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臧敏【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知识储备】一、走近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1927~1983),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宇宙间》等,是文化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
莫顿•亨特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二、了解背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自主学习】1、听课文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七月的一天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人物:我,小伙伴们起因:玩其它游戏玩厌了,很久没爬悬崖了经过:我爬上后不敢下来,经父亲的启发,终于战胜困难。
结果:顺利爬下悬崖。
(2)文章脉络:(一)、起因(1。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

3、课文选入的时候做了删节。课下阅读全文,看看这“悬崖上的一课”对作者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
课题: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品读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2、3
【知识链接】
2、了解背景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提示:
①按照“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的方式进行复述。
②按照“冒险——入险——脱险”的方式进行复述。
二、再读感知
研读“我”入险的部分,圈点勾画出描摹“我”心理的语句,体会其真实、细腻的特点。(勾画相关语句,赏析并做批注。至少找出三处。)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18—28段,爸爸出现了,他是怎样帮助“我”脱险的呢?(作者重点抓住爸爸的什么描写,赏析这些语句)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快速梳理基本故事情节。
2.品味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历程。
3.以事传理,领悟故事所传达的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作者的飞行员传奇经历,良好的素质源于童年时的那一课。
一、初读感知1.积累字词,“怦怦、晕眩、恍惚、惊讶”2.复述课文。
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清晰。
3.一次冒险的经历。
(冒险——遇险——脱险)一次心理成长历程。
(犹豫——害怕——惊讶)二、心路历程1.心理摧毁暗示一:妈妈的警告(严禁、不能)暗示二:朋友的嘲笑(滑稽小人、嘲笑、嘘声)暗示三:自我的否定(绝对回不去、肯定上不去)直接后果:进退两难,孤立无援2.心理重建暗示:爸爸的疏导①态度温和,缓解紧张。
(理性的父亲)请找出爸爸的语言中说的最多的字眼是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就在你下面一点儿”“就在边上”“就几英尺远”……(表示,这件事做起来很简单。
)我的语言和爸爸的语言后面种标点符号居多?(对比)我,感叹号居多。
感叹号多情绪比较激动爸爸,多是句号。
句号表示语气比较平和,冷静。
②肯定鼓励,方法指导。
(智慧的父亲)“好了”“好的”“很好”“你能”(鼓励、相信)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
(方法)这是一个理性而有智慧的父亲总结:在父亲的指导下,作者完成了从“心理摧残”到“心理重建”的心路历程,从一个病弱的胆怯的孩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飞行员的,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作家。
三、以事传理学了这篇文章你又从中有哪些启示呢?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来说。
对我们自己来说——作为父母——作为朋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15《走一步 , 再走一步》导教案【学习目的】1.累积生字词2.练习迅速阅读 , 记住文章主要信息3.学习课文细节和心理描绘的写作技巧4.理解词语的语境义5.能对文章内容发布自己的独到看法一、字词句累积(l )查词典 , 给下边加点词注音 , 并当堂熟记于心。
训斥( ) 凝望( ) 骨瘦如柴 ( ) 峻峭( ) ......矗立( ) 哭泣( ) 头晕眼花 ( ) 着眼( )....迂回( ) 纳罕 ( ) 谨小慎微 ( )....(2)词语累积 , 当堂熟记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 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纳罕:感觉惊诧 , 惊诧。
哭泣:哭泣 , 低声呜咽。
(3)语言运用:仿写句子 , 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同样。
例句:假如说自然的智慧是海洋, 那么, 人类的智慧就是海洋中的一个小水滴。
仿句:。
(4)用楷书把“读一读 , 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录二遍 , 要工整、规范、力争雅观。
二、迅速阅读 , 看谁获守信息更快更准。
1.“我”碰到了什么困难 ?如何解决的 ?解决这个困难的重点是什么 ? 答:“我”和小朋友们在游戏中, 不经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 下不来 , “我”很惧怕 , 伏在岩石上不敢动弹。
暮色中父亲用手电筒照着, 指引“我”一步一步地走下绝壁。
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化整为零, 将一个大困难转变为一个个小困难, 一个个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
在解决这些困难中 ,“我”逐渐建立了信心 , 直至信心大增 , 直至战胜了困难。
2.“我”碰到的困难详细表此刻哪些方面 ?你能分别谈谈吗 ?(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 , 学会边阅读边概括、剖析。
)答:困难详细表此刻这几个方面:①绝壁峻峭, 在“我”眼中是一堵遥不行及的险峰;②“我”孱弱多病, 八年来身体向来不好;③暮色苍莽 , 大地愈来愈暗。
三.合作研究 , 看哪个小组答得更快更全面。
1.为何其他孩子爬上山顶, 而“我”不可以 ?文中很多处提到“杰利”,有何意图 ?(本题仍旧是培育我们仔细阅读的习惯。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第十七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目标1.理解和体验故事情节,感悟和思考人生哲理。
2.圈点和勾画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
3.初步掌握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1.易写错的字训诫.(jiè)陡.(dǒu)峭嶙.(lín)峋2.易读错的字着.(zhuó)眼纳罕.(hǎn)3.重点词语释义训诫:告诫,教导。
嶙峋:形容人瘦削。
纳罕:惊奇,诧异。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头晕目眩:头脑发晕,眼睛昏花。
二、素材积累1.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2.关于“战胜困难”的名言(l)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盏是勇气的灯光。
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罗兰(2)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拿破仑(3)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雨果(4)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5)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泰戈尔(6)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徐悲鸿三、结构思路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把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能帮助你理清课文的结构。
时间:一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地点:美国费城的一个小悬崖人物:“我”,五个男孩,父亲起因:消暑纳凉去爬悬崖事件: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课堂导学【导学探究】问题一请复述作者儿时发生的这个故事。
问题二圈点勾画文中描写“我”爬悬崖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并认真品读,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词句突出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试加以分析。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人教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的】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积累、掌握“训诫、瘦骨嶙峋”等词语的注音和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1深入研读课文,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章借事论理,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一、检查预习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同时解释出这些词语的意思。
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凝.视( ) 啜.泣( )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 陡峭..( ) 着.眼( ) 心惊.肉跳2.请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
