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6化石吟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最新7篇)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最新7篇)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最新7篇)《化石吟》教案篇一《化石吟》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4.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联想想像法。

3.讨论点拨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

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 (4)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 (4)
(2)关于节奏。 结合学生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重点指导: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3)关于感情色彩的处理:
①针对刚才同学们读的情况大家互相评价,指出读得好与不好的地方。
②说说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
③师生共同探讨诗歌感情色彩的处理,整体感受。
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前预习
1、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一、解题:(1)理解“吟”的意思。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
③定义化石: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
(3)课题是什么意思?(赞美化石)
二、诵读全诗,加强理解。
1.自由诵读,初步理解。
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能有选择地背诵。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的赞美之情。
4.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作铺垫。 四、全文总结,整体感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感叹科学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
课后训练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本诗,准备下节课展示给同学们听。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备课初案)
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年级

语文七上四单元导学案

语文七上四单元导学案
人:佟海霞 审核人:王秀云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训练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4.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 功的喜悦之情。
17 《看云识天气》
执笔人: 佟海霞 审核人:王秀云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 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 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 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 彩的文章来。 二、【整体感知】 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
也有记载。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
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作者与前人一
样不了解这种幻象产生的原因,便认为是鬼怪作崇。
二、【基础积累】
的奇幻景色,在《崂山观海市作歌》一诗里,十分惊异所看见的奇景:在海天之间,忽然
出现了楼阁、山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这种变幻莫测

七年级《化石吟》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化石吟》导学案及答案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10.丰富和奇异的联想与想像是诗歌的生命。《化石吟》的作者见到化石联想到什么?而本诗作者见到鱼化石又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材料安排的顺序上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不同是: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科目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日期班别 小组 姓名
课题
21《化石吟》
课型
重点课文
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海枯石烂:
乌有:
日转星移:
3、诗歌的第一节分别指的是什么东西?
依次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4、诗歌第二节连续三个疑问在哪节得到了证实?
最后一节。
二、盛,
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hái kéqiǎo qián zhuómǎhǒu mián
2、叹服:称赞而佩服。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乌有:虚幻,不存在日转星移:形容时间的推移。
3、依次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4、最后一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化石吟》精品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化石吟》精品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化石吟》精品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化石吟》精品学案内容预览:新泰实验中学2019-2019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案16、化石吟教师寄语: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巴斯德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要点点拨:《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骸()骨葱茏()()万载( ) 猛犸( ) 躯壳( )1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12、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说了些什么?六、学习小结13、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总结自己本科学习所得。

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地壳()运动频繁的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地陷、海啸等自然灾害。

(2)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这辆汽车由于严重超载()而遭到了交警部门的严厉处罚。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诗节,回答问题。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1 (3)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1 (3)
提问:A“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指谁?怎样理解这句话?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样子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B“海枯石烂,斗转星移……向近代进发。”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时间过多久,成千上万年以后,生命仍然在不断地延续、发展)
(拟人、比喻、第二人称)
2.对诗歌的学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课后训练
课后作业,拓展想象。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逝去万载的世界重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备课组教案、自用教案)
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年级七Biblioteka 科目语文课题
《化石吟》
备课教师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
2.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目标1目标2
备课组教案
自用教案
课前预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小组内组织朗读诗文,选出最好的同学,在班内展示。
合作探究
研读赏析,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层、第三层并结合理解第5节。
(1)一、二组读第一层,三、四组读第三层。
(2)学习分析,思考问题。
①这些最早的动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类是怎样知道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化石吟》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化石吟》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6课《化石吟》学案教师寄语: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要点点拨:《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骸.()骨葱茏..()()2、解释词语奇幻:潜行: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3、课外积累你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二、整体感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三、理解探究7、“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8、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9、“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10、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四、赏析语言1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12、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说了些什么?六、学习小结13、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总结自己本科学习所得。

达标检测(一)理解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地壳.()运动频繁的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地陷、海啸等自然灾害。

(2)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这辆汽车由于严重超载.()而遭到了交警部门的严厉处罚。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他激动起来脸会涨.()得通红。

《化石吟》导学案

《化石吟》导学案

16.《化石吟》导学案青州市海岱学校徐志敏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叹服、海枯石烂”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学习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一、自主预习: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当我们面对这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化石吟》。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hái()骨潜()行) guǒ()藏c长hǒu()躯壳.()魔()1.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2.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3.称赞而且佩服。

()4.(草木)青翠茂盛。

()5.奇异而虚幻。

() 6.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形容经历极长时间。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7.星斗变换位置,比喻时间变化长。

()(3)回忆课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 )的神话( )的真理 ( )的骸骨( )的密码( )的魔法师 ( )的雕刻家(4)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请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在课本中划出),押韵。

2.反复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感情。

朗读指导:(1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二、研读课文:1.2.三、精点赏析(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自主探究: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化石吟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骸( )骨 裹藏( ) 躯壳( ) 葱( )茏 幽( )雅 卓( )越 sh ì( )去 万z ǎi( )
f ǔ( )朽 猛m ǎ( ) h áng( )船 苏醒( )
2、解释句子加点的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冰冷的骸骨..
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 ) (2)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 ) (3)生命的航船从太古..
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 )
(4)形容寂静无声。

( )
(5)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 )
(6)思想的头绪、思路。

( )
(7)称赞而且佩服。

( )
(8)奇异得让人不敢相信。

( )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 (填体裁),作者先通过 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然后具体书写 :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悉心体会。

1、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葱笼描绘恬静阔绰
B .幽雅皱纹和煦辐射
C .思绪奇幻太古判逆
D .躯壳即然亘古悄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1.读后,请你说说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2.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如此安排有何好处?
1.课文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诗歌开头采用问句的形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有很多诗句具有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哲理,试着找出2—3句来赏析。

1—2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想象。

3—6节) 。

7节)回应开头第1、2节,结构上 。

请用简短的话解释诗句的含义。

(1)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2)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省以致善】
你有哪些学习心得或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不妨提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 )
(2)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 )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 )
(4)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 )
(5)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 )
2、下列不是作者想象的一句是( )
A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B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C.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D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3、仿写句子。

(1)例句: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2)例句:历史是张纸,时间是支笔。

4、课外阅读拓展: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

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

”他回答。

“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

“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

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

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

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

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

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

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

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

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

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

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

“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
4).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