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缩版
工业通风

(3)设计通风量的确定
• 稳定通风与非稳定通风
• 一种有害物单独散发和多种有害物同 时散发时风量的计算确定
1)当有害物性质、对人体的作用相同或相近 时,分别计算所得的风量相加作为总的通 风量;
2)当有害物性质不同时,取分别计算所得风 量中较大者作为总的通风量。
• 对有害物的一般控制方法 1、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2、通风方法 按通风的范围划分:
局部通风(控制在局部) 全面通风 按通风的动力划分: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
全面通风(机械通风)
• 通风除尘系统的一般构成、作用 由排风罩、净化设备、风机、风管及附件等组成
自然通风(热压作用)
聚丙烯晴纤维(德拉伦)耐温性能与涤纶相同,但耐水解性 更优,价格稍贵,各方面性能都很优良。在电站锅炉除尘 有广泛应用。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诺梅克斯、芳纶1313)耐温200℃,尺 寸稳定性好,难以燃烧,有阻燃性。抗水解性能差。在同 类材质中价格较便宜。是用作高温滤料的主要材质。
滤料
聚(苯)砜胺纤维(芳砜纶、苏砜—T) 系与诺梅克斯属同一族的高分 子聚合物,耐温性能也相同,耐水解,尺寸稳定性差。
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 粒径 粒径的测量方法
显微镜法: 定向粒径 长轴粒径 短轴粒径 筛分法:筛粉粒径 沉降法:斯托克斯粒径(在同种流体中,与粉尘
密度相同、沉降速度相同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 粒径分布
粒径的频率分布 中位径 分布函数
粒径分布函数:
d
f (dc)
lim
d dc 0
c
d (dc )
重力沉降室和惯性除尘器
工业通风说明书完整版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建环 08-2班姓名符岳俏学号 ************ 指导教师徐老师报告日期 2010年6月目录摘要 (2)一、方案的选择 (2)1、送风量与排风量的确定 (2)2、气流组织 (2)3、风口的设计 (3)4、风管的设计 (3)二、水力计算 (4)1、排风系统水力计算 (4)1.1计算排风量 (4)1.2计算风口数量n1 (4)2、送风系统水力计算 (4)2.1计算送风量 (4)2.2计算风口数量n1 (4)三、风机的选取 (12)四、感言 (13)参考书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首先是将车库划分成四防火及防排烟个分区,。
然后计算出各分区的排风量和送风量和各个系统的总阻力,进行风口、风道和风机的选型,然后绘制通风系统的平面布置图,完成整个设计。
考虑到车间由于部分分区密集大于2000m3,则该车库的消防系统应采用自动喷淋系统。
考虑到车库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分布的特点,比较各种类设计方案,选择了最合理的送风和防排烟方案,进行了此次设计。
关键词:地下车库通风防排烟一、方案的选择1、送风量与排风量的确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同时放散有害物质,余热和余湿时;全面通风量应按其中所需要最大的空气量计算。
数种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其全面通风量的计算,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散入室内的有害气体数量不能确定时,全面通风量可按类似房间的实测资料或经验数据,按换气次数确定排风量:根据系统形式和建筑形式,由于车库内污染物浓度难以确定,所以决定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通风和排烟量,换气次数6次/h ,由于指导建筑面积和地下车库的净高所以L=V*N 地下车库净高为3.2m。
工业通风设计说明书

目录前言 (1)第一章基础资料 (2)第二章全面通风方法的选择 (2)第三章通风系统的划分 (2)第四章全面通风通风量的计算 (3)第五章风管的布置 (3)第六章风管断面形状和风管材料的选择 (4)第七章进、排风口的布置 (4)第八章系统的水力计算 (4)第九章通风机的选择 (9)参考文献 (10)指导老师评语 (11)前言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外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不仅在改善民用建筑和生产车间的空气条件、保护人们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在许多工业部门起着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提高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通风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技术手段,合理组织气流,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余热和余湿,创造适宜的生产环境,达到保护工人身心健康和保护大气环境的目的。
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有害物源不固定等原因,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者采用局部排风后,室内的有害物浓度仍超过卫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的效果与通风量以及通风气流组织有关。
根据实际工艺在有害物散发点直接把有害物质搜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分为进风和排风。
为了维持室内一定的压力,一般采用机械通风。
第一章基础资料1、气象资料长春地区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1.2℃,湿球温度23.6℃,相对湿度64%,夏季室外平均风速3.5m/s。
2、土建资料该厂房建筑面积为1700.4m2,框架结构、梁下高为5m。
窗户为单层木制结构,尺寸为1200×3000(mm×mm),距地面900mm。
