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的发展史
纳豆的作用:纳豆的各种食用功效介绍

纳豆的作用:纳豆的各种食用功效介绍
纳豆源于中国,盛产于日本。
纳豆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
古书记载纳豆在秦汉时期就有。
大豆经纳豆菌发酵就是纳豆。
但是纳豆却流行于日本,是日本最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在日本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2007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日本人在世界上寿命最长,平均寿命达到83岁。
日本纳豆协会理事长高星指出:日本人均寿命大幅度增长,是因为长年吃纳豆的缘故。
研究表明,纳豆的保健功能主要与其中的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皂青素、维生素K2等多种功能因子有关。
纳豆中富含皂青素,能改善便秘,降低血脂,可预防大肠癌、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抑制艾滋病病毒等;纳豆中含有游离的异黄酮类物质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酶类,如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淀粉酶等,可清除体内致癌物质、提高记忆力、护肝美容、延缓衰老等,并可提高食物的消化率;摄入活纳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痢疾、肠炎和便秘;纳豆发酵产生的黏性物质,被覆胃肠道黏膜表面上,因而可保护胃肠,饮酒时可缓解酒醉的作用。
纳豆的各种食用功效有:
1.溶解血栓,预防冠心病、脑中风;
2.调节血脂,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
3.调节血糖,预防糖尿病;
4.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帮助儿童增高;
5.润肠通便,改善便秘,预防肠炎、肠癌等;
6.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
为什么纳豆是日本的国宝呢还天天吃其实纳豆源自中国自制纳豆圆满素食

为什么纳豆是日本的国宝呢还天天吃其实纳豆源自中国自制纳豆圆满素
食
日本人是全球最长寿的民族,在他们的每日菜单里有个必不可少
的纳豆。
日本人发现纳豆激酶是很宝贵的营养素,纳豆含有非转基因
黄豆全部营养,他们已经吃了几十年的纳豆了。
其实纳豆也是源于我国,日本古书记载:“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
开始制作。
”后由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又叫“唐纳豆”。
神奇的纳豆做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做一次可以吃很久,而且一般
买多点纳豆菌会送纳豆机,我们一起来看下做法。
用料。
纳豆(Natto)是日本一种独特的大豆传统食品

纳豆(Natto)是日本一种独特的大豆传统食品。
它在日本相当普及,早在江户时代的《日本时鉴》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纳豆的记载,日本人食用纳豆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纳豆是在蒸煮过的大豆中加入纳豆菌,经发酵后制成的食品。
纳豆菌属于枯草菌的一种,枯草菌存活在土中、水稻根部及空气中。
早在远古的穴居时代,人们在类似发酵室的环境中铺上稻草席地而眠,纳豆极有可能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纳豆的性质纳豆的历史现今虽难以确切地考证,但它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却不难给予科学的证实。
1986年,日本生理学家即发现纳豆中含有天然的血栓溶解酵素,并命名为纳豆酵素(Nattokimqse)。
因此,日本人认为常吃纳豆对引起血管心肌梗塞的血栓有强力的溶解作用。
血栓原本即经常在身体中形成与分解,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长期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的影响下,血栓的形成则会逐步加快,分解相对变缓。
血栓经累积后即转化为一种不溶性蛋白质的蛋白纤维而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纳豆在对人们的健康作用(药用效果)方面,还有预防痴呆、脑梗塞、脑中风、心肌梗塞、心脏病、细胞老化的效果(基于血栓溶解酵素的作用)。
它也可预防骨质疏松,避免钙从骨头中的流失(基于维生素K2,Isofavone 的作用)。
此外,它还可降低胆固醇,维持血管的疏通,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肩周炎、皮肤干燥、动脉硬化及清肠作用以及预防食物中毒有显著效果。
国民美食纳豆是如何制作的?

