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染废水的研究进展
不同运行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氨氮废水的影响

2016年第35卷第5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1549·化 工 进展不同运行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氨氮废水的影响赵慧敏1,2,赵剑强1(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山东 菏泽 274015)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是一种既能去除污染物又能产电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由于其具有利用生物转化能量的节能优势,MFC 废水脱氮处理技术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本实验在启动MFC 的同步硝化与反硝化(SND )后,首先研究了通路与断路条件对MFC 产电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断路时有利于硝化反应的发生,氨氮去除率有最大值95.17%;而通路更有利于COD 和总氮的去除,表明氮的去除主要依靠阴极接受电子进行。
随后分析了曝气阶段+停曝阶段运行方式对MFC 产电和脱氮的影响,结果显示:曝气8.5h (DO 为4.0mg/L )后停止曝气,停曝阶段为11.5h ,DO 逐渐降低到2.0mg/L ,输出电压由无曝气运行的31mV 提高到120mV 左右,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6.42%、总氮去除负荷由无曝气运行的0.064g/(L·d)升高到0.46g/(L·d)。
说明曝气阶段+停曝阶段运行方式既能有效提高MFC 脱氮产电性能又可以减少维持高浓度DO 的能量输入。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硝化与反硝化;溶解氧;总氮去除;曝气中图分类号:X 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5–1549–06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5.043Influence of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on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treatment of microbial fuel cellZHAO Huimin 1,2,ZHAO Jianqiang 1(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54,Shaanxi ,China ;2Department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eze University ,Heze 274015,Shandong ,China )Abstract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is an innovative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ique for pollution remove and energy generation. Nitrogen removal using MFC is of great interest owing to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bioenergy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the cathode of MFC was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MFC was influenced by operating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aximum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was 95.17%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en circuit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open circuit is beneficial to nitrification while the closed circuit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COD and nitrogen removal ,which showed that nitrogen removal depended mainly on accepting electron at cathode.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dissolved oxygen (DO ) on the performance of nitrogen removal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aeration-unaeration process was operated. The aeration lasted 8.5h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hole 20h experiment. The DO was gradually reduced from 4.0mg/L (aeration ) to 2.0mg/L (unaeration ).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peration without aeration ,the output volta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31mV to 120mV and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 increased from 0.064g/(L·d) to 0.46g/(L·d).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was 86.42%. This suggested that the染控制工程研究。
