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温度对Al_Cu_Ni诱导Si薄膜晶化进程的影响
退火温度对铝钕薄膜性能的影响

图 1 不同退火温度 Al-Nd 合金薄膜的 SEM 照片
金薄膜经高真空 230 ℃退火 1 h 退火,发现颗粒半径
变细小,且更致密,无小丘。
当退火温度提高到 300
℃时,Al-Nd 合金薄膜表面颗粒变大,出现小丘。
同
时,溅射功率为 350 W 的小丘数量明显多于150 W。
2.2 不同 Nd 浓度的 Al-Nd 薄膜的表面形貌对比
对比不同 Nd 浓度的 Al-Nd 靶材,采用相同的工
艺条件制备 Al-Nd 薄膜。
两种薄膜均在 300 ℃高真空
中退火 1 h,其退火后的 SEM 形貌如图 2 所示。
图 2 不同 Nd 掺杂比的 Al-Nd 合金薄膜 SEM 照片
2.3 退火前后 AFM 分析
由图 3 可看出,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Al-Nd
膜的晶粒大小在增加,而晶粒半径在减小。
同时,采
用溅射功率高的薄膜的颗粒大小反而小。
对比溅射功
率为 150 W 和 350 W 的 Al-Nd 合金薄膜可发现:退火
图 3 不同退火温度 Al-Nd 合金薄膜的 AFM 照片
集成电路应用 第。
退火温度对SiC薄膜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

退 火 温 度 对
-./
薄 膜 结 构 和 光 学 特 性 的 影 响
沙振东 ( , 吴雪 梅( , 诸葛兰剑 !
(( 0 苏州大 学 物理系, 苏州 !( #" "% ; 苏州 ! (# ""% ) ! 0 苏州大学 分析测试中心,
摘要: 采用 磁控溅 射技 术在 1$-. 基 片上 制备 出 -./ 薄 膜 。将 样 品 放在 管 式 退火 炉 中 通 2 ! 保 护, 分
作者简介: 沙振东 ( ( )*" $ ) , 男, 泰州人, 在读硕士, 从事纳米材 料的制 备和物性 研究; 吴雪梅 ( ( )% ’ + ) , 女, 山东人 , 教 授, 博 士, 现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物性研究。
!4 微 细 加 工 技 术 ! 551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优 于 ! "# 。以 上所 有的 测量 均在 室温 下进 行。 处 的峰 消失 了, 而 在 4>3 <# = * 和 * 52 5 <# = * 处却 出 现 了很 明显 的 吸 收 峰, 对 应 $ %— ? 的 反 对 称 伸 展 振 动 。这 表明 样品 在 * 55 5 6 高 温退 火后 , 由 于制备 工 艺 的限 制, 系 统 中 可 能 有 ?! 混 入, 生成化学计量趋 !"# 退 火温 度对 $%& 结构 的影 响 样品 在不 同 退 火 温 度 下 的 ’() 谱 图 如 图 * 所 示 。根 据 +), 卡片 (粉 末衍射 卡组 ) 可 知, 在 -! . / 0, 1* . 2 0,11 . * 0, 1/. ! 0 和 34. ! 0 处 分 别 对 应 着 $ ( % ! **) , $% ( 4! 5) , $%& ( *5/) , $% 基片 和 $ %& ( !54 ) 。样 品在 经 455 6 退 火后 , ’() 谱 图 在 ! 5 0 7 45 0 之 间 有 一个 较宽的 非晶 包, 并伴 有硅 的 衍 峰射 , 说明此时 是晶 态和 非晶 态共 存。 经 155 6 退火 后 , !5 0 7 45 0 之 间 的 非晶 包 已 明 显 减 弱, 硅 的 衍峰 射 强 度 也 在 锐 减 。经 25 5 6 退 火 后 , 非晶包 和硅的衍射峰均 已经 不 见了 , 取而 代 之 的 是 两 个 $%& 衍 射 峰 , * 555 6 退 火后 $%& 衍 射峰 强度 进 一步 增 强。 这 说 明随 着 退 火 温 度 的 提高 , 薄 膜从 非 晶 态 和 晶 态共 存 逐 渐 向 晶 态 转变 , 而且 $ %& 在 255 6 开 始 时 就 有 晶 相 出 现 。 曾
退火温度对Al掺杂ZnO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收稿 日期 :2 1 6 1 0 卜0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金项 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 目 ( 9 3 1 0C 2 ) 作者简介 :李雪勇 ( 9 3 ,男 ,湖南嘉禾人 ,湖南工业大学讲 师 ,中南 大学博士生 ,主要从事光 电功能薄膜材料 的研究 , 17 -)
第 2 卷 第 5期 5 21年 9 01 月
湖
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o .5NO 5 1 . 2 S p 01 e .2 1
J u n l f n n Un v r i f c n l g o r a o Hu a i e s yo h o o y t Te
退火温度对 A 掺杂 Z O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l n
物 (rnp rn cn ut go ie C t sae t o d c n xd ,T O) a i 薄膜也 随之
ZA )在 可见 光 区域内具有 较高 的透射 率 和较 低 的 O 电阻率 ,与 I O薄膜相 比,Z T AO薄膜 中的 Z O价格 n 便宜 ,来 源丰 富 ,无 毒 ,在氢 等离子 体 中的稳定 性
Ab ta t h n AI Z sr c :T eZ O: ( AO )f ms r e o i do ls b t ts yu igaDC a t ema n to p t r i ed p s e nga s u s ae s r ci g erns ut — l we t s r b n e v e
s n等材料 自然储量少 ,且 IO薄膜制备 工艺复杂 、成 T
本高 、有 毒 、稳 定性 差 ,从而 限制 了它 在实 践 中的 广泛使用 。A 掺杂 的 Z O透 明导 电薄膜 ( n A1 l n Z O: ,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