第二章全面通风方法的选择由于生产条件限制、有害物源不固定等原因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者采用局部排风后,室内有害物浓度仍超过卫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的效果和通风量以及通风气流组织有关。
根据实际工艺在有害物散发点直接把有害物质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
工业通风(第三版)第三章

• 外部吸气罩 L=L1 (1+ KD)
– L1:污染气流量
流量比法的特点
• 考虑了吹吸气流的联合作用 • 气幕隔断能力的关键是射流的动量,主张以低速 气流代替高速气流 • 研究了罩的几何尺寸的影响
本章小结
• 通风罩的基本要求 • 各类排风罩的原理、特点 • 排风罩的风量计算(原理性的公式) – 密闭罩 L=L1 + L2 – 通风柜 L=L1 + kvF
• 定义
接受式排风罩(receiving hood):设在污染 源附近,利用生产过程中污染气的自身运行接 受和排除有害物质的局部排风罩。如高温热源 上部的伞形罩、砂轮机的吸尘罩等。
• 原理
直接接受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气体
• 特点(与外部接受罩的比较)
– 罩口外气流的成因不同
• 外部罩:罩口抽吸 • 接受罩:污染气体本身
• 特点
– 排风量小、排风效果好 – 操作维修不方便
排风的原因及风口设置
• 罩内设备运动造成正压 • 物料带入空气造成正压 • 罩内外温差造成正压 三者的共同作用造成开口处、缝隙处的污染气体外溢 排风口的位置应设于正压高处(不能设在有害物的 浓度高处、散发速度高处)
• 排风量的确定 L=L1 + L2 + (L3 + L4)
大容积密闭罩 large space enclosure;closed booth
在较大范围内将整个放散有害物质的设备或有关工艺过程全部密闭起来 的排风罩。
二、排风柜
• 定义
排风柜( laboratory hood;fume hood):一种三面围挡,一面敞开 或装有操作拉门的柜式排风罩。
• 原理
工业通风手册

工业通风手册一、通风基础知识1.通风的定义和作用:介绍通风的基本概念,说明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控制中的重要性。
2.通风原理:阐述通风的基本原理,包括气流组织、压力差等基本概念。
二、通风系统设计1.通风系统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通风系统,如机械通风、自然通风等。
2.设计原则与流程:说明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布局、设备选型等。
三、通风设备与部件1.通风设备:介绍各种通风设备,如风机、阀门、消声器等。
2.部件与材料:说明通风系统中常用的部件和材料,如过滤器、管道、保温材料等。
四、通风测量与评估1.测量方法:介绍测量通风系统性能的方法和工具。
2.评估标准:说明评估通风系统性能的常用指标和标准。
五、通风安全标准1.安全规定:介绍工业通风系统的相关安全规定和标准。
2.健康与环境影响:评估通风系统对工人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六、工业污染控制1.污染来源与影响:分析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污染来源及其对环境和工人的影响。
2.控制技术与方法:介绍工业污染控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如废气处理、噪声控制等。
七、通风系统维护与管理1.日常维护:说明对通风系统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故障诊断与排除:介绍常见的通风系统故障及其诊断和排除方法。
3.性能优化:提供优化通风系统性能的建议和措施。
八、通风案例分析1.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通风系统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2.案例分析: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状况等方面。
3.案例总结: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九、未来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探讨当前和未来通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如智能化、节能化等。
2.法规与标准:分析未来工业通风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学 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 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 级: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土建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 印制二○一二年七月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一章通风系统设计1.1 控制工业槽有害物排风量计算根据国家标准设计,条缝式槽边排风罩的断面尺寸(E×F)共有三种:250mm×250mm、250mm×200mm、200mm×200mm。
本设计采用高截面:E×F=250mm×250mm。
因为镀铬槽和镀锌槽的规格为:1200mm×800mm×800mm。
槽宽800mm>700mm,采用双侧排风。
镀铬槽:镀铬槽的控制风速x v=0.5m/s,槽内溶液温度为58 ℃。
总排风量为:0.222xBL v ABA⎛⎫= ⎪⎝⎭= 2×0.5×1.2×0.8×[0.8/(2×1.2)]=0.77 m3/s=2774 m3/h每一侧的排风量为:L1=L/2=0.385 m3/s=1386 m3/h假设条缝口风速为:0v=8m/s采用等高条缝,条缝口面积为:f=L1/ 0v=0.385/8=0.048 m2条缝高度:h=f/A=0.048/1.2=40mmf/F1=0.024/(0.25×0.25)=0.768>0.3,为了保证条缝口上速度均匀,每一侧分设3个罩子。
则:f/(3×F1)=0.256<0.3。
罩口局部阻力为:22vpξρ∆==2.34×1.2×8×8/2=90pa镀锌槽的计算与镀铬槽的类似,镀锌槽的控制风速x v=0.4m/s,槽内溶液温度为60 ℃。
