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十大城市定位与布局分析

合集下载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1、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虽然北京GDP低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但北京集政治中心、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等优势于一身,聚焦于发展首都核心功能。

在这些方面,北京稳坐第一: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客运量世界第一;北京是全国教育医疗水平最高的城市,聚集了全国数量最多的重点大学。

2、上海:全球化大都市、金融中心。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心脏,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未来有望媲美纽约,成为主要的全球经济金融中心。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在这些方面,上海优势明显:2021年上海GDP全国第一;上海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约6万家,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7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交通方面,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

同时,上海也是全球金融要素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3、深圳: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

深圳乘改革开放之风腾飞,从1979年人均GDP仅为香港1/11的小渔村到2018年GDP超过香港成为活力四射的一线城市。

2021年,深圳GDP更是超3万亿,居全国第三,仅此于上海和北京。

深圳是一座人口结构非常年轻的城市,15-59岁人口占比79.5%,在重点城市中位列榜首。

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70万,居全国之首。

大量年轻的人才,支撑着深圳成为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2021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近40%。

4、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制造业中坚。

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此后,广州由华南中心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

2021年广州GDP全国排名第四,略逊于深圳。

广州的迅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大量新鲜血液的扩充。

战略支点城市

战略支点城市

战略支点城市一、北方战略支点城市——北京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城市,更重要的是我国北方的战略支点城市,将在我国北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辐射引领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

未来,北京将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辐射引领作用我国北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而直辖市天津,将成为北方战略支点城市北京的战略辅助城市,有望在北方的发展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二、东部地区战略支点城市——上海上海是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在国内和国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国家的战略层面,上海被定位为我国东部地区的战略支点城市,承担着辐射带动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任。

上海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依托,以科技创新能力为驱动力辐射带动东部地区发展。

而南京和杭州两大省会城市,将成为我国东部地区战略支点城市——上海的战略辅助城市,共同促进东部地区发展。

三、南方战略支点城市——广州广州,不仅仅是广东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通商港口城市、国际大都市以及我国南方的战略支点城市,承担着带动我国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任。

广州未来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跨省合作为手段,辐射带动我国南方各省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而经济特区深圳,则是南方战略支点城市广州的辅助城市,将以科技创新和产业为支撑,在南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四、中部地区战略支点城市——武汉武汉,湖北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交流枢纽城市和商贸城市;而国家战略层面,武汉又被定位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城市,将中部六省的崛起中发挥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未来,武汉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手段,辐射引领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而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成为中部地区战略支点城市的辅助城市,辐射引领我国中部地区北部的发展。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区位分析报告:1. 北京市区位分析:北京市位于中国北方,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至41°03′,东经115°25′至117°30′。

区位优势明显,北连河北省,南临天津市,东接河北省,西临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交通便利,市内设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站等交通枢纽,连接国内外多个重要城市。

这些优势使得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2. 上海市区位分析: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东北濒临黄海,东临东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0°40′至31°53′,东经120°52′至122°12′。

区位优越,毗邻江苏、浙江两大省市,交通便利。

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最繁忙的机场以及一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贸易和交流。

区位优势使得上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运输中心之一。

3. 广州市区位分析:广州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2°26′至23°56′,东经112°57′至114°03′。

区位相对较佳,南临珠江入海口,与香港、澳门相距较近。

交通便捷,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联系。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发达,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4. 成都市区位分析: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05′至31°26′,东经102°54′至104°53′。

区位得天独厚,地处西南地区的中心位置,北接陕西、甘肃,东邻重庆,西与西藏、青海接壤,南与云南、贵州接界。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火车东站等交通枢纽。

区位优势使得成都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5. 青岛市区位分析:青岛市位于中国东海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至37°09′,东经119°30′至121°00′。

大中华区32个特大城市全方面排名解析1

大中华区32个特大城市全方面排名解析1

大中华区32个特大城市全方面排名解析1 大中华区32个特大城市全方面排名解析1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

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所谓帝都也不是空穴来风,在我国政治地位才是重中之重。

毕竟首都,没悬念。

2、上海,简称“沪”,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所在地。

上海是中国最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和国际大都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亦为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

