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肥对茶叶长势及病虫害的影响

合集下载

茶叶种植过程中螯合态叶面肥的应用研究

茶叶种植过程中螯合态叶面肥的应用研究

2020年第08期在密闭的环境中,确保储存环境的温度恒定性,与此同时,如果储存环境过于潮湿,也会使普洱茶出现发霉的情况,所以应该在干燥环境中储存普洱茶。

2.2构建完善质量安全生产体系以普洱茶安全卫生作为核心问题,应该在普洱茶种植、发酵的每一个环节引起重视,全面监控普洱茶的质量。

普洱茶的种植环节应在施肥、病虫害防治阶段,以农家肥、饼肥、商品有机肥为主,将肥料均匀施加在沟内即可,而在病虫害防治时,针对影响茶树较大的害虫(蚜虫、螨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减少农药的使用,在农业防治中应该经常在茶园内松土,将滋生害虫的场所进行清理,在冬季需要修剪阴枝、病枝、枯枝等,并针对压梢的虫卵进行及时采摘,以此来减少虫口密度,在农药防治阶段应选择低毒的药剂。

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害虫的天敌达到防治目的。

在制作工序中,应该严格遵守原料加工、成品加工、发酵环节、压制环节的各个步骤,确保普洱茶形成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滋味浓厚、汤色黄绿清亮的品质,而针对渥堆工艺的熟茶,其品质应该呈现为汤色红浓、香气独特、滋味醇厚的特点。

2.3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在21世纪下,为了有效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实现普洱茶的健康发展,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对普洱茶自动化生产设备、发酵控制装置予以构建,以往我国在生产普洱茶时,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制茶技术作为支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采用传统的普洱茶生产方法,环境卫生较差,难以有效控制发酵条件,降低最终的茶品发酵质量,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加强科技投入以及设备研发,如自动潮水设备、保温保湿发酵控制装置、自动化旋转翻堆技术等,从而实现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自动化、清洁化、数字化、标准化的发展,有效提高普洱茶的生产水平,确保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在科技投入中,需要对便捷化的普洱茶质量检测技术进行应用,在检测食品安全性中,主要以气相色谱法为主,该检测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简单易行、成本低的特点,且在色谱技术推动下,应该研制耐高温的开管注、选择性好以及灵敏度高的检测器,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具有显著的作用,而在现场快速检测中,微生物检测、食品检测中广泛应用纳米生物传感器,有效提高检测质量。

叶面肥喷施对茶叶中GABA含量的影响

叶面肥喷施对茶叶中GABA含量的影响

f e ti r l i z e r s c o u l d i n c r e a s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t h e GABA c o n t e n t i n f r e s h t e a l e a v e s . T h e GABA c o n t e n t i n f r e s h l e a v e s ma x i mu m r e a c h 0 . 7 7,0 . 5 1,0 . 48 mg / g a t t h r e e f o l i a r f e r t i l i z e r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5,5, 0. 3 g / L,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h i c h ma d e f r o m b l a c k t e a,t h e GABA c o n t e n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r e d u c e d t o 0. 45,0 . 1,0 . 08 mg / g . I t wa s f 0 u n d t h a t
WU Q i n - y a n , Y A N G J i n g - h u i , C H E N H o n g — z h o u , C H E N L u , Z H U A N G Y i — q i n g
( Z h e  ̄i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i n H i l l A r e a o f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 J u r o n g 2 1 2 4 0 0 , J i a n g s u , C h i n a )