微生物燃料电池(1)全解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 .加入其他催化剂
Qiao等报道了用碳纳米管/ 聚苯胺(CNT/ PANI)作为MFC 阳极。 Kargi 等用铜和铜- 金导线来代替石墨电极作为MFC 的阳极,结 果发现,随着阳极表面积的增大,产生的电流和功率也随之增大。 Rosenbaum等研究了用碳化钨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获得 了不错的效果,其电化学活性和化学稳定性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 的阳极是适合的。
具有产电与废弃物处置的双重功效。 微生物燃料电池代表了当今最前沿的废弃物资源化 利用方向之一,其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有望成为未来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处置的支柱性技术。
发展历史
1.早在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马克·比特首次发现了 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用铂做电极, 把它放进大肠杆菌和普通酵母菌培养液里,成功制造 出了世界第一个微生物燃料电池; 2.1984年,美国制造了一种能在外太空使用的微生物 燃料电池,它的燃料为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 它的放电率极低; 3.1991 年开始出现使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活污水 的范例,然而,直到最近几年用MFC处理生活污水得到 的电池功率才有所增强; 4.近几年, MFC的研究已经成为治理和消除环境污染源, 开发新型能源研究工作者的关注热点。
阳极材料
阳极担负着微生物附着并传递电子的作用,可以说是决定 MFC产电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研究微生物产电机理与 电子传递机理的重要的辅助工具。 现在,MFC阳极是微生物附着的主要场所,其量的多少直接 目前对阳极的研究主要是 关系到产电能力的大小,其必要条件是具有高导电率、高 对导电材料的改性 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廉价易造且可回收等。主要是以碳 为主要材料,包括碳纸、碳布、石墨棒、碳毡、泡沫石墨 加入其他的催化剂 以及碳纤维刷。
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处理污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L的污水 处理 , M F C的处理效率 比好痒厌氧法都要高 , 且几乎不产生剩余 污泥。
1 . 2 MF C 的 工作 原 理
M F C中含 阳极室 和阴极室两个部分 , 各极室 的反应机理不 同, 处理的污水种类 也不同。
1 . 2 . 1 阳极 室 处 理 原 理
阳极室是利用 阳极室溶液中混合 菌群的厌 氧呼吸作用来 降解污染物 , 一般为厌氧环 境 , 其 电极材料 一般 为碳 类导 电材料 。有机物在微生物作 用下分解并释 放出电子 和质子 , 电子 依靠合适 的 电子 传递介体 在生物 组分 和阳 极之 间进行有效传递 , 而微生物则利用投加到阳极 室的污水 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新 陈代谢 和繁殖 。
中逐 步放 能 , 产 能时间较 持续 , 且原料来源广泛 。在吴 晶 对 MF C处理效 能的研 究 中, 比较 了 MF C与传统 好氧/ 厌 氧处理法 在不同的 C O D浓度下 的处理效果 , 发现 M F C对于高浓度 C O D的污水有较好 的适应性 , 如对 6 0 0 0 m g /
第3 期
余佩 芳 : 微 生物燃料 电池净化处理污水技术 பைடு நூலகம்研 究进展
・ 3 7・
液中添加氧化还原类介体 ( 一般 为染料类物质 ) , 燃料在 电解 液 中被 氧化 , 再通过介体 运载 电子到 电极 上 , 而无介
体 的直接 MF C则是使微生物 附着 在电极上 , 燃料在 电池上被氧化将 电子传递到 阳极上 。 根据反应器结构 , MF C可分为双室 M F C和单室 MF C 。双室 MF C即膜将 电池分为 阴极 区和 阳极 区 , 可抑制 阴 极 阳极 的物质互相扩散从而提高 电池 的效率 , 但 同时也增加 了质子扩散 的阻力 , 提高 了电池 的成本 。而单 室 MF C 即阴极 阳极处于 同一 区间 , 减少 了质子 扩散 的阻力 , 但 是阴极 阳极 电解液会相互扩散 , 降低 了电池 的库伦效率 。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用领域正在不 断地增 大
。
1 MF s 工 作 原理 C 的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 能量转换 ( 如碳水 化合物
水处理领域实 现这 两大 目标提 供 了可 能。微生 物燃
料电池( C ) MF s 是一 种特 殊 的燃 料 电池 , 以微 生 物 它
作 为 催 化 剂 ,直 接 将 燃 料 中 的 化 学 能 转 化 为 电
作生物催化 剂 , 以在 常 温常压 下进 行能 量转 换 j 可 。
从 电化学的角度 讲 , 生物燃 料 电池工 作原理 与传统 微
用 有机污染物 为燃 料 时 ,电池 就能 在 发 电的 同时 降 解污染物 , 达到经济 和环境 的双赢 【 j l ,这为有 机废 I
水 的资 源化 提供 了新 思 路 ,具 有 重 大 的 实 际 意 义。
气或 其 它 能 作 为燃 料 的 物 质 通 人 燃 料 电池 发 电。
从2 0世 纪 6 0年代后 期 到 7 0年代 , 直接 生 物燃 料 电
】 。
3 研究进展
穗麴 糍
母
上
●
3 1 微 生物 的改进 .
