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张爱玲(1920-1995),华语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擅长写作小说、散文和剧本。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笔触精细细腻,常常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伤痛。
本文将介绍张爱玲作品的三个特点: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思想深邃。
一、情感细腻张爱玲的作品以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触察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而著称。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纠结。
例如,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情感,还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二、婉约而优美张爱玲的作品以婉约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
她的文字流畅而雅致,富有诗意。
她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构建独特的意象与符号体系。
她的文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美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她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凄美的爱情,她的文字如丝一般柔软,温婉而又动人。
三、思想深邃张爱玲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与深刻的思考与哲学意蕴相结合。
她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与局限。
她的作品常常提出对于自由、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索。
例如,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女主角的命运反思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命运的束缚,提出了对于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呼吁。
她的作品中透露出的思考和触动,常常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共鸣。
总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的文风与深邃的思想常常相结合。
她用她独特的文学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伤痛,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敏感触察和对于文字的精细塑造,使她的作品仍然深受世人的喜爱,并且对于华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生平简介

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生平简介张爱玲写的文章通常以女性为主体,多用女性的视角来写作,这也真是张爱玲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爱玲简介张爱玲原名张瑛,出身名门,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所以张爱玲从下就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
1933年也就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张爱玲就在学校的校刊中发表文章,之后的几年张爱玲也都在写作和发表文章。
父母离异之后张爱玲跟着父亲生活,但是有一次张爱玲和继母发生口角,就被父亲拘禁了半年,之后就跑出来和母亲、姨妈一起生活。
1942年张爱玲回到上海,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她开始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
《沉香屑第一炉香》让张爱玲在上海文坛打响了名号,之后她又发表了《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等小说散文。
之后张爱玲又发表了《金锁记》、《红玫瑰和白玫瑰》等著名的小说,张爱玲的名声也进一步扩大。
之后张爱玲也发表了一系列的作品,倾城之恋还被改编成了话剧和胡兰成离婚之后,张爱玲来到了美国,认识了自己第二任丈夫赖雅,到了美国之后张爱玲开始用英语写作。
之后张爱玲又为电影公司写剧本,同时也不断在刊物中发表自己的新作品。
1995年张爱玲在自己的公寓内发现因心肌梗塞而死,享年74岁,张爱玲的骨灰也遵遗嘱被洒在了太平洋。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张爱玲在1942年回到上海之后,发表了数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迅速在文坛打响了名号,而此时的胡兰成因为得罪汪精卫而入狱。
苏青带着张爱玲去周佛海初为胡兰成求情。
出狱之后的胡兰成亲自到张爱玲的住处拜访张爱玲,两人相谈五个小时,一见倾心。
尽管此时胡兰成已经三十八岁,而且还有家室,但是二十四的张爱玲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
之后胡兰成和第二任妻子离婚之后,就在炎樱的见证下和张爱玲结为的夫妻。
但是胡兰成走注定不是一个专情的男人,他在武汉汉江医院看病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位姓周的护士,两人很快就同居了。
但是后来日本投降,汪精卫被杀,胡兰成也开始了逃亡,周姓的护士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爱玲

张爱玲生平简介与创作历程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笔名梁京、范思平、王鼐等,生于上海,河北丰润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张爱玲的生平和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幼年与求学期张爱玲出身于地位显赫而又家道中落的官宦家庭,祖父张佩纶曾任清朝御史,祖母则为李鸿章之女;父亲沉迷古典文学,母亲则具有现代意识,20世纪20年代即抛夫别女到欧洲留学。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张爱玲游离于普通人和常规的生活轨道之外,贵族士大夫的文艺情趣在她身上留有深刻的印痕,得以亲身感受新、旧生活方式的情趣。
一方面在父亲的督促下熟读了中国传统的古诗古文尤其迷恋《红楼梦》,一方面听母亲读老舍的《二马》、看家中的《小说月报》,喜欢穆时英、张恨水、老舍、丁玲的创作。