的前 景 。硅薄 膜材 料分 非 晶硅 和 多 晶硅 2 , 晶硅 薄 膜材 种 非 料制 造工 艺 相 对 简单 , 转 换 效率 低 、 命 短 、 定 性 差[ 但 寿 稳 , 将其进 一步 晶化成 寿命 长 、 转换 效率 相 对 高 的多 晶硅 薄膜 材 料被认 为是 薄膜太 阳能 电池未 来 发展 的方 向 , 非 晶 硅薄 膜 将
0 引言
太 阳能 电池 作 为一 种 清 洁能 源 正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重 视 。太 阳能电池分 为单 晶 硅 、 晶硅 和 薄膜 太 阳能 电 池 等 。 多 单 晶硅和 多晶硅 电池 技术 成 熟 、 率 高 , 成 本 较 高 。薄 膜 效 但
材料 与单 晶硅 和多 晶硅 材料相 比 , 成 本 降低方 面具 有诱 人 在
Abta t sr c
U n o e mo p o ssl o i i e o i d b d p da r h u i c n f m sd p st yPEC D, n n e ld a 5 C o h, h, h, h; i l e V a d a n ae t8 0。 fr2 3 6 8
法) 在玻璃 上低 温 沉 积非 晶硅 薄 膜 , 利 用 常 规 电 阻加 热 炉 再 退火制 备多 晶硅 薄膜 。
1 实 验
第 一步 , 清洗 过 的石 英玻 璃衬底 置 于 P C D系统 中 , 将 EV
射 频辉 光放 电分 解 SH H 制 得 非 晶硅 薄 膜 。真 空 度 为 i + 5 6 1 一 a 氢稀 释 比为 9 , 积室 中电极 间 距 为 2m, . × 0 P , 5 沉 c
a e a a y e sn ir - ma c te ig a d s a n n lc r n mi r s o e Th e u t h w h t t e r lt n b — r n lz d u i g m c o Ra n s a t rn n c n i g e e to c o c p . e rs l s o ta h eai e s o t e n e ld tm p r t r n n e l d tme n h r s s me c i c lp i t . we n a n ae e e a u e a d a n a e i ,a d t e ei o r ia on s t Ke r s y wo d P VD ,a S :H h n fl ,p t h n fl ,s c n a y c y t l z t n EC — t i i m o y Si i i t ms e o d r r s al a i ,Ra n s a t rn i o ma c te i g,S EM
退火温度对透明导电InSnGaMo氧化物薄膜性能的影响

退火温度对透明导电InSnGaMo氧化物薄膜性能的影响刘振华;刘宝琴;张春伟;王书昶;刘拥军;何军辉【期刊名称】《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年(卷),期】2011(025)002【摘要】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出可见光透过率高、电阻率极低的Ga、Mo共掺杂ITO基透明导电InSnGaMo复合氧化物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表面形貌、光电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InSnGaMo复合氧化物薄膜形貌、光电性能均有很大影响。
XRD、SEM和霍尔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晶粒度增大,电阻率快速下降,可见光平均透过率明显提高。
当退火温度为500℃时,InSnGaMo复合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最低为1.46×10-4Ω·cm,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最高分别为6.56×1020cm-3、65cm2/(V·s),在可见及近红外区平均透过率达92%以上,尤其当波长为362nm时,最高透射率可达99%。
【总页数】5页(P331-334,343)【作者】刘振华;刘宝琴;张春伟;王书昶;刘拥军;何军辉【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22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84.4【相关文献】1.退火温度对ZnO/Mo/ZnO透明导电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2.退火温度对透明导电Ga2O3/ITO周期多层膜性能的影响3.退火温度对ZnO∶Al透明导电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4.透明导电薄膜(I):掺杂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5.Mg掺杂量和退火温度对Mg_xZn_(1-x)O∶Al紫外透明导电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退火温度对La_3Ga_5SiO_14_薄膜结构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第39卷第3期人 工 晶 体 学 报 V o.l 39 N o .3 2010年6月 J OURNA L OF SYNTHET I C CRY S TAL S J une ,2010退火温度对La 3Ga 5SiO 14薄膜结构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张 雯1,王继扬1,季振国2,李红霞3,娄 垚2(1.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杭州310018;3.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4)摘要: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S i (100)衬底上制备了L a 3G a 5Si O 14薄膜,并研究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衬底温度为室温时生长的薄膜经过800 以上的高温退火后,由最初的无定形态转变为无规则取向的多晶结构。
