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疆教育版语文九上第18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word教案

合集下载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

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的原因,弄明白地球上能留下水冰孕育生命而火星不能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什么是“孪生兄弟”。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

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指名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小组合作读文、学习字词。

1、小组合作完成字词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1、2号同学帮助3、4号同学将文章读正确、流利。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2)小组内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字。

(每人把自己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分享给小组同学,小组共同想办法记住字音、记住字形)(3)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意思。

2、全班汇报交流,展示课文朗读、字词学习的成果。

(1)教师随机从两个大队中各抽取一个小组上台进行朗读比赛。

(声音响亮、精神面貌好、出错少的组为优胜组)(2)交流易读错字音和易写错字。

(陨石、裹挟、湖泊、孪生)汇报小组利用实物投影、板演强调容易写错的字。

(3)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清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含义、特点。

补全课题,齐读课题,投影火星、地球图片。

(地球与火星同属太阳系中的行星)本文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阅读课文,读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预习词语情况,指名读证实熔岩蒸发裹挟孪生推测痕迹缺陷(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1、既然是孪生兄弟,那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分别表现在那些方面?(板书:相似处)(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片段,同位互相交流)难怪人们说他们是“孪生兄弟”。

2、引入:由此人们做出推测:水——生命。

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推测呢?投影出示:火星照片、岩石照片。

(说出自己观察所得)从文中的那些语句中证明有水?可见……(科学根据)3、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投影出示,观察)指明读3、4、5自然段,分组讨论、交流、总结。

自由读3个自然段,进一步了解火星上水的来源。

4、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水的来源都相似。

为什么地球上能留得住,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却不能留住?存在什么差异?(板书:差异处)(指名2名学生读)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什么?这也就是地球上有生命而火星上没有的原因?5、水是生命之源,所以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而火星上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

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板书:生命存在?(谜)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科学的探究必须严谨,一丝不苟,事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如火星的地理位置、大小、自转和公转周期等;(2)掌握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3)了解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及火星探测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火星与地球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计划,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火星的基本概况;(2)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3)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及火星探测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火星探测的技术和方法;(2)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证据。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火星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2)准备火星探测的相关设备和模型;(3)了解学生的天文知识基础。

2. 学生准备:(1)预习火星的基本概况;(2)思考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火星探测器传回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星;(2)提出问题:“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吗?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 教学新课:(1)介绍火星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大小、自转和公转周期等;(2)比较火星与地球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3)讲解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及火星探测的意义。

3. 课堂讨论:(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计划;(2)分享研究成果,讨论火星探测的技术和方法;(3)探讨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证据。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和探测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火星的短文,介绍火星的基本概况、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 调查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计划,了解火星探测的技术和方法;3. 思考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语文教案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主要内容,了解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2.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科学知识的理解。

2. 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 相关资料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3. 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火星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提问学生对火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火星的写作题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鼓励。

关于《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教案设计

关于《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包括火星的位置、大小、地貌等;(2)通过对比火星与地球的异同,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3)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火星的意义和前景。

2. 教学内容:(1)火星的位置与大小;(2)火星的地貌特征;(3)火星与地球的对比;(4)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与现状;(5)未来火星探索的前景。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火星的基本概况、地貌特征等;(2)比较法:对比火星与地球的异同;(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火星的意义和前景。

4.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讨论话题。

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火星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兴趣;(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火星的位置、大小、地貌等特征;(3)对比分析:对比火星与地球的异同,引导学生发现火星的独特之处;(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人类探索火星的意义和前景;二、火星的位置与大小1. 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距离太阳约2.27亿公里。

2. 火星的大小:火星的直径约为6,779公里,比地球直径的一半稍大。

3. 火星的自转与公转:火星自转一周约为24.6小时,公转一周约为687地球日。

4. 火星的轨道特点:火星的轨道离心率较大,导致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不同的时间有所变化。

三、火星的地貌特征1. 火星的表面地貌:火星表面有许多火山、峡谷、陨石坑等地貌特征。

2. 火星的极地冰帽:火星的两极有巨大的冰帽,其中含有水冰、二氧化碳冰等。

3. 火星的沙丘:火星表面有许多沙丘,沙丘的形成与火星的风力有关。

4. 火星的液态水: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re may be liquid water beneath the Martian surface, which rses the possibility of life on Mars.四、火星与地球的对比1. 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火星与地球都是岩石行星,有固体表面和大气层。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语文教案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语文教案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火星与地球的认识。

(2)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火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教学难点1.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课前预习火星与地球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火星的文字。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4.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火星的兴趣和好奇心。

5.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收集更多关于火星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作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满意度,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2. 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火星____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

