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制作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纳豆发酵实验报告

纳豆发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纳豆的发酵过程及其原理。

2. 掌握纳豆菌接种和发酵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分析纳豆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二、实验原理纳豆是利用纳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发酵大豆而成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

发酵过程中,纳豆菌分泌的蛋白酶、淀粉酶等胞外酶能够分解大豆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的纳豆。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大豆500g,纳豆菌5g,50ml热水,不锈钢盆,泡沫饭盒,泡沫箱子,温度计。

2. 设备: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

四、实验步骤1. 泡豆蒸豆:将大豆充分洗净后,加入3倍量的水浸泡一夜,倒掉水后放入高压锅内蒸至大豆用手捏碎的程度,大约45分钟。

2. 接种纳豆菌:将纳豆菌用50ml热水(温度最好38-45℃,温度过高会杀死纳豆菌)溶解后,均匀地加入到热大豆中,迅速搅拌均匀。

3. 分装与发酵:将混合好的大豆分装在7个泡沫饭盒里,厚度大约2cm。

盖上纱布或者在饭盒与饭盒盖之间架上一双筷子,使其充分接触空气。

然后将饭盒放入干净的大泡沫箱内。

4. 恒温发酵:在泡沫箱内放入几瓶装满50℃热水的长方形塑胶瓶,保持箱内温度在28-32℃之间。

发酵时间为14-36小时,夏季发酵时间相对较短,约3-4天。

5. 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纳豆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如大豆颜色、质地、气味等,并做好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过程中大豆的变化:在发酵过程中,大豆颜色逐渐由黄色变为深褐色,质地由硬变软,气味由无味变为酸臭味。

2. 纳豆菌的生长: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纳豆菌在发酵过程中逐渐增多,形成菌丝。

3. 生物化学变化:纳豆菌分泌的蛋白酶、淀粉酶等胞外酶能够分解大豆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的纳豆。

4. 发酵时间与温度:夏季发酵时间相对较短,约3-4天;发酵温度保持在28-32℃为宜。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完成了纳豆的发酵过程,掌握了纳豆菌接种和发酵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种豆子纳豆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及产品开发

四种豆子纳豆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及产品开发

四种豆子纳豆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四种豆子纳豆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导言:纳豆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特定发酵工艺加工而成的传统日本食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近年来,纳豆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健康价值备受关注。

然而,纳豆不仅仅局限于大豆一种原料,其他豆类如黑豆、蚕豆和芸豆等也可用于制作纳豆。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四种豆子的纳豆发酵工艺条件,并探讨其产品开发的潜力。

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鲜嫩的大豆、黑豆、蚕豆和芸豆为实验材料。

2. 发酵剂的添加:选用日本纯种纳豆菌作为发酵剂。

3. 实验条件:将实验材料分别浸泡于适量水中,隔日加热蒸煮30分钟,冷却至40℃左右后,将发酵剂均匀撒在豆子上,置于恒温箱发酵。

二、纳豆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1. 温度条件:分别将四种豆子置于不同温度下发酵,观察纳豆的质地和发酵效果。

结果表明,大豆和芸豆在35℃左右的温度下发酵效果最佳,黑豆和蚕豆在40℃左右的温度下发酵效果最佳。

2. 发酵时间:将四种豆子在最佳温度下发酵时间分别为24小时、36小时和48小时,测试纳豆的气味和口感。

发酵时间为36小时时,四种豆子的纳豆口感最佳,呈现出特有的弹性和韧性。

3. 发酵湿度:控制发酵湿度对纳豆的质地也有一定影响。

经过测试,四种豆子在湿度为60%~70%时,纳豆的口感最好。

三、产品开发的潜力1. 多种豆类原料的利用:本研究表明,除了大豆以外,黑豆、蚕豆和芸豆也适宜用于制作纳豆。

这将丰富纳豆市场的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2. 添加功能性成分:可以通过在纳豆发酵过程中添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成分,如茶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等,进一步提升纳豆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3. 产品多样化:在纳豆的包装、口味和配料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推出芝士口味、香辣口味和五谷杂粮豆子等多种口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结论:通过对四种豆子纳豆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从而生产出优质的纳豆产品。