GDP总量居中国大陆城市之首。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

上海正致力于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

这个没有悬念,集全国之力打造的大上海,什么都是大手笔,有什么好东西都要先放在这儿,政策打造的中国经济中心,中国最大的面子工程之一,有谁不服?3、广州,简称穗,地处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国家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会展中心,中国南方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

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广府文化的兴盛之地。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中国地理中的主要省份和省会城市

中国地理中的主要省份和省会城市

中国地理中的主要省份和省会城市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多元化的国家,由34个省级行政区组成。

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省会城市,这些省份和省会城市在中国的地理和行政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理中的主要省份和省会城市,并探讨它们的地理特点和重要性。

1.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京市坐落在中国的北部平原上,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北京市还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紫禁城、长城、天坛等。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北京市也是中国的交通和经济枢纽,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和高等学府。

2. 上海市:上海市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上海市有着繁荣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业,拥有中国最繁忙的港口。

同时,上海市也是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中心,吸引着许多国内外游客和艺术家。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还举办过世界博览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国际活动。

3. 广东省:广东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毗邻香港和澳门。

这个省份是中国最富裕和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繁荣的制造业和外贸业。

广东省也以其美食和旅游景点而闻名,如广州的珠江夜游和深圳的欢乐谷。

此外,广东省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和岛屿,吸引了众多海滩度假者。

4. 江苏省:江苏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濒杭州湾。

这个省份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港口。

江苏省还是中国文化和历史古迹的宝库,如南京的总统府、苏州的古典园林和扬州的瘦西湖。

此外,江苏省还以其丰富的农业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如镇江的天目湖和宜兴的紫砂陶文化。

5. 浙江省: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南界福建省。

这个省份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如杭州的西湖、宁波的天一阁和温州的南麂列岛。

浙江省是中国最富裕和开放的省份之一,许多知名的私营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都在这里诞生。

除了以上提到的省份和省会城市,中国还有其他重要的省份和城市,如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和湖南省(省会城市长沙)等。

国内城市定位 典型案例

国内城市定位 典型案例

国内城市定位典型案例国内城市定位典型案例1. 北京市: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39度55分,东经116度20分。

北京市地势平坦,四周环山,主要河流有永定河、北运河等。

北京市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的城市设施。

2. 上海市: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位于长江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

上海市地势平坦,东临东海,主要河流有黄浦江、苏州河等。

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外资企业集聚地。

3. 广州市:中国的南方门户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3度6分,东经113度15分。

广州市地势起伏,珠江、东江等主要河流穿城而过。

广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岭南文化,是中国重要的商贸和文化中心。

4. 成都市:中国的西南门户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40分,东经104度4分。

成都市地势平坦,青城山、都江堰等名山名胜点缀其间。

成都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5. 南京市: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长江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2度3分,东经118度46分。

南京市地势平坦,长江、秦淮河等主要河流穿城而过。

南京市曾是中国的首都,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明孝陵、夫子庙等。

6. 武汉市:中国的中部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长江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35分,东经114度17分。

武汉市地势起伏,长江、汉江等主要河流交汇于此。

武汉市被誉为“九省通衢”,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的城市设施。

7. 青岛市:中国的海滨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度3分,东经120度18分。

青岛市地势起伏,黄海环抱,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等。

青岛市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旅游胜地,也是中国啤酒的发源地。

8. 杭州市:中国的风景名城,位于浙江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

中国十大城市群发展规划

中国十大城市群发展规划

中国十大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的国家,城市群发展规划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的城市群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下将介绍中国十大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情况。

一、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

它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经济中心和国际创新高地。

该规划强调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推动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二、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创新力的城市群之一。

它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地。

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高效、绿色和宜居的城市群。

该规划强调加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它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和宜居发展的城市群。

该规划强调加强交通、环境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功能转移和协调发展。

四、成渝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

它包括成都、重庆等地。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面发展、开放合作和创新驱动的城市群。

该规划强调加强产业互补、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放,推动经济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五、济南青岛城市群济南青岛城市群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之一。

它包括济南、青岛等地。

济南青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宜居化和国际化的城市群。

该规划强调加强产业协同、生态保护和文化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

六、苏南城市群苏南城市群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它包括南京、苏州等地。

苏南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创新型和宜居型的城市群。

该规划强调加强产业研发、人才引进和文化交流,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提升。

七、武汉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之一。

中国的主要城市与城市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城市与城市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城市与城市地理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城市的国家,其中一些城市具有显著的地理特点。

