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标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

合集下载

2011物联网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2011物联网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国很 多城 市陆续制定了建设智慧城市 的规 划和方案 , 城市应
用将是 未来三 至五年物联 网产业发展 的重 点和突破 口。 预计 在2 1年 , 0 1 以上海、 宁波、 无锡为代表的发达城市将在信息基 础设施建 设、 慧城市公共服务和管 理体系建设、 智 新兴 智慧 产业 等方 面取得突破 。 中, 其 信息基础设施 方面主要是感 知 网络和无 线城市建设 , 新兴智慧产业则主要是物联 网基础产 业、 智能 电网、 智慧家居、 智慧农业 以及 由此催生的各类现代
下一个上 万亿元 规模 的高科技 市场 。
虽然物联 网在 我国取得 了长足 的发展 , 但其依然缺乏 成
上 海信息化 2 1年0 N版 01 5
81
产 业 『1 T 聚 o) c 焦 D
C 疗 11

o C

熟的商业模 式。目前, 物联 网的应 用推广还处 于探索阶段 , 清晰 的规 划和 大规模 的产业化应用依然缺 位 。 因此 , 未来我 国物联 网发展 的关键 是寻找规 模化应 用的突 破 口。目前 , 我
资基金 ” 。
物联 网曾被 称 为传感网, 中
科院早在 1 9 99 年就 启动 了相 关 研 究 , 其 与 他国家相 比具 有很大 的发 展 优 势 。目前 , 我 国 物 联 网
在 2 1 年 中国物 联 网与智慧 城市建 设高 峰论 坛上 , 00 我 国首个 《 中国物联 网行业 景气 及企业 家信心指数调查报告》
得到广泛 的应 用。  ̄2 0 年以来 , 09 我国 各地政 府纷纷提 出了物联 网发 展的
“ 十二五” 期将我 国建设 成 为全 球一流的物联 网技 术创新 末 国家 。 0 1 , 国物联 网将从建 立 产业协 作机 制 、 进军 2 1年 我 促 民融合、 建设物联 网发展的组织领导保 障和加快 物联网立法 等四个方面来加 大对物联 网产业的政 策支持。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30题1、1995年,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中提及到物联网概念,包括;A、B、C、D2、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名为Internet of Things的技术报告,其中包含;A、B、D3、欧洲EpoSS组织预测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经历四个阶段;A、B、C、D4、物联网的主要特征;A、C、DA.全面感知B.功能强大C.智能处理D.可靠传送5、IBM智能地球战略的主要构成部分;B、C、DA、应用软件B、RFID标签C、实时信息处理软件D、传感器6、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包括;A、B、C、DA、RFID从业人员B、传感网从业人员C、M2M人群D、工业信息化人群7、早期物联网技术包括;A、B、D8、物联网的工作原理;A、B、C、D9、物联网的中国标准组织有那些;A、B、C、D10、那些是目前物联网的困境;B、C、DA、管理B、地址C、频谱D、核心技术标准化11、物联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A、B、CA、感知延伸层技术B、网络层技术C、应用层技术D、物理层12、数据采集和感知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主要包括; A、B、C、D13、延伸网指附属于传统电信网的用户接入点的网络,主要包括;A、B、C、D14、应用支撑平台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B、C、D15、短距离无线通信相关标准包括;A、B、C、D16、RFID相关标准有;A、B、C17、无线传感网相关标准;A、B18、RFID工作模式有;B、DA、低压电模式B、电磁耦合方式C、电感耦合方式D、高压电模式19、RFID的技术特点有;A、B、C、D20、RFID标签的分类按供电方式分有;C、DA、高频标签B、低频标签C、有源Active标签D、无源Passive标签21、RFID标签的分类按工作频率分有;A、B、C、D22、RFID标签的分类按通信方式分包括;A、B23、RFID标签的分类按标签芯片分;A、B、D24、ZigBee网络设备类型包括;B、C、D25、ZigBee网络拓扑类型包括; A、B、DA、星型B、网状C、环形D、树形26、下面那些是行排式二维条码;A、B、CA、PDF417 B、CODE49 C、CODE16K D、QR Code27、下面那些是矩阵式二维条码; B、C、DA、PDF417 B、Data Matrix C、Code one D、QR Code28、云计算的服务模式;A、B、DA、IaaS B、SaaS C、QaaS D、PaaS29、云计算的关键技术;A、B、CA、虚拟化B、服务计算C、效用计算D、可靠性计算30、云计算平台的特点;A、B、C、DA、虚拟化B、基于互联网C、大型的集中计算D、按需使用1、物联网关键技术的薄弱点有哪些 A B C DD、在设计、可靠性、封装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2、按照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可将云计算划分为 A B C ;A、公有云B、私有云 C、混合云 D、国有云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智慧浙江”就是生产和生活更低碳、更智能、更便捷4、与一般的电子地图相比较,网络地图有哪些不同特点A B C D5\以下是中间件的主要任务和功能的是A B C D6、我们将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分为那四个层次 A B C D7、以下那个是交通信息发布子系统对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发布的渠道B C D8、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必须以A B C D等多种集成技术为基础;10、从技术上看,生物传感器由 A C构成;其中,分子识别元件是生物传感器选择性测定的基础,它可以引起某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A.