国民美食纳豆是如何制作的?始于中国的豆豉,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宇。
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桶贮藏,后由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是以亦称“唐纳豆”或“咸纳豆”。
随后依当地环境发展出纳豆。
在日本更基于各地区特色,传承出诸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等地方特产。
爱吃的人很爱吃,讨厌纳豆的人很讨厌。
那么今天,先来带大家八一八纳豆的制作工艺。
镜头1,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日本的农村。
勤劳淳朴的日本人民都会从山上砍下柴火,炉灶上煮黄豆。
(镜头推进,对,对准柴火)。
而坊间流传着,做纳豆花心思的程度不同,做成的纳豆成品的味道会不同的传说。
镜头2,镜头继续往灶台推进,古老的灶台一口深锅,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用一个可以放在深锅里的盖子,小火慢煮。
用木柴的大小来调整火大小。
镜头3,趁黄豆没有凉下来,赶紧将豆子舀出。
不同的匠人有着不同的手艺,时间的掌握也非常重要。
镜头4,然后不停地搅拌黄豆,把水分控干。
将煮熟的豆子的多余水分和外面空气充分接触从而挥发掉。
镜头5,将稻草包用热水洗干净。
(估计是为了消毒吧)用热水冲洗,用发后的稻草编织稻包。
镜头6,将煮熟的豆子塞进到草包。
合理的分量将会让稻草里的芽孢杆菌使纳豆容易滋生发酵。
每个一都是纯手工作业,纯天然不添加防腐剂不加转基因吃了放心不要299不要199只要99。
(画外音:娜娜你够了!!)镜头7,仔细再仔细地将形状包好,是制作均一且好吃的纳豆的必备程序。
就像仔细地握着自己的爱情~(画外音:不要煽情!!)镜头8,再用报纸裹好,放好。
纳豆菌发酵繁殖需要35℃——40℃左右的温度。
让纳豆在房间里安静地熟睡吧!!镜头9,大概一周左右,纳豆菌已育成。
纳豆菌表面是白色的。
感觉过程跟腐乳很类似啊。
但为啥娜娜就不爱吃纳豆爱吃腐乳呢。
镜头10,从稻草包里取出纳豆。
现在这个状态看起来像是一般出售的状态,但其实到被风干的状态还需要些许处理过程。
纳豆的起源、食用方式、营养价值简述

纳豆的起源、食用方式、营养价值简述纳豆是日本常见的传统发酵食品,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具有黏性,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调查指出日本人食用纳豆的历史已超过一千年。
纳豆的营养纳豆含有非基改黄豆全部营养(比肉还好),再加发酵后增加的特殊养份。
经日本的医学家、生理学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质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纳豆后,变得可溶并产生氨基酸,纳豆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
纳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及嘌呤等物质,可诱发痛风、加重肾脏负担,患有嘌呤代谢紊乱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最好不要多吃;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食用;手术后及伤口未愈合的病人不宜食用。
要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纳豆血液凝固阻止,纳豆中维生素K2能使失去药效,所以不要食用纳豆食用方式传统上先将纳豆加上酱油或日式芥末(一般在百货所卖的盒装纳豆,使用的是日式淡酱油还有黄芥末),搅拌至丝状物出现,置于白饭上食用,是为纳豆饭。
也有人将纳豆和生鸡蛋、葱、茗荷、萝蔔、柴鱼等各种食材一起混合。
在北海道、东北地方有时也将纳豆和砂糖混合。
亦有加上美乃滋的创意吃法。
若未经搅拌便加入酱料会使水分过多,粘性也会有所消减,葱和芥末则能抑制“纳豆氨”刺鼻的气味。
不习惯吃纳豆者则以为是腐坏的水煮黄豆。
纳豆起源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
‟始于中国的豆豉,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宇。
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桶贮藏,后由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是以亦称“唐纳豆”或“咸纳豆”。
随后依当地环境发展出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
