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染色体工程汇编

合集下载

细胞工程-9 染色体工程

细胞工程-9 染色体工程

(2)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是指用经过紫外线、X射线或γ射 线等处理后的失活精子来“受精”,再在适当时间 施以冷、热、高压等物理处理,以抑制第二极体的 排出,使卵子发为正常的二倍体动物。
凡雌核发育的个体,都具有纯母系的单倍体染色 体组,依赖于卵子染色体组的二倍体化。
雌核发育的关键问题
1)雌核发育(gynogenesis),俗称假受精,意 指精子虽然正常地钻入和激活卵子,但精子的细胞 核并未参与卵球的发育,精子的染色体很快消失, 胚胎的发育仅在母体遗传的控制下进行。
自然界中动物天然存在的雌核发育频率极低。 在一些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存在。
1911年,赫特威氏Hertwig就第一个成功地人工消除 了精子染色体活性,并发现了“赫特威氏效应”。辐 射剂量在极限以下,精子和受精胚胎均正常,辐射剂 量渐增,胚胎存活率下降,继续增加辐射剂量,回复 到正常卵裂 ,胚胎存活率提高。
在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染色体结 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减,都将导致生物性 状的变异。
染色体工程:按照人们的需要对生物的染色体进行 操作,添加、消减或替换染色体,从 而达到定向选育新品种或创造人工新 物种的目的。动物染色体工程主要包 括染色体倍性改造、结构改造及人工 染色体的利用等技术。
(一) 染色体数目变异:
• 染色体组(genome):一个配子的全部染色体。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 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 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 整倍体(euploid):体细胞内含有完整的染色体组的类型 • 非整倍体(aneuploid):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数目有增减,使细胞 内的染色体数目不是基数的完整倍数。 • 多倍体(polyploid):每个体细胞含有3个或更多染色体组的个体,3, 4,5,6,8倍体 • 二倍体(diploid):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 单倍体(haploid ):体细胞内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染色体工程

染色体工程

染色体数目变异
整倍变化: 多倍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细胞中含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 非整倍体变化: 染色体减少:单体(减1条)、缺体(减1对) 染色体增加:三体(加1条)、四体(加1对) 染色体代换:同种代换、异种代换
整倍体异常产生的机制
1、三倍体 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人类全身三倍
5.1
人工诱导多倍体
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胚胎发育影响小,有利于 养殖场大规模生产使用 适用: 冷水性鱼类——热休克法
温水性鱼类——冷休克
5.1
人工诱导多倍体
2.水静压法 原理:抑制纺缍体的微丝和微管的形成,阻止染色体移
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方法: 65kg/cm2 特点:诱导率高,处理时间短,对受精卵损伤小,成活率 高。但需要专门的设备——水压机,成本较高, 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 单基因决定性别分化
• 主基因突变决定性别分化
• 性基因的集中决定性别分化
5.4
动物的性别控制
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
• 1990年,Sinclair等克隆到人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 —SRY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5.4
动物的性别控制
动物性别控制的途径与现状 分离X精子与Y精子 鉴定胚胎性别 控制发育条件 控制受精的条件 性反转法
)
5.1 5.2
人工诱导多倍体 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化
5.3
5.4
人工诱导雌雄核发育
动物的性别控制
染色体工程:
是按照人们的需要对生物的染色体进行操作,添加、 消减或替换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选育新品种或创造
人工新物种的目的。
广义上,还包括染色体内部的部分遗传操作技术。

染色体工程笔记(校对版)

染色体工程笔记(校对版)

