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

合集下载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是指自然和人文事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地理事物包括地表形态、气候、植被、动物、人口等。

这些事物的分布与地球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分布、地质构造、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一、地表形态的分布特征地球的地表形态表现为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其分布特征受到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就是由于地壳抬升、石灰岩溶蚀等因素造成的。

而河流的分布则主要受到降水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如我国的长江、黄河等河流分别位于降雨丰富和地壳运动活跃地区。

二、气候的分布特征气候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气候带是表征地球不同纬度地区气候规律的带状区域。

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

这些气候带的不同决定了植物和动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适宜植物的生长,所以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中部。

三、植被的分布特征植被分布是受到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和特征各不相同。

例如,草原适宜牧畜业发展,所以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和新疆等地。

而沙漠地区由于干旱和高温的气候条件,植被几乎没有生长。

四、动物的分布特征动物的分布与植被、气候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例如,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只有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如北极熊、海豹等。

而热带雨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树栖动物、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等。

五、人口的分布特征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也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平原、河谷、沿海地区等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方。

例如,我国的华东地区人口密集,因为这里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交通发达。

总结起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与地球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分布、地质构造、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指在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征。

通过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以下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探讨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1. 气候和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地球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不同地区的气候以及气象因素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地区气温高、降水多,而两极附近则气温低、降水少。

此外,地形、海洋以及大气运动都对气候和气象要素的分布产生影响。

这种空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2. 地形和地貌特征分布地球上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多种多样,如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如高山多分布在陆地内部,而湖泊和海洋则广泛分布于大陆周边。

这些地形和地貌特征的空间分布影响着水资源、土壤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3. 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

例如,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而铁矿石以及煤炭则多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地区。

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资源的平衡与分配。

二、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1. 人口分布特征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河流流域。

例如,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化特征分布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

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而贫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影响着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流动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3. 文化和语言分布特征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语言具有明显的差异,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点状、线状、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的答题

点状、线状、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的答题


33



32



31


郊区
城郊居民区
商业区
市中心
居民区
公园
城郊居民区
农田
(1)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3分)
(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2分)植被覆盖 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1分)
2011浙江 高考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 其原因。(6分) 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 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 控取得成效。
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 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011年浙江高考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 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 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 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07年北京文综
说明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6分)
分布在高山山麓的 绿洲(冲积扇), 呈点状; 沿铁路分布
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水平分布图 (1)分布的趋势——看延伸方向
看增减方向 (2)分布的范围——看数值 (3)分布的疏密——看疏密 (4)分布的凸变——看弯曲 (5)分布的极值——看闭合 (6)其他:分布的发展变化等(用动态的眼光看)
一)地理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描述
1、地理特征的描述
2、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的描述
• 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 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地描述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地描述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地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是指在地球表面上存在的各种地理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地理事物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城市等,它们的分布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分别对地形、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城市等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

首先是地形的分布特征。

地球表面的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类型。

地形的分布受地球构造、岩石组成和地质运动等因素影响。

例如,地球的火山带和地震带往往位于板块边缘,因为板块的运动导致了火山和地震的频繁发生。

另外,地球上大部分的高山集中在亚洲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等,这与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有关。

其次是气候的分布特征。

气候是指一些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因素。

气候受到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通常炎热多雨,而靠近极地的地区气候则寒冷干燥。

此外,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也很重要。

海洋的暖流会使得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较为温暖,如日本的黑潮和北大西洋的北大西洋暖流等。

然后是植被的分布特征。

植被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

例如,热带地区的雨林植被茂密,而温带地区的草原植被稀疏。

此外,海拔的升高也影响植被的分布。

在高山地区,由于气温的下降和山坡的陡峭,植被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动物的分布特征也受到气候、植被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动物栖息地的选择与其对气候和植被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例如,热带地区的雨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物种的栖息。

此外,地形也对动物分布产生影响。

如沿海地区的动物种类较多,而高山地区和沙漠地区的动物种类相对较少。

人口分布的特征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历史因素等密切相关。

人口往往集中在河流流域、沿海地区和湖泊周围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同时,人口密度还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农业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较高,而贫困国家的农村人口占比较大。