在日本更基于各地区特色,传承出诸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等地方特产。
古老而神奇的“纳豆”

古老而神奇的“纳豆”古老而神奇的“纳豆”第一次看到“纳豆”这个词大概在2009年,报纸上介绍了一种日本食品,讲了纳豆的种种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好处,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纳豆中富含“纳豆激酶”,可以溶解血管中的血栓,这对有“三高”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当时国内市场鲜纳豆很少,后来一位朋友从日本带回了“高桥纳豆素”,于是我开始尝试制作纳豆,家人和亲戚朋友都成了纳豆的受益者,有人喜欢吃,有人却接受不了,但我们家老人是当药吃的,所以对味道比较宽容,是忠实的“纳豆粉丝”。
从长期食用的效果来看,父亲的高血压、公公的糖尿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家里其他人倒没有明显的感觉,只是很少感冒。
虽然纳豆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陌生,但在日本却“鼎鼎大名”,是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而且有近千年的历史,“纳豆”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1050年的《新猿乐记》中,据说最初因为在寺院的“纳所”制作,所以叫纳豆。
寺院制造的纳豆叫“唐纳豆”或“寺纳豆”,其实是唐朝时从中国传过去的“豆豉”,现在代表的有“大德寺纳豆”、“一休寺纳豆”、“浄福寺纳豆”等等。
今天我国各地仍有不同风味的豆豉,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食品,因为豆豉盐分很高,一般都作为调味品。
中国豆豉日本纳豆古代的日本,舶来的“寺纳豆”是高贵的食品,而“拉丝纳豆”是平民食品。
“拉丝纳豆”虽然区别于“寺纳豆”,但因为都用黄豆制作,所以也沿用了“纳豆”的名称。
“拉丝纳豆”,和豆豉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豆豉主要是曲霉菌发酵,具有独特的酱香味,是一种调味品。
而“拉丝纳豆”的传统做法是蒸熟的黄豆用稻草包裹,利用稻草上天然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只能在冬天温度低于零下5度时才能保存。
新鲜“丝引纳豆”的保质期很短,是古代日本冬天的特有食物。
其最大的特点是搅动后可以拉出绸缎一样的粘丝。
粘丝的多少,韧度是评判“拉丝纳豆”品质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寺纳豆”是流传到日本的中国的豆豉,而“拉丝纳豆”却是日本特有的食品,在秋田具仙北郡仙南村金伬公园内,就有纪念“纳豆发祥地”的石碑。
什么是纳豆

纳豆百科名片纳豆,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是盛产于日本的一种保健食品。
目前,全世界,尤其是整个东南亚的人们对纳豆的作用高度认可,食用者众多。
而纳豆制成的保健产品、生物制剂被人们广泛接受。
食品起源纳豆源于中国。
纳豆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
古书记载有:“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
”纳豆初始于中国的豆豉。
据《食品文化·新鲜市场》(石毛直道著,第101页)一书介绍,两种纳豆都与中国有缘。
特别是咸纳豆,大约在奈良、平安时代由禅僧传入日本。
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字。
与现代中国人食用的豆豉相同。
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或桶中贮藏,所以日本人称其为“唐纳豆”或“咸纳豆”,日本将其作为营养食品和调味品,中国人把豆豉用锅炒后或蒸后作为调味料。
纳豆传入日本后,根据日本的风土发展了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
而且由于系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
例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均成为地方上寺庙的有名特产。
日本人喜欢食用纳豆。
他们主要食用咸纳豆与拉丝纳豆,关西人喜欢前者,关东人则爱吃后者。
拉丝纳豆由于发酵方法不同,而出现一种黏丝,是不放盐的。
营养价值近几年来,经日本的医学家、生理学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质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纳豆后,变得可溶并产生氨基酸,而且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种酵素会由于纳豆菌及关联细菌产生,帮助肠胃消化吸收。