这些城市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经济和政治地位,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中国的主要城市及其地理特点进行探讨。

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的中心。

该城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地处平原与山区的交汇处。

北京的地理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1 位置优势:北京地处中国的中部地带,紧邻天津港和首都机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

1.2 气候条件: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是北京的天气特点之一。

1.3 自然景观:北京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长城、颐和园、故宫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二、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是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该城市位于中国东海沿岸,地理特点如下:2.1 沿海城市: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河口地带,是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

由于沿海位置,上海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对外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2.2 现代化建设:上海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高楼大厦、现代化建筑遍布全市。

城市规模庞大,呈现出繁忙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2.3 文化的交融:上海既有汇集了全球各种美食的国际化餐厅,又保留了传统的老式弄堂和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该城市地理特点如下:3.1 热带气候:广州位于南海沿岸,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比较温暖。

这种气候条件有助于广州经济的发展,例如热带水果的生产和贸易。

3.2 资源丰富:广州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等,为广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3.3 国际化特色: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加工区和对外贸易中心,国际化的氛围在该城市尤为明显。

四、重庆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内陆城市中最大的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彻底成功的逆袭:深圳如果要推出一个城市来代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那必然是深圳,没有之一。

不必说出身于小渔村,即便十年前深圳也还只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窗口和试验区的形象。

当特区不特,十字路口迷茫的深圳人一边疾呼“深圳你被谁抛弃”一边并不曾放慢脚步,而是在产业升级、人口扩容、城市转型成功的基础上,在短短几年内被社会公认跨入了一线城市的行列,使得延续多年的“第四城”之争顿时烟消云散。

西方人在谈论二战后亚洲崛起的时候,常用“东亚奇迹”“汉江奇迹”“香江奇迹”这些词来指代二战后日本和四小龙通过来料加工、进口替代、产业升级等战略实现了产业层次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的高端化。

如果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也有奇迹,深圳必然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因为深圳是目前内地唯一一个成功复制四小龙模式实现产业和社会发展高端化的城市,没有之一。

君不见佛山东莞还在腾笼换鸟,苏州无锡还在苦苦挣扎?也正是《抛弃》之后这10年,深圳摆脱了靠政策、靠香港的的印象,成功地在中华城市的银河系中找到了独一无二的特色和坐标。

可谓鲤鱼跃龙门,从南海渔民一跃成为比肩北上广的豪门,但绝不土豪。

中兴、华为、平安、招银、朗科、比亚迪、腾讯、联发科……虽然被称为山寨之都,却也是公认的、特色鲜明的创新之都。

这就是深圳,其浓厚的创业和创新氛围及由此形成的创业生态足以让上海广州甚至香港黯然失色。

如果中国也算有硅谷,那必然是在中关村和深圳之间选一个。

那么深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当年苏州风头正盛的时候,深圳官方曾组团去参访过,不想此后深圳反而心中有数了。

这个城市深知自己地盘有限,在粗放外延性发展方式盛行的情况下经济总量迟早会被苏州、天津、重庆等大块头超过,即便随后硬生生把这种情况的发生延迟了10年。

然而该来的迟早要来,如今形势已经非常明朗,比总量将不再是深圳特长,比质量比特色才是方向。

未来在扩充地盘无望的情况下,深圳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做好中国的旧金山,即便城市规模不占优势,照样可以非常有活力,有创新,照样可以引领社会潮流,照样可以做国内的一线城市和全球性的世界城市。

经济总量似乎早有准备而不是太大的问题,深圳真正的问题来自于复杂微妙的广深港三角关系。

珠三角作为一国两制拼接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充满着各种多元复杂的城市形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到200km距离就并立三个具有世界城市潜力的大都市,未来的发展无论是自由竞争,还是行政干预都有太多想象的空间。

而深圳作为珠三角的后起之秀和新贵,如何在竞合中塑造全新的格局,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

相信深圳一定能够继续壮大起来,因为毕竟如今他已拥有太多10年前不曾拥有的资本和能力。

2、最堪称典范的逆袭:杭州以普通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之政治地位,旅游城市之大众印象,原本15个副省级城市垫底的城市规模,经过10余年努力经营,与成都武汉等大区中心城市共同跻身当今内地十大城市之列,与成都重庆一道被认为最无异议的1.5线、准一线城市,并且多项重要指标仅次于甚至不亚于北上广深。