同时也先后就读于上海教会中学和香港大学外文系,接受白话文及英文教育,接受了现代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观念。
于是,自幼年起,中国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和西方文化文学均对张爱玲产生同步影响。
因此,身处洋场的张爱玲能够创造出富有古今杂糅、华洋交织、雅俗共存的新小说文体是不足为怪的。
创作勃发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攻占香港,时为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张爱玲返回上海,并开始为外文报刊栏目撰写一些介绍国内文化生活的文章,如剧评影评、服装介绍等。
1943年是她奇迹般浮现文坛的一年,23岁的张爱玲在《紫罗兰》杂志发表处女作《沈香屑第一炉香》、《沈香屑第二炉香》,开始受到文坛注目。
紧接着,自1943年至1945年短短三年间,相继发表了《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不小的震动。
尤其是1944年小说集《传奇》出版,备受文学界和评论界瞩目。
1945年出版的《流言》,更显示了她散文创作的才能和成绩。
1945年,其自编的《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把张爱玲的创作视域扩展到戏剧领域。
这是张爱玲创作力最为旺盛、成果最为显著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张爱玲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并与1944年与胡兰成结婚。
张爱玲是怎么样的人

张爱玲是怎么样的人张爱玲一生中创作了无数的中短长篇小说,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反映了各自的一个主题。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张爱玲是怎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爱玲是怎么样的人张爱玲的童年是很快乐的,她的爸爸对她是真的很好,以至于她很多很多年之后还想着当初爸爸给自己买的面包。
妈妈对着爸爸撒撒娇,还有爸爸写的诗,平安二字报与卿。
只是后来家庭变故,张爱玲最初还是浑然不觉,因为毕竟继母对自己也说得过去。
可是后来,因为一个推搡,父女翻脸,可能还有别的旁人不得而知的原因,张爱玲自己去了妈妈家。
在和妈妈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张爱玲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在这之前,她是大小姐,习惯了别人的伺候,可是一切都不同了。
尤其是后来没有办法出国,她和姑姑住在一起,只依靠着写文章来讨生活。
也就是这样,她认识了胡兰成,这个差一点就毁掉了她一生的男人。
他们的这一段感情太让人唏嘘,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不平衡的付出。
这个男人甜言蜜语,这个男人四处留情,因为她的阅历不深,所以爱了,爱的卑微极了。
索性最后,被伤透了心,也就断了关系。
之后又经历了桑弧的疗伤,在她远赴美国之后,张爱玲的一生中最后一个男人出现了。
那个男人叫做赖雅。
张爱玲的爱情故事谈起张爱玲的爱情故事,很多人多少都会替她觉得惋惜和不值,在张爱玲这一生当中,她真正爱过同样也是结过婚的男人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胡兰成,第二个便是美国的一位作家赖雅。
在当时中国充满动乱的背景之下,张爱玲在自己二十四岁那年,与大自己十四岁的胡兰成结婚。
胡兰成是当时汪精卫政府的一名要员,一个是才女,一个是当时的“汉奸”,尽管门不当户不对,但从小缺少父爱的张爱玲,还是毅然决然的爱上了胡兰成。
就这样,张爱玲的第一段爱情故事开始了。
然而在日本战败之后,由于身份的特殊性,胡兰成不得不过着东躲西藏与张爱玲分居的生活。
在分居的过程中,胡兰成在医院与一位名叫周训德的护士发生了关系,并背着张爱玲结了婚。
不久之后,胡兰成又与一个名叫范秀美的寡妇做了夫妻,他已经全然忘记了张爱玲的存在,忘记了她对他的爱和情意。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天才梦》(课下自读《姑姑语录》)一、关于张爱玲:简介:出生于1920-8-19,出生于上海。
(天津、上海、香港、美国),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
祖父为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为李鸿章之女。
张爱玲原名张瑛,小学入学时,妈妈替她改名为“爱玲”,为英文“ailing”(烦恼)的音译。
1943 年,张爱玲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创作《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等重要作品。
1995年她在美国洛杉叽逝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中秋节”)。
经历:十岁后就读圣玛利亚女校,母亲赴法国;在十六岁那年、从初秋至春节前,被父亲软禁;春节前逃出父亲家,与母亲同住;十八岁考取伦敦大学,但因战争转入香港大学文学专业;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停战曾当临时看护;四二年回上海,进圣约翰大学,不久退学;二十三岁认识胡兰成;二十六岁诀别胡兰成;三十一岁时曾任美国驻香港新闻处翻译;一九五五年远赴美国;一九五六年夏,和浦德南‧赖雅结婚;一九九五年卒於洛杉矶,享年七十五岁。
个性:1、世俗,却世俗得精致。
2、矛盾体:讲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却又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
代表作:小说:《金锁记》、《沉香屑》、《倾城之恋》、《连环套》、《创世纪》、《心经》、《红玫瑰、白玫瑰》等;散文集:《留言》、《传奇》经典语言: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生命也是这样的吧,它有它的图案,我们唯有临摹。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回忆永远是惆怅。
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人生恨事:(一)海棠无香;(二)鲥鱼多刺;(三)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四)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介绍张爱玲

基本信息 个人概况
姓名:张爱玲 外文名:EileenChang 别名:张煐(父母取名)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0.09.30 逝世日期:1995.09.08 个人背景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后因战争辍学) 其他信息 中文名:张爱玲 曾用笔名:梁京 流派:海派 作家原籍:河北丰润
1.这世界上有那么许多人,可是他们不能 陪著你回家。 2.电影已经开映多时,穿堂里空荡荡的, 冷落了欲动的人 海,仿佛有一只船在天涯叫着,凄清的 一两声。
