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
注射剂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无菌检查方法系用于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检查。
若供试品符合该项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仅表明了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大容量注射剂无菌检验操作。
3、责任者:质管部、化验室主任、QC检验员4、检验标准4.1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H。
4.2环境要求:该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C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A级)的单向流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污染,但所采取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操作前环境洁净度应经验证。
日常检验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4.3方法验证:进行该项检查前应按照《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规程》确认该方法的适用性。
4.4人员要求: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培训。
4.5检验数量及检验量:4.5.1、接种每种培养基所需的最少检验数量:2%或10个(取较少者),供试品无菌检查若采用薄膜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作阳性对照用;若采用直接过滤法,应增加供试品无菌检查时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阳性对照用。
4.5.2、每支供试品接入每种培养基的最少量:半量(100ml≤V≤500ml),采用薄膜过滤法时,检验量应不少于直接接种的供试品总接种量,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全部内容物过滤。
4.6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真菌培养温度为23~28℃。
4.7仪器用具: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手提灭菌器、离心机、双碟、试管、三角瓶、刻度离心管、注射器(针头)、剪刀、镊子、注射器盒、75%酒精棉球、紫外光灯365nm、真空泵、HTY智能全封闭集菌仪、一次性使用集菌培养器。
5、操作规程5.1消毒剂配制:5.1.1、75%乙醇溶液(配制酒精棉球用)。
5.1.2、0.2%新洁尔灭溶液(配制消毒棉球用)。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药补充部分11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系指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剂除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检查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装量差异”、“渗透压摩尔浓度”、“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有关物质”、“无菌”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可见异物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无菌检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同注射剂。
“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的装量”检查1 简述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的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至500ml者,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2 仪器与用具2.1 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2.2 量具规格2、5、10、20、50及100ml的量筒(量入型)及规格1、2及5ml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均应经校准合格。
3 操作方法3.1 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标示装量供试品取用量(支)2ml或2ml以下 52ml以上至50ml 33.2 取供试品,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尽,然后注入经标化的量具内,在室温下检视。
3.3 如供试品为油溶液时,同注射剂操作。
“装量差异”检查按本规范中化学药注射剂中“装量差异”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静脉输液及椎管注射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照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可见异物”检查照可见异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不溶性微粒”检查除另有规定外,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用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照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有关物质”检查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处理后,照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大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大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容量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由于其容量大、药物复杂,质量检查难度较高。
因此,对于大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需要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大容量注射剂质量检查的首要项目。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瓶身:瓶身应该无裂纹、无污染、无变形等缺陷;2. 瓶塞:瓶塞应该无裂纹、无变形等缺陷;3. 悬挂钩:悬挂钩应该完整,不能有裂纹;4. 标签:标签应该清晰明了,不易脱落。
三、容积误差检测1. 容积误差是指实际注入液体与标称容积之间的偏差值。
在每批次生产时都需要进行检测。
2. 检测方法:取样品10支进行称重和计算实际容积,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四、pH值检测1. pH值是指溶液的酸碱度,是影响药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2. 检测方法:取样品10支进行测定,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五、透明度检测1. 透明度是指药液的透明程度,是反映注射剂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检测方法:取样品10支进行检测,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六、微生物限度检测1. 微生物限度是指在一定体积内允许存在的微生物数量。
大容量注射剂中微生物污染会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
2. 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进行检测。