他是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后花园,今天的民营企业之都、电子商务之都、休闲生活之都,明天的中国文化创意之都。

传说当年尼克松访华游历杭州抛出了一句“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虽早已无从考证却广为流传,这是杭州上个世纪几十年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

然而同样被称为“天堂”的苏州在世纪之交不但经济上依靠外资声名鹊起,城市建设也棋高一着,古城保护和工业园建设相得益彰双双被奉为典范,苏州园林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周庄古镇水乡又在上海APEC上露了一把,实在是左右逢源大红大紫。

于是原本慢慢吞吞的杭州人着急了,继《深圳你被谁抛弃》,杭州也出现了《杭州你为何坐立不安》,只是没有前者那么知名,却也由此开启了一段历时10多年的狂飙式的发展。

其实杭州城市大发展的序幕,从2001年吞并萧山余杭就揭开了,“天堂硅谷”的口号也在那时提出。

在此之前,杭州常年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中倒数第二的市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支撑着排名第二的经济产值,发展空间非常受限。

而萧山余杭的撤市设区,为杭州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和发展空间。

充裕的工业用地和良好的商务环境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同时孵化了大量的科技企业,改变了原先民企一枝独大的局面,同时大幅提高了先进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和整个工业的科技含量;充裕的资金用于旧城改造、疏浚水系、改善人居环境,大大提高了土地增值能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炒房团和投资客;活跃的本地经济和强大的区域辐射力,则使杭州的金融产业和高端商业发展出了一线城市的竞争力。

杭州的经济结构和城市面貌已得到全方位、大幅度的优化。

这10年堪称杭州近代城建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主政领导也被认为功绩堪比苏、白。

杭州的这段发展,堪称经营城市的典范,然其并非孤本,在青岛大连等城市的发展中都能看到似曾相识的影子,只是杭州做得更好:更细致、更全面、更持久、更彻底。

就连经营城市策略饱受诟病的弊端——高房价,杭州也做到了极致。

似乎已经成功逆袭的杭州,可以停下喘口气了吗?不行,根本不行。

即便凭借软实力被商界视为京沪广深之后的第五城,杭州身后紧跟着成都重庆,同样富有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不断改善的交通物流和商务氛围,越来越旺的人气,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富有竞争力的生产生活成本和强大的区域辐射力……而论硬指标,杭州的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虽然已经大大提高,却依然与前述大区中心城市有着显著的差距。

尤其是底子雄厚且近年势头强劲的老对手南京,前不久刚完成政区调整成为少有的下辖行政单元没有县市全部为区的城市,其数项指标瞬间甩开杭州一大截,大幅扩张的决心已经昭然若揭。

杭州也早传出富阳临安撤县设区的消息,估计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可显然还是比南京慢了一步。

论GDP总量杭州先后被成都武汉超越,后面盯得最紧的就是南京,更要命的是杭州近年经济增长放缓而南京稳健中开始发力,2013年人均GDP铁定反超,而这似乎只是刚刚揭开一个序幕而已。

论综合实力,在当前中国大城市的实力榜单上,杭州长居八九名的位置,除北上广深外前面大个头的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先后逐年攀升并逐渐稳固,杭州的地位还远远没有固定,稍不留神就有跌出前10的危险!论区位,杭州与南京苏州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成也上海败也上海。

附近魔都巨大的磁场,使得长三角群雄并立却分工明确、秩序严明,宁杭甬苏四城分别在政治文化、商务文创、港口航运、工业经济等方面与上海有分庭抗礼之势,却没有一个能像深圳一样在周边中心城市挤压下仍能茁壮成长并取得比肩穗港的地位。

长三角第二城事实上尚未真正决出,南京有这个定位,杭州有这个气势,苏州宁波都不甘示弱。

这方面,成都武汉沈阳西安这类大区中心城市天然具有称霸一方的地缘优势,虽然也各自都有来自大区内部的挑战,但毕竟比起魔都的强势容易应付多了。

如果不能像深圳一样成功上位,以实力脱颖而出成为长三角第二城,一旦未来东西部发展均衡化,中西部真正成长起来将拱起重庆成都武汉等超大城市,杭州南京苏州将像美国东北部城市带那样沦为纽约旁边的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