1.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 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 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2.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 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 也罢!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 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 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 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 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 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 上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 样的,他是有始有终的,有条有 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 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 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自 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 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 物各得其所。因为《红玫瑰与白 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 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 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主要作品集: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 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星座:天秤座其 他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 缘》、《红玫瑰与白玫瑰》
血型:O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 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 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 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 和挣扎的作品。 小说艺术特色:既不失平淡 自然,又让人感受到一波三 折,扣人心弦在那样的年代 里,白流苏身上的家族关系 复杂、与范柳原二人关系却 在这种环境中得以呈现。还 透着悲凉的气息。
人物介绍 张爱玲

大吵一场。母女俩偷着跑到黄氏小学,张瑛正式改名张爱玲。
(这是为了上中学报名方便。”爱玲”为英文“Eileen”的译音) 同年,
张爱玲的父母离婚,张爱玲跟随父亲生活。
a
8
入校求学
1931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2年,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 作《不幸的她》,次年发表处女作散文《迟暮》。
自拜访张爱玲,两人长谈5个小时,一见倾心(此时胡兰成38
岁,张爱玲24岁,并且胡兰成已经结婚)。1944年8月,胡兰成与其第
二任妻子离婚,后在炎樱的媒证下与张爱玲结婚。
a
11
婚后一个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
版。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11月,张爱玲在胡兰
成创办的朋刊《苦竹》第一期发表散文《谈音乐》后继续发表
两夫妇与好友炎樱一同拜访胡适。随后张爱玲开始用
英文撰写长篇小说《aPink Tears》。
15
工作生活
1961年张爱玲为了搜集写作材料,自美飞台转港。
这是张爱玲唯一的台湾行,后来写入英文散文题目是
小说散文。与此同时,胡兰成到了武汉,住在江汉医院,认识
了一名姓周的护士,并很快与周护士开始了同居生活。
1945年1月,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出版,畅销一时。
后张爱玲继续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
3月,胡兰成回到上海,与张爱玲厮守了一个多月,并且主
动告诉了张爱玲他和周护士的事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重庆方面定会惩办汉奸。于
1943年,张爱玲认识了当时月刊《紫罗兰》的主编,作家 周瘦鹃。同年5月,张爱玲在该刊物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 炉香》该篇文章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6 月,张爱玲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认识 了评论家柯灵。此后张爱玲在《杂志》、《万象》、《古今》 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 《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张爱玲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
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
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另有同名运动员张爱玲。
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主要作品集: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后因战争辍学)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
同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四月十六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天才梦》获第十三名。
1941年-1950年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
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1943年《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天地》月刊刊载《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古今》月刊刊载《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
