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历史复习笔记整理】【不平等条约体系】
不平等条约体系

政治
经济
思文
外交
特点
影响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害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促进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客观条件
出现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的新思潮
关税权损失
1.渐进性
2.以武力,战争或威胁为途径
3.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
最丧权辱国的条约
瓜分狂潮
强化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西方资本大量进入
推动了百日维新
中国成为列强瓜分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战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革命思潮旺盛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以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殖民体系为目标
5.以严重损害中国主权为代价
破坏性:
1.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社会性质改变
2.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3.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殖民体系
4.打破中国社会结构,阻碍民族资本发展
建设性:
1.打破闭关锁国,中国逐渐了解并融入世界
2.客观推进现代化进程
1.赔款2100万银元
2.割香港岛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关税,需“秉公议定则例”
1.不平等条约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从不平等条约获取特权,从中国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3.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进行社会变革
2.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对外扩张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分册整理-(28521)

上海历史第五分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虎门销烟1领导人:林则徐2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二《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2内容:①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②赔款:赔款洋银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贸易主权)④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关税主权)⑤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司法主权)⑥片面最惠国待遇3影响: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主权丧失(政治);半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变化④革命任务的变化: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⑤历史分期变化:开始进入现代史三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变化1通商口岸的作用: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2中国社会的变化:①在经济领域的变化: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同时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中国社会在思想领域的变化: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发展了明清“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代表作:《四洲志》、《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潮流。
第2课第二次战争(1856-1860)一“修约”交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借口和实质1时间:1856年2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3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高考历史提分专题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历年)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舰“汉华丽”号)中英《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5.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内容:1.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为5%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海关从此也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2.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刑事罪时,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中国的司法权遭到破坏,外国人可在中国为非作歹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简称《虎门条约》《中英善后条约》)1.片面最惠国待遇。
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2.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中美《望厦条约》美获得了扩大的领事裁判权,规定不但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华发生的一切诉讼,“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并扩大了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要变更关税税则,必须取得美国的同意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国专使刺萼尼,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中俄《瑷珲条约》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1858年6月13(咸丰八年五月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共十二款1.俄国得以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上海历史高考会考考纲重点整理大全5

第五分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思想上——天朝上国、夜郎自大对外——闭关锁国,但中英贸易上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西方: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很大发展对外——殖民扩张政策,贩卖黑奴,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二、鸦片战争导火线: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⑴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⑵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2、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一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二、爆发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三、结果:1842年,中国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⑵赔款洋银2100万元;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⑷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四、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结构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3、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与历史分期的变化: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5、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如: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上海高考历史复习笔记整理】【中国近代史二轮复习】(大纲)

【中国近代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天朝的危机(1840---19世纪60年代)】(一)危机1、康乾盛世---落日余辉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衰落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专制,抑制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潮流2、清政府内忧外患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内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二)应对的措施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①抵抗派:(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反侵略2、地主阶级:②妥协派:道光帝①洋务派:学西方先进技术60年代地主阶级:②顽固派:以儒家传统道德维护统治★洋务运动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将领感受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使清政府认识到必须增强军事力量(世界背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代表人物:中央——奕訢、文祥;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洋务机构:总理衙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心内容:“练兵制器”(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军;培养新式人才)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二、【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19C90—1912)】千年未变之局改变,由甲午战争引起(一)背景1、洋务运动失败,天朝危机加深2、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向垄断(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中国的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政治,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经济,资本输出为主要经济扩张手段(贷款、开设银行、工厂、开矿筑路)3、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半殖半封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半殖半封社会统治秩序确立(二)抗争1、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2、觉醒:①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救亡图存;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一些人开始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失败(没改变社会性质)②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1899-1900),“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③地主阶级:光绪帝为首“百日维新”;1901清末新政;1905预备立宪★晚清乡里民众的自救意识与先进人物的救国方案“同向而不同调”的原因?“同向”原因:外来侵略使中国面临民族危机,资产阶级和乡里民众都想要挽救民族危亡。
不平等条约体系(1-8课总结)完整版