更何况,无论是天堂硅谷,还是创意之都,杭州距离当初设定的目标还很远,其IT和文化创意产业不但尚未能在一线城市中脱颖而出,即便与长沙之类的二线强市相比也没有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这一切使得杭州的未来,依然是坐立不安。

很显然,杭州需要二次创业,需要2.0版的逆势上扬。

逆袭尚未完全成功,杭州加油!3、最善于造势的逆袭:成都喊出响亮口号的未必都能成功,典型的例子比如欧亚大陆桥桥头堡连云港,以及珠海汕头海南几个特区。

成都这10年比较成功,似乎距离“第四城”的目标越来越近,虽然事实上还很远。

作为西部开发的领头羊,1997年重庆脱离四川直辖,顿时风光无限扬眉吐气。

3年后,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新周刊杂志却撇开重庆力捧成都为第四城和“西部开发的领头羊”。

出于何种目的已经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全国人民都并没有把所谓第四城之说当回事,除了成都自己。

此后这个城市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所归,开始以第四城自居,并以一段突飞猛进的发展去证明自己,即便在其老对手重庆最红火最得势的日子也毫无畏惧和退让。

10年后的今天,私家车保有量、机场吞吐量、领事馆数量、500强个数、财富论坛……成都有越来越多的硬指标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城,在国内成为最擅长造势经营和最吸引眼球的城市之一,并成为国际公认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城市之一且排名非常靠前。

说起来,也许成都真得感谢新周刊,似乎是这份杂志让成都发现了自己,萌生了自信,明确了目标,从一个基础羸弱的普通大区中心城市直逼一线。

如果说深圳和杭州的逆袭是悄无声息干出来的,成都的逆袭则是早早就被喊出来的。

可是成都的逆袭真的成功了吗?只能说部分。

虽然第一财经最近策划的“新一线”把成都排在杭州前面,虽然成都机场、领馆、500强等指标超过杭州,但抛开地缘优势相关指标,成都的富裕发达程度尤其人均指标还与杭州有较大差距,与长三角珠三角很多城市都有差距,不过是靠1400万人口堆出了全国前八的GDP。

其实从历史看未来,在东部三极之外,川渝定可成一极。

只是这第四极核心之争,重庆同样实力强劲势头凶猛,成都要胜出着实不易。

成渝之争堪比广深,真乃既生瑜何生亮!无论如何,成都还是非常有吸引力和潜力的。

他不但经营城市本身,也在试图为国人塑造一种介于北上广深和桂林大理丽江凤凰两类生活方式之间的折衷选择,这正是成都最富有魅力的所在,希望早日真正实现!4、最出乎意料的逆袭:长沙自打芒果台的节目风靡全国,长沙这个几千年都默默无闻的城市开始成为一颗魅力超新星。

然而长沙摆出来的成绩并不局限于湖南卫视傲人的表现,及其传奇突围对传媒界举国无双的意义。

一路伴随琼瑶剧、娱乐节目、跨年晚会崛起的,还有三一和中联这对重工翘楚,还有注射了激素般连年迅猛攀升的人均收入和G DP。

另外,长沙的软件、动漫产业也向来实力不俗。

其实单凭三一和中联的传奇实力和业界地位,足以使长沙这个城市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版图上赢得直逼深圳的荣誉。

而长沙还有傲人的传媒、动漫、软件等文化产业,可谓软硬皆强,这点甚至杭州都还比不过,更不用说还主要靠外延式发展的成都武汉。

所以,长沙还是真有料的,而且都是杀手锏。

即便长沙超过京沪宁杭的人均GDP、中西部第一的人均收入被普遍认为是湘省统计部门的不朽功绩,中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全球城市之一这些名头却也显然还是有据可依。

现在的长沙,综合实力已今非昔比。

在中部,中心城市的竞争以前一直被认为是郑州与武汉两大交通枢纽的竞争,确切说是郑州对武汉的挑战。

然而近几年,长沙多数主要指标已经超越郑州直逼武汉,不少核心指标甚至已经领先。

除了颇具竞争力的产业经济,就连机场都能在毫无区位优势的情况下盖过大区中心武汉。

加之武广高铁与沪昆高铁将在长沙交汇形成不亚于武汉的铁路枢纽,长沙的竞争力必然得到持续、全面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