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商业策划书_1
佛教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商业策划书_0

佛教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商业策划书篇一:山东济南神通寺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山东济南神通寺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20XX.07山东济南神通寺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第一章旅游市场分析1.1神通寺佛文化旅游景区发展前景山东省人杰地灵,除了是孔子故里以外,其佛教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厚,佛教文化作为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薪火传承的过程中,深深地沁润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在人类文明的大原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文旅游景观。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
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佛教文化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
所以,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佛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研究和弘扬。
济南神通寺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神通寺旅游景区的开发,为济南现代旅游事业注入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了济南旅游的档次和品位,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较大作用。
1.2发展神通寺佛教文化旅游项目的优势1.区位优势神通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距济南市区仅34公里。
风光优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设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自古就有“齐鲁首邑”之称。
现为济南最大市辖区,人口92万,辖13个街道、6个镇、698个村居。
历城区内工业基础雄厚,是济南市的主要工业基地。
同时,历城又是山东智力最密集的科技城,辖区内驻有山东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科学院等众多的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是历城跨世纪经济发展的有力依托和基础。
历城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是积淀浓厚的“文化城”。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山区与泰山一脉相承,山清水秀;北部平原,荷花映日,莲叶接天。
并有四门塔、华山、锦绣川红叶谷、野生动物世界、药乡森林公园等大型旅游景区,是省会济南的后花园。
佛文化主题项目策划方案

第三步
第四步
软件建设
1、确立各场馆的服务细则,做 到规范化、人性化、标准化。 2、上马营销、营销与软件建设 同时进行。 3、专业运营团队的建立。
品牌拓展
在形成品牌效应的基础上开发拓 展产品及服务,形成深远影响力。
精准 落地
专业性
1、专业的、落地性强的策划方案是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2、专业的人才、专业的运营团队是保障项目实施效果 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专业。
以“云舍”为名:舍是房屋的意思,有舍得之意,符合素食,食素者的本意。
食
我们将本案新建宿坊规划为禅修主题客栈,做太原市第一家寺庙经营的精品禅修主题客栈。
以“云庐”为名:庐有房屋的意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 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作者陶渊明的诗表达的是隐居人生的情趣,我们的设计初衷也是如此。
修
学
觉
购 娱
佛,意思是“觉者”。我们以“觉”作为项目所具备功能元素的核心。比如食,我们做素食,食素不仅健康且开化悟人;住, 我们营造禅意的空间居所;娱,我们提供能够让人修心养心的项目等等。
我们将本案新建食斋规划为中高端斋食餐厅,做太原第一家寺庙经营的文化斋食餐厅,主打禅意 境界的“意境菜”,传播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费理念。
本案我们围绕核心主题,将四处不同功能的场所进行统一规划与打造,形成具有强有力的组合产品。营造一 个宁静而自然的禅意之境,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回归到自然和谐的本真之境 ,来达到本案的实施目的。
形象定位:禅修文化主题的度假园区。
What ??
战略
功能
爆点
战略
品牌规划
备 长 远
分步实施
不 蛮 干
精准落地
强 支 撑
寺院运营策划方案

寺院运营策划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增长,寺庙作为传统宗教场所,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寄托信仰、追求心灵宁静的场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寺庙的运营和管理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就寺庙运营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寺院运营策划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寺院运营现状分析1.寺院资源中国作为佛教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著名的佛教名山寺庙,如五台山、少林寺、法门寺等,这些寺庙不仅拥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寺院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存在着资源闲置的现象。
2.人文旅游需求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寺院进行旅游、参观、参禅修行。
尤其是佛教信仰者,更是希望能够到寺院进行礼佛祈福。
因此,寺院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利用潜力。
3.寺院经营管理当前,大多数寺院主要依赖信徒的捐赠来维持寺院的日常经营。
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既不能满足寺院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满足人们的参观需求。
综上所述,寺院在资源利用、人文旅游需求和经营管理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有必要对寺院进行运营策划,以提升寺院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
三、寺院运营策划目标1.传承宗教文化寺院作为佛教的重要场所,应当积极传承宗教文化,弘扬佛教思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2.提升寺院旅游价值通过对寺院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提升寺院的旅游价值,提供更多的旅游项目和体验活动。
3.多元化经营寺院不仅可以依靠信徒的捐赠,还可以通过寺庙文化产品销售、参观门票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营,实现经济效益。
4.增加社会影响力将寺院打造成为社会和谐、文化交流、心灵净化之地,提升寺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寺院运营策划方案1.资源开发与利用(1)强化宗教教育寺院要积极开展宗教教育活动,如开设佛学讲座、举办经书研习班、普及佛教文化知识等,吸引更多人了解佛教,提升宗教文化的传承能力。
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书