取样品10支进行检测,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七、金属杂质检测1. 金属杂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大容量注射剂中金属杂质含量需要严格控制。
2. 检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
取样品10支进行检测,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八、总结以上是大容量注射剂质量检查项目的详细介绍,这些项目都是为了保证大容量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每批次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注射剂安全性指导原则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2009-02-28 21:23:41| 分类:个人日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指导原则为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而定。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包括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热原检查法、异常毒性检查法、过敏反应物质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等。
根据注射剂的处方、原(辅)料来源、工艺、用法及用量等设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检查项目的适用性研究。
检查项目的制定一、中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应设置所有安全性检查项目。
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和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因素复杂多变,一般首选热原检查法。
如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影响体温或对家兔的急性毒性反应而影响热原检查时,可选择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二)、肌内用注射剂,应设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物质等检查项。
原料和工艺易污染热原且用量较大者,须考虑设热原检查项。
二、化药(包括抗生素、生化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1、所有静脉用注射剂,均应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且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的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4、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组胺、类组胺样降血压物质,应考虑设立降压物质检查项。
(二)肌内用注射剂1、所有肌内用注射剂,如临床用药剂量较大,生产工艺易污染细菌内毒素,应考虑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 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修订稿)本指导原则为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而定。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包括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热原检查法、异常毒性检查法、过敏反应物质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等。
根据注射剂的处方、原(辅)料来源、工艺、用法及用量等设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检查项目的适用性研究。
检查项目的制定一、中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应设置所有安全性检查项目。
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和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因素复杂多变,一般首选热原检查法。
如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影响体温或对家兔的急性毒性反应而影响热原检查时,可选择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二)、肌内用注射剂,应设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物质等检查项。
原料和工艺易污染热原且用量较大者,须考虑设热原检查项。
二、化药(包括抗生素、生化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1、所有静脉用注射剂,均应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砸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且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的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4、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组胺、类组胺样降血压物质,应考虑设立降压物质检查项。
(二)肌内用注射剂1、所有肌内用注射剂,如临床用药剂量较大,生产工艺易污染细菌内毒素,应考虑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 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注射剂的一般检查项目

注射剂的一般检查项目注射剂是一种用于注射给药的药物制剂形式,其合格性及安全性检验是保证药物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注射剂的一般检查项目包括外观检查、标签检查、容量测定、pH值测定、凝胶试验、溶解度测定、氧含量测定等。
首先,外观检查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基本项目。
要求注射剂外观应无颗粒、无杂质、无变色等。
通过目测和触摸检查,评估注射剂的透明度、颜色、悬浮物等方面的质量特征。
其次,标签检查是为了确保注射剂的标签信息符合规定。
标签应包含药物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用法用量等信息,并确保字迹清晰、易读、不褪色。
容量测定是测定注射剂含有的有效成分的浓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重量法和体积法两种。
通过比较试剂容器内总重量与注射剂容量,或通过滴定法来确定药物成分的浓度。
pH值测定是指测量注射剂的酸碱度。
药物的pH值可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和电极测定法。
pH值的合理范围通常在4-8之间。
凝胶试验是针对凝胶类注射剂的特殊项目。
凝胶类注射剂在注射后可以形成凝胶状物质,用以延缓药物的释放。
凝胶试验可以检测凝胶的形成能力和稳定性。
溶解度测定是指测量注射剂中溶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溶解度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
常用的方法包括溶解度试验仪和热平衡法。
氧含量测定是针对溶液类注射剂的一项重要指标。
氧含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氧化、降解或变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溶解度测定仪和溶解度测定相结合的方法。
除了上述一般检查项目外,根据具体的药物特性和产品要求,注射剂的检查项目可能还包括滴定度测定、微生物检查、试剂残留检测、破坏试验等。
总之,注射剂的一般检查项目涵盖了外观、标签、容量、pH 值、凝胶、溶解度、氧含量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可以确保注射剂的质量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这些检查项目在制药工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17章 制剂分析概论-知识点4-制剂的常规检查