纳豆菌的提取和纳豆的制作

纳豆菌的提取和纳豆的制作
2. 在实验室用普通灭菌锅在充分放汽后,121摄氏 度高温高压处理15~20min,以豆子很容易被用手 捏碎为宜,宜蒸不宜煮,煮的水分太多。
3.在大豆被蒸熟前,在浅盘中铺好锡箔纸,用筷子等 尖细物在锡箔上打多个气孔,灭菌备用。搅拌时 要用的橡胶手套也要用开水灭菌。
4.大豆蒸熟后,不开蒸锅的盖子,直接倾去锅内的水。 将蒸锅的大豆无菌转移到灭菌盆或罐内,立即盖 盖,以免杂菌污染。
实验日程安排
• 第一周: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酪蛋白培养基各250ml;100ml无 菌水;包好12个培养皿,6个试管;高压蒸汽灭菌
• 第二周:制备纳豆的稀释液10-2、10-3、10-4,利用涂布平板法对菌进 行培养
• 第三周:对培养出的细菌镜检,将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筛选,接种到酪 蛋白平板上进行筛选
纳豆菌的分离提取步骤
• 菌株分离:取上述品种的纳豆若干粒,放入装有 25mL 无菌水和十余颗玻璃珠的锥形瓶中,室温 下浸提。振荡多次,获得菌悬液,以十倍稀释法 稀释至10-2,10-3,10-4,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0℃培养24h。
• 镜检:确定培养出的微生物的形态特点。
实验原理
食品纳豆中含有的纳豆菌,主要指枯草芽 孢杆菌(Bacillus natto),在通过其发酵 大豆的过程中,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对蛋白 质和糖类特别的直接利用功能,在枯草芽 孢杆菌的生长过程中,又利用大豆本身的 营养成分,分泌和合成了很多种酶类、维 生素、氨基酸及其它只有纳豆特有的营养 素和生理活性物质,使得发酵后的大豆中 更富营养,称之为纳豆。
5. 在已灭菌的杯中用10ml开水溶解盐(约0.1%)、糖(约 0.2%)和0.01%纳豆菌,如果觉得体积太小,不易均匀喷洒于 大豆中,也可用20—30ml的水,注意水的多少会影响纳豆的粘 滞性和嚼感,将混合液喷洒于大豆中搅拌均匀。 6. 把接种好的大豆均匀地平铺于灭好菌的锡箔纸上,厚约2— 3cm,不宜太厚。将锡箔纸折过来(或用另一种锡箔纸)铺盖 于豆层上面。然后在上面再铺接种好发酵剂的大豆,厚约23cm,上面也盖上一层纱。注意:如果发酵中勇气不好,做出 的纳豆会以苦,如果勇气太大,纳豆表面会过干,不利于充分 发酵。发酵环境的湿度要高。 7. 37—42摄氏度培养20—24h。也可以在30摄氏度以上的自 然环境中发酵,时间适当延长。当发酵完时,纳豆基本上做成 了,揭掉锡箔纸或纱时,会看到豆子表面部分发灰折色,室内 漂满纳豆的芳香。稍有氨味是正常的,但氨味过于强烈,则有 可能有杂菌生长了。

纳豆标准工艺

纳豆标准工艺

纳豆标准工艺【纳豆标准工艺】一、纳豆的历史其实啊,纳豆可不是什么新兴的食物,它在日本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啦。

据说在古代日本,有位僧侣偶然发现煮熟的大豆放在稻草里发酵后,变得黏糊糊的,还有一股特殊的气味。

尝试吃了之后,发现居然对身体有不少好处,这就是纳豆的起源。

纳豆在日本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纳豆常常是平民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物,尤其是在冬季,因为它富含营养,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帮助人们抵御寒冷和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纳豆不仅在日本广受欢迎,还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二、纳豆的制作过程1. 准备优质的大豆说白了就是要挑选颗粒饱满、无破损的大豆。

这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好的砖头一样,优质的大豆是制作美味纳豆的基础。

2. 浸泡大豆把选好的大豆泡在水里,一般得泡上十几个小时。

这一步就像是让大豆们先喝饱水,为接下来的“变身”做好准备。

3. 蒸煮大豆泡好的大豆要放进锅里蒸煮,要把它们煮得软软的、熟透了。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给大豆们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让它们变得更加柔软。