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此文是他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2、检查默读效果:(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文中记叙几个人去爬悬崖?有名字的是谁?(3)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1)文章脉络(一)、起因(二)、经过(三)、结果(2)详细复述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文章,深入探究:1、对“我”而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2、找出描写“我”爬悬崖和蹲在石架上的心理状态的词语;这些词语反映出“我”当时什么样的状态、心理?3、结合自己曾有的体验,想一想“我听见有人啜泣”,为什么不直接说“我”哭了?4、作为父亲是如何教我脱险的?有鼓励性的话语是哪一句?起指导作用的又是哪一句?5、“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过了几个变化过程?6、结合课文具体语境,比较“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三句话,朗读时重音应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何不同?7、根据以上分析,你觉得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该怎样解释?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呢?8、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合作讨论:1、和父亲相比,母亲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你更倾向于谁的教育方式?为什么?2、在父亲、“我”和“我”的朋友中,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五、语文知识积累:1、查资料,了解什么是“环境描写”,找出文中两处环境描写,并说说其作用:(1)那是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2)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7)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8)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9)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3.当“我”被弃于悬崖时,“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请从文中
找出描写“我”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
“我”的心理状态是恐惧。词语:阵阵晕眩、天旋地转、神情恍惚。
句子:“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
4.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父亲懂得 怎样训练孩子,自己只给其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病弱的孩子获 得信心,变得勇敢。父亲要让孩子认识到,路要自己走,不能总是让大人 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课文中的父亲看到 孩子在悬崖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他并没有跑上去救孩子。 因为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救孩子,孩子的能力就会毫无长进。父亲让 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证明,孩子确实获 得了永生难忘的经验。 5.你如何看待杰里的行为? 从整个故事来看,杰里是一个真诚、善良、懂事的好孩子。因为当暮 色苍茫,“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岩石上时,是杰里不放心“我”,把 父亲叫来帮“我”脱险。杰里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而是帮助 “我”,这说明杰里是一个好孩子。但是杰里看到“我”害怕的样子,虽 然很担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没有安慰“我”,这是杰里做得不好 的地方。 二、语言赏析 1.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酷热”? 写天气的酷热是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即酷热使人烦躁, 小伙伴就厌倦了正在玩的游戏,从而想到很久没有爬悬崖。 2.“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 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 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2、学习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行动、心理描写的内容及作用。
2、难点: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步骤第一部分组织教学一、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二、研读课文一、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承前)明确: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他当时在受奖会上讲了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侯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接着,他讲了一段故事,请大家代替他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明确:要素齐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悬崖,在悬崖上下不下来,最后在爸爸的引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悬崖,并且得到了珍贵的人生启示。
二、研读课文,了解“怎么写的”。
1、如果是像刚才我们有的同学那样讲,行不行,能不能感动人,给人以深刻启示呢?尽管说清楚了,与课文比一比,看看少了点什么?明确:对,在写到爬上爬下悬崖,肯定少不了写一些具体的动作,并且谈谈自己的心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知识储备】
一、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1927~1983),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宇宙间》等,是文化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
莫顿亨特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二、了解背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
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自主学习】
1、听课文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训诫()耸立()迂回()
凝视()啜泣()纳罕()
瘦骨嶙峋()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七月的一天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
人物:我,小伙伴们
起因:玩其它游戏玩厌了,很久没爬悬崖了
经过:我爬上后不敢下来,经父亲的启发,终于战胜困难。
结果:顺利爬下悬崖。
(2)文章脉络:
(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2)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23)走一步,再走一步
【问题积累】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共同释疑】
1、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2、文中冒险、脱险部分的两个“啜泣”(14段和22段中)是否一样?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踩”字?为什么?
4、如何理解“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当堂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啜泣()②嶙峋()()③眩目()
④纳罕()⑤训诫()⑥凝视()
2.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①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恢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
()
②我听见有人辍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
③我惊奇而自毫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④暮色仓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
二、阅读与感受
①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愈来愈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杰利和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②“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③“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
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了吗?”
④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踩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
”我想。
⑦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解释下面词语。
小心翼翼:啜泣
2.划线的景物描写,除了交代了时间外,还有什么作用?
3.下面带方框的标点符号用得很不一般。
揣摩一下,改用括号里的标点符号好不好?为什么?
①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
②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4.“我”照着父亲的话移动了第一步后,为什么“信心大增”?
5.这段文字详细描叙了“我”脱险的过程,其中“我”心理变化过程也清晰可见。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最初继而随后最后
6.“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其中“巨大”一词,是否用得重了?
惜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