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力地图示和示意图知识点加练习

合集下载

专题一 基础力示意图

专题一 基础力示意图

5.(2021·襄阳)请画出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6.(2020·泰安)一小球沿弧形轨道下滑, 画出小球在图中位置时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7.(2021·黄石)如图所示物块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右滑动,并拉伸弹簧, 画出物块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8.(2021·十堰)如图,斜面上的小球A被挡板B挡住,请画出小球A所受力的示意图。
原创新课堂
物理 八年级下册 北师版
专题一 基础力示意图
1.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500 N的力在A点将水平地面上静止的小车向左推动, 请画出推力的示意图。
2.(2021·无锡)如图中手沿水平方向拉弹簧一端,弹簧伸长。请在O点画出弹 簧对手的拉力F的示意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2020·盐城期末)在图中画出运动员对平衡木压力的示意图。 4.请在图中画出斜面对木块支持力的示意图。

2022届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专题一:地球与地图常考题型方法点拨1.经纬线(1)定方向①依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应用“劣弧定向”法)a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

b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大的在西面。

c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两地经度数和﹤180°,东经度的地点在东面;两地经度数和﹥180°,西经度的地点在东面;两地经度数和=180°,不分东西。

②根据两地纬度判断南北方向越靠近北极点位置越偏北;越靠近南极的位置越偏南③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a位于同一经线上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b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没有最东、最西地点。

c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确定两点间的方位时,先看两点所在经线,确定是哪点在东,哪点在西;再看两点所在纬线,确定哪点在南,哪点在北,然后把此两点结合在一起,即可确定两点之间的相互方向。

④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向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首为东;判断南北方向的最简捷方法是:两个相比较的地点越接近北极点的越偏北,反之越接近南极点的越偏南。

(2)定距离①同一条经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纬差×111千米②同一条纬线上。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经差×111千米×cosφ③两点既没有在同一条经线,又没有在同一条纬线上,同勾股定理(3)定坐标2.对趾点的计算地面上某点通过地心的延线与地球面交汇的另一点,即为对称点。

所以其计算方法是:对称点的纬度数不变,但南北纬正好相反;对称点的经度数;180°-原数,且东西经相反,即某点与其对称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而东西经相反。

3.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之地图知识点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之地图知识点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之地图知识点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地图一、必背知识点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子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一般画一个小地方,应该使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内容比较详细。

反之亦然。

3、方向地平面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有:指南针、北极星、手表和太阳、年轮 等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①经纬线判断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②指向标判断法: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北方;③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常用图例5、等高线:等高线越密集,地面坡度越大。

6、五种山区地貌: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其中山谷处有可能形成河流。

7、陆地上五种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8、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南美洲)世界海拔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亚洲)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9、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等。

二、专项训练下图为某学校平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早晨,小明站在校园中央,若想看到初升的太阳,应该仰望( )A.花坛那一侧的上空B.校门方向的上空C.教学楼那边的上空D.阅览室一侧的上空2.阅览室与实验室的实地距离为100米,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B.1:200000C.1:2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3.当驾驶员不认识路,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边看图边行驶,可以省时省力,准确到达目的地。

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A. 地形图B. 农业图C. 交通图D. 政区图4.放暑假了,长沙的某学生来怀化旅游,他想游览芷江受降坊,通道万佛山,洪江古商城等景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运动和力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运动和力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运动和力知识点二:运动的快慢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简答题】试讲题目:《安全用电》初中物理《安全用电》3.基本要求:(1)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2)试讲过程中要有设问环节。

(3)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几种容易触电的情况,如发动机壳没有接地、高压线下钓鱼、电视天线与电线接触。

提问学生还有哪些情况容易触电?如何预防?环节二:新课讲授1、安全电压多媒体出示不同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人体电阻范围。

提问学生触电后是否一定会造成严重伤害?并根据数据计算人体安全电压。

2、常见用电保护装置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触电,有哪些常见的保护装置?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能够回答出空气开关、保险丝、漏电保护器。

3、安全用电原则多媒体展示高压触电与低压触电的图片,并小组讨论:哪些是高压带电体?哪些是低压带电体?他们之间的触电方式有何不同?学生进行区分后可知低压触电是由人体直接接触后发生。

而高压触电则不需要直接接触,而是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到一定距离时就会触电。

多媒体播放关于电器老旧造成火灾以及湿手触电的视频,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学生根据生活可知绝缘层脱落、换灯泡时不断电源也容易造成事故。

老师总结安全用电原则。

环节三:巩固提高小鸟停在高压线上为什么不触电?环节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上有哪些因为没有安全用电而造成严重事故的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2. 【简答题】试讲题目:《浮力》1.题目:浮力2.内容: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3)要求适当板书。

(4)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第三部分 运动和力(知识点)

第三部分  运动和力(知识点)

212 1 2 = 1 2 2

③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 1.1m/s,自行车速度 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 900km/h;客运火 车速度 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②长度单位和符号: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住单位是 m;常用的单位有:光年、千米(km) 、分米(dm) 、
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
四、 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的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的点。——用字母 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 表示。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找支点 O;二画线——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三连距离——画力臂(虚 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四标签——标力臂(大括号) 。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 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目的: 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以写成 F1/ F2= l2/ l1 4、应用: 名称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结构特征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特点 省力、费距离 费力、省距离 应用举例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起重机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及图形题读图析图方法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及图形题读图析图方法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及图形题读图析图方法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第12章 运动和力