微生 物是 MF s的 关键 , C 以往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对 电化 学 活 性 菌 的 分 离 和 鉴 定 上 。 已见 报 道 的
典型 菌属 ( 见表 1 ¨。 )
_
~ q
戮 辚
表 1 已鉴 定 的微 生 物燃 料 电池 内代 表 性 菌 属
/
鸦
”
糍
图 1 MF s 能 过 程 示 意 图 C产
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 展及其分类
11 9 , 国植 物学 家 Ptr 酵母 和大 肠 杆 1年 英 ot 用 e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现状与研究

当代化工研究Modem Chemical Research6行业动态2021 ・ 07微生物燃料电池的 现状与研究*孙琦铭 赵明轩 陈誉昕 庞颖 陈志威(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066004)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仍处于瓶颈期,但其能实现同步污水处理和电能回收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燃料电池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利用产电微生物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存储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不经过其他能源形 式直接转化为电能,而且该反应生成的产物无汚染。
其中,准确构建MFC 系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并重污染物去除和产电效能提升, 是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燃料电池领域的关键。
文章重点对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如海水微生物燃料电池、植物复合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分 析,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电池性能,对其可实践性进行评估。
最后,强调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与应用的现状,并指出了微生物 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植物;纳米铁;厨余垃圾;重金属污染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of Microbial Fuel CellSun Qiming, Zhao Mingxuan, Chen Yuxin, Pang Ying, Chen Zhiwei (Qinhuangdao Branch,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Hebei, 066004)Abstract z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Juel cell is still in the bottleneck period, but it can realize the junctions of s imultaneous sewage treatment and electric energy recovery, and has a good development p rospect. The main mechanism of m icrobial J uel cells (MFCs) is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in sewage is oxidized by electricity-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and the chemical energy stored in the organic matter is directly converted into electric energy -without other energy forms, and the products produced by this reaction are pollution-free. Among them, the ke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f ield of m icrobial J uel cells is to accurately construct MFC system, effectively remove pollutants and improve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while reducing costs. This paper f 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d ifferent types offitel cells, such as seawater microbial J uel cells and p lant composite microbial Juel cells, and evaluates their p racticality by comparing the p erformance of d ifferent types of c ells. Finally, the p resent situation of m icrobial f iiel cell (MF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was emphas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p rospect of M FC was p ointed outKey words z microbial J uel cell ; plants nanometer iron^ kitchen waste ; heavy metal p ollution阳极区域的微生物群体通过降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产生电子并传递给阳极,电子再通过外电路传递给阴极,与阴极区域可 以接触氧气,电子与其附近的氧气相结合,构成完整的氧化还 原反应,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⑷。