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 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 加重. 北)加重. 受周围山地阻挡, 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指出图示区域相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 冻害的原因(6分)
北高南低(从沿海向内陆降低),由东西两侧向 依据图丙,描述该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度状况 中间降低(4分).上游来水量减少(2分), 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10分) 海水入侵(2分),不合理灌溉(2分).
4.(8分)多数分 . 分 多数分 布在季风区内, 布在季风区内, 沿河近海的平原 地区(4分 地区 分) 多数 分布在交通便利, 分布在交通便利, 经济较发达的人 口,城市密集地 区(4分) 分
(4)读图 ,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读图6, 读图 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 的分布特点.( .(8 的分布特点.(8分)
相同点: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2分) 不同点:A东西延伸至内陆,面积大(2分); a南北狭长,面积小,仅分布在沿海;接近赤道
(1)根据所学知 ) 识,分别指出两 次鸦片战争后清 政府开放的通商 口岸的地理分布 特点.( .(6分 特点.( 分)
东南沿海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 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1)概述图示地区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变化的 概述图示地区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变化的 特点. 分 特点.(6分) (2)写出甲城市所在地与乙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 写出甲城市所在地与乙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 值,并简要说明乙地年太阳总辐射量不同于甲地的原 因.(10分) 分
(1)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递减(6分) (2)2500(2000—3000)百万焦耳/米'年(4 分)乙地相对地势较低,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水汽较多,云量较大(6分)

地理学定律

地理学定律

地理学定律
1. 最小距离定律:
这一定律指出,在空间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例如,运输成本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2. 位置定律:
这一定律阐述了在不同位置上,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存在着差异。

同一地理环境下,位置不同会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3. 区域定律:
这一定律认为,地球表面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区域所组成的。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并且与周围的区域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 整体性定律:
这一定律强调,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

5. 层次性定律:
这一定律认为,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具有层次性特征。

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高层次的现象和过程受低层次的影响,
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低层次。

6. 人地关系定律:
这一定律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和制约人类活动的发展。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地理学定律,它们揭示了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地理法则范文

生态地理法则范文

生态地理法则范文经典的生态地理法则主要有六个,分别是松散分布、承继分布、疏散分布、整群分布、扩散分布和生物群落扩展法则。

松散分布是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较为离散和稀疏,常见于气温、水分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变化大的地区,如高寒地区的高山植被和寒带地区的苔原植被。

承继分布是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承继关系,即相邻地理区域上的物种组成相似,但具有一定的变异。

这种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理隔离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疏散分布是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具有离散的特点,即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物种在不同地理区域上分布较为离散,不连续。

这种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理隔离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整群分布是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呈群落式的特点,即相同或相似物种在特定地理区域上以群落形式分布,它与特定的生境要求或环境因子有关,如沿海地区的潮间带生态系。

扩散分布是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向外扩散的特点,即物种从特定起源地向周围地域逐渐扩散,形成逐渐减少的物种丰富度梯度。

这种分布规律主要受到物种迁移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

生物群落扩展法则是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关,即物种在适宜生境中能够逐渐向外扩展,形成物种递减的梯度分布。

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主要包括物种区系组成的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地理梯度,以及物种区系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物种区系组成的格局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物种的分布组成特点,如高山植物区系、热带雨林区系等。

该格局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物种多样性的地理梯度是指物种多样性随着地理距离或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分布特点,如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增加而递增、随海拔增加而递减等。

这种分布规律主要受到环境因子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规律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和连通性的分布特点。

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特点是指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范围和格局,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地理分布知识点

地理分布知识点

地理分布知识点地理分布是指在地球上不同地区或不同空间上分布着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

地理分布涉及到诸多领域的知识,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人口学、经济学等等。

通过研究地理分布,我们能够了解到各种现象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和特点,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1. 自然地理分布自然地理分布是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它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形地势、气候的分布等。

世界上的自然地理分布非常多样化,由地球自身特点决定。

例如,地球表面被广泛覆盖的陆地分布在七大洲上,而广袤无垠的海洋则分布在陆地之间。

此外,不同地区的地形起伏不一,呈现出山脉、平原、高原等不同特点,气候也因地域不同而差异明显。

2. 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地理分布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物种分布情况。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不同物种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例如,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极地地区则相对贫乏。