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
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计,或由好友炎樱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纸和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七巧一直被 人们看作是张 爱玲笔下最完 整的女性形象, 最厚实的小市 民形象,甚至 可以说是张爱 玲为20世纪中 国文学贡献的 一个独一无二 的具有经典意 义的艺术形象。
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
第十五章中这样写张爱玲:“她 在情感上握住了中国历史上那一 个时代,她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情 风俗的正确的了解,不单是自然 主义客观描写的成功;她于认识 之外,更有强烈的情感——她感 觉到那个时代的可爱与可怕。” 因为有了张爱玲,我们才有幸看 到曹七巧这一站立在中国小说史 上的伟大人物。 傅雷称赞《金锁记》是“我们文 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
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天荒地老那一 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整个的文 明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 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着堵。流 苏,如果我们那时侯在着墙根底下遇 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 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之一。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 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 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 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 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 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 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 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 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 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创作特色
• 1.意象繁复丰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有强烈的历史意识 • 3.处理人情风俗十分熟练,对人物 性格揭示深刻
她的文笔宛如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 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 她笔下的故事悲剧散场,即使是一出圆满结局的《倾城 之恋》也因那动乱的布景被蒙上一层让人窒息的灰。 她笔下的爱情无可奈何,道尽儿女情长之时留下一抹散 不开的伤痛,在心上。 她笔下的女子或为生计沦落,或为爱情痴狂。从《十八 春》中的顾曼桢到《金锁记》中的七巧,最终无一不在流年 的喧嚣里逐渐被淡忘。 她向世人诉说一个个故事,似乎浮光掠影般描绘一个个 细节,实际却把所有精力倾注于上。
• • •
女性的觉醒——《霸王别姬》 爱情的传奇——《倾城之恋》 扭曲的人性——《金锁记》
•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 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 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 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 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 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 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 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 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 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 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
•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这是一个关于“原欲” 的故事,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的故事。 张爱玲的小说都与女性和“女性与金钱”的关系有关,为 了生存或为了不至于受穷,她们把婚姻看作是自己惟一的 目标,以青春作婚姻的代价,又是以金钱为最终目的。写 了姜家二奶奶曹七巧为了能进入虽然已经破落但仍然是贵 族大户的姜公馆,嫁给了患骨痨的废人姜二爷。但谁都轻 视她,连丫环都敢对她冷嘲热讽,加上封建礼教的压抑, 开始变得刻薄冷酷,她从一个麻油西施逐渐堕落成沉迷于 金子与鸦片的疯狂女人,她先是“恋子”,要儿子整夜地 陪她抽大烟;后又“妒女”,自己没有得到的幸福生活, 连自己的女儿也别想得到。最后,终于沦落为一个眼中只 有金钱没有亲情的恶毒残忍的魔鬼。
张爱玲简介
• 张爱玲,本名张瑛,笔名梁 京,海派作家,现代文学史上 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 北丰润。1995年张爱玲逝世于 美国洛杉矶寓所,终年七十五 岁。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 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 节”。丈夫是胡兰成。 • 张爱玲主要作品 • 散文集《流言》、散文小 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 集《传奇》、中篇小说《倾城 之恋》、长篇小说《半生缘》、 《赤地之恋》、《小团圆》。 • 诗歌《雨》。晚年从事中 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曾在美用十年时间细品《红楼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