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复习讲义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数学复习讲义(精华)

八年级上数学复习讲义(精华)

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讲义第一章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2 +b 2 =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在西方文献中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

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为弦。

格式: a=8 b=15 解:由勾股定理得a 2 +b 2 =c 2=82 +152 =64+225=289 ∵C >0 ∴C=17如果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c ,c 为最长边,只要符合a 2 +b 2 =c 2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

[基础训练]1.一架2.5m 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脚0.7m .那么梯子的顶端距墙脚的距离是( ).(A)0.7m (B)0.9m (C)1.5m (D)2.4m 2.以下各组数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4 (B)1.5,2,2.5 (C)6,7,8 (D)8,9,103.如图,为了求出湖两岸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点C 设桩,使三角形ABC 恰好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到AC 长160m ,BC 长128m ,则AB 长 m .4、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A 、20cm;B 、10cm;C 、14cm;D 、无法确定5.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A C 160m图1-1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多少米?[本章小专题]专题一:勾股定理的应用例1、 如图1-1,在钝角ABC 中,CB =9,AB =17,AC =10,AD BC ⊥于D ,求AD的长。

DC BA例2、 如图1-2,AC BD ⊥,垂足为O ,问22AB CD +与22BC AD +相等吗?理由是为什么?ODCBA小专题二:勾股定理的验证例:如图1-3,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边长为c ,利用此图验证勾股定理。

初中物理-八年级(初二)上册-专题复习讲义-光的色散

初中物理-八年级(初二)上册-专题复习讲义-光的色散

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一、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2.色光的三原色是;其他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色混合是黑色。

3.单色光:一般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4.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称为复色光。

二、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如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

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

加热,红外烤箱。

2.紫外线:。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3)荧光作用;(验钞)。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红、橙、黄、绿、蓝、靛、紫红、绿、蓝品红、青、黄,三原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温度越高热作用强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一、光的色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2)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例题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C.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D.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二、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透过光的颜色决定的,且物体是什么颜色,它只透过与它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则被吸收,如果物体把所有的色光都透过,我们将会看到无色的透明体。

(2)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色光决定的,物体是什么颜色,它只反射跟它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全部被物体吸收,当物体把所有色光都反射,我们看到的物体是白色的;如果物体把所有的色光都吸收,物体是黑色的。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复习讲义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复习讲义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讲义重点:长度,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长度测量时的读数,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方法:实验法,图像法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约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则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化曲为直法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它的常用单位有、。

1h= min= s.【知识点2】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

公式是: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7.1米/秒= 千米/小时。

8.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专题期末复习讲义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专题期末复习讲义

期末复习复习(二)—代数学生/课程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整式的乘除,分式课型教学目标1.会运用法则、乘法公式进行整式的乘除运算.2.通过对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的教学,让学生灵活地解决因式分解的题目/.3.掌握分式的基本运算,熟练解决分式的应用。

重、难点整式的乘法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知识导图导学一整式的乘除知识点讲解 1:幂的运算例 1. 下列算式中:① (a3)3=a6;②[(x2)2]3=x12;③y·(y2)2=y5;④[(-x)3]4=-x12,其中正确的有.例 2. 计算:(1)-ab2(3a2b-abc-1) (2)(-5ab2x)·(-a2bx3y)例 3. 已知3x+5y=8,求8x·32y的值.我爱展示1. 计算:(1)(2)2. 已知一个多项式与单项式的积为,求这个多项式。

