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5年《百年学典·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配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

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哲学揭示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和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二者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什么: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就唯心主义的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
叔本华:万物皆是我们的表象
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外神创论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客观唯 心主义
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孔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活中:8 就是发,喜鹊报喜,指纹、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4 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懂哲学,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考点 14:意识的本质和作用(B)
(1)从意识的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 / 1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4 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必背纯重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必背纯重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哲学)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学习哲学的意义: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3.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一切。
4.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5.方法论的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7.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哲学家根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8.具体科学的分类:①自然科学②社会科学③思维科学9.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不属于具体科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思维(主观)和存在(客观)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辩证)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客观决定主观)和唯心主义(反之)的唯一标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专题试卷(必修四)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思想政治》专题试卷(必修Ⅳ)(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选择题部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题号后填T,错误的请在相应题号后填F)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解析】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故上述说法错误。
【答案】 F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解析】正确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外延。
上述说法正确。
【答案】T3.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解析】正确表述了实践的特征。
上述说法正确。
【答案】T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故上述说法错误。
【答案】 F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解析】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故上述说法正确。
【答案】T6.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解析】正确表述了部分对整体的作用。
上述说法正确。
【答案】T7.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因此,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解析】是否促成其质变,关键要看事物变化的趋势是向前发展还是倒退。
故上述说法错误。
【答案】 F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解析】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故上述说法错误。
【答案】 F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能力提升课件必修四 第四单元 强化训练 能力提升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双项选择题 (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才 能取得成功
6.党和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非常关注人民群 众的切身利益。每个重要的政策出台前都要进行深入而细致 的调查。从哲学上看,这是( C ) A.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90%以上是人类自己的 责任,而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走 向具有重要意义。“节能减排”理所当然也成了今天人们的 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这说明( ) A.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做出的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正确的价值观对改善全球气候具有决定作用 D.人应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析:C项错在决定作用,D项错在征服自然,故A、 B两项正确。 答案:AB
答案:CD
14.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志愿 者”,从对孤寡弱残人士的照顾到城市交通秩序的维持,从法 律援助到心理咨询,无不出现他们辛勤的身影。“志愿者”们 用实际的行动告诉我们( ) A.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就能实现 人生价值 B.人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C.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D.人生价值就在于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 解析: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 和贡献,A、D两项说法都错误。
A.社会意识尽管多种多样但都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
政治必修4学业水平单元章节选择题练习11.doc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2课时实现人生的价值一、选择题1.“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主观动机来决定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2.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必将极大地推动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之所以倡导“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是因为()A.价值观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B.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起导向作用C.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改变社会存在D.人们的需要不同,价值选择也不一样3.要解决漫画《这也是乘法定律》(亏损x汇报=政绩)中反映的问题,关键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B.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汇报方法C.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D.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4.(2009-重庆文综)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一打磨镜片。
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
他就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
材料表明()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宿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多一分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一一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琅琅上口的广告语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场上6.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发达国家大规模地开发乃至掠夺自然资源,只注意自然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然的生态价值。
政治必修4学业水平单元章节选择题练习10.doc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一、选择题1.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2009-山东文综)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氟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3.右图漫画《迫降?》(天上下起大雨:调控政策;荷叶上的青蛙-炒房者纷纷跳进水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意识有时也能决定物质④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0-试题调研)2009年5月3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对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回答4〜5题。
4.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因为()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5.山东省2009年在全省共选择20个县(市)进行省管县(市)改革试点,条件成熟后这项改革将在全省逐步推行。
这其中蕴涵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C.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D.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6.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决宗决咨A.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反作用止反作用心B.社会历史发展依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性社会实践C.社会实践他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地社会历史发展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解迭互式阶级斗争解迭互式改革7.(2009-浙江文综)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能力提升课件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6.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客程观中(k固èg有uā的n) 、 ________、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第八页,共25页。
(2)规律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第二单元 探索(tàn suǒ)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shìjiè)的本质
第一页,共25页。
课 题
考点概览
探 哲学的物质概念 索 世 哲学的运动概念 界 与 追 物质运动的规律 求 真 理 物质决定意识
考纲解读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解.析自:然人界类的和进人化类演社变会(y是ǎn有bià区n)别过程的
说明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故DD项.符人合类题意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
第十七页,共25页。
4.哲学(zhéxué)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3自.然世界界是的物真质正的统,一人性类在社于会物物(s质h质è性h性uì)的产
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
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 (shèhuì)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