衬底温度为400 时生长的薄膜经过800 退火处理后呈现无序的多晶形态。
当退火温度进一步升高至1000 时,XRD 图谱显示薄膜由最初的(220)和(300)两个结晶方向转变为以(200)和(400)为主要取向的多晶结构。
表面形貌分析表明:衬底温度为400 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颗粒尺寸逐渐增大,表面无裂纹,而衬底温度为室温时生长的薄膜退火后则出现大量的裂缝、孔洞等缺陷。
关键词:La 3G a 5S i O 14薄膜;脉冲激光沉积;退火温度;微观结构中图分类号:O 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85X (2010)03 0588 05收稿日期:2009 03 26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重中之重学科开放研究基金(AM T200506 005)作者简介:张 雯(1983 ),女,山西省人,博士研究生。
E m ai :l z hangw en_syg @126.co m通讯作者:王继扬,教授。
E m ai:l j y w ang @sdu .edu .c nE ffects of Anneali ng Te 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 and SurfaceM orphol ogyof La 3Ga 5SiO 14Thin F ilm sZ HANG W en 1,WANG J i yang 1,JI Zhen guo 2,LI H ong x ia 3,LOU Yao2(1.S tateK ey Laborat ory of C rystalM aterial s ,Sh andong Un i versity ,J i nan 250100,Ch i n a ;2.S c h ool of E lectron ics and Infor m ati on,H angz hou D ianz iU n i vers it y ,H angz h ou 310018,Ch i na ;3.K ey Lab oratory ofM echan i calM anu f acture and Auto m ati on ,M i n istry of Edu cati on ,Zh eji ang U n i vers it y ofTechnol ogy ,H angz hou 310014,Ch i na)(R eceive d 26M a rch 2009)A bstract :La 3Ga 5S i O 14(LGS )thin fil m s w ere fabricated by pu lsed laser depositi o n techn i q ue on Si(100)substrates .The effects of anneali n g te m perature on the str ucture and surface m orpho l o gy of thefil m s w ere i n vestigated .Annea led above 800 ,the LGS thin fil m s gro w n at roo m te m perature changefr o m a m orphous str ucture to po l y crysta lli n e .Co m pared w it h the (220)and (300)o ri e ntations o f thefil m s prepared at 400 ,LGS thin fil m s show ne w crystalli n e or i e n tations after annealing at 800 ,andstrong (200)and (400)pre ferred o ri e ntations are sho w n in XRD patter ns as the annea ling te mperatureincreased to 1000 .The surface m orpho logy stud ies i n d icated that when t h e substrate te m perat u re is400 the fil m s 'gra i n size i n crease w ith the annealing te m perature increasing ,and the SE M picturespresent the change o f crysta l structure obviousl y .The fil m s gro w n at roo m te m perat u re have a largenum ber of defects ,such as cracks and holes .第3期张 雯等:退火温度对L a3G a5S i O14薄膜结构及表面形貌的影响589K ey words:La3Ga5Si O14th i n fil m;pulsed l a ser depositi o n;anneali n g te m perature;m icr ostruct u re1 引 言硅酸镓镧(La3Ga5S i O14,简称LGS)晶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压电材料,鉴于其优异的性能,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 4]。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摘要:通过PECVD法于不同温度直接沉积非晶硅(a-Si∶H)薄膜,选择于850℃分别退火2h、3h、6h、8h,于700℃分别退火5h、7h、10h、13h,于900℃分别退火1h、3h、8h,分别于720℃、790℃、840℃、900℃、940℃退火1h,然后用拉曼光谱和SEM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退火温度与退火时间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出现一系列晶化效果好的极值点。
