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例析

合集下载

中考满分说明文作文赏析5篇

中考满分说明文作文赏析5篇

中考满分说明文作文赏析5篇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特别是条理性极强的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优秀的说明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满分说明文作文赏析,方便大家学习。

中考满分说明文作文赏析篇1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我们成长中比不可少的伙伴。

因为只有书才能让我们进步,只有书才能让我们快乐,只有书才能让我们学习。

啊!书是多么的伟大呀,让人这么的喜欢它。

其实,书就像是你的老师,也像一位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

书能够让我们学到知识,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书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些贫穷人家的孩子没钱买书,书在他们的眼中是多么的宝贵呀,而我们比起他们来幸福多了,就更应该珍惜爱惜它了。

我的生活离不开书,书也离不开我。

它是我的好兄弟,时时都在帮助着我。

书是一盏明灯,在我茫然的时候照亮我的人生大道;书是一位益友,在我不知所措时,为我指点迷津;书是一位良师,在我骄傲自满时,提醒我不能骄傲;书是一个指南针,在我迷失方向时,为我指明了方向。

我爱读书,爱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在书海中,我可以与李白一同“举杯邀明月”,可以与范仲淹一起登上岳阳楼,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又,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还可以与杜甫一起分享“漫卷诗书喜欲狂”那难以言表的心情……我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乘风而去,与他们相谈。

书是我们的伙伴,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一定要爱护它,让它陪伴着我一生。

中考满分说明文作文赏析篇2因为太阳的存在世界才分为了白天和黑夜,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世间万物在没有太阳的夜晚多数是休息的,因为在夜晚大多数动物的眼睛是看不清的,所以就有了太阳是光明正义的象征这种说法。

在学校中校园欺凌事件是一直都存在的。

因为总有这么一部分人——性格不好,行为不正,思想不纯的人,这种人往往争强好胜,而另一部分老实的人便成为了他们“争强好胜”的对象,尽管他们只是性格上老实行事却很让人讨厌。

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优秀案例分析

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优秀案例分析

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优秀案例分析随着中考的逐渐临近,各地的中学也开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中就包括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能力中的一部分,则是中考说明文阅读。

作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优秀案例,本文将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

一、思维导图法在说明文阅读的教学中,思维导图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说明文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以一篇《使学生们关注世界环保问题》为例,下面是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Step1:整体把握学生和教师可以先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为绘制思维导图奠定基础。

Step2:碎片阅读学生阅读文章,根据每个段落的主题和重点单词,抓取关键信息,记录在半个版面的纸上。

Step3:分类整理将所有抓取到的信息,按照其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整理,想到哪就往哪分类。

Step4:绘制思维导图按照分类整理好的信息,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在思维导图上进行各种笔记和注释。

Step5:讲解和讨论教师可以讲解一些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做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体验思维的快感,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二、点评法在说明文教学中,点评法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对文章进行点评。

比如,在阅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2.现在的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3.你知道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请讲一讲。

学生读完文章后,可以思考这几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点评。

学生们从别人的观点中获取新的思维和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角色扮演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融入到文中人物的角色中,深入了解文中所描述的故事,从中获取到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析-

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千古一虹——安澜索桥①由秦堰楼俯瞰而下,横跨岷江的安澜索桥就像一条拴连内外江的粗壮绳索,透过秦堰楼的飞檐斗拱,它孤立地悬于波涛汹涌的宽阔江面上,显得古意而单薄。

②这架看似简陋而粗犷的桥,堪与赵州桥齐名,系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赞誉为“巧思高艺”的中国五大古桥之一。

只是今天的安澜索桥,已非旧物,而是20世纪70年代因修建外江江闸,将索桥从鱼嘴位置下移百米,并改竹索为钢缆,改木柱桥墩为混凝土桩,改平房式桥头堡为大屋顶双层桥头堡,桥身也由原来的500米缩短为现在的261米,即便如此,重建后的安澜索桥,依然如飞虹挂空,形式别致,风采依旧。

③过去的安澜索桥是何容貌,今天我们只有从一些残存的老照片里寻找它的踪迹。

1905年,日本学者山川早水来到都江堰,用相机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安澜索桥的最早影像。

之后,德国建筑师、美国学者、美国探险家以及人文摄影家庄学本、孙明经等先后来到这里,从不同角度拍摄安澜索桥。

从中可以看出,至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安澜索桥,都还是以木桩桥墩为承托、以24根粗大竹缆横挂江面为桥梁、以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