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集中于产电细菌、电极材料和电池反应器构型等方面,同时,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水处理、生物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因素及近几年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双室质子交换膜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利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将废弃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1]。
MFC 是一种清洁能源,符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微生物、电化学及材料等学科的发展,MFC 的结构和性能不断改善[2],逐步向环境领域扩展。
MFC的构造在双室[3]的基础上出现了单室[4]及升流式MFC[5],底物由单一小分子有机物,如醋酸钠[3]、葡萄糖[4],转向大分子混合有机物,如氯酚废水[6]、秸秆废水[7]、啤酒废水[8]等。
本文对MFC的工作原理、构造态进行了讨论,对提高MFC性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整合。
1MFC工作原理及结构1.1MFC工作原理微生物燃料电池以附着于阳极的微生物作为催化剂,降解有机物(葡萄糖、乳酸盐和醋酸盐等) 产生电子和质子。
产生的电子传递到阳极,经外电路到达阴极,由此产生外电流;产生的质子通过分隔材料(质子交换膜(PEM) 或盐桥) 或直接通过电解液到达阴极,在阴极与电子、氧化物(铁氰化钾、氧气等) 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电池内部电荷的传递[9]。
而MFC另外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电子的转移(图1)[10]。
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有三种:(1)细胞膜:该机理认为,生长在电极表面的细菌只有将细胞膜接触到电极的表面,代谢过程产生的电子才能通过细胞膜中的细胞色素传导到电极上[11]。
有机物在细菌体内代谢,通过同化作用生成细胞体,异化作用生成CO2,释放的电子通过细胞色素传导到电极表面。
直接电子转移需要微生物拥有膜连接电子运输蛋白质中间体,这种中间体能够将电子从细胞内部转移到外部,进而达到固态电子受体表面。
关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底物的研究进展

研究 者们才 广泛关 注微生 物燃 料 电池 的实 际应用 价
值。
现 电子质 子 和 电子 受 体 结 合 产 生水 J 。在 两 室 装 置中, 阳极 和 阴极 用离 子选择 性膜 隔开 , 只允许 质子 从 阳极 运到 阴极 , 阻止 氧 向阳极 扩 散 。在 单室 装 置
中, 阴极 直接 暴露 在 空 气 中 。这是 两种 主要 的微 生 物 燃料 电池 的设计方 案 。
微生 物燃料 电池是 近年来 出现 的一种 非 常有潜 力 的能源 技术 。在 微生 物 燃 料 电池 中 , 生 物 与 电 微 极 通过 电路 中 的 电子 相 互 作 用 j 。微 生 物 燃 料 电
盐 。对不 同的污染物 的处 理我们 也做 了讨论 。
2 微生物 燃料 电池 的设计 和操 作
行性。人 们研究 了许多物质 , 以考察其是否能作为微生物电能转 化的底物 。这 些物质包括人工 的和天然废物 , 以及木质纤维
素生物质。尽管现在微 生物燃料 电池提供 的电流和功率较低 , 但是随着技 术的发展和对微 生物燃料 电池 系统的深入 了解 , 微 生物燃料 电池转化 的电流和电力将极 大增加 , 从而向世 人提供 了一种可 以将 纤维 素生物质 和废 水直接 转化为有 用能源 的有 效方法。本文介绍 了迄今为止在微生物燃料 电池 中用到 的各种反应底物 , 并对它们的应用效率和存在 的不 足进行 了分析 。 关键 词: 生物燃料 电池 ; 微 酶底物 ; 直接能量转换 ; 废水处理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 1 ,4 3 :O~ 5 0 0 3 ( )2 2
Amio Ac n i ds& B £ Reo r e sucs
关于微生物燃料 电池底物 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

新型化学电源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发展前景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以微生物为催化剂,通过降解有机物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装置。
它能够利用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生物资源进行发电,还能有效地处理废水,并能从实际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中生物制氢,为有效获取氢能开辟了新途径,在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成为上述领域当前的研发新热点1.生物燃料电池简介1.1、生物燃料电池定义所谓的生物燃料电池(Biofuel cell),就是按照燃料电池的原理,利用生物质能将有机物(如糖类等)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电化学装置。
1.2、生物燃料电池分类目前有人将生物燃料电池分为间接型和直接型两种。
在间接型生物燃料电池中,由水的厌氧酵母或光解作用产生氢等电活性成分,然后在通常的氢- 氧燃料电池的阳极上被氧化。
在直接型生物燃料电池中,有一种氧化还原蛋白质作为电子由基质直接转移到电极的中间物根据电池中使用的催化剂种类,可将生物燃料电池分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酶燃料电池两种类型。