分子识别元件 B.图像识别元件 C.换能器 D.辅助电源35、传感器朝什么方向发展A、微型化B、智能化C、网络化D、大型化30、3C是指的是 ACD;A、omputer B、ontrol C、mmunication D、onsumer21、物联网跟人的神经网络相似,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下面哪些是物联网的信息传感设备: ABCD22、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主要有哪三部分构成 BCD A、导航系统B、车载平台C、手机平台D、指挥系统23、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应用 AC A、移动电话B、无线耳机C、车载网络D、无线鼠标24、能实现节电节能量的方式是 ;P196 ABCD25、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包括 abcd;26、下列技术中,哪些项属于智能物流的支撑技术 P275 ABC27、物联网系统中,信息表现为;P127 ABCD31、在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中,下列哪些项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定位的缺点ABC32、RFID系统解决方案的基本特征: P141 BCD A、机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真实性3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196 ABCA、边缘节点消耗的能量最大B、处于中间的节点消耗的能量最大C、能量消耗都一样D、靠近基站的节点消耗的能量最大34、语音识别主要包含的功能 P79 A、声纹识别B、内容识别C、语种识别D、语音标准识别37、应用支撑平台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A、信息封闭平台B、环境支撑平台C、服务支撑平台D、中间件平台20、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包括ABCA、RFID从业人员B、传感网从业人员C、M2M人群D、工业信息化人群22、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主要有CD;蓝牙 B、ZigBee C、WiMAX D、WiFi23、物理网信息处理技术分为哪几个层次;ABCD24、能实现节电节能的方式是ABCD;休眠机制 B、拒绝通信 C、停止采集数据 D、关闭计算模块25、智慧城市具备哪些特征;ABCD26、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组成部分ABCA、空间部分B、地面控制系统C、用户设备部分D、经纬度图27、物联网数据存储方式分为集中存储、本地存储、分布式存储;28、物联网是把传感器及RFID等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融为一体,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征、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29、物联网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分为数据融合节点的选择、数据融合时机的选择、数据融合算法;30、以下哪个特征在人一出生就已确定下来并且终身不变的AC;指纹 B、视网膜 C、虹膜 D、人脸32、三网融合是指哪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计算机通信网33、无线传感网相关标准;ABCD36、面向智慧医疗的物联网系统大致可分为终端及感知延伸层、应用层、网络层;39、物联网系统中,信息表现为多样性、数据量的巨大性、数据关系的复杂性、数据处理所要求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40、数据融合是实现物联网的重要技术之一;对物联网数据融合的研究,除了数据融合的基本内容之外,还需解决融合点的选择、融合时机、融合算法;41、传感器的组成元件包括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43、:A感知 B、传输 C、网络 D应用44、以下哪些可用于交通信息发布子系统对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发布的渠道BCDB、无线广播 C、Internet D、PRG45、射频识别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ABCDA电子标签 B、读写器 C、无线 D大型服务器46、下面哪些是矩阵式二维条码以下选项都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哪些几个层次结构网络资源系统、应用服务系统、公用服务系统;49、路由算法设计目标:高效简单、稳定、快速聚合、灵活;50、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主要有车载平台、手机平台、指挥系统三部分构成;51、传感器节点内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预处理、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传感器节点信息传输技术;52、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应用有移动电话、车载网络;53、典型的物联网节点包括汇聚和转发节点、远程控制单元、传感器;54、物联网信息传输系统分为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应用层;55、根据通信双方的分工和信号传输方向可将通信分为B单工、C半双工、D全双工三种方式;56、物联网中感知信息挖掘方式为C分布式挖掘和D基于规则的数据挖掘;57、智能家居技术,根据布线方式划分,主要有A、电力载波技术、B、集中控制;C、现场总线;5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A、网络资源系统;C、应用服务系统;D、公用服务系统3个层次结构;59、云计算是对ABC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并行计算 