④这样的风貌,与宋代大诗人范成大的描述几乎一致:“将至青城,再度绳桥,每桥长百二十丈,分为五架。

桥之广,十二绳排连之。

上布竹笆,攒立大木数十于江沙中,辇石固其根。

每数十木作一架,挂桥于半空……”不同的是,范成大时代的索桥桥面为“竹笆”而非木板。

⑤范成大还记述了行进桥上的惊险,“大风过之,掀举幡然,大略如渔人晒网、染家晾彩帛之状。

又须舍舆疾步,从容则震掉不可立,同行皆失色。

”尤记起我从鱼嘴分水堤到二王庙踱步索桥的情形:踏步上桥,那桥就晃悠起来,及至江心,或许是因为索桥上如织游人的步伐,桥的晃悠变为剧烈的晃荡。

⑥明末农民战争的战火从陕北迅速烧遍了四川,在这场战争中,安澜索桥亦未能幸免。

战火中的安澜索桥几乎焚毁殆尽,由于重建索桥需要巨大的物力人力,人们只好在索桥原址搭建渡口,用木船以渡两岸交通。

说明文阅读附答案10篇

说明文阅读附答案10篇

说明文阅读附答案10篇说明文阅读附答案一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

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

而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

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

也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院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会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

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

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而PM2.5除了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还能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

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

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分析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分析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分析训练及答案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解说事理的一种文体。

学习说明文,要运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阅读说明文。

我们以前学过多篇说明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死海不死》等。

今天我们做说明文阅读分析训练,先让我们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文体知识。

说明文文体知识把握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例如:《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理清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掌握说明方法。

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引资料、列图表等。

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

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选文(一)松鼠不敢下水。

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2)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下列那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A、松鼠不敢下水B、松鼠的叫声C、松鼠D、松鼠的动作2、这段文字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1)、( ) (2)、( ) (3)、( )3、这段文字说明时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 )A、松鼠不敢下水B、松鼠十分警觉C、松鼠乖巧D、松鼠叫声响亮4、这段文字分几层?用//在文中分开,并简要概括每层内容。

共分四层:(1)(2)(3)(4)5、这段文字中加的词语"总是"、"有时"用得很准确简要回答在句中的作用。

2019备战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赏析-说明篇(含解析)

2019备战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赏析-说明篇(含解析)

2019备战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赏析-说明篇(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情绪污染”也是病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

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

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

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

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

正所谓“情绪致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

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

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

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

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

”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

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

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

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

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

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

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

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1)“情绪污染”的危害较多,除了文中列举的“患病的多”外,你还能列举一个吗?(2)既然情绪污染的危害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情绪污染?(3)写出划线句的说明方法。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6说明文阅读(难点部编版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6说明文阅读(难点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16 说明文阅读(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和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的一种实用文体。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2.根据说明语言特色的不同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的对象。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

四、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生长过程常用这种顺序,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例如介绍某种东西的制作过程。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一般来说,事例说明文都会用到逻辑顺序,且在一篇文章甚至一个段落里,会用到多种顺序,包括各种逻辑顺序。

说明文阅读分析

  说明文阅读分析

说明文阅读分析一、分类1.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由主到次、从原因到结果、从先想到本质、从特征到用途、从一般到个别、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

出题类型: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1.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用。

2. 巧记说明方法:作比例图,下打分数。

(包含8种说明方法)3. 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比作……,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画图表: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时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引用:(1)引用具体事例:作用等于举例子。

(2)引用具体数据:作用等于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奶读书看报纸一字一句地念新闻的场景给我极大的 触动。虽然奶奶不识字,没文化,但她并不想守旧,而 是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这很让我感动。 人要勇于学习新知识,让自己活出价值,活出光彩。 叙述过多,感想仅1—2句 3-4分

面对孙子的无礼与不屑,奶奶抬起头时竟毫无丝 毫责备。这正体现出这种爱的宽容与无私。我们也有 自己的长辈,我们也沐浴在这样无私博大的爱之中, 那就让我们去感恩,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这份爱,不 要让作者的悔恨在我们中重现。
《老海棠树》整体分析
时间:回忆幼时(倒叙) 地点:老海棠树下 人物: 奶奶 宽容 不介意孙子的无礼 (爱孙儿) 事情 补花、糊纸盒、扫院子、学习(求助孙儿)
我 不帮助、不理解 多年后的自责后悔
浓浓的祖孙情
2、启示
①记叙文的阅读尤其要养成整体感知的习惯,在对文章的 内容、主旨、表现形式及手法有了充分的认识基础上才 能动笔做题。 ②注意题型的归类整理。
文中令我感动的是“奶奶抬起头却无一丝责备的眼神” 这一场景,这表现了长辈对子女的宽容之情,在生活 中我们也会顶撞、冒犯长辈,可他们总是用无限的爱 去包容我们的过错,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用孝顺来报 答他们的宽容和爱吧。
.套题 5分