3. 当时,= .4. 已知,则的值为.5. 阅读材料:求1+2+22+23+24+…+22015的值.解:设S=1+2+22+23+24+…+22012+22015,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2S=2+22+23+24+25+…+22013+22016将下式减去上式得2S﹣S=22016﹣1即S=22016﹣1即1+2+22+23+24+…+22015=22016﹣1请你仿照此法计算:(1)1+2+22+23+24+…+210(2)1+3+32+33+34+…+3n(其中n为正整数).知识点讲解 2:乘法公式例 1. [单选题]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B.C. D.例 2. 计算:(1) (2)(3) (4)例 3. 化简求值:,其中.我爱展示1. [单选题] 计算的结果正确的是()A. B. C. D.2. [单选题] 若,,则的值为()A. B. C.1 D.23. [单选题] 有3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4张边长分别为a、b(b>a)的长方形纸片,5张边长为b的正方形纸片,从其中取出若干张纸片,每种纸片至少取一张,把取出的这些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按原纸张进行无空隙、无重叠拼接),则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长可以为()A.a+b B.2a+b C.a+2b D.3a+b4. ,则.5. [单选题] 已知(m-n)2=8,(m+n)2=2,则m2+n2= ( )A.10B.6C.5D.36. 已知,则= .7. 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2) ,其中.知识点讲解 3:因式分解例 1. [单选题] 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A. B.C. D.例 2. [单选题] 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果是()A. B. C. D.例 3.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20,相邻两边长分别为(均为整数),且满足,求的值.我爱展示1.若,,则代数式的值是.2.分解因式:(1)(2)(3) 3. 先化简,然后对式子中a、b分别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代入求值.4. [单选题] 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a(x-y)=ax-ayB.x2-1=(x+1)(x-1)C.(x+1)(x+3)=x2+4x+3D.x2+2x+1=x(x+2)+15. [单选题] 可利用x2+(p+q)x+pq=(x+p)(x+q)分解因式的是 ( )A.x2-3x+2B.3x2-2x+1C.x2+x+1D.3x2+5x+7导学二分式知识点讲解 1:分式的基本概念例 1. [单选题] 分式的值等于0时,x的值为()A.±2B.2 C.-2 D.我爱展示1.[单选题] 要使的值为0,则m的值为()A.3 B.-3 C.±3D.不存在2.当时,分式有意义.3. [单选题] 下列式子:,,,,,b,其中是分式的个数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知识点讲解 2:分式的运算例 1. [单选题]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例 2. 计算:(1)(2)例 3. 计算:(1)我爱展示1. [单选题] 如果把中的x与y都扩大为原来的10倍,那么这个代数式的值()A.扩大为原来的10倍B.扩大为原来的5倍C.缩小为原来的D.不变2. 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满足x2-x-1=0.3.先化简:÷(- ),再从-2<x<3的范围内选取一个你喜欢的x值代入求值.4.先化简,在求值:,其中.5.[单选题] 已知为实数,且,设,则M、N的大小关系是().A.M=NB.M>NC.M<ND.不确定知识点讲解 3:分式方程的解及解法例 1. [单选题] 把方程去分母正确的是( )A. B.C. D.例 2. [单选题] 解分式方程分以下四步,其中错误的一步是( )A. 方程两边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B. 方程两边都乘以,得整式方程C.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D. 原方程的解为例 3. [单选题] 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1=无解,则m的值为()A.-B.1 C.-或2 D.-或-例 4. 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为负数,求a的取值范围.我爱展示1.[单选题] 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则a的值为()A.1B.3C.-1D.-32.[单选题] 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2-的解为正数,则满足条件的正整数m的值为()A.1,2,3 B.1,2 C.1,3 D.2,33.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0无解,求a的值.4.若有增根,则增根是,k= .5.若分式无意义,当时,则m= .知识点讲解 4: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例 1. 某文化用品商店用2000元购进一批小学生书包,面市后发现供不应求,商店又购进第二批同样的书包,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3倍,但单价贵了2元,结果第二批用了2600元.若商店销售这两批书包时,每个售价都是30元,全部售出后,商店共盈利多少元?例 2. 王师傅检修一条长600米的自来水管道,计划用若干小时完成,在实际检修过程中,每小时检修管道长度是原计划的1.2倍,结果提前2小时完成任务,王师傅原计划每小时检修管道多少米?我爱展示1.[单选题] 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 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 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x 人,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A. B. C. D.2.