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规划第2章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主配电要网内高 低容压 压提配 配要电 电网网::122—01V0—KV1KV
供电工程规划
★ 城市基础设施 确定用电量★指标城、总市用供电负水荷规、划最大用电负荷; 选择供电电★源;城市排水规划 确定变电站★位置城、变市电电等级力、规容划量、输配电系统电压等级、 敷设方式;★ 管线综合
★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12
2城市排水工程
第八章
城市供电工程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雨水排放工程——雨水管、收集口、检查井、提升泵站、
城市排水工程 排涝泵站、排放口、闸、堤坝等。
污水处理与排放主—要—内污水容处提理厂要、污水管道、检查井、提
升泵站、排放口等。
★ 城市基础设施 确定排水制★度(城合市流、供分水流)规;划 划分排水区★域,城估市算雨排水水、污规水划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 排水工程规划 排放标准;★ 城市电力规划 排水管、渠★系统管规线划布综局合,确定主要泵站及位置;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3、电信管道规划
1)一般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不允许在机动车道下
2)线路平行于道路中心主线 要内容提要
3)埋深一般在0.8-1.2m
4、其他设施 微波站 广播电视台
★ 城市基础设施 ★ 城市供水规划
★ 城市排水规划
★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33
5城市燃气工程
★ 城市排水规划 雨雪★冰雹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15 15
第八章
城市排水工程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3、城市排水体制
– 合流制 雨水和污水合流,用同一条管道排出
(成本低、污染,如主排向要污内水厂容则提加要大处理负荷)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完整版

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中用水量的估算
城市总体规划中,用水量规划是一项重要指标,其值将直接 控制和影响城市给水系统的规模和建设计划。
城市用水量的规划是涉及未来发展的许多因素和条件,有的 因素属于地区的自然条件,例如,水资源本身的条件;有的 因素属于人为的,例如,国家的建设方针、政策,国民经济 计划,社会经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与生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人口计划、水资源技术状况(包括给水排水 技术与节水技术)等。
式中q≥0时,则递增率P逐年上涨;q<0,则递增率P逐年下降。
(二) 用水量分项预估法(统计分析法) 对一般城市,用水量可划分为生活用水量(人口与生活用
水量标准之积)和生产用水量。如果资料表明人口与生活 用水量标准的递增都有一定规律,则生活用水量可以据此 预估。生产用水量的预估也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预估未来用水量。 用水量的分项可粗可细,视现有统计资料而异。
1、生活饮用水
2、生产用水
城市给水系统的供水类型
3、市政用水
4、消防用水
5、给水系统损耗等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的任务: 1、估算城市总用水量和给水系统中各单项工程设计水量。 2、根据城市特点制定给水系统组成 3、合理选择水源,确定城市取水位置和取水方式。 4、选择水厂位置,考虑处理方法。 5、布置输水管道及给水管网,估算管径及泵站提升能力。 6、给水方案比较,选定规划方案。
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多年的用水量实测资料,且历年用水量 的递增呈现一定规律;二是历年用水量资料看不出变化规律, 或者资料年份不足,但有其它与用水量紧密相关的资料可以 利用。通常,前者用模式预估未来的用水量,后者有时用分 项估计法预测未来的用水量。
(一) 用水量模式预估法(统计分析法)
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由水带来的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城市的具体需求对城市市政工程的给排水进行合理的设计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工作。
文章首先从宏观方面探讨了城市水资源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包括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等。
关键词:给排水;市政工程;污水处理1、引言市政工程的给排水设施对于确保城市地面水得到及时的排除,城市水污染的遏制,以及确保城市水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
我国的排水工程最初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创建,到了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水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使得市政给排水工程得到迅速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城市的防洪及排水能力不足、宽阔地带的排水管渠坡度过小而导致淤积现象严重、部分老城区的排水系统已经严重老化,内涝容易形成等。
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设计上的不合理、日常管理的不到位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过大造成的。
下面将结合当前城市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最新的设计理念,对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设计通过对许多工程设计的总结,我们认为,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能否更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做到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受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影响较大。
2、宏观的科学规划,解决水资源问题水资源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车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在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传统的给排水工作经常将不断寻找新的水源置于给排水工作的首要地位,但是由于受到水源区域性资源的不协调、与城市距离的远近、水资源开发的水平以及水资源的使用多目标性的影响,这种方式往往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局限,使得理想的水源难以被收寻到。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城市都是以河流的天然径流作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对径流的调节能力有限,这一方面导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过低,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另一方面出现在枯水时期难以取水,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后果。
市政工程规划 第2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h