1.3、两种生物燃料电池工作过程简介典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由阳极室和阴极室组成,质子交换膜将两室分隔开。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可分为四步:(1)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燃料发生氧化反应,同时释放出电子;(2) 介体捕获电子并将其运送至阳极;;(3) 电子经外电路抵达阴极,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极室进入阴极室;(4) 氧气在阴极接收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酶燃料电池: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和辅酶的作用下失去电子被氧化成葡萄糖酸,电子由介体运送至阳极,再经外电路到阴极。
双氧水得到电子,并在微过氧化酶的作用下还原成水。
2 MFC 的工作原理典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 F C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图由阴极区和阳极区组成,两区域之间由质子交换膜分隔。
MFC 的工作原理是:在阳极表面,水溶液或污泥中的有机物,如葡萄糖、醋酸、多糖和其他可降解的有机物等在阳极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质子和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的 应 用; MF C 在降解有机物和污水处
上的应用等 。
C 处理污 染 废 水 可 以 大 大 降 低 处 理 成 利用 MF 本并产生 电 能 , 是 一 个 前 景 非 常 光 明 的 研 究 领 域。 以 MF C 为核心的污水 处 理 系 统 可 以 在 降 解 污 染 物 且所产能量约是传统处理方式所 的同时产生能 量 , 消耗能量的 9. 这些能量不仅可以维持整个系 3 倍,
在处理污染废水的同时还能产生电能 , 成为环境和能源领 域 的 研 究 热 点 之 一 。 结 合 典 型 MF MF C) C 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 ( 结构 , 分别介绍了阳极室 、 阴极室和中间室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 比较分析了各个室去除污染物的基本原理和当前的研究进展 , 讨论 了 展望并提出了未来 MF MF C 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 C 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 。
利用细菌分解生物质 MF C)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生生物电能 , 具 有 无 污 染、 适 用 范 围 广 泛 等 优 点, 有望成 为 实 现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手 段 。1 9 1 1 年P 但此后 O T T 首先发现可以利用细菌产生电流 , 直至 1 很长时间该领域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 9 9 9年 K I M 等发明了无介质直 接 MF C 后, MF C 又重新成 [ ] 为人 们 的 研 究 热 点 1 。 对 MF C 研究最多的国家分 。目 前, 针 对 MF C 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影响 MF C 产电性能的影
1 6, 1 C 在生物制 [ 1 8, 1 9] [ ] 2 0 2 2 -
有很多种 , 目前研究中通常使用的有双室 MF C 与单 室 MF 阴极室 , 阴阳两 C。 H 型 MF C 可分为阳极室 、
2 4] 极室之间 的 间 隔 空 间 通 常 以 质 子 交 换 膜 或 盐 桥 [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阳极室 阴极室 中间室 污水处理
12 3 , , r o r e s s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b m i c r o b i a l f u e l c e l l S h a o h u a WANG J i a u a n CHENG CHEN q p g y 1 ( J i a n i n 1. S c h o o l o 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 A u t o m o t i v e E n i n e e r i n H e e i U n i v e r s i t o T e c h n o l o H e e i A n h u i p g . f g g, f y f g y, f ,
2 5] 、 电子通过微生物自 身 制 造 的 化 学 中 间 体 [ 纳米纤 2 6] 2 7] 或 化 学 活 性 氧 化 还 原 酶[ 毛[ 3种方式传递到阳
极上 , 再通过与 阳 极 相 连 的 导 线 传 递 到 外 电 路 至 阴 极, 形成回路 。 MF C 启动后可以持续不断地 分 解 燃 料, 将产生电子和质子的过程进行下去 , 从而达到降 解污染物的目的 。 2. 1. 2 阳极室处理污染废水的研究现状 目前 , 利用 MF C 处理污染废水的研究大都是在 阳极室中 进 行 的 。 MF C 的产电特性和生物降解性 能直接关系到 MF 因 C 的使用范围和实际应用前景 , 此两者一直是 MF C 研 究 领 域 的 热 点 和 重 点 。 MF C 在处理不同污染废水时以不同的污染物作为阳极 室 的燃料 , 故 MF C 的产电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也存在 差异 。 国内外研 究 人 员 以 工 业 污 水 、 农业废水和城 笔者以焦化 市生活污水等 为 对 象 进 行 了 较 多 研 究 , 废水 、 染料废水 以 及 食 品 酿 造 废 水 等 为 代 表 进 行 重 点介绍 。 含有大量的 酚 类 化 合 物, 焦 化 废 水 成 分 复 杂 , 还含氮、 硫、 氧的杂环化合物, 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和
图 1 M F C 工作原理示意图 F i . 1 P r i n c i l e s c h e m a t i c o f MF C g p
脂肪族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其中, 吲哚、 喹啉、 苯 酚和吡啶是焦化废水中较为典型、 有毒且难降解的 含氮类杂环化合物, 对人体和动物具有致突变性和 致癌性, 对 微 生 物 活 性 有 一 定 抑 制 作 用。 骆 海 萍
·6 8·