纳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的%、粗纤维2.2%、灰分1.86%,作为植物性食品,粗蛋白、脂肪最丰富。
纳豆系高蛋白滋养食品,纳豆中含有的醇素,食用后可排除体内部分胆固醇、分解体内酸化型脂质,使异常血压恢复正常(《身体科学》杂志1 994年1月号,日本评论社出版,第4页)。
纳豆适合日本的风土。
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一般以粒状食用。
纳豆养生小档案

纳豆养生小档案2021-04-08 20:15·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纳豆源于中国。
纳豆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
古书记载有:“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
纳豆初始于中国的豆豉。
纳豆传入日本后,根据日本的风土发展了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
而且由于系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
例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均成为地方上寺庙的有名特产。
”别名:酱豆、豆豉性味:性平,味咸主治:解烦热、寒热虚劳豆油:性热,味辛、甘,微毒;主要用于涂疮疥。
纳豆以盒装出售,在各大超市均有销售,口味不一,可按个人喜好选择购买。
其中更以日本纳豆最为出名,列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等。
【药典精要】《和汉三才图会》记载: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
’始于中国的豆豉,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安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宇。
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桶贮藏,后由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是以亦称“唐纳豆”或“咸纳豆”。
随后依当地环境发展出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
在日本更基于各地区特色,传承出诸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等地方特产。
溶解血栓:纳豆100克,生食或蒸至半熟食用。
脑血管病:纳豆100克、芥末适量,中老年人一天食用1~2次最佳。
更年期综合症:纳豆100克及麻油适量,与米饭一同食用,可达到最佳效果。
伤寒寒热:纳豆100克及山药适量,随饭同食,效果更好。
纳豆中含有游离的异黄酮类物质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酶类,如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淀粉酶、脂酶等,它们可清除体内致癌物质、提高记忆力、护肝美容、延缓衰老等有明显效果,并可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溶栓作用:纳豆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纳豆激酶是一种溶纤维蛋白酶,可预防血栓类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豆的发展史 纳豆的起源可追溯到日本的绳文、弥生时代,它是日本的传统食品。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日本来说,纳豆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品。迄今为止有关“纳豆的美味及其料理”的话题可在各种各样的书刊杂志中看到。但是关于“纳豆的功效”的文章就极为罕见了。
最近,由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长寿国,有关日本饮食的研究非常流行。由此,作为日本饮食一大特征的“大豆加工食品”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大酱、酱油、豆腐等大豆的加工食品当中,纳豆是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从大豆与菌生成”的存在。随着纳豆的科学评价日益增高,其各项惊人的效果也一一得到证实。例如,纳豆具有的抗癌、抗菌、防止老化、预防及治疗成人病的功效等等。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而不引人注目的纳豆,却有着令人吃惊的功效。在这里,我们想向人们揭开纳豆的庐山真面目,为饮食生活的改善和健康的增进做一分贡献。