《南京 条约》 条约》
《天津 条约》 条约》
《北京 条约》 条约》
《马关 条约》 条约》
《辛丑 条约》 条约》
趋势
危 害 大大损害 中国领土 中国领土 主权
割地 割香港岛
割辽、 割九龙 割辽、 司一区 台、澎 赔款4.5 赔款 亿
赔款2100 赔偿英 英法各 赔白银 赔款 赔款 法军费; 800万两 二亿两 万洋银 法军费; 万两
• 4.不平等条约体系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不平等条约体系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辩证的看待西方殖民活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 辩证的看待西方殖民活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 双重影响 一方面阻碍(政治上一系列主权丧失,经济掠夺, 一方面阻碍(政治上一系列主权丧失,经济掠夺,如开放通商 口岸,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协定关税等); 口岸,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协定关税等); 另一方面刺激推动现代化产生发展。 另一方面刺激推动现代化产生发展。 刺激推动现代化产生发展
1895中日《马关 中日《 中日 条约》 条约》
1901中、11国《辛 中 国 丑条约》 丑条约》
条 约 内 容
台湾等、 割台湾等、 赔2亿、 亿 开4口、 口 设厂
赔、划、拆、驻、 惩、禁、改(7个字) 个字) 个字
割地、赔款、开埠、关税、强行传教、控制清廷、外交、设厂、内河航运、 割地、赔款、开埠、关税、强行传教、控制清廷、外交、设厂、内河航运、其它
迅猛发展; 迅猛发展;
主要国家: 主要国家: 英、法、美、俄 主要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主要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满足
国内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国内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课题: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教学立意:伴随着西方殖民侵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20世纪初一个渗透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角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形成了。
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同时也开始了步履蹒跚的现代化之路。
教学目标:知道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知道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过程。
能够结合史实、史料从多个视角分析不平等条约体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角度去评价不平等条约体系带给中国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认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西方殖民侵略的过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
感悟没有真正的民族独立就不会实现真正的民族富强。
重点: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难点:如何看待不平等条约体系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回顾2010—2015高考试题设计意图:认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时期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潮流的演进等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段历史,不平等条约体系只是其中之一。
环节二:不平等条约与不平等条约体系:(1)知道什么是不平等条约。
(2)结合费正清的材料,理解什么是不平等条约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过程。
(4)复习、归纳5大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知识梳理,巩固基础知识,同时进一步明确不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内涵。
环节三:不平等条约体系体系的研究:(1)根据材料设问,新中国建立以来对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出现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2)结合史实、史料,从消极、积极、其他等几方面探讨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3)不平等条约研究中的不同声音。
结合当下近代史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学者要淡化殖民侵略的消极影响,夸大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的现象,培养学生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感悟没有真正的民族独立就不会实现真正的民族富强。
新王牌浦东高考补习班历史期中不平等条约体系练习

专题复习:不平等条约体系一、选择题:1.规定在各通商口岸“得自由从事各种制造工业”,对中国经济带来致命伤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为此,英国A.扩大国内生产规模 B.纠结法国发动战争C.决定对华资本输出 D.提出划分势力范围3.签订“清政府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地区是:A.珠江沿岸B.长江沿岸 C.黄河沿岸 D.南海沿岸5.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从社会历史角度客观上反映出: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商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东南沿海地区6.咸丰帝朱批“览奏曷胜愤怒”,此地成为“国耻的图腾”。
与此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C.甲午战败割让台湾岛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7.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 “横沟界限任安排,划出华洋两便街,莫向雷池轻越步,须防巡捕捉官差。
”这首近代竹枝词的规定源自以下哪一文本的补充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最大的不同之处是A.赔款B.割地C.开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10.“今天我高兴地宣布:中国终于向一切文明的真正源泉——基督教开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 历史笔记 李晓京 1 不平等条约体系(C )(1840-1949) 《南京条约》 英 鸦片战争 《望厦条约》 美
《黄埔条约》 法
第一阶段(1840-1860) 《天津条约》 英法俄美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英法
《瑷珲条约》 俄
第二阶段(1860-1919)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划分势力范围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第三阶段(1919-1949)修订期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840-1842 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最终确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内容】
经济侵略:甲午战争: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政治侵略:破坏中国主权(领土,司法,关税,内政,国防)
文化侵略:奴化教育
【影响】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一系列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给予特权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变化。
政治:山河破碎,国土被侵占。
主权残缺,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经济:大规模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阻碍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1分),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经济开始转型。
思想:把西方科技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有冲击,促进中华民族觉醒 引起中国思想文化变化及先进的中国人民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