陈少华等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染废水的研究进展
布、 石墨颗粒等 多 孔 性 导 电 材 料 作 为 电 极 。 图 2 为 本研究小组使用 的 单 室 MF C 的 结 构 示 意 图。 单 室 阳极室 MF C 试验装置主体为圆柱形有机玻璃容器 , 高为2 阳极室的体积为 柱体内 径 为 4 8 mm, 5c m, 上 部 为 敞 口 的 矩 形 有 机 玻 璃 容 器, 里面放 6 0 3m L, 阴极 室 的 体 积 为 9 整体有效容积 置曝气头 , 4 7m L, 阳极 为1 0 0 0m L。 阴阳极室溶液 相 通 且 成 分 相 同 , 为碳布 , 阴极为自制钛基二氧化铅电极 , 阴阳极室通 过外电路构成电子回路 。
# 通讯作者 。 第一作者 : 陈少华 , 男,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研究方向为水体污染修复与水污染控制设备等 。 1 9 7 1 年生 , ) ; ) 。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 ( N o . B 0 1 2 0 0 9 0 3 6 N o . K J 2 0 1 1 B 0 4 9 * 北京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 ( - -
, 等材料相隔 ( 见 图 1) 有些研究中将阴阳两极室之 间的间隔称为中 间 室 。 单 室 MF C 的阳极室与阴极 室同体或连通 , 阳极 室 、 阴 极 室 分 别 位 于 MF C 的底 部和顶部 , 其中阴极室结构有 2 种 , 密闭的阴极室和 。 MF 敞口的 阴 极 室 ( 空 气 阴 极) 碳 C 多 采 用 碳 纸、
4 卷 第 4 期 2 0 1 2年4月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 3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染废水的研究进展 *
2 3 1 陈少华1, 汪家权 # 程建萍
(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安徽 合肥 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安徽 合肥 2 1. 3 0 0 0 9; 2. 3 0 0 2 2; )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安徽 合肥 2 3. 3 0 0 0 9
2 3] 。 MF 子回路 产 生 电 流 , 对 外 输 出 电 压[ C 的结构
别是美国 、 韩国和中国
响因素 , 包括 MF C 的结构 的影响 氢 理
[ ] 1 0 1 2 -
[ 3, 4]
、 电极材料
[ ] 1 3 1 5 -
[ ] 5 9 -
、 质子膜
以及不同底物的影响
等; MF C 中产
2 3 0 0 0 9; 2. C o l l e e o M a t e r i a l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i n e e r i n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o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H e e i A n h u i 2 3 0 0 2 2; g f g g, y f f ) 3. S c h o o l o R e s o u r c e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n i n e e r i n H e e i U n i v e r s i t o T e c h n o l o H e e i A n h u i 2 3 0 0 0 9 f g g, f y f g y, f : , A b s t r a c t i c r o b i a l f u e l c e l l( MF C) c a n e l e c t r i c i t w h i l e t r e a t i n w a s t e w a t e r s o i t h a s b e e n o n e o f t h e e n e r a t e M y g g h o t s o t 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f i e l d s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e n e r . A c c o r d i n t o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i c a l MF C, t h e f u n c t i o n s o f p g y g y p , ) , c h a m b e r s( a n o d e c h a m b e r c a t h o d e c h a m b e r a n d m i d d l e c h a m b e r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d e t a i l t h e o f e a c h t h r e e r i n c i l e p p f o r t r e a t i n w a s t e w a t e r a n d r e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a r e c o m a r e d a n d a n a l z e d . T h e e x i s t i n a n d c h a m b e r r o r e s s r o b l e m s g p y g p g p , l i m i t i n r a c t i c a l o s s i b l e r o o s e d . f a c t o r s o f MF C f o r i t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a s w e l l a s t h e a r o a c h e s a r e g p p p p p p : ; ; ;m ;w K e w o r d s i c r o b i a l f u e l c e l l a n o d e c h a m b e r c a t h o d e c h a m b e r i d d l e c h a m b e r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m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