B、网格计算 C、分布式计算 D、线性计算60、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系统结构分为A、集中式结构;B、分布式结构和半分布式结构;D、层次式结构;61、路由算法的衡量标准包括A、路径长度 B、路由延时 C、带宽 D、负载;62、语音识别主要包含的功能:A、声纹识别;B、内容识别;C、语种识别;D、语音标准识别;63根据医疗事件发生场景的不同,可以把物联网远程医疗系统规划为A、远程健康监护;C、远程急救;D、远程诊疗;1、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机遇主要体现在abcd2、物联网主要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acdA.射频识别技术C.传感器技术D.网络通信技术3、谷歌云计算主要由bcd组成;它们是内部云计算基础平台的主要部分 C.谷歌文件系统4、智慧城市应具备以下哪些特征abcd6、以下哪些特征是人一出生就已确定下来并且终身不变的acdA.指纹C.虹膜D.手掌纹线7、下列四项中,哪些项目是传感器节点内数据处理技术abcA.传感器节点数据预处理B.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C.传感器节点信息持久化存储技术8、在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中,下列哪些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定位的缺点 abcA.只适合于视距通信的场合B.用户节点通常能耗高、体积大且成本较高C.需要固定基础设施9、物联网数据管理系统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下列哪些是它的特性 acdA.与物联网支撑环境直接相关C.能够处理感知数据的误差D.查询策略需适应最小化能量消耗与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10、下列哪些是物联网的约束条件 acdA.物联网资源有限C.不可靠的通信机制D.物联网的运行缺少有效的认为管理11、下列选项中,哪些和公共监控物联网相关abc A.以智能化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为目标B.以视频为中心的多维城市感知物联网络和海量数据智能分析平台C.面向城市治安、交通、环境、城管等城市管理典型应用12、下列属于智能交通实际应用的是 abdA.不停车收费系统B.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D.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13、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可以abc A.防止交通污染B.解决交通拥堵C.减少交通事故14、下列哪些是典型的物联网节点bcdB.汇聚和转发节点C.远程控制单元D.传感器节点信息传输技术15、下列哪些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组成部分abcA.空间部分B.地面控制系统C.用户设备部分16、农作物生长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是由各种ABC组成的硬件系统A.汇点B.基站C.传感器17、智能农业应用领域主要有:abcdA.智能温室B.节水灌溉C.智能化培育控制D.水产养殖环境监控18、医院信息系统是医疗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是一种集abcd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19、下列属于智能物流支撑技术的有abcA.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B.网络技术C.人工智能、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第20、下列哪些属于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acdA.智能海关C.智能邮政D.智能配送24.物联网产业的关键要素:ABD A 感知 B传输 C 网络 D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基本特征:ABCD A 机密性 B 完整性 C 可用性 D 真实性26.数据融合是实现物联网的重要技术之一;对物联网数据融合的研究,除了数据融合的基本内容之外,还需解决什么问题ABC A融合点的选择 B融合时机 C融合算法 D 融合的内容27.针对传感网的数据管理系统结构有:ABCD A 集中式 B 半分布式 C分布式 D 层次式22. 以下哪些是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ABCD8.智能物流系统是建立在哪几个系统基础之上的多选 ADA 智能交通系统 D电子商务系统9.物联网跟人的神经网络相似,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下面哪些是物联网的信息传感设备:ABCD A射频识别RFID芯片 B红外感应器 C全球定位系统 D激光扫描器10.物联网是把下面哪些技术融为一体,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 ABCD 34、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ABC A、楼宇自动化系统B、通信自动化系统C、办公自动化系统统36、.路由算法的衡量标准ABCD ;A、路径长度B、路由延时C、带宽D、负载35、无线传感网络的典型应用 ABCDA、环境监测B、灾害遥感C、医疗看护D、安全监测。