某商家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畅销市场,就用13 2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商家又用28 800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1)该商家购进的第一批衬衫是多少件? (2)若两批衬衫按相同的标价销售,最后剩下50件按八折优惠卖出,如果两批衬衫全部售完利润率不低于25%(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每件衬衫的标价至少是多少元?3.[单选题] 完成某项工作,甲独做需a小时,乙独做需b小时,则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的80%,所需要的时间是( ).A. 小时B. 小时C. 小时D. 小时4.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在江水中航行时,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则它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s 千米所需的时间是.5.甲、乙两地相距50km,A骑自行车,B乘汽车,同时从甲城出发去乙城.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2.5倍,B中途休息了0.5小时还比A早到2小时,求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导学三专题培优知识点讲解 1: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例 1. 用简便方法计算:1002-992+982-972+962-952+…+22-1.例 2. 如果a+b+c=0,a2+b2+c2=1,求ab+bc+ca的值.例 3. 已知(m-53)(m-47)=24,求(m-53)2+(m-47)2的值例 4. 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n,整式A=(4n+1)(4n-1)-(n+1)(n-1)能被15整除吗?请说明理由.我爱展示1. 计算:(1)(a+b)3 (2)(x-y-m+n)(x-y+m-n)2. 已知(x+y)2=25,(x-y)2=16,求xy的值.3.已知求的值.4.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和与差的乘积,那么我们就称这个正整数为“和谐数”,如4=(2+0)(2-0),12=(4+2)(4-2),20=(6+4)(6-4),因此4,12,20这三个数都是“和谐数”.(1)当28=(m+n)(m-n)时,m+n= ;(2)设两个连续偶数为2k+2和2k(其中k取非负整数),由这两个连续偶数构成的“和谐数”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知识点讲解 2:因式分解的应用例 1. [单选题] 计算:.例 2.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且,请判断△ABC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说明理由.例 3. 如果是整数,且,求的值.我爱展示1.已知可因式分解成,其中均为整数,求的值.2.不解方程组,求的值.3.已知为△ABC的三角边的长,试判断代数式的值的符号,并说明理由4.如图1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平均分成4个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观察图2,请你写出式子(m+n) 2,(m-n) 2,mn之间的等量关系:; (3)若x+y=-6,xy=2.75,则x-y=; (4)实际上有许多恒等式可以用图形的面积来表示,如图3,它表示等式:.5.某商业大楼共有四层,第一层有商品种,第二层有商品种,第三层有商品种,第四层有商品种,若,则这座商业大楼共有商品多少种?知识点讲解 3:分式的条件求值例 1. 已知+=3,求的值.【学有所获】归一代入法:将条件式和所求分式作适当的恒等变形,然后整体代入,使分子、分母化归为同一个只含相同字母积的分式,便可约分求值.例 2. 已知a2-a+1=2,求+a-a2的值.【学有所获】整体代入法:将条件式和所求分式作适当的恒等变形,然后整体代入求值.例 3. 已知==,求的值.【学有所获】设辅助元代入法:在已知条件中有连比或等比时,一般可设参数k,往往立即可解.例 4. 已知m2+=4,求m+和m-的值.【学有所获】构造互倒式代入法:构造x2+=(x± )2∓2迅速求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 5. 已知3x-4y-z=0,2x+y-8z=0,求的值.【学有所获】主元法:若两个方程有三个未知数,故将其中两个看作未知数,剩下的第三个看作常数,联立解方程组,思路清晰、解法简洁.例 6. 已知x+=3,求的值.【学有所获】倒数法:已知条件和待求式同时取倒数后,再逆用分式加减法法则对分式进行拆分,然后将三个已知式相加,这样解非常简捷.我爱展示1.已知-=5,求的值.2. 已知a+b+c=0,求c( + )+b( + )+a( + )的值.3. 已知==≠0,则的值为.4. 已知三个数x、y、z满足=-2,=,=- .求的值.5. 若4x-3y-6z=0,x+2y-7z=0(xyz≠0),求代数式的值.6. 已知,求式子的值.6.已知,求的值.限时考场模拟______ 分钟完成1. [单选题] 若9x2-kxy+4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A.6 B.±6C.12 D.±122.在横线填上“+”或“-”,使等式成立:(1)(y-x)2= (x-y)2; (2)(1-x)(2-x)= (x-1)(x-2)3.[单选题] 下列关于x的方程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A. B. C. D.3x-2y=14. 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负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5.[单选题] 每千克m元的糖果x千克与每千克n元的糖果y千克混合成杂拌糖,则这种杂拌糖每千克的价格为() A.元B.元C.元D.元6.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ac=0,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第3讲 文言文《三峡》《答谢中书书》-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统编版)