4. 接种纳豆菌煮熟的大豆晾凉到一定温度后,就要接种纳豆菌啦。

纳豆菌就像是一群神奇的小精灵,会让大豆发生奇妙的变化。

5. 发酵接种完纳豆菌的大豆,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8 - 24 小时。

在这期间,大豆会逐渐变得黏黏的,产生特有的气味。

就好像是大豆们在进行一场神秘的魔法仪式,慢慢地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纳豆。

6. 冷藏发酵好的纳豆,要放进冰箱冷藏一段时间,这样可以让纳豆的风味更加独特。

三、纳豆的特点1. 独特的口感和气味纳豆的口感黏黏的,还能拉丝。

有的人可能一开始不太习惯,觉得它有点怪怪的。

但其实啊,就像榴莲一样,一旦你接受了它的独特,就会爱上它。

它的气味也比较特殊,有一种发酵的味道,这也是纳豆的标志之一。

2. 丰富的营养成分纳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K2、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

比如说,蛋白质是我们身体的建筑材料,能帮助我们生长和修复组织;维生素K2 对骨骼健康很重要,就像给骨骼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

纳豆的生产工艺

纳豆的生产工艺

纳豆的生产工艺【纳豆的生产工艺】一、纳豆的历史其实啊,纳豆可不是什么新玩意儿,它在日本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啦。

据说在古代日本,纳豆是穷人们的美食,因为它制作简单,成本又低。

纳豆最早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入日本。

在日本的江户时代,纳豆就已经成为了百姓们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

那时候,纳豆通常是在冬天制作,因为低温更有利于纳豆菌的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纳豆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甚至还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

比如说,在日本的一些传统观念里,认为纳豆可以增强体力、预防疾病。

二、纳豆的制作过程1. 准备材料制作纳豆,首先得把材料准备齐全。

说白了就是大豆、纳豆菌,还有一些基本的厨房用具,像锅、蒸笼、容器啥的。

2. 泡豆先把大豆洗干净,然后泡上一整晚。

这就好比让大豆们先“喝饱水”,变得胖乎乎的,这样后续才能更好地加工。

3. 蒸煮泡好的大豆放进锅里蒸煮,要把它们蒸熟煮透。

这一步很关键,得保证大豆熟透,不然会影响纳豆的品质。

4. 接种纳豆菌大豆蒸熟后,温度降到合适的时候,就可以把纳豆菌撒进去啦。

这就像是给大豆们“种”上了特殊的种子,让它们开始发生神奇的变化。

5. 发酵接种完纳豆菌的大豆,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一般来说,发酵个一天左右,就能看到表面有一层白色的膜,还有那种特有的纳豆的味道散发出来。

6. 冷藏发酵好的纳豆,先放进冰箱冷藏一会儿,这样可以让纳豆的口感更好,也能让它的风味更独特。

三、纳豆的特点1. 独特的味道和口感纳豆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些人觉得它有点臭臭的,像发酵的味道。

口感呢,黏糊糊的,还能拉丝。

其实啊,这就是纳豆的独特之处,一旦你习惯了,可能还会爱上它。

2. 丰富的营养纳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K2、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比如说维生素 K2,对骨骼健康可是很重要的。

3. 有益菌纳豆中含有纳豆菌,这是一种有益的益生菌。

说白了就是能帮助我们的肠道保持健康,促进消化。

四、纳豆的应用1. 直接食用最常见的就是直接吃啦,可以搭配米饭、蔬菜,或者作为早餐的一部分。

纳豆的实验报告

纳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纳豆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纳豆的制作方法;3. 分析纳豆的营养价值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纳豆是一种源于中国,盛产于日本的传统发酵食品,其加工制作过程类似我国的豆豉。

纳豆以大豆为原料,经过发酵、煮制、冷却、接种、发酵、包装等工序制成。

纳豆中的有益菌群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抗血栓、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豆、水、纳豆菌种;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无菌操作台、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烧杯、漏斗等。

四、实验方法1. 纳豆的制作:(1)大豆预处理:将大豆洗净,浸泡12小时,捞出沥干水分;(2)煮制:将大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至豆皮裂开,捞出;(3)冷却:将煮好的大豆放入冷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沥干水分;(4)接种:将纳豆菌种用无菌水稀释,均匀涂抹在冷却的大豆表面;(5)发酵:将接种好的大豆放入电热恒温培养箱,保持37℃发酵24小时;(6)包装:将发酵好的纳豆进行分装,密封保存。

2. 纳豆的营养价值分析:(1)水分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2)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3)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4)碳水化合物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5)膳食纤维含量:采用酶解法测定;(6)氨基酸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7)矿物质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纳豆的制作:经过发酵,纳豆呈现粘稠状,具有独特的气味和口感。