绪论1染色体工程技术是以现代生物学为基础,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和龙头学科。

2生物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染色体组工程基因工程细胞质工程体细胞杂交)3染色体工程技术的主要任务:研究现有chr组的增加和削减,以及新chr的合成,研究chr 的数目行为结构的变异探索生命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进而达到人工控制和改造生命遗传变异的目的,涉及学科较多,如细胞遗传学细胞分类学细胞地理学物种生物学遗传学包括经典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人类遗传学行为遗传学时控遗传学量子遗传学毒理遗传学植物/动物/微生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光生物学涉及的基础学科:植物学遗传学动植物生理学4染色体工程技术这一术语是由理查德1966年提出来的,目前仍在个体水平上进行,广义的染色体工程包括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通过有性杂交和回交体细胞杂交的方法,有计划的转移染色体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将亲缘关系较近的染色体进行杂交时会产生杂交的不可交配性,通过用外源的生长物质桥梁来预先改变染色体的倍数,用混入失活的亲本花粉促进远缘花粉萌发的措施均能程度不同的提高远缘杂交结实率,对于只能发育原胚阶段的远缘杂种采用活体离体培养的方法或者是先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分化培养法获得远缘杂交的后代称新物种或新种质 chr概念分类chr组注意区分n x n:配子体所含染色体组。

X:系统发育的结果一个chr组中的chr数目Eg:普通小麦(6倍体)2n=6x=425染色体工程对于研究植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农作物农作物的多样性不仅包括任何地区任何时间所栽培的植物中全部的基因遗传(基因库),还包括半驯化半野生的种,采,伐,接摘,放牧过程中人类所利用的多种植物,这种资源越丰富,改良育种多样性越多。

农作物基因库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a第一基因库栽培品种资源基因库b野生种质资源基因库c近源属或亚属植物基因库d其他属植物基因库e近缘克植物基因库f其他科植物基因库包括半驯化半野生的种6中国农用植物多样性的概括(名词概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用植物1万种左右可分为3个大类22个类群a食用植物:在直接食用的植物当中,包括粮食作物100种,食用油类植物100种糖类植物50余种蔬菜类200余种果树类300余种饮料类50种间接食用的植物:饲料类500余种牧草类2500余种b工业植物:木材2000种橡胶类50余种芳香油植物350种工业油类500种柔质类300种色素类60种纺织类150种昆虫胶植物(染色剂)醋酸洋红染色剂来源于胭脂虫雌虫以内c药用植物 5000余种(人用)兽用药用植物500种土农药200种d环保植物:观赏类500种指示类160种固沙防沙类固N植物农作物:抗病抗逆丰产优质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中国是禾谷类植物籽粒糯性基因的起源中心:稻粟(小米)黍高粱五谷:稻黍麦稷(高粱)菽(豆类)7染色体工程与特殊遗传材料方面的研究特殊遗传材料主要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人工合成的同源多倍体,非整倍体异源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附加系不孕系核质置换系可以概括为某物种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所包含基因有特殊价值并能够通过繁殖将遗传特性传递给子代的材料非整倍体:单体(2n-1)蝗虫甲虫缺体(2n-2)三体(2n+1) 四体(2n+2)eg:“中国春”小麦:普通小麦*黑麦鲍文奎: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中国春为背景选育出一只哦那个春小麦(小偃麦小冰麦小簇麦及其附加系代换系易位系不少具抗病抗旱抗逆抗寒耐盐性)转基因植物a大豆:抗除草剂基因 b棉花:抗棉虫基因此外还有火铜草荞麦8染色体工程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4种)对自主发生的DNA序列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利用使作物遗传资源和育种研究具重要意义和新的发展,利用染色体工程用于远缘杂交的研究,在新种质创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如8倍体小黑麦的研究棉花远缘杂交的研究杂交水稻的研究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目前用于分子标记的类型::a.RFLP::(最早发展起来的)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用印迹转移杂交(即探针杂交用一段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作探针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接触时,如果两者的碱基完全配对,则可褪火成双链通过标记的DNA探针探测有无阳性信号,从而表明被检测基因组DNA中是否含有已知的DNA序列,它是目前基因诊断的一种方法)的方法检测同源序列,酶切片段长度上的差异(也有人称之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b 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用短的DNA寡核苷酸作为随机产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而产生多态性的DNA片段,其特点是不依赖于种属特异性和基因组的结构合成一套引物,可以用于不同生物的基因分析,它基于PCR技术,分析程序简单所需DNA量很少,遗传上呈显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的快速定位和遗传作图,但其受反应条件的影响较大,因而重复性交差c SSR:又称微卫星DNA(短的串联的简单的重复序列)是指含有n个(1-5)碱基对串联,重复的DNA序列,由于这些序列广泛存在于其核细胞的基因组,串联重复的数目是可变的而呈现出高度多态性以及在单个微卫星位点上可作共显性的等位基因分析,近年来,微卫星序列作为比较理想的分子结构标记广泛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同一种族以及系统发育的研究。