物联网技术标准

物联网技术标准

物联网技术标准物联网技术标准是指在物联网领域中,为了保证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高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物联网技术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安全性、隐私保护、互操作性等。

在通信协议方面,物联网设备通常采用各种不同的通信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ZigBee、LoRa等,而这些技术需要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以确保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同时,针对数据格式和安全性,物联网技术标准也需要规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加密算法,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其次,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特殊需求。

例如,在工业领域,物联网设备通常需要支持工业通信协议,如Modbus、Profibus等,以适应工业生产环境中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而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设备则需要支持家庭网络协议,如Wi-Fi、Z-Wave等,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国际标准的统一性和兼容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而这些标准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设备之间的不兼容和互操作性问题。

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需要积极协调各国标准制定机构,推动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国际统一。

最后,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标准也需要与这些新技术相结合,以满足未来物联网应用对于高速、低时延、大规模连接的需求。

总之,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是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制定统一、开放、兼容的标准,才能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希望未来在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各国标准制定机构能够加强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物联网技术标准,推动全球物联网技术的健康发展。

物联网设备的技术和功能

物联网设备的技术和功能

物联网设备的技术和功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联网设备通过网络实现智能互联,其技术和功能也日趋成熟和多样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联网设备的关键技术及其功能特点。

一、物联网设备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物联网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传感器,它可以将各种物理信号(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转换为可传输的数字信号。

传感器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物联网设备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2.嵌入式计算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是物联网设备实现智能处理数据的基础。

这些设备通常具备有限的计算资源,因此需要高效、轻量级的计算技术和操作系统。

3.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设备实现远程数据传输的关键。

目前,主要的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它们在传输速率、功耗、传输距离等方面各有特点。

4.数据存储技术物联网设备需要一定的数据存储能力以存储历史数据和配置信息。

常见的数据存储技术包括闪存、RAM、ROM等,以及一些轻量级的数据存储协议如SQLite。

5.安全技术由于物联网设备涉及大量的个人和敏感数据,因此安全技术至关重要。

这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二、物联网设备的功能特点1.智能感知物联网设备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数据。

2.数据处理物联网设备不仅能收集数据,还能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如数据过滤、阈值判断等,减轻服务器和云计算的压力。

3.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物联网设备,实现实时监控和操作。

4.联动协作物联网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换和联动,形成智能化的应用场景。

5.低功耗设计。

物联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物联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物联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和对象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数据交换与通信的网络系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了确保物联网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标准化与规范化成为了必要的举措。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以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推动不同供应商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降低系统集成和商业应用的复杂性,提升用户体验和信息安全。

标准化的重要性物联网的标准化对于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物联网的标准化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即不同供应商的设备能够相互协同工作,共享和交换数据。

这样一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厂商的设备进行组网,不再受限于特定厂商的产品。

其次,标准化可以降低物联网系统集成的复杂性。

如果每个供应商都有自己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而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简化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和部署过程,降低成本和风险。

最后,标准化还能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技术方面的需求,还需要兼顾商业模式、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多个因素,这有助于激发市场需求,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标准化的现状目前,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物联网标准化的两个重要组织。

ISO/IEC JTC 1/SC 41是ISO和IEC联合设置的一个工作组,负责物联网标准化的相关工作。

该工作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涵盖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数据和信息管理、安全和隐私、通信和网络等方面。

此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的工作。

例如,欧洲物联网协会(IoT-A)制定了一套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参考模型,为物联网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指南。

中国物联网标准化的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中国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5)是负责物联网标准化的国家级组织,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涉及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通信协议、安全与隐私等方面。

物联网考试知识点全解

物联网考试知识点全解

物联网考试知识点全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网络连接,将物理世界与互联网相连接的系统。

在物联网领域,人们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实时获取和交换数据,实现智能控制和管理。

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下面将介绍物联网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 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由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网络系统。

2. 物联网的组成要素:包括物理设备、传感器、云计算、数据通信、安全系统等。

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

二、物联网的技术基础1. 传感技术:包括各种传感器技术,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用于采集环境信息。