第3讲 文言文《三峡》《答谢中书书》-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统编版)

同“缺”空隙,缺口 日月 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白色 极高 树荣、 山高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当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凄寒肃杀,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同“缺”,缺口 有时/倘若 即使 在 如果 隔断 极高 消失第三讲 文言文阅读《三峡》《答谢中书书》《三峡》【重点字词】(一)重点实词解释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_______ _________4.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绝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现象】(一)通假字略无处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虽然(三)一词多义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绝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奔的马。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讲义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讲义

八年级月考知识汇总第1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符号为≌。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重难点、易错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重难点、易错点)(1)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2)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3)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4)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5)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 。

5. 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重难点(1) 在OA 、OB 上分别截取OD 、OE ,使OD=OE;(2) 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以大于DE 的同一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AOB 内的一点C;(3) 作射线OC;(4) 如图所示,OC 即为所求.6.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7. 角平分线的性质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1) 多解或多种判定混合(2) 二次全等(3) 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4) 全等三角形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1) 基本辅助线(2) 倍长中线重难点(3) 截长补短重难点、易错点若题设中无三角形中线,我们可以倍长与中点相连的其它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遇到与三角形的中线相关的问题时,我们常常可以将中线延长一倍,使延长的线段与原中线长度相等,从而构造出一对“8 字型”的全等三角形,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截长补短是添加辅助线的一种重要思想,往往会与旋转和轴对称结合.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它们的位置虽然变化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我们把平移、翻折(轴对称) 、旋转称为几何变换.(1) 平移型全等重难点(2) 对称型全等重难点(3) 旋转型全等重难点重难点AB = AD ,BC ⊥ CE ,DE ⊥ CE ,AB ⊥ AD ⟹ △ ABC ≌△ DAE重难点∠ABC = ∠CDE =∠ADE,AC = EC ⟹ △ABC ≌△ CDE 重难点、易错点△ ABC和△ CDE都是等腰三角形,AB = AE,AD = AC ,∠BAE = ∠CAD = a ⟹ △ ABD ≌△ AEC 重难点、易错点当图形中90°角里含有45°角,120°角里含有60°角或是直接已知α=β(两个角有公共顶点)时,我们称之为“半角”模型,此类题目通常为截长补短法(常见“半角”模型——90°角里含有45°角)正方形ABCD中,AD边上一点E ,DC边上一点F ,∠EBF = 45° ⟹ AE + FC = EF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 = 90° ,BC边上两点E 、D ,∠EAD = 45° ⟹ BD2 + EC2 = DE2重难点、易错点AD = DC ,∠A + ∠C= 180° ,延长BC至点E,使CE = AB,连接DE ⟹ △ ABD ≌△ CED第2章《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初中物理-八年级(初二)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生活中的透镜

初中物理-八年级(初二)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生活中的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①镜头是凸透镜;②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____________的实像;③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

调节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要想胶片上成的像大一些,则镜头要离人近一些,即镜头往前伸。

2.投影仪①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②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③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____________的实像;④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屏幕。

调节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要想屏幕上成的像大一些,则镜头要离透明胶片近一些,即镜头往下调节。

3.放大镜①放大镜是凸透镜;②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____________的虚像;③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调节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要想看到的像大一些,则放大镜要离物体远一些。

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放大、正立一、照相机和摄像头:u>2f,成倒立、缩小、实像,f<v<2f。