本书所介绍的内容是最近关于纳豆研究的一部分概括,希望有更多的人阅读并了解纳豆的功
第1章 纳豆的发展史 1. 绳文人都知道的纳豆的美味 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用纳豆的呢? 这虽然现在还是个未解的历史之迷,但在民间却有一个传说。在绳文时代末期,稻子的栽培法从中国传入以来,就有了类似于纳豆的食物了。
那时候虽然还没有我们平常所吃的“纳豆”的名称,但是绳文人确实已有食用一种奇妙的、粘粘乎乎的、可以拉出长丝的豆子的可能性了。
绳文时代是从距今1万2千年到2300年的大约1万年的期间。那时候的主食是栗子、胡桃、橡树子等干果类或谷子、稗子等谷物类,以及山芋、长山芋、山药等薯类。其它的还有鱼类、山野菜、野生菌类等。每天有80%的食物是植物类。
与山芋磨成的稠状汁一样,由大豆发酵而成的纳豆的粘稠性物质是它的美味所在。对于习惯了生食山芋汁的绳文人来说,可拉出丝的豆子也没什么奇怪的。
象追溯稻米的历史一样,大豆也是在绳文时代末期从中国大陆传到日本的。日本产的稻子每株大约有1000万个以孢子状态附着的纳豆菌,把稻子扎成一束可形成被称为“苞”的容器状形式,然后把煮过的大豆放在里面,就会产生出粘粘乎乎可拉出丝的纳豆。
所谓的“苞”,现在看来象是纳豆的专用容器,但在古代,它却是日常生活中一种万能的容器。纳豆菌的学名叫“芽孢杆菌纳豆”,是枯草菌的一种。不但是枯草中,土壤、稻草、空气等等都存在有这种菌。 由于绳文人所居住的是一种坚固的巢穴,某种意义上具有发酵室的作用,并且由于生活中将稻草作为铺垫物,所以纳豆的出现是不无道理的。
2.大豆曾是万能的药材 生活中仅仅靠药物来维持健康是不可行的。最重要的早、中、晚的一日三餐。
世界上最长寿的就是日本人。但是,再长寿的人如果成了老年痴呆或是整天躺在床上起不来,也会失去活着的乐趣和尊严。只是想长寿而不考虑活着的形式的人恐怕不多吧。
所以说,饮食比什么都重要。对于日本人来说,大豆是一种富含钙、维生素类的综合性营养食品,它对于保持健康的体魄具有魔法一样的力量。
从日本的古医书《医心方》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 将大豆蒸或煮后,其功效胜于大米; 初吃煮大豆的时候,会觉得身体发沉,坚持一年以后,会有身轻如燕的感觉,性生活也会改善;l
* 炒过的黄豆粉,味甘甜,可改善肠胃功能,消除浮肿、麻痹; 将炒过的大豆泡到酒里,可用于保健;l 将煮大豆连同煮汁一起吃可以解毒;l * 大豆可以防治便秘。 在奈良时代,对于患脚气而寝食不安的僧人,官办役所中留有将大豆作为药品“支给每人1升”的行文记录。
“足病起,不便起居”的说法,很明显就是指脚气。大豆中含有对脚气有效的维生素E、其他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还有异黄酮、皂甙等多种成分,都对恢复体力有明显效果。
3.把大豆制成纳豆,其功效倍增 纳豆不但含有大豆中所有的优质成分,而且还含有通过发酵作用所生成的新成分。
维生素B2就是其中的一个。100g大豆中含有维生素B2 0.3mg,而纳豆中却含有0.56mg。这种增加的成分是由纳豆菌作用生成的,不同种类的纳豆所含的维生素B2可达到大豆的3~4倍。 维生素B2 可以使积蓄在体内的脂肪顺利燃烧,有美肤、防止肥胖的作用,是减肥所不可缺少的成分。
维生素B2的分解脂肪功能,对于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的预防也是有效的。维生素B2还对儿童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于生长期的儿童十分重要。喜欢食用纳豆的儿童很多的现象,可以解释为身体的需要吧。
另外,维生素B2可以解除疲劳,增强肝脏机能,还可以分解酒精。因此,把纳豆作为下酒菜,可起到解酒的作用。
在另外的章节还有说明,维生素K2可改善中老年女性的骨质,而纳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2。大豆中并不含有维生素K2,因此是由于纳豆菌发酵产生的。
纳豆的曳丝对其风味影响很大。而曳丝的主成分是谷氨酸。纳豆中的谷氨酸也是由于纳豆菌而产生的。曳丝成分可保护胃的内壁,使肠道中的食物和废弃物更易排出。因为可以溶解血管中的血栓而广受注目的纳豆激酶也是因为纳豆菌的作用而产生的。
4.提高了东京人脑力的早餐食品—纳豆 在日本的历史上,除现在外,纳豆也曾非常流行过。那个时代就是江户时代。在那时的书籍中有“乌鸦有不叫的日子,但没有不来卖纳豆的日子。这是因为纳豆是当地人的喜好之物。”
随着黎明的到来,纳豆商人和卖纳豆的吆喝声便传来了。纳豆一开始是作为冬天的食品,但在江户时期的中后期,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纳豆已经成为一种周年都不可或缺的商品。