细胞工程-5.染色体工程、胚胎工程

细胞工程-5.染色体工程、胚胎工程
■ 物理学方法——温度休克发、水静压法
■ 化学方法——细胞松弛素B、秋水仙素、N2O、CHClF2、聚乙二醇
秋水仙素
━孤雌生殖:雌性生殖细胞不经受精作用而直接成胚的一种方式
━孤雄生殖:精子细胞核和卵质结合后的胚胎发育,或雄性配子的直接胚胎发育的生殖方式。
━多倍现象:在高等植物中多,在动物界少。原因:动物的远源杂交能力很弱;可能与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有关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超数排卵→发情同步化→胚胎采集、鉴定→胚胎移植
━试管动物:将供体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体外培养胚胎,然后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移植入受体,可以得到各种动物。
━试管动物与胚胎移植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从供体获得精子和卵子,分别经过成熟培养后,在体外人工条件下受精,并经过一段早期发育,再将胚胎移植入受体子宫内发育。
━胚胎工程
卵子切割、性别控制、嵌合体制作、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操作等定向控制、改造和创造新遗传性状的技术都只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的,这些技术统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
■ 基本程序:卵母细胞的采集和成熟培养
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IVF)
整理:灵魂的心碎 更多内容请联系 linghundexinsui@
━染色体工程
人们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消减、添加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改变遗传性和选育新品种的异种技术。
━单倍体
含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即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多倍体
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染色体组的个体。
━人工诱导多倍体
■ 生物学方法——利用胚乳培养、体细胞杂交等

实验九 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九 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九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目的】1. 观察测量照片上每条染色体,进行配对排列和剪贴成核型分析图;2.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3. 正确理解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

【实验原理】核型(Karyotype)亦称染色体组型,是指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或染色体组)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表示。

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

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用n表示。

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

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如图1所示)。

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长短、形态、类型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核型分析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⑴确定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⑵辨析每条染色体的特征。

→图1 人类中期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2n=46)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联结在一起。

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

由于着丝粒位置的不同,染色体可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两臂,造成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着丝粒(sm)、亚端部着丝粒(st)和端部着丝粒(t)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如图2所示)。

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或次级缢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核型。

细胞分裂中期是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最典型的时期,通过显微镜摄影,将选取伸展良好,形态清晰,有代表性的细胞分裂相进行高倍拍摄放大,得到用于核型分析的照片。

染色单体长臂着丝粒短臂次缢痕m sm st t 图2 中期染色体形态及结构1. 分析标准:⑴臂比值r(长臂长/短臂长);⑵着丝粒指数i[(短臂长/染色体长)×100%](表1);⑶相对长度:某条染色体长度占一套单倍体染色体长度总和的百分比:相对长度(%)=(某染色体长度/单套染色体组总长)×100%(植物);或:相对长度(%)=[某染色体长度/(单套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总长]×100%(动物);⑷臂比指数(N.F.值):把具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的“V”形染色体计为2个臂,而把具近端和端部着丝粒的“J”或“I”染色体计为1个臂,以此统计核型中总臂数;⑸染色体长度比:根据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染色体长/最短染色体长)×100%]。