各工业槽的计算结果如下:编号槽名断面尺寸(E x F)排风罩类型控制风速VX(m/s)总排风量(m3/h)单侧立管数(个)条缝口风速(m/s)条缝口高度(mm)阻力(pa)1镀铬槽250×250高截面双侧排风罩0.52774384090 2镀锌槽250×250高截面双侧排风罩0.42219283290各工业槽槽边排风罩的排风量共为:2774×30+ 2219×15= 116505 m3/h =32.36 m3/s1.2 工业槽散热量的计算工业槽四周表面的散热量,计算公式为:式中:F——设备外表面积,m2α——对流系数,对于垂直面为2.55 x 10-3,对于水平面为3.24 x 10-3,kW/(m2·K);Δt——设备外表面和室内空气温度差,℃;——设备表面的辐射系数,kw/(m2·K4);Cf——设备外表面的温度,℃;tb‘——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某企业加工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某企业加工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本课程设计旨在为某企业加工车间设计一个有效的通风除尘系统。
背景包括该企业加工车间存在的通风除尘问题以及对员工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影响。
目标是通过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通风除尘系统,改善车间空气质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降低粉尘和污染物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概述工业通风的基础知识,包括通风原理、通风系统组成部分等。
工业通风是指通过机械设备,通过改变空气流动方式,控制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以满足特定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的一种技术。
通风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可以有效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工人健康,降低污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通风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输入新鲜空气,替换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调节室内温湿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风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进风口:通风系统的起始部分,通过进风口输入新鲜空气。
进风口应位于车间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可以通过过滤设备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进风口:通风系统的起始部分,通过进风口输入新鲜空气。
进风口应位于车间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可以通过过滤设备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送风管道:将新鲜空气从进风口输送到加工车间,通过合理布置送风管道,可以确保空气流动均匀,并且把新鲜空气送到需要的位置。
送风管道:将新鲜空气从进风口输送到加工车间,通过合理布置送风管道,可以确保空气流动均匀,并且把新鲜空气送到需要的位置。
送风管道:将新鲜空气从进风口输送到加工车间,通过合理布置送风管道,可以确保空气流动均匀,并且把新鲜空气送到需要的位置。
送风管道:将新鲜空气从进风口输送到加工车间,通过合理布置送风管道,可以确保空气流动均匀,并且把新鲜空气送到需要的位置。
排风口:通风系统的出口部分,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车间。
排风口应位于车间相对污染源较远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过滤设备净化排出的空气。
排风口:通风系统的出口部分,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车间。
排风口应位于车间相对污染源较远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过滤设备净化排出的空气。
工业通风技术

• 醋酸乙酯的通风量: Q2
m2 180 1000 600m3 / h c y 2 cx 2 300 0
• 则全面通风量为: Q Q1 Q2 5400 600 6000m3 / h
6.1 概述
• ②按换气次数进行计算
换气次数,次/h,一般取6~8次/h 通风量,m3/h
在工业建筑中,应尽量利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来改善
车间的环境条件。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 设置其他装置;当散放的尘量和有害气体量不大时, 可考虑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
6.1 概述
6.1 概述
• 自然通风换气量计算:
散至工作区的有效热量系数,选值见表 通风换气量,m3/h 散至车间内的总余热量,kJ/h
6.1 概述
送风口应设在有害物质浓度较小区域,排风口应设在污染
源的附近或有害物质浓度较高区域,尽可能多地将有害物 质排出室外
整个车间,还应尽量使进风气流分布均匀,减少死角 在有可能突然发生有大量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
还应考虑必要的事故通风(emergency ventilation)
6.1 概述
6.1 概述
6.1 概述
• 局部排风
局部排风(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在散发有害物质
的局部地点设置排风罩捕集有害物质并将其排至室外 的通风方式。这是生产车间控制局部空气污染最有效、罩、净化装置、风
管及通风机等部分。