第六页,共25页。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固是有物(g质ùy的ǒu)属性 ________和存在方式。 者唯。(心2离)主运开义动(lí(是kwāé物ii)x物质īn质的zh谈ǔ运y运ì动) 动,或物离质开是(l运í k动āi)的运承动担谈 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lí kāi)物质谈 运动的________观点,又要反对离开(lí kāi)运 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 真题汇编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41.(2012·单选Ⅰ·T49)下列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存在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C.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D.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考点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近三年暂未考查)考点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近三年暂未考查)考点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2.(2013·单选Ⅰ·T4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②物质和意识的矛盾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3.(2013·单选Ⅱ·T60)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这说明人民群众是( )A.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4.(2012·双选·T69)从“强国”向“富民”的转变,是“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在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后,将“富民”放在重要位置,显示中国共产党执政更加以民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更关注改善民生。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考点6人生价值45.(2014·单选Ⅰ·T50)“多帮助人民做点儿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雷锋日记中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D.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考点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6.(2014·单选Ⅱ·T60)近年来,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无房者呼吁房价“不要涨”,有房者希望房价“不要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其哲学依据是 ( A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3.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 与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 时有发生。这主要说明了( C ) A.社会意识的积极作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
考点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合题意。故选 C。
一、单项选择题 1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其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 ( A ) A.前进的、上升的 C.跳跃式前进 实现的。( A ) A.阶级斗争 B.发展生产力 B.发展过程是一直前进的 D.复杂多变的
2.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_____
C.改革
D.调整上层建筑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__________ 决定 发展__________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
考点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基础 ,人们在生产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 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 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决定 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 (1)生产力的状况__________ 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______ 推动 作用。反之, 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_____ 阻碍 作用。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_____
落后于 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_________ 先于 社 展,但它有时会__________
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阻碍 作用。 ①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_____ 推动 作用。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________
【例 1】(2012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Ⅰ)下列关于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存在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C.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就是生产
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关系一定要适合__________
【例 2】(2010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Ⅰ)新中国成立后 的三十年经济缓慢发展和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经济飞速发展的 历史和现实证明了一个哲学道理,那就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②③④
4.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D )
A.生产力 B.社会历史发展 C.社会实践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上层建筑 社会实践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 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改革
二、双项选择题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BC ) A.对抗性的矛盾 B.非对抗性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
3.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 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A )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D.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
4.近年来,滦县发挥传统优势,创新发展方式,利用农业 合作社、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加快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这体现 了( D )
考点 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上升 的,发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__________
曲折 的。 展的过程是__________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不断解决 中实现的。 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____________ 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 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社会主义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加以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非对抗性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___________ 的矛盾。 (2)如何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 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 强大动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4.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 B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②生产力一定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C.②③ D.③④
状况的规律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 ) A.生产活动 B.生产力 C.经济基础 D.社会的矛盾运动 2.下列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 是( C ) ①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 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③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
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④当生产力不适合生产关系的发 展时,会阻碍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关于这两对矛盾 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
作用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 的巩固和完善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完全依赖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时也决定生产力
[解析]A。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二者的关系 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 此 B 项观点错误,C、D 两项后半句表述错误。故选 A。
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______ 促进 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 经济基础状况时,它__________
阻碍 会__________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
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 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 进。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是上层 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 建筑一定要适合__________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二、双项选择题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体现 的哲学道理有( AD )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客观与主观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2.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当上层建筑________时,它 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 A.决定经济基础 B.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C.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 D.不断地进行改革
3.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B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二、双项选择题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 这反映了( AD ) A.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例 4】(2011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Ⅰ)下列关于人类
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
C.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对抗性的矛盾
D.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解 决的 [解析]C。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社会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 规律。
【例 3】(2013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Ⅰ)社会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是(
) ②物质和意识的矛盾 ③经
D.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解析]C。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 A、D
两项观点均错误。C 项正确。B 项观点也错误,社会意识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