2. 纳豆的营养价值分析:(1)水分含量:约60.5%;(2)蛋白质含量:约20.3%;(3)脂肪含量:约7.8%;(4)碳水化合物含量:约15.2%;(5)膳食纤维含量:约2.1%;(6)氨基酸含量:富含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必需氨基酸;(7)矿物质含量:富含钙、铁、镁、钾、锌等矿物质。

纳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理功能,如降低胆固醇、抗氧化、抗血栓、抗菌等。

纳豆发酵工艺优化及风味改良

纳豆发酵工艺优化及风味改良

3
27
86
9
17:1:2
25
4
21
78
K1
67
68
71
68
K2
76.33
72
75
67.33
K3
75
78.33
69
83
极差R
9.33
10.33
6
15.67
对应感官评分为70、78、85、82、74,花椒 茴香(1:1)选择0.5%、1.0%、1.5%、2.0%、 2.5%对应感官评分为65、74、82、76、63。 因此各因素的最优值分别为食盐1.5%、蒜 泥3%、辣椒粉2%、孜然0.6%、花椒茴香 1.5%。
135 FOOD INDUSTRY·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工艺 技术
项目 气味 口感
表2 风味纳豆感官评价表
评分标准
调味料过少,掩盖氨味不明显 调味料适中,明显掩盖氨味 调味料过度,完全掩盖氨味 调味料过少,较原味无明显变化 调味料适中,较原味更可口 调味料过度,较原味完全改变
纳豆发酵工艺优化及风味改良
李振宇 张凌* 沈晨忱 武文加 杨宇婷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纳 豆(natto)是一种来自日本的微生物 发酵食品,最早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入 日本。作为一种低成本但高营养的产品,纳豆 以其优质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在预防疾病方 面的重要作用被日益重视。传统纳豆以黄豆为 原料进行发酵,产生的特殊氨味不易被国人所 接受,为了改善纳豆的口感,本课题以黄豆为 主要原料,适量加入黑豆和荞麦,研究复合纳 豆的加工工艺并进行优化,然后加入不同的调 味品掩盖氨味制作风味纳豆。
材料与方法