火星____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过程:一、第一自然段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课的生字,读通了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读课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相相似)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来吗?(“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排比句)看来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真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十分形象、顺理成章……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谁能读好这部分的课文呢?(指名朗读“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孪生兄弟。

”突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难怪”等词。

)2、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因为……,所以人们把火星称为……。

)还可以怎么说?(人们之所以把火星称为……,是因为……。

)3、说得非常好。

我们再来看课题。

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相似表示特殊含义。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4、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二、第二自然段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

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朗读第一句。

(2)“2004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三、第三至五自然段1、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案例(通用12篇)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案例(通用12篇)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案例(通用12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篇1教学内容:然而,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

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这仍然是一个谜。

教学过程:师:读完这些文字,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生:我想火星人他们可能身材十分矮小,脑袋硕大,模样特别丑陋。

生:火星人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令人费解的“嘎嘎”声。

师:你们想象中的火星人外形真奇特啊!生:火星人生活在泥土中,他们能不吃不喝,靠呼吸空气生活。

生:火星人不是群居的,他们在地底下生活着,谁也不认识谁,独自生活着。

师:火星人的生活看来没有我们地球人丰富啊!生:火星人生活在地底下,他们没有眼睛,没有鼻子,也没有耳朵。

他们头上长着触角,靠触角相互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描绘的内容虽然很吸引人,也很有趣,但这只是你们的想像,并不是事实,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表达,这仍然是一个——生:谜。

师:关于火星上生命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是个——谜,读到这里,你又在想什么呢?生:我长大了要做个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一定要把这个谜揭开。

生:我长大了要做个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一定要把这个谜揭开。

生:我要像上篇课文《梦圆飞天》中的杨利伟叔叔那样,长大当个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去火星,亲自去研究火星上的生命。

师:同学们,杨利伟叔叔搭乘‘神舟’5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人千年的梦想;关于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结论,这是世界上众多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

你们说,你们要揭开火星生命之谜容易吗?生:不容易。

师:那你又想到了什么呢?”生: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

生:我长大要成为宇航员。

生:我长大要成为研究宇宙奥秘的科学家。

……:在教学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这些文字,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开始讨论我提出的问题了,他们的想象很丰富,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能力,但离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志向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来源一()矿物一()节日一()事情
一()食物一()水一()动物一()火星
课前准备板书导入新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教学手段:教学常用工具,教材,词典
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3.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熟读课文;
二、回答问题;
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课文。
总结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教学后反思
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
第十五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总--5--节第-3-课时讲解课文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1-5自然段,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及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懂得大胆推测和科学论证是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
情感目标:了解火星和地球被称为孪生兄弟的原因及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
前提诊测题
1.找几个同学朗读课文。2.填量词
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018年月日.
课题
第十五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一课时讲解词语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孪生,尘暴,窟窿,证实,来源,蒸气”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分离,缺陷,导致,接触,光秃,吸引力”等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好词语,打好基础的教育
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懂得大胆推测和科学论证是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
重点
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前提诊测题
1.用下列词语组成词组
证实____,推断_____寂寞_____ _____干涸
2.找几个同学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3.做相关练习
课前准备板书导入新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提问法、讨论法、(读写结合,讲授法,练习法).学习方式: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练,词组,造句。教学工具:课文图片,教材,练习册。
导入:
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不但…..而且…….:1、小明很不听话,不但不写作业而且还不吃饭。2、政府不但给老人发了补助金,而且还送来了生活必须品。3、学习不但是要获取知识,而且要精益求精。
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
第十五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总--5--节第-2-课时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的的阅读课文。
2.让学生会读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3.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4.使每个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④讲解词语,重点词语造句。⑤让学生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作业。2.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词语。③重点词语造句。
难点
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思。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前提诊测题
1.抽几名学生读一读词语。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全班学生拿出听写本听写词语。
课前准备板书导入新课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干涸:没有水了。1.去年南方出现旱情,不少河流干涸了。2.他的水井在一年中干涸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每一滴水都要从最多4千米之外的地方运来.
证实:证明其确实. 1.这证实了他没有说假话。
2.原子核形变证实壳层结构.
推断:推测断定. 1.根据种种迹象,我们可以推断,那天他们一定经过了激烈的搏斗。2.博士由实验结果推断出一条实用的公式。
寂寞:孤单冷清。1.爸爸妈妈出差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很寂寞。2.只有孤独的人,才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渺茫;(希望,机会等)很小。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板书设计:圆满
兴盛
由来
作业
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总结
自主阅读,通过查词典,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字词,理解课文。通过学习本课30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教学后反思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了解到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并推测出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那么,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④讲解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重点词语造句。
的,得,地用法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的、地、得”简用法: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3.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⑥布置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哪些自然段是写了同一个内容?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串讲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