不同类型叶面肥喷施茶叶效果研究

不同类型叶面肥喷施茶叶效果研究

12试验设计 .
分别选取 上述 四种类 型的茶叶 专用叶面肥 品种各 一个 , 用清水作 对照 , 五个处理 , 设 随机区组 , 重复三次。试验连续进 行五轮 ,每轮鲜叶采摘后一天第一次喷施 ,一 星期 后补喷一
次. 尽量喷到叶片背 面 , 时间上午 8 f- 00 , : -l: 喷后六小 时下 O 0
作者简 介: 向永 生( 9 2 , 湖北来凤人 , 17 一) 男, 农艺师, 硕士 。
随着气温 的升高 , 其增产效果 随之提高 。 统计分析显示 , 当气 温较高 时 , 其产 量与复合 型叶面肥 和调 节型叶面肥相 比无 明 显差异 。 生物 型叶面肥则相反 , 随着温度 的上升 , 其增产效果 逐步下降 。 统计 分析发现 , 当气温较低时 , 其增产效果与复合
处理三 E : 2 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 云大 10 , 2 ”调
合态 )S g g M ( 一. / , o 螫合态 )O g g60 SK 一 . / , 倍液均匀喷雾 ; SK 0
节型 , 含芸苔素内酯 00 6/ g l0 ,1gK ,O 0倍液均匀喷雾 ; 处理 四 E : 3 武汉 维斯康生物科 技有 限公 司生产 的 “ 茶多 收植 物生化动力液”, 生物型 , 氨基酸 总量 ≥lO/ ,0 液 O g 6 0倍 L
已日渐普及 , 随着叶面肥 的广泛使用 , 商品叶面肥品种也 日渐丰
均匀喷雾 ;
处理五 E : 4 武汉天穗生 物工程有 限公 司生 产的 “ 施丰 农 生态营养液”,复合型 ,氨基酸总量 ≥10/ ,微量元素 ( 0g L B、
Z 、 、u F 、 ) n Mn C 、eMo 总量  ̄2gL 大 量元 素 ( P0 、2 总 > 0/ , N、1 K0)

叶面肥的缺点

叶面肥的缺点

叶面肥的缺点叶面肥的缺点叶面肥是一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常用的肥料,可以通过喷洒或涂抹在植物叶面上,被吸收后为植物提供养分。

然而,使用叶面肥也存在一些缺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叶面肥的缺点。

一、容易造成浪费使用叶面肥时需要将其喷洒或涂抹在植物的叶面上,这样才能被植物吸收。

但是,在喷洒或涂抹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不当操作而造成浪费。

例如,当喷洒量过大或者没有均匀分布时,会导致部分养分流失或者被风吹散。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误差,如喷洒的角度不对、距离不足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养分的利用效率。

二、易导致病虫害由于叶面肥是直接施于植物表面的肥料,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吸引病虫害。

这是因为叶面肥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营养元素和水分,这些营养元素和水分会吸引一些病菌、虫害等害虫,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受到影响。

在使用叶面肥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避免给植物带来不必要的病虫害。

三、易造成植物过度施肥叶面肥是一种速效肥料,可以快速为植物提供养分,但是也容易造成植物过度施肥。

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喷洒量过大,会导致植物吸收的养分超过了其需求量,从而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会导致植株生长迅速、茎秆变细、叶片变小等现象。

因此,在使用叶面肥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和频次,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四、易影响土壤环境由于叶面肥是直接施于植物表面的肥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土壤环境污染。

这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喷洒或者涂抹不均匀的情况,导致部分营养元素流失到土壤中,从而影响到土壤的生态环境。

此外,在长期使用叶面肥的情况下,也容易造成土壤酸化、盐渍化等问题,从而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

五、易受气候影响使用叶面肥时需要注意天气情况,因为气候会直接影响到叶面肥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高温天气下喷洒或涂抹叶面肥会导致养分流失过快,从而影响到植物的吸收效果。

在低温天气下喷洒或涂抹叶面肥则会导致养分吸收速度过慢,从而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

综上所述,虽然叶面肥具有速效、方便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茶园病虫害是困扰茶农的一大难题。

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茶园的病虫害防治非常关键。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1. 选品:选用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茶树品种,如四季春、云南大叶种等。

这些品种的生长势强,抗病虫害力强,不仅茶叶品质好,产量也高。

2. 土壤改良:对茶园的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可以依据土壤性质进行针对性施肥,如富含钾的肥料对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 病虫害监测:定期对茶园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早期病虫害,给予及时的防治措施。