第6段中奶奶对“我的”不善话语依然对“我”毫无责备 令我动容。这是一种宽容。只要我们心胸宽阔,便能宽 容。罗曼罗兰说,宽容就是你踩在花上,花却为你的脚 留下芬芳,让我们学会宽容,让自己和别人都收获美好! 文中的奶奶总在海棠树下深情地望着嬉戏玩耍的孙儿, 这令人感动。的确,亲情最珍贵。在生活中常看见祖辈 们在放学路口的等待,父辈们在深夜的一杯热牛奶 …… 一言一行一个神态都传递着亲人的爱与希望,当我们在 享受这种亲情时,千万别忘记说一声”谢谢” 。 联系文本(有场景)1分\有观点2分\ 思路清晰3分\语言表达流畅.2分
从19题评分标准看80字短文的写作
①评分标准:
观点2分 正确2 不明晰1 错误或无0 不知所云0
论证3分 跑题2 思路混乱但有论证1
联系文本(有场景)1分(有一句即是联系) 语言表达2分
字数:40字以上 3分 20字以上2分
抄书:写一行1分 两行以上2分
启示
① 完成鉴赏评价感悟类试题,通常一开头就要
精炼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展开时既不能脱离 阅读材料,也不能缺少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与见解。
②要重视审题,要会区分鉴赏评价类和感事
2.仅仅叙述场景 3.叙述过多,感想仅1—2句 4.照抄原文内容
最多4分
2分 3-4分 1分
5.叙述和原文无关联的一件事 1分
6.套题
① ②③④ 独创技术 民间工艺 文化积淀 ⑤ ⑥
⑦ 令人叹为观止
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
基本概况
选文《老海棠树》既是一篇文学色彩浓郁的散文,也是 一篇接近学生已有经验的“生活美文”,“我”与奶奶 之间虽平凡,但却温馨的祖孙情,是能够引发学生共鸣 的。这一组试题都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要传递的情感有 关,如果考生能够以之为思考的起点,能仔细捕捉信息, 认真品读语言,借助比较、辨析等方法,对文本中的关 键词句和段落进行揣摩,进而理解其内涵,领会其作用, 也就找到了答题的捷径。第19题要求选择一个触动自己 的场景写感想,既重视文本阅读,又需要考生能够由此 及彼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这是有限制的开放, 从命题角度来看,亦是一个不小的变化。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
1、基本概况
《中国瓷器》这篇说明文,不但介绍了中国瓷 器的独创技术,还生动介绍了中国瓷器高超的 民间工艺及承载的丰厚文化积淀。选择《中国 瓷器》作为阅读材料,意在引导中学生对中华 文化传统的认同,引导他们树立健康、高雅的 审美情趣,能更好体现语文学科和“两纲”的 融合。
文章基本框架:

文章开头“我”与奶奶在海棠树对话的场景深触 我心。作者用细腻的描写,朴实的对话,贴切的 动作,给读者塑造出几乎人人都有过的感人场景: 年迈的奶奶哄调皮的孙子。总是谦让他,将就他, 任凭小孙子的顽劣,独自享受并施与这份亲情。
仅仅叙述场景 2分

奶奶灯下学习的场景给我触动很深,我看到了一个 不服老,不甘这样走完一生的伟大的人。“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是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奋斗,为 更好的生活和未来,这种精神不值得感动和学习么?
辨析打分:
我选择6段中“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场景,这一场景既体现了奶奶爱学习,也体现了奶奶 对读书人的尊重,同时也表现出奶奶这几年饱经沧桑,为 出门在外的孙子担忧,身子骨已经大不如从前,腿脚不灵 便。
文中第6段作者所说的三句奶奶最让我感动。作者曾是个 调皮的孩子,说话很直,一直惹奶奶生气,可那次作者对 自己所说的话感到愧疚和后悔,他急切地希望奶奶能明白 他不是故意的,还希望得到奶奶的理解和原谅,作者的内 心深处还是很在乎并爱奶奶的,这最让我感动。
15题:关键词:照应(配合;呼应)
意思相同的照应
意思相反的照应 因果照应
16题
关键词:作用
要从内容
主旨
结构
三方面考虑
17题 关键词:语气
心理
沉浸文本,仔细审题
18题
关键词:标题的好处(作用)
从表现形式、对内容的作用、对中心的作 用作答。 另:思考:标题的含义
80字短文举隅

文中最触动我的场景是奶奶让“我”解释报纸里的信息 而被拒绝后的表现。文中的奶奶一定是一个很老的人, 孙子都工作了,然而就是这她亲手养大的孙子竟如此拒 绝他还很不耐烦,换成谁,谁也不会原谅那孙子,但奶 奶做到了。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爱! 奶奶有学习的热情,好奇询问“我”,但我不屑一顾, 懒得应付,觉得她所做的事都不重要,无意义,但奶奶 却丝毫不责备我,与我的任性,过分成对比,显示出奶 奶对我的溺爱,不断包容,让我想起奶奶在世时,也是 对我如此宠爱。 就事论事; 最多4分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