【例题1】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这架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B.将照相机升高,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C.若要全身像,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D.若要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充”参考答案:C二、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v>2f。

【例题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参考答案:D三、放大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专题期末复习讲义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专题期末复习讲义

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期末复习学生/课程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三角形三边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课型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应用;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内容,灵活应用知识点进行解题,掌握角平分线的内容,学会作图以及应用;3.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内容,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灵活解答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内容。

重、难点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解答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相关题型知识导图导学一三角形知识点讲解 1:例 1. [单选题] 长度分别为2,7,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的值可以是()A.4 B.5 C.6 D.9例 2. [单选题] 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D.A. B. C.例 3. 如图,李叔叔家的凳子坏了,于是他给凳子加了两根木条,这样凳子就比较牢固了,他所应用的数学原理是例 4. [单选题] 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A=45°,∠D=30°,则∠α+∠β等于()A.180°B.210°C.360°D.270°例 5. [单选题] 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8 B.9 C.10 D.11例 6. [单选题] 如图,小明在操场上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4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后,又向左转4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米.A.70 B.80 C.90 D.100例 7. 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70°,∠C=30°.求:(1)∠BAE的度数;(2)∠DAE的度数;(3)探究:小明认为如果条件∠B=70°,∠C=30°改成∠B﹣∠C=40°,也能得出∠DAE的度数?若能,请你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例8. 如图,∠AOB=90°,点C、D分别在射线OA、OB上,CE是∠ACD的平分线,CE的反向延长线与∠CDO的平分线交于点F.(1)当∠OCD=50°(图1),试求∠F.(2)当C、D在射线OA、OB上任意移动时(不与点O重合)(图2),∠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我爱展示1.[单选题] 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A.2a+2b-2c B.2a+2b C.2c D.02.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6cm,BC=4cm,则△ABD和△BCD的周长差为cm3.[单选题] 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B.2∠A=∠1+∠2C.3∠A=2∠1+∠2D.3∠A=2(∠1+∠2)4.[单选题]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如果∠A=50°,那么∠1+∠2的大小为()A.130°B.180°C.230°D.260°5.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6.[单选题] 一个多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剪痕不过任何一个其它顶点),内角和为1980°,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A.11 B.12 C.13 D.11或127.如图所示,△ABC中,AD⊥BC,AE平分∠BAC.(1)若∠B=30°,∠C=70°,求∠DAE的度数;(2)△ABC中,若∠B=α,∠C=β(α<β),请你根据(1)问的结果大胆猜想∠DAE与α,β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 社会关系主要有哪几种?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3. 社会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为什么说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什么是亲社会行为?表现是什么?①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②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5.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有哪些?(网络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网络对社会的积极作用)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②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对保障公民的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网络的弊端有哪些?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1+2+3=为什么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4.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人的网络参与者。

5.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向政府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力量。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4+5=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 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分类①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②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社会秩序?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分类:①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分类:调节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4.为什么说维护社会秩序要靠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作用)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5.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①自由和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受到相应的惩罚。

6.如何自觉遵守规则?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①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②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尊重他人、文明有礼、诚实守信)1.为什么要学会尊重他人?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③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不同的心理体验)。

④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如何尊重他人?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②平等对待他人。

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

③学会换位思考。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④学会欣赏他人。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3.为什么待人要礼为先?①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③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4.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

③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5.为什么要讲诚信?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6.如何践行诚信?①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运用诚信智慧。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做诚实守信的人。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分为哪几种?2.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它们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而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大,情节严重。

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应该怎么做?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4.了解罪与罚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处罚性(法律标志)、刑罚处罚性(法律后果)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②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6.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①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和冲突。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保障。

7.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①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1.责任的来源: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

2.角色与责任的关系①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

②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3.为什么要对自己负责?①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②有利于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4.如何对待他人的付出和履行的责任?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5.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和回报:①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②同时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包括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

6.怎样做一个负责人的人?①对于自己可以选择的责任,要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

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付的责任。

②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我们要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不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