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国际_综合物流港基本情况介绍
深圳港基本概况介绍

[东角头港区]
东角头港区由深圳市航运总公司开发建设,1987年6月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现有经营性泊位5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码头岸线总长389.5米。
港区内圳华港湾企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散杂货,兼营与香港港口之间的集装箱水路过驳业务,由于深港西部通道的开通,码头功能将改变;蛇口油库及岩谷气库主要经营油气库品。
5、通信信息
港口是客、货、车、船的集散地,信息高度集中。先进的通信及信息服务系统是实现港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生产、流通的效率并降低社会成本,是港口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物流服务中心和运营组织与管理中心的重要基础。
6、生产、生活服务
现代化港口具有提供优质的边防检查、海关检验、动植物检疫、卫生防疫、船舶检验与维修、设备检修等生产服务,安全监督、救助、打捞等安全服务;同时保证船、车生活资料供应,船员、货运及客商在港口有良好的生活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经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深圳港的有关发展情况,其目的在于对深圳港的有关情况有一基本了解,便于接待来访客人时进行选择性介绍和日常写材料参考之用。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规划建设处和港航分局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能力所限,本参考资料仍有部分漏缺或错误,提供的分析可能存在偏差,敬请您在参阅本资料时,对发现的问题和错误请给予指正。深表谢意!
港区内的主要企业有: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件杂货和散装水泥,并兼营集装箱运输业务;月亮湾油料码头有限公司、美视电厂码头及乐意液体仓储有限公司,专营油品及液体化工产品;妈湾电力有限公司码头,接卸电厂发电用煤;赤湾集装箱妈湾公司、招商港务妈湾0#泊位经营内贸集装箱,大铲岛燃气电厂工作船码头。此外还有一个5000吨级海军后勤码头。
广东省的十大港口一览

广东省的十大港口一览展开全文1、广州港广州港是华南最大综合性枢纽港。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
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称为“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
2016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44亿吨,同比增长4.5%,居华南第一位,国内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六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8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0%。
2、深圳港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香港。
世界上港口比较知名闻名,全市260公里的海岸线被九龙半岛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
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水深港阔,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广州60海里,经珠江水系可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各市、县相连,经香港暗士顿水道可达国内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
东部港区位于大鹏湾内,湾内水深12至14米,海面开阔,风平浪静,是华南地区优良的天然港湾。
2016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21409.87万吨。
3、湛江港湛江港前身为“广州湾”(也是湛江旧称,湛江曾沦为法国殖民地)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雷州半岛(湛江市),东临南海,南望海南岛,西靠北部湾,北倚大西南。
湛江港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称,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是中国大西南和华南地区货物的出海主通道,是全国20个沿海主要枢纽港之一,现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2016年湛江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633.38万吨。
4、珠海港珠海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右岸,珠江八大出海口的五门( 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 汇流入海处。
珠海南与澳门陆地相连,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西隔虎跳门、崖门与台山新会相望,北与中山接壤。
全市 7660 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 6030 平方公里,拥有 146 个海岛,陆域面积 1630 平方公里。
国内国际港口介绍

天津港1.2.发展历程天津港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汉代,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
1860年正式对外开埠,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港口之一。
塘沽新港始建于1939年,建国后经过3年恢复性建设,于1952年10月17日重新开港通航。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港的港口生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90年代中后期,天津港以每年1000万吨的增长速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1年,天津港吞吐量首次超过亿吨,成为我国北方的第一个亿吨大港。
此后,又以每年3000万吨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2004年突破2亿吨,成为北方唯一两亿吨大港;集装箱超过380万标箱,吞吐量进入世界港口前十名,集装箱排名第十八位。
200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
2006年吞吐量达到2.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95万标准箱。
2007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10万标箱。
天津港已经形成了以集装箱、原油及制品、矿石、煤炭为“四大支柱”、以钢材、粮食等为“一群重点”的货源结构。
2008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55亿吨,其中外贸1.82亿吨,内贸1.7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50万标箱。
目前(2008年),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5位,国内港口第3位,北方港口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14位,国内港口第6位,北方港口第2位。
在2008年全国500强企业评选中,天津港位居第384位,港口行业第1位。
2009年天津港实现吞吐量逆势走高。
截至12月30日18时,货物吞吐量突破3.8亿吨,集装箱完成870万标准箱,两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6.7%和2.4%,货物吞吐量在北方港口中位居第一。
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超过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
3现状泊位情况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是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
现有水陆域面积33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1 平方公里。
目前主航道水深已达-21.0米,岸线总长3.27万米,拥有各类泊位总数1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2个,公共泊位岸线总长21.5公里,2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港,3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
广东各大码头介绍

