质问题的研究 141 0103360Q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应用 142 0307367A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