6.2.1 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1.局部密闭罩 特点:体积小,材料消耗少,操作与检修方便; 适用:产尘点固定、产尘气流速度较小且连续产尘的地点。 2.整体密闭罩 特点:容积大,密闭性好。 适用:多点尘源、携气流速大或有振动的产尘设备。 3.大容积密闭罩 特点:容积大,可缓冲产尘气流,减少局部正压,设备检 修可在罩内进行。 适用:多点源、阵发性、气流速度大的设备和污染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溶胶: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
粉尘的来源:1、固体物料的机械粉碎和研磨。
2、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包装及运输。
3、物质的燃烧。
4、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的氧化和凝结危害人体的途径: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粉尘的尘化作用:使粉尘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常见一次尘化作用主要有1剪切压缩2诱导气流3综合气流4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影响气象条件的环境参数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流速及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与外界对流、辐射、表面汗液蒸发三种形式进行。
(呼吸和排泄只排出少部分热量)1对流换热取决与空气的温度和流速。
2辐射散热只取决于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
与空气温度无关3蒸发散热主要取决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流速。
4热舒适: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意识状态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防治工业有害物的综合措施一、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有害物的产生。
湿式作业代替干式作业;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尽量使生产工艺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避免有害物与人直接接触。
二、采用通风措施控制有害物。
三、个人防护。
四、建立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
五、合理选择厂址自然通风:依靠室外空气温差所造成的热压, 或利用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 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 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
全面通风: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 即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的污染物浓度稀释至最高容许浓度限值以下, 消除余热、余湿。
局部排风系统由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四部分组成局部排风:在污染物产生地点直接进行捕集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机械通风:依靠风机造成的压力使空气流动气流组织:合理地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用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确定气流组织方式的原则(1)排风口尽量靠近污染物源或污染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污染物迅速从室内排出(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要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排至室外(3)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质在局部地区积聚。
排风口位置的确定尘源密闭后,要防止粉尘外逸,还需通过排风消除罩内正压。
(1)机械设备运动(2)物料运动(3)罩内外温度差排风口位置确定的原则是:排风口应设在罩内压力最高的部位,以利于消除正压;不应在含尘气流浓度高的部位或飞溅区内控制风速法原理:使排风量在边缘控制点上形成能使有害物吸入罩内的控制风速的方法。
控制点就是距吸气口最远的污染物散发点。
控制风速是控制点的空气运动速度周围空气吸入量L2与污染气体发生量L1的比值称为流量比污染气体刚好全部被罩排走(即不发生污染逸出)时的流量比K称为极限流量比槽边排风罩常见形式有平口式和条缝式大门空气幕按送风方式:侧送式、下、上送式按气流温度:热、等温、冷空气幕吹吸式通风:利用射流作为动力,把污染物输送到排风罩口,再由其排除,或者利用射流阻挡、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容积密度:松散状态下单位体积颗粒物的质量真密度:设法排除颗粒之间及颗粒内部的空气,所测出的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颗粒物的质量。
斯托克斯粒径:在同一流体中,与尘粒密度相同并且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体直径。
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分散度)颗粒物中各种粒径所占比例除尘器全效率含尘气体通过除尘器时所捕集的粉尘量占进入除尘器的粉尘总量的百分数旋风除尘器内的流场(1)外涡旋----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的气流.(2)内涡旋----沿轴心向上旋转运动的气流.(3)上涡旋----在旋风除尘器顶盖, 排气管外面与筒体内壁之间形成的局部涡流, 它可降低除尘效率;惯性除尘器使用条件:适用于净化d≥20μm非纤维性粉尘。