广东各大码头介绍(一)深圳港口基本知识介绍目前深圳市大型港口企业如盐田国际、招商港务、赤湾港航、海星港口、蛇口集装箱、赤湾集装箱码头等均为中外合资企业。
目前我们常接触的国际集装箱码头主要有盐田、蛇口、赤湾。
其中盐田港含盐田西港区码头,赤湾与妈湾码头连在一起。
各码头均有网上电子查询网站,可24小时查询到有关集装箱的实时资料。
此外,还设有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电子报表服务(e-Report),每日定时向船公司传送有关集装箱装卸、堆存等的最新动态。
盐田港区目前已建成9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及4个通用泊位,已有34家世界著名船公司挂靠盐田港,盐田港的建设有一期(2个集装箱专用泊位)、二期码头工程(3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及三期码头工程(4个集装箱专用泊位)。
盐田港西港区(YWT)主要是弥补盐田不能靠驳船这一缺陷而建立的,它位于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YICT)的西部,现有1万吨级泊位、2.5万吨级泊位各1个,以经营支线集装箱船舶业务为主。
盐田与蛇口港间距离约是35公里,因此如在盐田提不到柜而在蛇口或梅林等箱站提柜时,将会产生至少额外二个多小时的拖柜时间及异地提柜费用。
深圳海关总辖大鹏海关及蛇口海关,关区号是一致的。
(深圳海关关区包括深圳、惠州两市)蛇口集装箱码头与珠江流域和华南沿海各主要港口连为一体,开发支线和驳船运输的条件得天独厚。
今天,蛇口集装箱码头已经成功开发了往返蛇口与珠江三角洲的“珠三角公共驳船快线”,服务范围涵盖黄埔、顺德、江门、中山、珠海、佛山等主要码头。
目前蛇口“珠三角快线”驳船经营人有新柏鸿船务有限公司、水陆集运容奇有限公司、广运船务有限公司、厦门鹭丰船务有限公司、浩达船务有限公司等,具体到哪个地区码头要看交通厅船舶批文上驳船公司有没有申请这个服务。
为安全起见,无论是有吊机的驳船,还是自航驳船,如果所装集装箱的总重量超过驳船载重量的百分之八十,蛇口集装箱码头将拒绝装船操作,海事处将会抽查,如果违规操作会有巨额罚款。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解释说明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上海港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增长,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分析,可以为相关各方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首先,本文将对上海港港口物流的背景进行介绍,包括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
通过了解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和港口设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上海港港口物流的优势和特点。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包括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港口业务经营状况、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数据和情况。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揭示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问题。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上海港港口物流面临的挑战。
包括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港口物流效率的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可以为解决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中的难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最后,本文将展望上海港港口物流的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包括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物流服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这些建议,可以为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结起来,本文将全面介绍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并对其面临的挑战进行剖析。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情况的分析,为上海港港口物流的未来提供展望和建议,同时也为相关各方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这样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叙述和分析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第二节是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上海港港口物流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首先,我们将从上海港港口的地理位置、规模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背景介绍。
接着,我们将会分析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包括吞吐量的增长情况、货物种类和贸易伙伴等方面的变化。
港口基本情况介绍

港⼝基本情况介绍港⼝基本情况介绍港⼝是具有⽔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
港⼝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外向型经济的窗⼝,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撑。
港⼝是⽔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由于港⼝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的⼀个天然界⾯,因此,⼈们也把港⼝作为国际物流的⼀个特殊结点。
⼀、我国沿海港⼝基本情况我国主要港⼝在世界港⼝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港⼝的排名不断靠前,其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成为世界上港⼝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沿海港⼝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铁矿⽯、粮⾷、陆岛滚装、深⽔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
据《2013-2017年中国港⼝⾏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2012年,全年全国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7.76亿吨,⽐上年增长7.37%。
其中,沿海港⼝完成68.80亿吨,内河港⼝完成38.96亿吨,分别增长8.2%和5.9%。
2012年,全国港⼝完成旅客吞吐量1.94亿。
其中,沿海港⼝完成0.79亿⼈,内河港⼝完成1.15亿⼈,分别下降1.5%和增长0.8%。
全国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0.6亿吨,⽐上年增长9.68%。
其中,沿海港⼝完成27.86亿吨,内河港⼝完成2.71亿吨,分别增长9.5%和12.0%。
全国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亿TEU,⽐上年增长8.43%。
其中,沿海港⼝完成1.58亿TEU,内河港⼝完成1950万TEU,⽐上年分别增长8.0%和12.3%。
近⼗年来,中国沿海港⼝建设投资近万亿元,其中2012年,沿海建设投资达到了1004.14亿元。
截⽌2012年,全国亿吨以上港⼝(包括沿海和内河港⼝)已达29个,其中,沿海亿吨港⼝19个,内河亿吨港⼝10个,拥有⽣产⽤码头泊位3186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86个。
世界十大港口城市

世界十大港口城市上海港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
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据上海港务集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7.36亿吨,同比增长1.1%;集装箱吞吐量报3252.9万TEU,同比增长2.5%,两者均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置。
深圳港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东部港区位于大鹏湾内。
港口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3500万吨,其中集装箱140万标准箱。
码头总长12965米,最大靠泊能力7.5万吨级,库场面积169.21万平方米,装卸机械约800台。
2022年深圳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28亿吨,同比增长2.1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77亿吨,同比增长1.16%;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294.13万标箱,同比增长1.64%。
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四位。
青岛港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南岸的胶州湾内,始建于1892年,是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也是我国仅次于上海、深圳的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
2022年青岛港吞吐量超过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50万标准箱。
吞吐量同比增长9.5%。
成为全国第五个过4亿吨的港口,稳居全球第七位。
宁波港宁波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宁波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
据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发布《2022年度港航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53亿吨,居中国内地港口第三位、世界前五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67万TEU,箱量排名保持中国内地集装箱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前六位。
广州港广州港是中国第四大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五位,历史悠久。
2022年,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3.1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220.7万标箱,同比去年增长6.5%和5.8%,分别为年度生产目标的100.3%和100.1%;总收入同比增长10.47%。
港口物流基本知识

港口物流概述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典型港口物流模式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
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
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鹿特丹港模式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
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