2. 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技术、蓝牙技术、GPRS技术等,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3. 云计算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技术,用于存储和处理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

4. 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用于从物联网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1. 无线传感网络(WSN):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传感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传输。

2. 物联网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防火墙等技术,用于保护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3.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4.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智能交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四、物联网的挑战和发展趋势1. 安全性挑战:物联网系统中存在安全漏洞,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

因此,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06•【字号】石政发[2011]7号•【施行日期】2011.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石政发〔201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冀政〔2010〕118号)精神,着力推进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快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物联网是指将物体通过多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必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物联网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迅速提升信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二是加速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强力带动其他特色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四是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物联网研发应用范围,为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我市毗邻京津区位优势、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服务民生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示范工程为牵引、社会参与为基础,采取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的互动发展模式,努力把物联网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2022年11月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真题及详解(综合知识)

2022年11月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真题及详解(综合知识)

2022年11月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真题及详解(综合知识)单项选择题(共计75题,每题1分。

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不属于“提升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内容。

A.加强云计算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和产业政策密衔接与统筹协调B.引导大型云计算中心优先在能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部署,以实时应用为主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在电力保障稳定的地区灵活部署C.加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科技专项成果与云计算产业需求对接,积极推动安全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领域的应用D.充分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答案】B【解析】提升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云计算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和产业政策的紧密衔接与统筹协调。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服务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着力突破云计算平台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艾字节级数据存储与处理、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关键技术,提高相关软硬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水平。

加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科技专项成果与云计算产业需求对接,积极推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领域的应用。

充分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全产业生态系统。

完善云计算公共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标准制定和相关评估测评等工作,促进协同创新。

B 项属于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

2.物联网从架构上面可以分为()、网络层和应用层。

A.数据链路层B.感知层C.控制层D.物理层【答案】B【解析】物联网从架构上面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和物物之间的信息传输,信息采集的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和二维码、RFID射频技术、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信息传输包括远近距离数据传输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采集中间件技术等传感器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交换标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周洪波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软件专家摘要:本文概述了物联网理念,在分析其技术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四大支柱产业群的划分。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应用,应用的关键是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的联网大集成, 大集成的核心是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的建立。

在分析物联网DCM三层架构及其技术构成与共性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建立“类HTML”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的理念,并对其可行性(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历程到物联网系统的三层架构所涉及的技术和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同时对中国如何发挥整体资源优势,通过推行数据交换的标准化占领物联网产业制高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的一个实践原型标准。

关键词:物联网M2M WSN RFID 两化融合DCM 数据交换标准oMIX 大集成Abstract: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the related common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its “4 pillar”vertical application groups are summarized and categorized in this paper. Applications are the key factors of IoT’s success and the grand integration of “ubiquitous devices”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IoT applications. Based on detailed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DCM 3-tiers of IoT systems, it’s believed that the core of IoT grand integration is the cre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unified HTML-like IoT data format and exchange, and the IoT industry will prosper based on the data standard. The approach and its feasibility of the IoT data format standardization are analyzed and proposed, and the oMIX prototype standard is presented. It’s believed that China is positioned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emerging IoT industry worldwide based on its huge market potential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government support.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M2M WSN RFID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CM Data Format Standardization oMIX Grand Integration联系地址:北京海淀王庄路1号同方广场A座22层,100083;Email:1.物联网定义与四大支柱产业群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

然而,5年后,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1】,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目前在国内被普遍引用的物联网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在ITU报告5年后的2010年,这个定义显然没有“与时俱进”,既不全面,也不严谨,会误导受众,还存在错误。

物联网可以存在于内网和专网之中,而且目前还占大部分,“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Internet)连接起来”,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这个定义的不全面和不严谨也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根据多年来对物联网理念(尤其是去年8月温总理讲话以来在全国各地蔓延的物联网热潮推动下的许多热议和实践活动)的了解、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以下的“中国式”物联网定义,算是抛砖引玉: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按上述定义,物联网可以细分为如下的“RFID、传感网、M2M与两化融合”四大支柱产业群,四大业务和技术之间互有交叉或重叠。

RFID从业人员: 他们认为物联网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主任Ashton 教授提出来的(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前段时间中国股票市场“横空出世”的物联网概念股“五虎”都是做RFID或智能卡的公司。