《中国药典》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 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 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
外 观: 完整光洁、色泽均匀 硬 度: 符合脆碎度检查法要求
常规检查项目: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其它检查
符合规定
(3) 仅1片<Q -10% 另取6片复试:12片中 仅2片<Q -10% 平均溶出量≥Q
符合规定
(三) 释放度的测定
释放度 是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 制剂、肠溶制剂以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 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
方法 中
国 药 典 》
第一法 用于缓释和控释制剂的测定 第二法 用于肠溶制剂 第三法 用于透皮贴剂
计量型二次抽检法 方法: 取供试品10片(个),分别测定以标示量为
100的相对含量X,求 X S A
X X1 X2 ... X10 10
i1
(X X)2
S n n 1
A 100 X
3. 含量均匀度检查结果判断标准
(1) A + 1.80S ≤ 15.0 (2) A + S > 15.0
糖衣片包衣前检查;薄膜衣片包衣后检查
注 小剂量片剂“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二) 崩 解 时 限 检 查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崩解溶
散至≤2mm的碎粒(或溶化、软化)所需时间的限度; 反映药物被释放的速度,保证生物利用度
(1)检查方法 6片 同时时测定
不合格时另取6片复试
(2)规定
升
素片 ≤15′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3) A + 1.80S > 15.0 且A + S ≤ 15.0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技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

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
中药注射剂 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
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 系指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制成注射剂后,残留在
注射剂中可能含有并需要控制的物质。
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注射剂一般应检查蛋白质、鞣质、树脂等,静脉注射液还 应检查草酸盐、钾离子等。这些物质存在于注射剂中既会影响注射剂的澄明度, 又会使患者注射后产生局部疼痛、红肿、组织坏死或出现过敏反应等。故应检查 这些杂质并控制其存在量。
检查原理 : 钾离子与四苯硼钠试剂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白色沉淀,使供试 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钾离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所产生的浊 度进行比较,判断注射液中钾离子是否超过规定限度。
五、钾离子检查法
操作方法: (1)除另有规定外,取静脉注射液2ml,蒸干,先用小火炽灼至 炭化,再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加稀醋酸2ml使溶解, 置25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一、蛋白质检查法
注射剂中的蛋白质在灭菌及贮存期间易聚集沉淀,从而影响注 射剂的稳定性和澄明度,注射后还易引起过敏反应,故应检查。
检查原理 :利用蛋白质pH值小于等电点时呈正离子状态 磺基水杨酸或 鞣酸试剂+蛋白质→沉淀
操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注射液1ml,加新配制的30%的 磺基水杨酸溶液1ml,混匀,放置5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注射液 中如含有遇酸能产生沉淀的成分,可改用鞣酸试液1~3滴,不得 出现浑浊。
三、树脂检查法
中药注射剂中如含树脂,在灭菌后或贮藏过程中容易析出, 影响注射剂的澄明度,注射后还会引起疼痛。因此中药注射剂 应进行树脂检查。
测定原理:利用树脂在酸性水中溶解度降低析出絮状沉淀, 进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复测20支,均不得检出。
灯检法仪器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
四、不溶性微粒
可见异物检查,只能检出50um以上微粒。 在可见异物检查符合规定后,检查溶液型静脉用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检查方法:显微计数法
光阻法。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
五、无菌、细菌内毒素或热源
(一)无菌检查 1. 100级洁净区进行,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 微生物污染。 2. 检查方法:
二、装量差异
注射用无菌粉末检查装量差异
如有1瓶不符合规定,应另取10瓶复试,应符合 规定。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
三、可见异物
(一)定义
指存在于注射液、滴眼液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
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µm。
(二)检查方法
1. 灯检法
2. 光散射法
(三)判定结果
取20支,若1支不合格,
制作人|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 方法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
一、装量
取样量:≤2ml,5支
将内容物分别用
>2ml至50ml,3支
相应体积的干燥 注射器及注射针
测定方法:体积测量
头抽尽,然后注
判定标准:每支装量均不得少于ຫໍສະໝຸດ 示量 入标化的量具内 ,在室温下检视
>50ml者,照“最低装量检查法”。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
(1)直接接种法 (2)薄膜过滤法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
五、无菌、细菌内毒素或热源
(二)细菌内毒素
细菌细胞壁的组分,由脂多糖组成。
细菌内毒素检查原理: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
方法: 1. 凝胶法
2.光度测定法
(1)浊度法
(2)显色基质法
热原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择一即可。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
五、无菌、细菌内毒素或热源
(三)热原 1. 定义:指药品中含有引起体温升高的杂质。主要是细菌性
热原,是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尸体及内毒素。 2. 检查方法:家兔法
(1)3只家兔 (2)测定正常体温 (3)耳静脉注射 (4)每隔30min测定体温,6次 (5)最高体温-正常体温
谢 谢 / THANKS
二、装量差异
具体操作:
凡检查含量均 匀度的,不再 检查装量差异
(1)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标签、铝盖,容
器外壁擦净,干燥,迅速精密称定。
(2)倾出内容物,容器洗净,干燥后,精密称
定容器的重量。
(3)求出每瓶(支)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瓶(支)
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应符合规定。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