第6章染色体工程

第6章染色体工程

化学方法
有些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来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或 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而产生三倍体或四倍体。 细胞松弛素B能抑制肌动蛋白聚合微丝,从而抑 制细胞质分裂。 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丝的形成,因 而抑制有丝分裂,这在植物中已经广泛应用。 其它药物还有麻醉剂,如N2O、CHClF2和聚乙二 醇等。 缺点:化学药品一般比较昂贵、且具有毒性,影 响处理后的胚胎发育,同时加上化学药物诱导产 生的多倍体往往是在育种上没有价值的镶嵌体, 所以化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及物理方法。
优点和缺点
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简单、见效快,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应 用价值。 许多诱导的多倍体动物如两栖类、鱼类、贝类等却具有良 好的生存力和生长率。 种间杂交生长快,可以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种的优良特性, 但成活率较低。 利用三倍体不育的特性,将生殖腺发育消耗的能量用于动 物生长,可以避免因繁殖季节及肉质下降而延误上市时间 或影响商品价值,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养殖成本,这 在鲍鱼、昆虫等方面已有应用。 某些多倍体动物肉质量、含氧量、抗病性等经济性状较二 倍体好。 虽然,还有一些难点比如准确的处理时间、诱导率、成活 率、孵化率、倍性鉴定方法等还未解决,但随生命科学的 进一步发展,多倍体育种技术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
1911年,赫特威氏就第一个成功地人工消 除了精子染色体活性,并发现了“赫特威 氏效应”。 赫特威氏效应指只有在适当的高辐射剂量 下,才能导致精子染色体完全失活,届时 精子虽能穿入卵内,却能起到激活卵球启 动发育的作用。
雌核发育的关键问题
要达到实验性二倍体雌核发育目的, 必须解决两个最主要的问题。 第一:人为地使精子的遗传物质失活; 第二:阻止雌性个体染色体数目的减 少。 不同种类的物理辐射和化学药品的处 理对精子遗传物质失活颇为有效。

细胞工程yyd第三章染色体工程

细胞工程yyd第三章染色体工程

第三章染色体工程一、定义: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的消减、添加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的技术。

二、内容:1、人工诱导多倍体2、人工诱导雌雄核发育3、性别控制第一节人工诱导多倍体一、定义:多倍体:由Winkler于1916年首次使用的,它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现象在植物中是非常多的,1/3的被子植物都是多倍体,例如三倍体的无籽西瓜(无籽),香蕉,杜鹃花(花期长),甜菜(耐寒)和六倍体的小麦(高产)等;但在动物中却少得多,典型的就是黑龙江流域的银鲫的某些种群为天然三倍体。

二、为什么要研究人工诱导多倍体1、绝大多数的多倍体动物,如两栖类动物、鱼类、贝类都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

2、诱导三倍体可以增加种间杂交的成功率。

低等动物的种间杂交优势非常明显:一般来说,种间杂种生长快,可以同时具有两个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而种间杂交所获得的二倍体生存率低,通过人工的方法诱导种间的三倍体,获得后代的成活率较高。

3、三倍体动物不育性的利用:三倍体一般是不育的,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将消耗于生殖腺的能量用于动物生长上,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养殖成本,可以养殖大型个体。

4、利用四倍体和二倍体的杂交获得不育的三倍体:这是产生三倍体的最好方法,例如无籽西瓜就是这样生成的。

三、诱导的方法1、生物学方法:利用种间的杂交来获得异源多倍体如:雌性草鱼与雄性三角鲂杂交获得子代染色体数目为72的草鲂杂种三倍体,其中草鱼提供了二倍体数目的染色体,而三角鲂体提供了单倍数目的染色体。