15
2.3 水源选择和水源保护
一、水源选择
(一)城市给水水源分类 城市给水水源分为
地下水 地表水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江河水 湖泊水 水库水 海水
h
16
一、水源选择
(二)城市水源选择遵循的原则 1.给水水源应有足够的可用水量。 (1)地表水源 当采用地表水源时,河流的最枯流量按设计枯水
流量保证率为90%~97%考虑。 (2)地下水源 当采用地下水源时,应进行地下水储量计算。 地下水储量分为天然储量和调节水量。 天然储量包括静储量和动储量。
一般日变化系数Kd 为1.1
水量。m3/d
~1.5
(2)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d/24,
2) 时变化系数Kh 一般日变化系数Kd 为1.3 ~1.6
(2)用水量变化曲线 表示一天24小时的变化情况
m3/h (3)平均日用水量Qad:用水量最
多一年内平均每天的用水量。 (4)最高时用水量Qh:用水量最多
h
29
2.4 净水工程规划
一、城市自来水厂厂址选择与用地要求
(一)城市自来水厂厂址选择应遵循的原 则
1.应选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受洪水威 胁,地下水位低,地基承载能力较大, 湿陷性等级不高的地方。
2.水厂的位置,一般应尽可能地接近用水 区,特别是最大用水区。
3.水厂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输配电线路 短的地段。
(一)地面水源各级保护区卫生防护规定如下: 1.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
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 2.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置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 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 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有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并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 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浅析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浅析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作者:杨金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整体建设与功能布局的规划与构想,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前景。
给排水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的供水、排水系统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市政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给排水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并以其为根本出发点,力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给排水设计方案,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和未来发展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U6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对建设一个良好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倡省地节能的理念,这要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必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认真思考与研究,以寻求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3个子系统。
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规划,使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相互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合理利用水资源。
市政给排水工程宏观规划一般分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市政给排水范围的划定,市政给排水量的预测,排水体制的确定,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排水枢纽工程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的确定。
2基于宏观层面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从宏观层面来考虑,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是从总体上把握城市水资源状况及城市自身整体发展规划,这就要求城市市政的给排水规划设计人员考虑本区域的相关因素,甚至本区域以外的跨区域的相关性因素。
城市给水系统工程规划PPT课件

用于街道保洁、绿化浇水和汽车冲洗等市政用水,由路面种类、绿 化面积、气候和土壤条件、汽车类型、路面卫生情况等确定;
(四)管网漏损水量
供水管网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破坏
①明漏的水量损耗与报漏的及时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存在 3 种情况: 一是爆管, 有意外造成的给水管道突然破损, 使供水量大量 流失浪费; 二是管网中各种阀门盘根滴漏水, 因漏水量不大, 不易被人 们重视和发现; 三是因城市道路、建筑等设施在改建或拆迁时, 给水 管道被截或破损, 造成无人问津的长流水。
14
(2)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公共建筑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集体宿舍、浴室、商 业、学校、办公等用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_50015-2003 教材表3-4
15
(二)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定, 位建筑面积工业用水量作为工业用水标推;
4.城市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
在研究城市现状给水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给水水源 规划、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进行城市给水网络和泵站、 高位水池、水塔、调节水池等输配设施规划与布局;并 及时反馈城市规划部门,落实各种设施用地布局。城市 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将作为各分区给水管网规划的 依据。
5
5.分区给水管网与输配设施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
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
一般由取水工程、水处理工程和输配水管网工程三者 组成。
设计准则:
(1)保证供应城市的需要水量; (2)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3)保证不间断地供水、提供规定的服务水压和满足城
市的消防要求。
2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工作的具体程序为:
XX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文本