关键词:PECVD法;非晶硅薄膜;多晶硅薄膜;二次晶化;拉曼光谱;扫描电镜0引言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等。
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技术成熟、效率高,但成本较高。
薄膜材料与单晶硅和多晶硅材料相比,在成本降低方面具有诱人的前景。
硅薄膜材料分非晶硅和多晶硅2种,非晶硅薄膜材料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但转换效率低、寿命短、稳定性差,将其进一步晶化成寿命长、转换效率相对高的多晶硅薄膜材料被认为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未来发展的方向,将非晶硅薄膜材料二次晶化成为多晶硅薄膜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多晶硅薄膜泛指晶粒在几(十)纳米到厘米级的硅薄膜。
制备多晶硅薄膜主要包括2个过程---沉积硅膜和再晶化。
2个过程都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沉积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物理气相沉积法(PVD)。
低温下沉积硅薄膜难以形成较大的晶粒,不利于制备较高效率的电池,需要通过二次晶化技术,提高晶粒尺寸。
目前,二次晶化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晶化法(SPC)金属诱导晶化(MIC)、区熔晶化(ZMR)等。
本实验先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法)在玻璃上低温沉积非晶硅薄膜,再利用常规电阻加热炉退火制备多晶硅薄膜。
1实验第一步,将清洗过的石英玻璃衬底置于PECVD系统中,射频辉光放电分解SiH4+H2制得非晶硅薄膜。
真空度为5.6×10-4Pa,氢稀释比为95%,沉积室中电极间距为2cm,工作气压为133.3Pa,放电功率为60W,沉积时间为2.5h,厚度约为0.84μm。
退火温度对高纯Al_1wt_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第34卷 第6期2009年6月HEAT T RE AT ME NT OF MET ALSVol .34No 16June 2009退火温度对高纯A l 21wt%S i 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杨永刚,杨亚卓,廖 赞,王欣平,江 轩(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摘要: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硬度、电导率的测试,观察高纯A l 21wt%Si 合金中共晶相分布随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变化,研究其对材料组织、硬度及电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金开始再结晶温度为300℃,晶粒开始长大温度为450℃;合金硬度值随共晶Si 相固溶量的增大而升高,电导率随其固溶量的增大而降低;共晶Si 相在α2A l 基体中固溶时,退火温度高于450℃扩散系数增大、510℃达到固溶极限。
关键词:高纯A l 2Si 合金;共晶相;显微组织;电导率中图分类号:TG146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26051(2009)0620081203Effect of annea li n g tem pera ture on m i 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of h i gh pur ity A l 21wt%S i a lloyY ANG Yong 2gang,Y ANG Ya 2zhuo,L I A O Zan,WANG Xin 2p ing,J I A NG Xuan(GR I KI N Advanced M aterials Co 1L td 1,General Research I nstitute f or Non 2Ferr ousMetals,Beijing 100088,China )Abstract:W ith the hel p of op tical m icr oscopy,scanning electr on m icr oscopy,hardness test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asure ment,the distributi on variati on of the eutectic phase with annealing te mperature of recrystallizati on in A l 21wt%Si all oy was observed and effect on m icr ostructure and perf or mance of the all oy was investigated 1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te mperature of recrystallizati on is 300℃;the initial te mperature of grain gr owth is 450℃1The hardness of the all oy increases with the s olid s olubility of Si eutectic phase