纳豆发酵原料和工艺技术研究

纳豆发酵原料和工艺技术研究

摘要 :选取各 品种 大豆制作 纳豆 ,通过试验结果得 知 ,以黄小豆为原料 时 ,纳豆 品质较好 。在 以黄小豆 为原料 的基
础 上 ,通过 正 交试 验得 到适 宜 的发酵 条 件 :接 种量 2 %,发 酵温 度 3 7℃ ,发 酵 时 间为 1 ,纳 豆 激 酶酶 活 达 8h
17 5 6 g 2 . 8 U/ 。
Ab  ̄ c : L b rtr x e me t s o h tu i g df r n a it so o b a sr w ma ei l f cs t e q ai fn t n s at a oa oy e p r n s h w t a sn i e e tv r i fs y e n a a t r e t h u ly o at a d i ee aa t o u ig s ll sz d s y e n a a tra h st e b s q ai . h p i m e me tt n c n i o s s lce o n f cu e sn ma — i o b a s r w mae il a h e t u l y T e o t e t mu fr nai o dt n ee td frma u a tr o i o at i mal sz d s y e n b p l i g t e ot o o a x ei n t o y s f n ws h n c lt n a u t e fn t w t s l i o b a y a py n rh g n le p r o h — e h me t meh d a e a o : e i o uai mo n s a o r o y 2 .t e fr n ain tmp r t r n i r 0 % h eme tt e eau e a d t o mea e 4 ad1 n 8 h. a d te e z me a t i fn t k n e r a h 17 5 6 / . n h n y ci t o a t i a e c 2 .8 U g vy o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郭德军,孙晶东,肖念平,等. 纳豆加工工艺的研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
学学报,2005,10(5):112-115. [2] 王萍,陈钧,杨小明,等.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及纤溶活性研究. 食品科
学,2005(2):59-63.
北京农业 2011 年 12 月下旬刊 99
3.5 纳豆激酶活性测定min,37℃恒温培养18 h,测定溶解圈的直 径,与很据标准曲线对比,计算纤溶酶活力。 4 结论
通过以上,基本完成纳豆的制作工艺研究及其溶栓酶活 性的检测工作,并且掌握了纳豆制作的合理合适的工艺制作流 程和制作条件,得到优化了的纳豆最佳生产的工艺:浸泡时间 18 h,蒸煮时间20 min(121℃)、最佳发酵温度42℃;最佳发酵时 间为24 h;接种量为6%;在4℃下后熟24 h。溶栓酶活性的检测: 测得由提出来的Y5②地衣芽孢杆菌、Y5③溶淀粉芽孢杆菌的溶 解酶活力均比市面上的日本纳豆、燕京品牌的纳豆纤维溶解酶 活力强。
1 方法工艺路线
大豆精选→清洗→浸泡→蒸煮→冷却→接种→发酵→后熟 →调味→包装。 1.1 浸泡 水温25~28℃、水量3倍、时间14~30 h,浸泡至黄 豆发胀无褶皱。 1.2 蒸豆 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不锈钢盆(烧杯)中,盖上纱 布,在高压锅(高压灭菌锅)中蒸煮一定时间(121℃、20 min),蒸煮后豆粒用手可直接捏软即可。 1.3 接种 将蒸制好的黄豆冷却至室温后,分装到培养皿(烧杯 或不锈钢盆)中,以4%、6%、8%的接种量将纳豆菌液接入,拌 匀。 1.4 发酵 接种后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直至表面出现白 膜,搅动有拉丝现象。
98 北京农业 2011 年 12 月下旬刊
食品加工
宁南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郭治国
(宁夏彭阳县气象站,宁夏彭阳 756500)
摘 要 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培植地方财源、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宁夏彭阳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为例,从加快或强化发 展共识,解除弱化制约因素着手作以探讨。 关键词 宁南山区; 马铃薯产业; 发展; 问题 中图分类号 F 326.1 文献标志码 B
食品加工
纳豆制作工艺研究
孙 波 樊 星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北京 102206)
摘 要 研究在纳豆生产中,黄豆浸泡时间、蒸煮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纳豆的口感和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黑豆纳豆最佳工 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8 h,接种量8%,发酵时间18 h,发酵温度42℃,再置于4℃ 冰箱后熟24 h,即得到品质较高的纳豆产品。 关键词 纳豆; 正交实验; 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 TS 218 文献标志码 B
使用Y5②菌种发酵进行正交试验,4个因素A为浸泡时间 (h)、B为接种量(%)、C为发酵时间(h)、D为发酵温度(℃),3 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可以得出结论:当使用Y5②菌种发酵的
时候,4个影响因素A为浸泡时间(h)、B为接种量(%)、C为发 酵时间(h)、D为发酵温度(℃),对纳豆加工的影响作用是: D>C>A>B,Y5②菌种的最佳发酵条件是浸泡时间18 h,接种量 8%,发酵时间18 h,发酵温度42℃。再置于4℃ 冰箱后熟24 h, 即得到品质较高的纳豆产品。感官上纳豆呈金黄色,有金属光 泽,纳豆表面呈白色霜状,分布均匀,搅拌后有很长的拉丝样 黏液物质,黏液呈乳白色略带灰白色,且黏液多,黏性强,拉 丝不易断裂,散发黑豆纳豆应有的气味,口感酥软。
作者简介:郭治国(1966-),农艺师,从事农业气象与现代农业可持 续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11-11-20
种薯无法实现统繁统贮统供,优质种薯不能直接投入到马铃薯 生产中,脱毒种薯与生产用种脱节。 1.2 种薯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水平较低 生产单位没有严格 按照种薯生产的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生产,种薯生产仍然采用 传统的栽培方式,水肥管理不能满足种薯生长的需要。施肥单 一、密度偏低、耕作粗放、天然隔离条件差等,导致生产的种 薯产量低、薯块偏大,部分种薯含氮、水量高,容烂薯、不耐 运。而且,对轮作倒茬和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生产的种薯带 病率偏大。 1.3 品种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 彭阳县马铃薯主要产区分 布在北部黄土丘陵区的交岔、罗洼、王洼、草庙、孟原、小 岔、冯庄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的新集等8个乡镇,占全县总面积 的80.0%以上。种植区域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平均海拔在1600 m以上,年均气温在7.2℃左右,适宜马铃薯生长,但是种植的
1 彭阳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种薯脱毒化率低 宁夏彭阳县是
固原市唯一没有建马铃薯脱毒中心的县区之一,马铃薯种薯基 地面积少,每年靠政府采购的50~60万粒“原原种”建立脱毒 种薯繁育基地,能解决0.13万hm2的商品薯生产用种,远远不能 满足全县2.67万hm2马铃薯的需要。加上每年从外县区的大量调 种,脱毒薯普及率才能达到25.0%。而且种薯生产只重视原种 的生产,忽视了一级种到商品种薯的生产,相当一部分一级种 被当作商品薯卖掉,产业没有延续下去。种薯生产过渡依赖政 府,市场经济份额很少,缺乏种薯经销企业的参与,存在各种
纳豆是一种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而成 的。纳豆含有多种酶,这些酶可将纳豆中蛋白质分解为易于人 体消化吸收的成分,大豆蛋白的消化率从原来的50%增加到90% 以上,使纳豆成为极易消化的植物性高蛋白食品。大量研究证 实,经常食用纳豆可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因此, 应对现有的纳豆制作工艺进行优化,以便安全、高效的生产。
Natto Production of Process Research Sun Bo Fan Xing
Abstract Research in the production of natto, soybeans soaking time, cooking time, the amount of bacteria inoculated and fermentation time that it tasted and qualited, through the testing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natto beans: soaking time is 18h , 8% of inoculum, fermentation time 18h,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42 ℃, then cooked at 4 ℃ and refrigerator after 24h, then,that is to be of higher quality natto products. Keywords Natto; orthogonal tests; technology research
2 正交实验
原料控制:分取大豆(大粒、小粒)、豌豆、黑豆;浸泡 时间:18、24、30 h;接种量:分别为4%、6%、8%;发酵时 间:18、24、32 h;发酵温度:分别设为32、37、42℃;制成 产品后进行品尝和评价测定,分别记录各组平行实验及对照组 实验结果。正交实验设计见表1~2。
3 发酵液酶活测定 3.1 纤维蛋白原平板的配制 1)磷酸缓冲液的配制:将457.5
拉丝 色泽 金黄色,有光
8分以上 泽 暗黄色,有少
6~8分 许光泽
3~6分 暗黄色
1~3分 褐色
0~1分 暗褐色
鉴定项目
气味
口感(苦味感)
无氨味,有 酥软,湿润,无苦味
纳豆香味
酥软,较湿润,有微 有稍许氨味
苦味
较酥软,湿润,稍许 有少量氨味
苦味
氨味比较重 较酥软,较干,较苦
有强烈的氨 不酥软,较干,强烈