生物地理分布研究可以揭示物种形成、分布扩散以及生态系统的演化等重要问题。

同时,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3. 人口地理分布人口地理分布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由于各种历史、文化和经济原因,人类在地球上分布非常不均衡。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人口较为集中,而高山、沙漠等环境恶劣地区则人口稀少。

此外,城市人口往往较为密集,而农村地区则人口相对稀疏。

人口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聚居和迁移的规律,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 经济地理分布经济地理分布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运输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具有发展农业、矿产、能源等产业的优势,而交通便利的地区则更有利于发展商业和物流。

经济地理分布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地理分布是研究地球上各种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
一、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
空间:水平--纬度(南北)、海陆(东西);垂直
二、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方法:
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描述角度:①位置、疏密(多少)。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

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如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等;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内涵:(1)点的大小——代表的含义,反应的规律
(2)点的疏密——沿什么线(或面)密集,沿什么线(或面)稀疏
(3)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
例1.读图6,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8分)
参考答案:
多数分布在季风区内,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区,
多数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人口、城市密集地区
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
方向、走向(延伸方向)等值线类的还需说明量的大小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
等值线等。

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

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

读图时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沿途的变化和事物的走向。

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内涵:水平分布图
(1)分布的趋势——看延伸方向、看增减方向(2)分布的范围——看数值
(3)分布的疏密——看疏密(4)分布的凸变——看弯曲
(5)分布的极值——看闭合(6)其他:分布的发展变化等(用动态的眼光看)垂直剖面图
(1)看数值最大的点、数值最小的点和转折
点(“拐点”)
(2)看变化的趋势:上升或下降、陡或缓、
波动变化
例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
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东段:大致东西走向,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西段: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地形)
3、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描述角度: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

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范围。

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

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

读图时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例3.根据图6分别说明西北内陆和东南沿
海地区风能分布的异同及成因。

相同点:
都为风能丰富区原因:①西北内陆地处中高
纬,接近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风速大;且为冬
季风主要侵袭路径。

②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和台风
影响较大,风速大;
不同点:
①西北内陆区风能分布面积广且变化梯度
不大;原因主要是冬季风势力强,影响面积大。

②东南沿海区面积狭窄且变化梯度较大。


因为经过丘陵地形区,冬季风和夏季风及台风影
响减弱。

三、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
1、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描述:面状分布:平原,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斑点状分布:沙漠中绿洲。

2、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描述典例:
(1)如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说明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即可。

(2)上海市分布在哪里?——上海市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黄浦江畔两岸。

(3)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

(4)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5)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6)“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不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7)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8)我国地理环境问题分布:西北的地理主要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西南的地理问题主要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东北主要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江南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而近海主要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城市主要是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及城市化问题。

1.指出图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试从分布范围、变化趋势、分布凸变方面分析分布特征)
2.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区域简图,根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试分析黄河下游等温线向东北凸出的原因。

3.比较图7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异同点。

4.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灌溉抽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要说明美国本土农业灌溉抽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⑵简要分析美国本土农业灌溉抽水量空间不均的主要原因。

⑴农业灌溉抽水量西部与中部、西南部地区大,东部广
大地区小。

⑵西部与西南部地区地表水量小(河流较少),地下水较
丰富,东部广大地区降水量较大,地表水与河流较多。

1.指出图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试从分布范围、变化趋势、分布凸变方面分析分布特征)
分布范围: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
变化趋势: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分布凸变:北部山区(等降水量向西凸出)降水相对较多
原因:距海(太平洋)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年降水量较小;从西向东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北部山区多地形雨。

2.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区域简图,根据所给信
息回答问题:试分析黄河下游等温线向东北凸
出的原因。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水位高;②下游河段
由低纬流向高纬,水温高;③沿途经济较发达,
人口稠密。

3.比较图7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分
布的异同点。

相同点: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不同点:
A东西延伸至内陆,面积大;
a南北狭长,面积小,仅分
布在沿海;接近赤道。

4.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灌溉抽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要说明美国本土农业灌溉抽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特
点。

⑵简要分析美国本土农业灌溉抽水量空间不均的主要
原因。

⑴农业灌溉抽水量西部与中部、西南部地区大,东部广大地区小。

⑵西部与西南部地区地表水量小(河流较少),地下水较丰富,东部广大地区降水量较大,地表水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