茶园病虫害监测方法有很多种,如黄板捕捉、白布摆放和细菌悬浮液喷洒等方法。

4. 合理施药:针对不同病虫害,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施药。

同时要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严格控制药剂用量和使用频次,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等自然因素进行病虫害防治。

如引入各种有益昆虫,如蜜蜂、豆娘等,通过对病虫害的食物链控制,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综合起来,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配合使用,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才能得到最大化。

只有持续的科学管理和防治,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茶树是喜酸性植物,最适宜pH值在 4.0-6.5之间,而山东土壤pH值偏高,且由于pH值偏高导致部分元素有效性含量降低,使茶树营养不良。

因此,如何改善山东茶园茶树营养条件,使北方茶树健康茁壮成长,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施肥给茶树补给营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即为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茶园营养问题。

本实验通过对北方新建茶园进行施肥处理及各项指标测定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增产、增质的效应:1.对北方新建茶园施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料、有机无机混施肥、矿质营养肥料、控释肥、叶面肥。

2.测定各处理茶树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试验中各肥料处理均能促进茶树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其中对茶树百芽重、芽头密度和产量肥效较明显,各处理以生物有机肥和叶面肥同时施用肥效最为显著,各肥料单独处理中以生物有机肥最明显。

3.测定各处理茶树光合指标,结果各处理可显著提高茶树的光合速率,部分处理同时可降低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而对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影响不明显。

4.测定各处理茶树生化成分含量。

各处理对茶树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以生物有机肥和叶面肥同时施用肥效最为显著,各肥料单独处理中以生物有机肥最明显,均能显著降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含量,而对茶叶中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1 引言1.1 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山东省种茶的面积也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几年种茶面积迅速扩大。

山东省气候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所产茶叶具有香高、味浓、耐冲泡的特点,品质较高;且因为山东茶区病虫害较少,危害较轻,因此一般茶园不使用农药,所产茶叶安全性高。

但因为山东茶区是茶树次适宜生长区,茶园土壤存在pH值偏高,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偏低或偏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的品质。

如何解决北方茶园土壤存在的不利因素,使茶树健康茁壮生长,提高整个山东茶区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二)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二)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二)引言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叶病虫害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健康。

正文一、优化土壤环境1. 调整土壤酸碱度:合理施用石灰,增加土壤的pH值,抑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2. 改善土壤通透性:适量施入有机质,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促进蓄水蓄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3. 进行土壤养护: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并进行土壤修复,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物多样性。

4. 设置营养田:通过种植次生物种,提供茶树所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质量。

5. 利用生物菌群:应用益生菌、菌肥等生物制剂,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增强土壤抑制病虫害的能力。

二、防治病害1. 主动监测病害:通过安装监测装置,监测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和趋势,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如寄生蜂、真菌等,对茶树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3.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通过育种选育,培育出抗病虫害的茶树新品种,减少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4. 合理施用化学药剂:在病虫害高发期采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5. 温度调控:合理控制温度,如套袋、覆盖等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增强光合作用1. 优化光照条件:调整树冠结构,保证茶树叶片能充分接收阳光,并进行合理修剪,减少阴湿环境。

2. 施肥增强光合作用:增施氮、磷、钾等养分元素,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效率。

3. 喷洒叶面肥:采用叶面喷肥技术,为茶树提供养分,增强光合作用。

4. 应用光合促进剂:利用光合促进剂,增强茶树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5. 编制合理的茶树栽培密度:适当控制茶树栽培密度,减少茶树间竞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四、改进绿色防控技术1. 探索无农药防控技术:研发无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的新方法,减少农药残留。

2. 茶园生态调节:通过调节茶园生态系统,提高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侵袭。

茶树施肥技术

茶树施肥技术

茶树施肥技术茶树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对于茶叶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茶树的生长状况、增加叶片的营养含量,同时还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本文将从施肥的时机、施肥的种类以及施肥的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茶树的施肥技术。

首先,茶树的施肥时机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施肥可分为春季施肥、夏季施肥和秋季施肥三个时期。