在那时的史书中有如下的纳豆生产过程的描述: “煮好大豆,在室内放置一夜,然后销售。在冬天,寒冷地区容易发生蔬菜不足的现象,这时多用纳豆来弥补。在东京,即使在夏天也有纳豆销售。作汤或者加上酱油后食用。而在京都,纳豆大多自己生产,因此在商店不太容易见到。”
江户时代,日本纳豆消费最多的地区就是东京以北的地区。纳豆中含有大量提高创造力、脑力、先见之明等的成分如卵磷脂、谷氨酸、维生素B等这些成分在随后东京发展成世界著名的大都市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 关西出身的人也对纳豆的良好味道吃了一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日本海军的军医主任的江口有(海军大校),在纳豆的研究方面也可称得上开拓者。在1942年,他写了“纳豆得普及和现在的迫切任务”一书,强调了纳豆作为食品的长处。其内容大致如下: 1) 作为大米的副食,鱼、肉等还需要补充其他的脂肪。但大豆则可完全满足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要。吃纳豆就象同时吃了大米、鱼、肉等食品。
2) 纳豆菌对各种各样的病原菌有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痢疾和疟疾等。防止这类疾病,就应该好好利用纳豆。
3) 少量食用纳豆,在其独特的风味和生菌效果的作用下,可增加食欲和帮助消化。
4) 纳豆是一种优良食品,不但应该在日本,也应推广到其他国家。 在当时,纳豆还只是关东和东北地方的地方性食品,但在战争中由于食物配给制度,许多人开始知道了纳豆好吃的味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退伍军人回乡,纳豆扩散到全国各地,对纳豆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西、四国、九州和冲绳出身的军人最初也对纳豆感觉不好,但随着熟悉和适应,就对纳豆产生了一种比东北地方的人还要强烈的感觉。这一点从现在的全国纳豆热来说,真是令人难以相信。
6. 战后救了纳豆的人 1945年8月15日,经过长期和艰苦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以日本投降而告终。
战争结束后就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粮食短缺现象。在那一年的11月1日,召开了全国饿死对策国民大会。那时,以大城市为中心,日本全国都不断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在各地黑市交易上,人们为了填饱肚子,采用了物物交换的方式,带着贵重金属等到全国各地去求购粮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悲惨的事。
当时,在日本的美国占领军司令部里,有一位被日本人的悲惨营养状况所打动的人。占领军的营养部长的Hao先生。他看到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工作人员所制订的复兴计划,非常不满。在研究了日本人的饮食文化后,注意到了纳豆。从纳豆研究人员和生产者收集了很多的情报。结果,他得出了“要满足日本人得必要营养条件,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便是纳豆”
尽管他的地位很高,1947年8月,他还是亲自到了仙台,拜会了东北大学医学部的近藤教授,专门详细的询问了有关纳豆的事。
在他的重视下,日本政府也开始重视纳豆。纳豆战后史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7.日本人应该多吃纳豆 在战后的混乱局面中,为了让占领军司令部了解纳豆,纳豆生产商协会委托编写了“纳豆(大豆奶酪)”一书。在书中,详细介绍了纳豆的起源、普及状况、纳豆的现代生产工艺和卫生等。为了让外国人更好的理解,将其命名为“大豆奶酪”并介绍了纳豆的营养效果及其详细的数据。
在1949年,在三越百货店的本店,召开了大豆文化展览会。当时的占领军司令部的主任担当官来到了现场,并对上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在之后,她还去纳豆生产工厂视察去了。
也就是在那时,他们在如何弥补战后日本人的蛋白质不足的问题上得出的结论便是“日本人应该多吃纳豆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
在西日本,纳豆的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 历史悠久的纳豆,在现代社会其消费量仍在不断的扩大。1997年,生产纳豆的大豆用量为11万吨。换算成50g一盒的纳豆,相当于44亿个。也就是说,把老人和小孩都计算在内,日本人人均消费纳豆为35盒。
1999年日本平均每个家庭的纳豆消费金额为4097日圆,相当于250元人民币。平均起来,依然是东部地区的消费较多,但在西日本,纳豆的消费量也在急剧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