第12章   运动和力

长度
⑤ 长 度 测量 特殊 方法
ln l1 = . ln l 2
⑥拉长的皮尺测物体长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s 单位:秒(s) 测量:表 秒表续数:表示 0.01s
时间
误差
4、变速 运动
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有差别。 ②产生原因:受仪器和测量方法限制。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 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可以消除; 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 ①定义: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②举例:
总路程 总时间
) (非匀速直线运动)
3、 匀速 直线 运动
前一半路程中 前一半时间中 2υ1υ 2 υ + υ2 的速度为υ1, 的速度为υ1, → υ= → υ= 1 后一半路程中 后一半时间中 υ1 + υ 2 2 的速度为υ2 的速度为υ2 ①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②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km m ③长度单位和符号:km m dm cm mm μm nm 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μm =109nm 1m=10dm=100cm=10 m nm。 ④刻 度尺 使用 方法 (1)认,就是认识刻度尺.观察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 (2)放,即尺的位置应放正.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 缘对齐;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 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 (3)看,即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读,即读数,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5)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测多算少: (叠加法,以少积多) (纸厚、金属丝直径) 以直代曲: (棉线、滚轮子) (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等长测量: (圆锥的高、硬币和球体的直径) 物体正比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知识点: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都有关系;
4. 用力的图示法描述力的三要素。

5.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6. 物重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G = mg 。

7. 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知道摩擦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3.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

知识梳理: 例题:
1、春游时,我们在公园内的湖面上划船,当我们用力划桨时,船就前进,这是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被我们使用的船桨实际上相当于杠杆,当我们用双手把桨的把手向前推时,桨在水下的部分向后运动,同时对水产生向后的推力。

由于物体间力作用总是相互的,所以水同时对桨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船就在这个推力的作用下不断前进。

2.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他的词《沁园春·雪》中吟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留心的同学可能注意到其中牵涉到相关的物理知识,你能说 出一二吗? 分析与解答:“弯弓”、“射大雕”与物理知识相关。

“弯弓”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射大雕”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弯弓射雕的过程中,力的作用改变了弓的形状,弓由于形变产生的弹力又使箭由静止变为运动,射向大雕。

其中还伴随能能量的转化:弓对箭做功,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重力
大小----G=mg 作用点――重心
方向――竖直向下 {
弹力
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弹力
弹簧测力计――力的单位、正确使用它测量力
{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 产生条件――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
{
{
常见的力
3.在课外活动中,小华设计了如图装置来检查房屋的窗台是否水平,试说明这个装置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制造这个装置时AB与AC,BD与BC之间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道理工作的。

小华
设计的这个装置也是应用了这一原理。

制作这一装置
时,ΔABC应为等腰三角形,D为底边BC的中点,这
样当重垂的尖端对准D点时,表明窗台水平,若偏左
则左边低,偏右,则右边低。

4. 用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分别图示出以下各力。

(1)重100 N的物体受20 N水平拉力作用时,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这个物体在30 N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下在原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合力的图示.
(2).如图1-1-5(a)所示,电灯悬挂在电线下静止不动,受到电线的拉力为10 N,画出此时电灯受力的图示.
(3).如图1-1-1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物体,某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100 N的力拉物体,画出此拉力的图示.
(4). 如图1-1-3(a)所示,物体A重30 N,受到一个大小为20 N的重力F的作用,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画出物体A受力的图示.
(1).一个质量为5 kg 的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试在图中画出 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将一足球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画出足球受到的支持力的示意图。

练习:
1.用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分别图示出以下各力。

(1)用6N 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左压弹簧右侧圆环。

(2)用200N 的力提水桶。

(3)重力为4N 的小球沿斜面滚下,在图中,画出小球重力的图示.
(5)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小明用8N 的力在A 点水平向左推它,在图上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4)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水平向右F=10N 力作用时,合力为8N 向左,在图上画出另一个水平方向分力的图示.
∙A
G
(1)请在图中画出长在枝条上的苹果受重力的示意图。

(2)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下,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球受到的拉力.
(3)如图所示,质量为2㎏的小球悬挂在细绳下来回摆动,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小球所受到的重力.


(4).下图为飞机投弹的图示,请你画出子弹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5)有一个重小球用细绳挂在竖直的墙壁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
实用文案
(6)、用水平力F 将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用力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物体A 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
(7)、如图所示,物体受到水平向右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用力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以及物体受到的拉力
(8)有一个木球在水中上浮,在图7中画出木球竖直方向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9)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8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O.3m /s 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力的示意图。


(10)小球静止在墙角,画出它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图8
方法小结画力的图示要做到“四定三标”:定作用点、定标度、定方向、定长度、标箭头、标力的数 值和标单位.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首先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 平衡力,然后再分析物体受哪些力,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练习:
1.用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分别图示出以下各力。

(1)用6N 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左压弹簧右侧圆环。

(2)用200N 的力提水桶。

(3)重力为4N 的小球沿斜面滚下,在图中,画出小球重力的图示.
(5)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小明用8N 的力在A 点水平向左推它,在图上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4)
图所
示,放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水平向右F=10N
力作用时,合力为8N
向左,在图上
画出另一个水平方向分力的图示.
2. 用力的示意图分别画出以下各力。

(1)请在图中画出长在枝条上的苹果受重力的示意图。


A
A

2牛
3牛
100牛
F=6牛
9牛
(2)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下,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球受到的拉力.
(3)如图所示,质量为2㎏的小球悬挂在细绳下来回摆动,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小球所受到的重力.


(4).下图为飞机投弹的图示,请你画出子弹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5)有一个重小球用细绳挂在竖直的墙壁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
(6)、用水平力F 将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用力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物体A 受到的重力
对墙壁的压力.
G
(7)、如图所示,物体受到水平向右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用力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以及物体受到的拉力
(8)有一个木球在水中上浮,在图7中画出木球竖直方向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9)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8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O.3m /s 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力的示意图。


(10)小球静止在墙角,画出它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