但原理目前还不清楚。

2、物理学方法(1)温度休克法:包括冷休克法(0—5℃)和热休克法(30℃)即用略高于致死温度的冷休克法或略低于致死温度的热休克法来诱导三倍体或四倍体。

优点:廉价、易于操作,适用于养殖厂的大规模操作。

关键:在于能否成功的阻止第一次分裂或第二极体的排出。

(2)水静压法:kg/cm2)来抑制第一般采用较高的水静压(6565kg/cm二极体的放出或第一次卵裂产生多倍体。

染色体工程

染色体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染色体工程
基于ARS、CEN、TEL是线性染色体稳定的功能序列,人们 利用这些序列构建载体, 重组后的DNA以线性状态存在, 这样 不仅稳定,而且大大提高了插入外源基因的能力, 并且可以像天 然染色体一样在寄主细胞中稳定复制和遗传,称为人工染色 体。如利用从酵母染色体上分离的ARS、CEN、TEL序列构 建载体,然后用这种载体构建的染色体即称为酵母人工染色 体。
n 蛋白质电泳: n 生化分析:如在关东系银鲫中,三倍体红血球的丙酮酸激酶的含量含
著高于二倍体。 n 染色体计数:是鉴定多倍性的一个准确的直接方法。 n DNA含量测定:流式细胞仪。
PPT文档演模板
染色体工程
n 染色体直接计数法准确、直接,但费时; n 红细胞体积测量法省时、简单,在生产现场就能进行
染色体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9
染色体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染色体工程
染色体变异
n 染色体结构变异
① 染色体易位:一个染色体上某一区段与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区段发 生互换。
② 染色体缺失: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 ③ 染色体倒位:染色体上某一区段连同它带有的基因顺序发生180度倒
PPT文档演模板
染色体工程
第一节 人工诱导多倍体
n 多倍体(polyploid)这个名词是由Winkler(1916年)首 先使用的,它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染色体组的 个体而言。染色体组成多倍性现象在高等植物中相当多,但 动物界的多倍体现象却少得多。自从60年代发现一种美洲角 蛙是一个确定的四倍体动物以来,学者们陆续在低等脊椎动 物中发现许多多倍体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PPT文档演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卵内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不形成雄性原核和提供
遗传物质,其子代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雌核,只具有母本 的性状。 自然界中一些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存在。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是指用经过紫外线、X射线或γ射线等处 理后的失活精子来“受精”,再在适当时间施以冷、热、 高压等物理处理,以抑制第二极体的排出,使卵子发育为
11
3. 化学方法
有些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来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或受精卵的 有丝分裂而产生三倍体或四倍体。
细胞松驰素B:能抑制肌动蛋白聚合成微丝,从而抑制细胞 质分裂。 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中纺缍丝的形成,因而抑制 有丝分裂。 其它药物:N2O 、CHCIF2和聚乙二醇等。 缺点:化学药品一般比较昂贵、且具有毒性,影响处理后 的胚胎发育,同时加上化学药物诱导产生的多倍体往往是在 育种上没有价值的镶嵌体,所以化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不 及物理方法。
正常的二倍体动物。
21
凡雌核发育的个体,都具有纯母系的单倍体染色体 组,依赖于卵子染色体组的二倍体化。 1911年,赫特威氏就第一个成功地人工消除了精子 染色体活性,并发现了“赫特威氏效应”。 赫特威氏效应指只有在适当的高辐射剂量下,才能 导致精子染色体完全失活,届时精子虽能穿入卵内, 却只能起到激活卵球启动发育的作用。
12
二、倍性鉴定方法
13
1. 间接法: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系列 化学分析、形态学检查等; 2. 直接法:染色体计数、DNA含量测定等。
14
核体积测量:二倍体/三倍体核体积之比为1:1.5, 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核体积之比为1:1.74。核体积测 量法省时、简单,在生产现场就能进行而广为人们 采用,但缺乏准确性,亦测不出嵌合体,往往需要 校正; 生化分析:如在关东系银鲫中,三倍体红血球的丙 酮酸激酶的含量含著高于二倍体。
杂交产生,他们将雌核发育的二倍体帆鱂(Poecilia formosa)与P.Vittate杂交,得到三倍体后裔。 例如用雌性草鱼(2n=48)与雄性三角鲂(2n=48)杂交 可以获得子一代染色体数目为72的草鲂杂种三倍体。
异育银鲫与兴国红鲤杂交获得的复合四倍体,通过细胞方
法证明其产生的原因是受精卵发生了两性融合。 这种不同科、属、种之间的远源杂交,会导致第二极体不 排出,而产生多倍体。
18
2. 缺点
准确的处理时间; 诱导率、成活率及孵化率的提高; 准确可靠的倍性鉴定方法的确定。
19
第二节
雌、雄核发育
一.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 二.雌核发育的鉴别 三.雌核发育的意义 四.人工诱导雄核发育
20
雌核发育(gynogenesis)是单性生殖的一种,指卵子依靠 自己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生殖行为。同种或异种精子进
17
1. 优点
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简单、见效快,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应用 价值。 许多诱导的多倍体动物如两栖类、鱼类、贝类等都具有良好 的生存力和生长率。
种间杂种生长快,可以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种的优良特性。
利用三倍体不育的特性,将生殖腺发育消耗的能量用于动物 生长,可以避免因繁殖季节及肉质下降而延误上市时间或影 响商品价值,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养殖成本,这在鲍鱼、 昆虫等方面已有应用。 某些多倍体动物肉质量、含氧量、抗病性等经济性状较二倍 体好。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工诱导多倍体
雌、雄核发育 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 染色体转移技术
第五节
人工染色体
4
第一节
人工诱导多倍体
一.技术方法
二.倍性鉴定方法 三.优点与缺点
Hale Waihona Puke 5 多倍体(polyploid)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 个或更多染色体组的个体而言。在自然界中, 多倍体现象在高等植物中相当多,而动物界 却少得多。 1939年,Frankhauser和Griftiths首先在两栖类 中成功地诱发了三倍体。 由于多倍体动物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 及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所以人工诱导多倍体、 改善动物经济性状倍受重视。
9
2. 物理学方法
包括温度激变(温度休克法)、机械创伤、电离辐射、离 心、水静压法和高盐高碱法等。 ⑴ 温度休克法:冷休克法(0~5℃)和热休克法(30℃)。