传感网(WSN)从业人员:这个人群以研究人员为主体,也包括一些仪器仪表业界的公司,这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无锡正在力争成为中国传感网中心。

M2M人群【2】:侧重于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从2007年(王建宙2008年在天津Davos论坛谈到M2M,引起广泛关注)就开始推M2M业务,在温总理谈话之前就已经开始建立M2M运营中心;同方从2004年开始开发ez M2M/物联网业务基础中间件,并在2005年提出物联网DCM战略。

工业信息化人群【3】:自动化和控制系统行业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要推动力,工业信息化系统可能是已存在的最大的“物联网”,还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建筑(Buildings 2.0)等行业应用。

物联网四大支柱产业群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4大支柱业务群2.物联网产业技术共性与标准化物联网产业群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战略性产业,主要因为它们有很多共性,尤其是和应用架构上的共性。

正如前面所述,目前业界对物联网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在这个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企业一般都从自己的立场去诠释物联网。

不过,对于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系统的构成或产业链的划分,目前业界确有比较统一的观点,基本都认为应该包括三个层面:末端设备或子系统、通信连接系统、以及管理和应用系统。

笔者把它归结为DCM(如图2所示),即Device—设备,Connect—连接,Manage—管理【4】。

欧洲ETSI标准委员会的三层划分也如图3所示。

此外也有其他四层、甚至九层的划分,但基本都是三层架构的细化。

图2 DCM架构图3 三层架构用大众化的术语来说,物联网概括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第一个层面就是全面感知,就是让“物”会“说话”,成为“智能物件”,对其进行识别或数据采集。

第二个层面是可靠传递,就是通过现有的五花八门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将信息进行可靠传输。

第三个层面是智能处理,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

虽然在DCM三层划分方面业界意见基本统一,但对每一个层面所包含内容的解读还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又回到了“四大从业人群”出发点的不同(如图4,5)。

例如,在网络层面,中国移动主要只关注2G,3G或4G的GSM/CDMA无线网络;而中国电信以往的M2M业务则主要关注固定网络,电信重组后他们有了3G无线网络,则开始关注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组合的方式;传感网和RFID人群则主要关注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 Network),包括Zigbee, Insteon,z-Wave等10多种基于短距离RF技术的无线网络技术;两化融合企业主要关注现场总线(Field Bus)技术,包括CanBus,ModBus,ProfiBus,LonWorks,BacNet等等。

图 4 四大网络 图 5 物联网与通讯这种现象对物联网产业的长久发展是不利的,网络之间的兼容性和标准化至关重要,需要各行业通力合作,标准化组织需要站到一个全局的高度,统筹协调和规范。

尤其是当物联网发展到从运行于“内网”(Intranet )和“公网”(Extranet )的“物连网”(Networks of Things )走向真正运行于互联网上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如图6)的时候,兼容性和标准化成为关键。

图6 物联网发展进程(引自Bayes咨询)“一流企业做标准”,这是业界共识,也是很多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战略层面想达到的制高点,但标准往往是在产业竞争和利益的博弈中产生的,没有足够的实力,包括财力、物力和在业界领导潮流的影响力做支撑,很难做成。

标准有时和专利的作用一样,对于入围的企业来说,它的作用是给后来者设置了一个门槛以保持其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往往给外来者设置了一个“壁垒”,以合法的方式来保护本国企业利益或抢占先机。

标准有开放标准和事实标准,做标准的组织有官方的和非官方的、盈利的和非盈利的。

开放标准往往由地方、国家、区域性乃至国际的产业联盟来制定,图7(引自ORNL内部报告)展示了与IT产业相关的一些标准组织。

事实标准往往由盈利性质的企业来主导,往往是专有非公开(Proprietary)的,然而事实标准的拥有者往往无一例外都声称他们的标准是开放的。

图7 众多标准组织有些企业靠做标准和配套的产品来生存,例如美国的Echelon和Qualcomm公司,Echelon是LonWorks标准的拥有者,他们成功地把LonWorks推广成为中国的国标(GB/T 20299.4-2006),Qualcomm 是CDMA等一系列无线通信标准和专利的拥有者,据说他们雇用的律师团队比工程师还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