文 本目 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3)第三章供水检测能力和智能化建设规划 (10)第四章节约用水规划 (11)第五章城市供水安全应急预案规划 (12)第六章供水服务规划 (14)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项目 (15)第八章工程投资匡算 (21)第九章供水远景规划 (22)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23)第十一章附则 (24)附表 (24)第一章总则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兰陵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为保障兰陵县城市供水可持续发展及供水水质安全,特制订本规划。
第2条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城市供水规模、水源、水质和水压,对现状取水、输水、水厂工程及配水管网工程进行整合和统一规划;提出工程的智能化建设、供水水质安全保障、供水服务规划、节水规划、投资估算、效益分析,以及近期实施计划等,为兰陵县城市发展建设提出合理、可行的供水规划方案。
本规划自兰陵县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成为指导兰陵县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工作的法律性文件。
第3条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给水部分,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4条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1月1日起实施)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 年4 月1 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7.《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8.《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9.《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10.《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1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4年版)1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1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1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17. 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建科[2009]149号)18.《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19.《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 号文)20.《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21.《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2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23.《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4.《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5.《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技术大纲》26.《山东省城市供水专业发展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鲁建发[1999]10号)27.《山东省城市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鲁建城字[2013]9号)28.《山东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考核评价导则(试行)》(鲁建城字[2013]7号)29.《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3〕36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4〕13号)|30. 山东省《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31.《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技术大纲》32.《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33.《山东省城市再生水设施建设管理规定》3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35.《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36.《山东省城市生活用水标准(试行)》37.《兰陵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38.《苍山县排水专项规划》(2011-2020)39. 其他有关法规、规范以及相关基础资料第5条规划原则1.以《兰陵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为指导,结合城区供水现状,采用统一规划设计,分期实施、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城市给水工程效益;2.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合理配置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筹兼顾;3.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原则;4.制定切实可行的供水目标,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遵循“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用水战略,统筹考虑供水、节水和再生水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市政工程规划

1)湛江市域水资源概况(1)地表水资源鉴江流域面积 9464Km2,多年平均产水量 80.44 亿 m3,扣除上游开辟利用的 35%,还 有 52.28 亿 m3,进入鉴江干流。
鉴江河口工程规划分期实施,近期改建吴阳坝,加固鉴江 河口堤围;远期在沙角漩码头的上游建设鉴江河口闸,挡潮闸的正常蓄水位为1.0 米,河道 有效库容为 0.49 亿 m3。
年取水量 0.28 亿 m3,供水范围为地表水缺乏的坡头区、东海岛。
南三水库利用坡头区的干塘与南三岛之间的海湾筑堤建库, 引蓄鉴江水。
规划正常库容 1.58 亿 m3,有效库容 1.296 亿 m3,保证率 90%时年可供水量约 2.0~3.0 亿 m3。
采用压力管道 向东海岛、南三岛、市区供水。
(2)地下水水源湛江市域分布有赤坎、霞山、坡头、南三岛、东海岛、铺仔、太平、硇州岛共八个地下 水水源地。
其中霞山水源地已严重超采, 赤坎水源地维持平衡, 而其他六个水源地可以有计 划的合理开采。
2)东海岛供水现状与存在问题东海岛的企业和居民用户以地下水为主, 农田灌溉用水库、 河涌存积的雨水。
由于地表 水缺乏, 并且湛江市的供水能力无暇顾及东海岛的需求,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东海岛水资 源紧缺,供水设施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3)东海岛水厂规划根据《湛江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了解决东海岛区域的生产及生活用水,建设鉴江 口挡潮蓄淡枢纽工程,将鉴江水引入东海岛, 规划建设南三水库, 扩容红星水库。