定义:用略高于或略低于致死温度的冷或热休克来诱导三 倍体或四倍体的方法。
关键:能否成功地阻止第二次成熟分裂或第二极体的排出。 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考虑温度处理的开始时间(TA)、处理 持续时间(D)和处理温度(T)这三个因素。 目前对鱼类使用温度休克法诱导三倍体的工作报道较多。 一般来说,冷水性鱼类如鲑科种类应用热休克法好,而温水 性鱼类用冷休克效果较好。 优点:廉价、易操作,是诱导动物细胞多倍体化的常用手 段,也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使用。 10


⑵ 水静压法:采用较高的水静压(65kg/cm2)抑
制第二极体的放出或第一次卵裂来产生多倍体。 优点:诱导率高(一般在90%~100%)、处理 时间短(3~5min),对受精卵损伤小、成活率高。 缺点:需要专门的设备——水压机,成本较高,
其样品室容量有限,处理卵的量有限,所以不适
于大规模生产的。
15
染色体计数:是鉴定多倍性倍性的一种最为准确、
直接方法,但缺点是费时;
DNA含量测定:流式细胞仪。是较为先进常用的方
法,其测定快速准确,并能测出嵌合体,但需要特
殊的仪器设备。
采用何种方法均有利有弊,进行鉴定主要依赖于所
测样本的发育时期、实验要求和所具备的仪器设备
条件。
16
三、优点与缺点
6
一、技术方法
7
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 即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放出产生三倍体, 或抑制第一次卵裂产生四倍体,可以利用生物、 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得到多倍体。
8
1. 生物学方法
生物学上主要通过杂交尤其是种间杂交获得异源多倍体。
Rasch等(1965)年首次证明了三倍体脊椎动物可以通过
第九章 染色体工程
2
什么是染色体工程?
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 engineering): 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消减、添加 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改变遗 传特性和选育新品种的一种技术。广义上讲它还 应包括染色体内部的部分遗传操作技术,因此也 称为染色体操作。
3
第一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