苦味
mL 0.10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加入42.5 mL 0.10 mol/L磷酸二氢 纳溶液中,然后用1 500.0 mL水稀释,即为0.05 mol/L pH7.8的 磷酸缓冲液;2)将60 mg纤维蛋白原溶于24.0 mL pH 7.8的磷酸 缓冲液中,得2.5 mg/mL的纤维蛋白原缓冲液;3)将210U 凝血 酶溶于7.0 mL pH 7.8的磷酸缓冲液中,制得30 U/mL的凝血酶缓 冲液;4)将 6.0 mL的纤维蛋白缓冲液加入直径为60 mm的无菌 平皿中,再加入0.3 mL的30 U凝血酶缓冲液,小心振荡使之混 匀,25℃下过夜,使之生成乳白色薄层。 3.2 纤维蛋白平板的制作 称取0.4 g冻干纤维蛋白原,溶解于 100.0 mL pH 7.8的磷酸缓冲溶液,并分装入大试管中(10.0 mL/ 管);称取0.3 g琼脂粉入大试管,加入10.0 mL磷酸缓冲溶液 (pH 7.8),加热溶解;将2管放入50℃水浴中,温度平衡后混 合,并加入0.5 mL凝血酶溶液(10 IU/mL)混匀后立即倒入无菌培 养皿,冷却至呈现乳白色后打孔备用(孔直径为5 mm)。 3.3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尿激酶样品(100、200、300、500、 1 000和1 500 U/mL,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⑤、⑥)各10 μL点样于新配制的纤维蛋白平板上,放置10 min,移入37℃培 养箱,保温18 h后取出,测定溶圈的直径,计算各溶圈面积。 以溶圈面积为横坐标,以酶活力为纵坐标作图,制备标准曲 线。 3.4 纳豆激酶的提取 将常温发酵成熟后物干燥,取含水量相 等的发酵成熟物(1.0~5.0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混 匀,4℃静置4 h后,5 000 r/min离心20 min,上清液即为NK粗酶 提取液。
Potato Industry Developing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In the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Guo Zhiguo
Abstract Potato industry has become increase farmer income, implantation place exchequer, revitaliz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county economy. Taking Pengyang county potato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example, from accelerate or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nsus, lifting the weakening restriction factor to make in order to discuss. Keywords the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potato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bl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