increasing,whil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creases 1W hen the Si eutectic phase is s olved in α2A l substrate,the diffusi 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hile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450℃,and the s olid s olubility reaches maxi m u m at 510℃1Key words:high purity A l 2Si all oy;eutectic phase;m icr ostructure;electrical conductivity收稿日期:2008212214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D0405001040131)作者简介:杨永刚(1974—),男,河北泊头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高纯金属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为在 300
退火后 A l S 、 i Cu S i和 N i S i薄 退火后
膜的 XRD 图谱。由图 1 可以看出经过 300
A l S、 i Cu S i和 N i Si薄膜的 XRD 图谱中均未出现 Si 的衍射峰 ; 此时因退火温度较低, 金属层和 S i层界 面处的原子扩散能力较差, 扩散进程较短, 即扩散至 金属层中的 S i原子浓度很小 , 尚未达到 Si原子固相 晶化的临界浓度 C s, 故此时 3 种金属诱导下的 S i薄 膜均未出现明显的衍射峰。
摘要 : 基于金属诱导晶化方 法 ,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离子 镀技术制 备了 A l S 、 i Cu Si和 N i S i薄膜。采 用真空退 火炉和 X 射线衍射 仪 于不同温度下对样品进行了退火试验并分析了退火后薄膜物相结构的 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 A l诱导 Si薄膜晶化的效果最好 , Cu 次 之 , N i诱导 S i薄膜晶 化的效果较差 ; A l可 在退火温度为 400 关键词 : 硅薄膜 ; 退火 ; 晶化过程 ; 扩散 中图分类号 : T M 914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254 6051( 2010) 06 0033 04 时诱导 Si薄膜 晶化 , 且随 退火温度的升高 S i的平均 晶粒尺寸增大 ; Cu S i薄膜的内应力较大和 N i Si薄膜中 N i/S i界面 处难以形成 N iS i 、 N i诱导 S i薄膜 晶化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 2 是 Cu
收稿日期 : 2010 01 07 基金项目 : 陕西省教 育厅科学 技术研究 计划 ( 09 J K 623 ) 和西安 理工 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基金 ( 101 210905) 作者简介 : 蒋百灵 ( 1960! ) , 男 , 陕 西渭南 人 , 材料 学院院 长 , 博 士生导师 , 主要 从事 材料 表面 改性 研究。 联系 电话 : E m ai: l jb @ l xau t . edu . cn 029 82312617,
34
第 35 卷
1 试验方法
室温下, 采用 UDP450 磁控溅射离子镀设备于玻 璃基体上分别沉积了 A l 、 Cu 、 N i金属薄膜 , 随后在 其上制备了非晶硅薄膜。玻璃基体在进行薄膜沉积之 前于丙酮溶液中进行 10 m in 超声波清洗并用冷风吹 干。溅射靶材的纯度均为 99 99 % , 其中 S i靶材选用 p 型高纯多晶硅。在本底真空度为 4 0 ∀ 10 Pa 时进
表 1 退火前 A l Si 、 Cu S i和 N i S i薄膜中各层的厚度 Tab le 1 Th ickness of every layer in A l S i , Cu S i and N i S i th in film s before annealing
薄膜 厚度 / n m Al 930 Cu 600 Ni 680 a Si 640
Effect of annealing te mperature on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A ,l Cu, N i induced Si fil ms
JI ANG B ai ling , L I H ong tao , CA IM in l,i M I AO Q i lin, YANG Bo ( D epartm ent o fM ater ia l Sc ience and Eng ineering , X i an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 X i an Shaanx i 710048, Ch ina) Ab stract : B ased on m eta l induced crysta llization m ethod, A l S,i Cu S i and N i Si fil m s w ere prepared by DC magnetron sputter ion plating techn ique A nnea ling exper i m ent under d ifferen t te m pera ture and bu lk phase structure o f the fil m s afte r annealing w as ca rr ied by vacuum annealing furnace and X ray diffrac tion( XRD )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 ffect o fA l induced