春季施肥主要以基肥为主,可在整地前或整地同时进行。

基肥的施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茶树品种和种植密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每亩茶园施用有机肥5000-8000公斤,氮磷钾配比为10:5:10。

春季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茶树在新周期内的营养需求,促进新梢的生长和茶叶的开展。

夏季施肥主要以追肥为主,适合在茶树开始生长的时候施用。

追肥的种类可以选择氮肥和叶面肥等。

氮肥的施用量要控制在每亩茶园15-20公斤以内,以免过量施肥导致根系发达而茶树长势不佳。

叶面肥的施用量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茶树发育旺盛时适量施用可以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

秋季施肥主要以封肥为主,适合在霜降之前进行。

封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茶树的根系和储备养分,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

封肥的种类可以选择有机肥和磷肥等。

有机肥的施用量要增加,可达到每亩茶园8000-10000公斤。

磷肥的施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进行适度调整,一般为每亩茶园3-5公斤。

其次,茶树的施肥种类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茶树需要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等。

氮元素是茶树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叶片的形成。

磷元素是提高茶叶品质的重要元素,施用磷肥可以增加叶片中的咖啡碱含量和茶多酚含量。

钾元素则有助于提高茶树的抗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最后,正确的施肥方法能够更好地利用施肥的效果。

一般来说,施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避免在茶树生长缓慢或进入休眠期时施肥,以免浪费肥料和造成茶树养分积累。

其次,施肥时要均匀撒布,并将肥料埋入土壤中,以防止养分流失和气味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试 验示 范 。
小 区面积 1 3 3 4 m 2 。两 次重复 , 试 验处理 茶树长 势基本 一致 , 追肥 、 除草 、 病虫 害防治 、 采摘等 田 间管 理措施 一致 。 l - 5 施药方法
本 试验 于 2 0 1 2年 3月 2 7日、 4月 1 1日 、 4月