新建东海 岛供水厂,规模 50 万m ³/d 。
1)综合指标法《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中关于一区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 指标详见表 1- 1。
本规划用地为 1601 公顷,其中水域用地为 42.45 公顷,则需供水的用地为 1558.55 公顷。
规划远期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8~1.4,则规划远期最高日用水量为 12.47~ 21.82 万立方米/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用水量指标
(一)用水量指标的概念 – 是指城市规划期内不同供水对象单位人口、单 位用地面积或单位产值、单位产品等所采用的 用水量定额,它是给水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一项 基本数据。
二、用水量指标
(二)用水量指标包括: –单位人口用水量指标
(1)万人综合用水指标 (2)人均指标: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和公共建筑用水量指标。
第2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主要内容
• 概述 • 城市总用水量的估算 • 水源选择和水源保护 • 净水工程规划 • 给水管网的布置
2.1 概 述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组成
• 城市给水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1)取水工程:包括选择水源和取水地点,建造适直的取 水构筑物,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城市有足够的用水量。
(1)生活用水量估算 (2)工业生产用水量估算 (3)市政用水量估算((1+2)* 5%~10%) (4)公共建筑用水量((1+2)* 10%~15%) (5)未预见水量((1+2+3+4)* 10%~20%) (6)自来水厂用水量((1+2+3+4+5)* 5%~10%) (7)城市总用水量则为(1)~(6)六项之和。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组成
一 泵 水源 站
净
水 构 筑
清 水
二 泵
物池站
水
配水管网
塔
取水工程
净水工程
输配水工程
图2-1 城市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给水系统示意图
二、城市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 城市给水系统常见的布置形式:
(1)统一给水系统:按生活用水水质标准统一供应。 (2)分质给水系统:通过不同净水设施和管网分不同水质
三、城市用水量预测
(二)城市详细规划中用水量计算
三量计算
占 最 高 日 用 水 量 的 百 分 比
6 5 4 3 2
2.78%
1
5% 4.17%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时 间
图2-8 城市用水量时变化曲线
2.3 水源选择和水源保护
一、水源选择
(一)城市给水水源分类 地下水
城市给水水源分为
地表水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江河水 湖泊水 水库水 海水
一、水源选择
(二)城市水源选择遵循的原则 1.给水水源应有足够的可用水量。 (1)地表水源 当采用地表水源时,河流的最枯流量按设计枯水
流量保证率为90%~97%考虑。 (2)地下水源 当采用地下水源时,应进行地下水储量计算。 地下水储量分为天然储量和调节水量。 天然储量包括静储量和动储量。
(1)生活用水:包括居住区居民生活饮用水、工业企业职 工生活饮用水、淋浴用水及全市性公共建筑用水等。
(2)生产用水:包括冷却用水,生产蒸汽和用于冷凝的用 水,生产过程用水,食品工业加工食品用水;交通运 输用水等。
(3)市政用水:包括街道洒水和绿化浇水等。 (4)消防用水:一般从街道上消火栓和室内消火栓取水。 (5)其他用水(水厂自用、管网漏损、未预见)
供给。 (3)分压给水系统:采用并联和串联方式分不同水压供给
。
图2-2 分质给水系统
图2-3 分压给水系统
二、城市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 城市给水系统常见的布置形式:
(4)分区给水系统:将整个系统分成几个区,各区适当联 系,有单独的泵站、管网、水塔和服务区域。
图2-4 分区给水系统
二、城市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2)当城市有多个水源时,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设立几 个水源,应尽量取用具有良好水质的水源。
(3)布局要紧凑。 (4)注意在解决当前和近期供水问题的同时,还应考虑
如何满足远期对水量、水质的要求。
一、水源选择
(二)城市水源选择遵循的原则(续) 3.供水安全。
(5)取水、输水设施设置方便,施工、运转、管理、 维护安全经济。
(8)区域给水系统:统一从上游取 水,净化后用输、配管道送给沿 河诸多城市使用。
图2-7 多水源给水系统
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步骤
• 明确规划任务的内容、范围。 • 搜集调查基础资料和现场踏勘。 • 撰写给水工程规划说明书,绘制城市给水系统
规划图纸。
2.2 城市总用水量的估算
一、城市用水分类
• 城市用水的分类
(2)净水工程:建造给水处理构筑物,对天然水质进行处 理,以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或工业生产用水水质 标准要求。
(3)输配水工程:将足够的水量输送和分配到各用水地点 ,并保证水压和水质。为此需敷设输水管道、配水管 网和建造泵站以及水塔、水池等调节构筑物。
• 输水管道和城市管网投资占给水工程总投资的
50%~80%。
• 城市给水系统常见的布置形式:
(5)重复使用给水系统:工业企业排出的生产废水重复 使用。
(6)循环给水系统:工业废水不排入水体,处理后循环 使用;
图2-5 重复使用给水系统
图2-6 循环给水系统
二、城市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 城市给水系统常见的布置形式:
(7)多水源给水系统:提高城市用 水保证率,或某一个水源不能满 足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时采用。
–单位面积用水量指标
(1)城市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 (2)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 (3)城市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 (4)城市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
–单位产品、单位设备、万元产值用水量指标 –消防用水量指标 –未预见用水量估算
三、城市用水量预测
(一)城市总体规划用水量预测方法 –人均综合指标法 –单位用地指标法 –年递增率法 –分类求和法 –规划估算法
(6)给水取水构筑物应设在河岸及河床稳定的地段, 并避开易于发生滑坡、泥石流、塌陷等不良地质 区及洪水淹没和低洼内涝地区。
一、水源选择
(二)城市水源选择遵循的原则(续)
2.给水水源水质良好。 •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分为两级:
一级水源:水质良好。 二级水源: 水质受到轻度污染。
• 水质浓度超过二级标准值的水源水不宜作为生活饮饮 用水水源。若限于条件需要加以利用时,应采用相应 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GB574985规定,并取得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及主管部 门批准。
• 工业企业用水应符合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有关要求。
一、水源选择
(二)城市水源选择遵循的原则(续) 3.供水安全。
(1)选用地表水源位置时,水源地应位于水体功能区划 规定的取水地段或水质符合相应标准的河段,饮水水 源地应设选在城市和工业区的上游。选用地下水源时, 水源地应设在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