crystallization of S i fil m is the best , and then is Cu, the last is N i A fter annea ling at 400 , cry sta llites is found in S i fil m by A l induced and the averag e crysta l size is increased a t higher temperature H igh inte rnal stress o f Cu Si fil m and ha rd to for m the N iSi2 around N i/Si interface in the N i S i fil m are the m a in reasons o f that the effect of Cu and N i induced crysta llization of S i fil m s a re wo rse K ey w ords : S i films; annea ling ; crysta llization process ; diffuse
第 35 卷 2010年
第 6期 6月
V ol 35 N o 6
H EAT TREATMENT OF METALS
June 2010
退火温度对 A 、 l Cu 、 N i诱导 Si薄膜晶化进程的影响
蒋百灵 , 李洪涛, 蔡敏利, 苗启林 , 杨 波 710048) (西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陕西 西安
F ig 1 XRD pa tterns of A l S , i Cu S i and N i S i
图 2 为 400
退火后 A l Si 、 Cu S i和 N i S i薄膜 退火后 A l Si
的 XRD 图谱。由图 2 可看出经过 400
薄膜中出现了明显的 S i衍射峰 , S i( 111) 晶面的衍射 峰最强; Cu S i薄膜中仅出现了微弱的 S i( 111) 晶面 衍射峰; 而 N i S i薄膜中未出现任何 Si的衍射峰。
3
行薄膜沉 积, 保持 Ar 气流量为 15 sccm ( mL /m in) , 工作真空度为 2 0 ∀ 10 P a 。沉积 A 、 l Cu、 N i和 Si薄
1
膜的靶电流分别为 1 5 、1 、 1 和 0 5 A, 沉积时间分 别为 60 、 60 、 60 和 180 m in 。 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JS M 6700F ) 测量了 退火前 A 、 l Cu、 N i和 Si薄膜各自的厚度 ; 采用 GSL 1600X 真空管式高温退火炉对样品进行了退火试验 , 退火温度分别为 300 、 400 和 500 均为 2 h , 其中升温速率为 5
。晶态硅
( nc Si 、 c Si 、 m c S i)薄膜太阳能电池因与非晶硅薄 膜 ( a S i)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 高的光电 转换效率 ( 约 为 18 % , 尤其是在 强光范围 内 )且无效率衰减问题等优点, 在大面积、工业化生 产太阳能 光电 转 换硅 薄 膜领 域 有着 广 300 退火后 A l Si 、 Cu S i和 N i S i薄膜的 XRD 图谱 th in fil m s after annea ling a t 300
/m in , 随炉冷却至室
温, 退火过程中真空度为 5 0 ∀ 10 P a ; 通过 X 射线 衍射仪 ( Cu 靶辐射 ) 对薄膜的物相结构进行 分析 ( 仪 器参 数: 特 征 X 射 线波 长 = 1 540562 nm, 步长 0 02# , 扫 描 速 度 10# /m in , 管 压 40 kV, 管 流 40 mA ), 根据谢乐公式计算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
35
根据谢乐公式计算出 A l S i薄膜中 A l和 S i的平 均晶粒尺寸分别为 50 21 nm 和 16 57 nm。与 300 退火相比 , 400 退火时 , A 、 l S i原子在 A l /S i界面 处相互扩散的速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扩散至 A l层中的 S i原子的浓度很快超过了固相晶化的临界 浓度 C s ; 同时温度升高时, S i原子的形核速率会加 快, 从而使 S i原子在 A l层中很快进行了固相晶化 , 缩短了晶化时间, 故此时 A l S i薄膜中出现了明显的 S i衍射峰。根据 XRD 图谱测出 Cu S i和 N i Si薄膜此 时的内应力分别为 27 8 GP a 和 14 7 GPa , 远高于 A l S i薄膜的内应 力 ( - 0 5 GP a) , 说明在 400 退火 时, 退火过程中提供给 Cu S i和 N i Si薄膜的能量主 要用于消除 Cu、 N i和 Si各薄膜内在的缺陷, 而金属 层和 S i层界面处虽亦发生了原子间的相互扩散, 但 扩散能力仍较低; 同时 Cu S i的 XRD 图谱中亦出现 了 CuO ( 313) 衍射峰, 说明退火过程中 Cu 原子部分 发生了氧化, 此时扩散至 Cu 层中的 S i原子虽然达到 了临界浓 度 C s , 但 固 相 晶化 的 程 度很 低 , 因 此在 XRD 图谱中仅能看到微弱的 S i衍射峰。文献 [ 11] 研 究表明, N i诱导 S i薄膜晶化的实质是 N i 、 Si原子在 N i /S i界面处发生反应生成 N iS i Si 2; 随着 N i 2的迁移 , 亚稳态非晶硅薄 膜才能转变 为稳态的 晶态 S i薄膜。 而欲在 N i /S i界面处 形成 N iS i2, 则 N i 、 Si原子必须 先在界面处形成 N i Si键 , 400 退 火时, 随 着 N i 、 S i原子沿界面的相互扩散, N i /S i界面处可能存在很 多 N i S i键 , 但因进一步扩散的能量不够 , 尚未形成 S i薄膜晶化所必须的 N iS i2, 致使此时 S i薄膜未发生 晶化。 图 3 为 500 退火后 A l Si 、 Cu S i和 N i S i薄膜 退火后 A l 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