初级除尘临界粒径(分割粒径): 所谓临界直径, 是指使离心力F l与向心气流作用力P相等的尘粒直径, 从概率统计的观点看, 这种尘粒的分离效率为50% , 因此临界直径用dc50表示. 根据F l=P即可推得dc50的计算式.旋风除尘器的进口形式有直入式、蜗壳式和轴流式。
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因素(1)进口速度u↑: dc50↓,η↑,ΔP↑,但u过大二次扬尘增加,一般u=12~25m/s,(2)筒体直径D↓,η↑,一般D≤0.8m;排管D p↓,η↑,一般D p=(0.5~0.6)D。
(3)筒体和锥体总高度H=5D为宜,长锥体可提高效率。
(4)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渗入外部空气,可使效率显著下降。
过滤风速:指单位时间每平方米滤料表面积上所通过的空气量。
反电晕:大量中性尘粒由气流带出除尘器使除尘效果急剧恶化袋式除尘器的结构1.机械振动(打)清灰的除尘器2.回转式逆气流反吹除尘器3.脉冲喷吹清灰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滤料使用温度的限制,处理高温烟气时,必须冷却到滤料可能承受的温度。
2.处理高温、高湿气体时,为防止水蒸气在滤袋上凝结,应对管道及除尘器保温,必要时还可进行加热。
3.不宜处理含有油雾、凝结水和粘性粉尘的气体。
4.不能用于带有火花的烟气。
5.处理含尘浓度高的气体时,最好采用两级除尘。
影响电除尘效果的因素1.粉尘的比电阻:比电阻在104~1011Ω·cm之间的粉尘, 电除尘效果好.低比电阻粉尘:二次飞扬高比电阻粉尘:反电晕2. 气体含尘浓度:含尘浓度太高:电晕闭塞现象大于30g/m3时,必须设预净化设备3. 气流速度:随气流速度的增大, 粉尘在除尘器内停留的时间缩短, 荷电的机会降低. 同时, 风速增大二次扬尘量也增大.选择除尘器时应考虑以下问题:1. 选用的除尘器必须满足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2. 粉尘的性质和粒径分布3. 气体的含尘浓度4. 气体的温度和性质5. 除下粉尘的处理问题6. 其他(经济指标,维护管理等)摩擦阻力:由于空气本身的粘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沿程能量损失,称为摩擦阻力或沿程阻力。
局部阻力:空气流经风管中的管件及设备时,由于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变化以及产生涡流造成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
当量直径:与矩形风管有相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的原型风管的直径。
设某一圆型风管中的空气流量与矩形风管的空气流量相等,并且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也相等,则该圆型风管的直径就称为此矩形风管的流量当量直径,假定流速法的计算步骤和方法1、绘制通风或空调系统轴测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
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间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2、确定合理的空气流速流速高,风管断面小,材料耗用少,建造费用小;但是系统的阻力大,动力消耗增大,运用费用增加。
对除尘系统会增加设备和管道的摩损,对空调系统会增加噪声。
流速低,阻力小,动力消耗少;但是风管断面大,材料和建造费用大,风管占用的空间也增大。
对除尘系统流速过低会使粉尘沉积堵塞管道。
因此,必须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合理的流速。
根据经验总结,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参照表确定。
3.根据各风管的风量和选择的流速,按计算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并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确定风管断面尺寸时,应采用规范统一规定的通风管道规格。
风管断面尺寸确定后,应按管内实际流速计算阻力。
阻力计算应从最不利环路(即阻力最大的环路)开始4、并联管路的阻力计算衡量标准:对于一般的通风系统,两支管的阻力差应不超过15%,除尘系统应不超过10%5、计算系统的总阻力6、选择风机(1)确定风机的类型(2)计算拟选风机的风量和风压风压附加系数,一般的送排风系统1.1~1.15;除尘系统1.15~1.2;风量附加系数,一般的送排风系统1.1;除尘系统1.1~1.15。
(3)当风机在非标准状态下工作时,换算成标准状态均匀送风管道.要求送风管道从风管侧壁上的若干风口(或短管), 以相同的出口速度, 均匀地把等量的空气送入室内, 这种送风管道均匀送风管道的构造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均匀送风管道的断面变化(即断面逐渐缩小)而侧风口(或短管)的面积相等; 另一种是送风管道的断面不变化而侧风口(或短管)的面积都不相等.实现均匀送风的基本条件:1、保持各侧孔静压P j相等2、保持各侧孔流量系数μ相等;3、增大出流角α,大于60°,接近90气力输送系统可分为吸送式、压送式、混合式,以及循环式四大类.自然通风作用原理通风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空气流动。
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自然通风可以分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余压: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建筑物或其他物体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风压:和远处未受扰动的气流相比,由于风的作用在建筑物表面所形成的空气静压力变化某一建筑物受到风压、热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各窗孔的内外压差等于风压和热压单独作用时窗孔内外压差之和。
避风天窗:在普通天窗上增设挡风板,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证天窗排风口在任何风向下都处于负压区。
避风天窗的形式:(1)矩形天窗(2)下沉式天窗(3)曲(折)线形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