2 2一
试验研究
嘲 比 枫 保
2 0 1 3年第 3期 总第 1 3 7 期
表 1 叶面肥对茶树长势及病害的影响
1 . 6 . 5 茶 树长 势 的直 观效果 在上 述 4 次调 查 的同时 , 通过 目测评 价茶 树
3日3 次调查 中 , 鲜叶产量分别 比对 照增加 5 . 4 %、 1 1 . 2 %、 1 6 . 4 %; 干茶产 量分 别 比对 照增 加 6 . 9 %、
试 验设 在 湖北 省英 山县 红 山镇乌 云 山茶场 石则 兵 和石则 军两 户茶 园 中。该 试验 田为多年
生茶 园 , 树龄 8 年, 茶 园总面积 为 3 8 h m 2 , 四周为 杂木 山地 和山林 , 茶 园土壤为黄 棕壤 , p H值 6 . 6 , 土壤有机 质为 2 7 . 3 g / k g , 肥力 中等 , 安装有 喷灌设 施, 灌溉状况 良好 , 地势为低山缓坡地 , 光 照充沛 。
嘲 北 楫 保
2 0 1 3 年第 3期 总第 1 3 7 期
试验硼夯
叶面肥对茶 叶长势及病虫害 的影响
胡义元 刘水利 段巧枝 肖迎 春
( 英山县植保站 中图分类号 : ¥ 1 5 8 文献标识码 : B 4 3 8 7 0 0 )
Hale Waihona Puke 文章编号 : 1 0 0 5 — 6 1 1 4 ( 2 0 1 3 ) 0 3 — 0 2 2 — 0 0 2
1 . 2 供 试 作 物
茶叶 , 品种 为无性 系扦插 的 白毫早 。
l - 3 试 验 地
分别于百芽重 调查 的同时 , 每处理 随机取 i 点, 每点用 自制的 0 . 1 l m 2 的正方框调查每 0 . 1 l m 2 芽 头数量 。
1 . 6 . 3 鲜 叶 产 量
为评价普绿通 叶面肥对茶树 的百芽( 叶) 重、 长势 、 产量 、 出芽整 齐度 、 茶 园效益 等方 面 的影 响, 为 大面积 推广应 用提供 科学 依据 , 按 照全 国 农 技推 广 中心病虫 防 治处 和湖北 省植保 总站 安 排 ,我们 承担 并实 施 了普绿 通 叶面肥在 茶树 上
≥3 %。
分别于喷药前后 一周 即 3 月2 1日、 4 月 3日、 4 月1 8日、 5 月 3日共调查 4 次, 每次 随机 抽取五 点, 每点采摘茶芽 、 一芽一 叶 、 一芽两叶各 1 0 0 个, 每 种共 5 0 0 个, 带 回用 天平称 其重量 。
1 . 6 . 2 芽 头 数 量
试验 共设 2 个 处理 , 即普绿 通 叶面肥 1 0 0 0
倍 浓度 叶面喷雾 , 小 区面 积 6 6 7 0 m ; 清水对 照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3
理 干茶数量 , 计算 每 6 6 7 m 2 干茶 产量 。
作者 简介 : 胡 义元( 1 9 6 8 . ) , 男, 农艺 师 , 从 事病虫测 报及 防治工作 。
的叶色 、 出芽 整齐 度等茶 树 长势情 况 。 1 . 6 . 6 茶 树病 害发 生情况调 查 每 次调 查 时 ,每小 区 随机 取茶 芽 下第 三 片 叶, 按 国家 分级标 准 , 统计 茶 叶主要 病害 茶褐 色
叶斑病 和茶 炭疽 病每 级病 叶数 , 计 算 病情 指数 。 1 . 7 计 算方法 鲜 叶产量 ( k g / 6 6 7 m 2 ) =
×芽头 数量 X 6 0 X1 0 0 × 覆 盖率
( 注: 覆盖 率按 8 5 % 计算 ) 干茶产量( k g / 6 6 7 m  ̄ ) = 鲜叶产量 X 制作干茶量/
由表 1 可看 出 , 茶 褐色 叶斑病处 理 区病 情指
数 由3 月2 1日后 2 . 6 3 下 降到 5 月 3日的 1 . 7 O , 下
1 . 4 试 验 处 理 .
根据 1 . 6 . 1和 1 . 6 . 2调 查 的数 据和茶 棚面覆 盖率 , 计算 每 6 6 7 m 2 一 芽一 叶鲜 叶产 量 。
1 . 6 . 4 干 茶 产 量
分别 于喷施前后一周 , 称 其农 民 自采一 芽一 叶鲜 叶 l k g , 由乌 云山茶场 制成 干茶 , 统计 每处
1 . 6 . 1 百 芽 重
普绿 通 叶面肥 ( 含腐 植酸水 溶肥料 ) , 剂型 :
粉剂 ( 由北 京普绿 通生 物肥料 厂生 产和提供 ) 。 其 主要 有效 成分 为 : 腐 植酸 I >4 . 0 %, 氮、 磷、 钾 ( N+P O , +K O) ≥2 0 . 0 %, 植物免疫增产蛋 白
1 2 . 4 %、 1 7 . 4 %。每 一芽一 叶鲜 叶制作 干茶 平
均 比对 照 多 2 . 6 7 g 。
2 . 3 茶树 长势直 观情 况 每次 调查 中 , 通 过对茶 树长 势 目测观察 , 普
绿 通 叶面肥 1 0 0 0 倍 处理 区叶 片呈浓绿 色 , 清水
对 照 区叶片 呈淡 绿色 , 并有零 星青 绿色 ; 处 理 区 出芽整 齐度 平均 比对 照 区略高 。 2 . 4 茶树 病 害发生情 况
2 6日共喷施 3 次, 采用背负式机动 喷雾器 和手动 喷雾器常规 方法喷雾 , 喷雾重点部位是茶棚 面及 茶树 中上部 , 每6 6 7 m2 喷水量 6 0 , 药 液采用 二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 1 供 试药剂
次稀 释法按 1 0 0 0 倍进 行稀 释 。
1 . 6 调 查 记 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