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书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书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书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书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书1西沟生态村简介:西沟生态村位于两省(河南、山西)、三县(辉县、修武、陵川)交界处的薄壁镇境内,面积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
森林覆盖率95%,河水流径10余公里,是国家级重点生态林和太行猕猴保护区。
西沟生态村主要特征是:高山林立、奇峰怪石;峡谷万丈、壁立陡峭;泉涌溪流、瀑大潭深;古树参天、鸟语花香;野果遍坡,桃梨满园;深秋时节,红叶漫山;名贵药材,亨誉中原;自然冰雕,别有洞天。
生态村内现有景点:潭头瀑布、西沟四级瀑、龙浴湖、黑龙洞、黄龙潭、龙王寨、青苔岩、小寨河、千年龟石、香炉石,还有众多奇峰待命名,这里集雄、秀、奇、幽于一体,揽山、水、林、洞于一沟。
专家赞誉西沟生态---贵在原始,美在天然----。
一、项目背景分析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虽包罗万象,但无外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
我国众多的旅游胜地中,有的以自然资源突出为特色,有的以人文资源突出为特色。
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改变,自然资源成了旅游中最具魅力的优势资源,并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西沟生态村却隐藏着与世隔绝的自然资源。
(一)国家对旅游产业开发的政策形势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产业,争取把中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位居世界第7位,但与世界旅游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产业政策。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旅游业将尽快改变政府的主导地位,变政策调节为市场调节,以加速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步伐。
(二)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1.21世纪世界旅游的发展对景区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众多旅游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绿色、极限、人与自然、度假、文化、体育等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主题。
少林寺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少林寺旅游营销策划方案背景分析:少林寺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是中国佛教祖庭之一,也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
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佛学和武术底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然而,由于旅游市场的竞争激烈和需求的多样化,少林寺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旅游营销策划方案,以提高旅游业收入和知名度,推动少林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标市场1.家庭游客:家庭游客是少林寺旅游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希望在旅行中体验到佛教文化的熏陶和少林功夫的魅力,同时也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
2.文化历史爱好者:文化历史爱好者对于少林寺的历史和佛学文化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参观少林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佛教哲学。
3.武术爱好者:武术爱好者对少林武术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到少林寺的功夫修行,并学习到真正的武术精髓。
4.外国游客:少林寺在国际间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
这些游客希望能够亲身感受中国文化和少林武术的独特魅力。
二、市场调研通过对少林寺及周边旅游市场的调研,了解游客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营销策略。
1.游客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游客对于少林寺旅游的需求和期望,包括游客的年龄段、消费水平、游览时间、关注点等。
2.竞争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定价策略、宣传手段等,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三、品牌定位基于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少林寺的品牌定位,突出少林寺作为佛教和武术文化的象征。
1.文化底蕴:强调少林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打造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祖庭之一的形象。
2.武术传承:突出少林寺作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和传承基地,强调少林寺独特的功夫修行和武术精髓。
3.禅修体验:提供佛教禅修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佛教修行,感受禅悟的境界。
四、产品开发基于目标市场和品牌定位,开发适应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
1.家庭游产品:推出家庭游套餐,包括观赏少林寺佛教文化表演、参观历史文物、学习少林武术等项目,打造亲子互动的家庭游体验。
寺庙投资实施方案模板范文

寺庙投资实施方案模板范文一、项目背景。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寺庙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和历史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寺庙成为了旅游景点的热门选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目前国内很多寺庙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相对滞后,需要进行投资实施方案的规划和改善。
二、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寺庙投资实施方案。
2. 项目地点,全国各地寺庙。
3. 项目内容,寺庙的改善与提升工程,包括建筑修缮、文物保护、景观设计、设施更新等。
4. 项目目标,提升寺庙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促进寺庙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建筑修缮,对寺庙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保持其原有风貌和历史特色。
2. 文物保护,加强对寺庙内文物的保护工作,修复古迹和珍贵文物,提升寺庙的历史价值。
3. 景观设计,对寺庙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和改造,打造宜人的游览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4. 设施更新,对寺庙内部设施进行更新,提升游客便利性,如卫生间、停车场等。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调研评估,对寺庙的现状进行调研评估,制定改善方案和投资预算。
2. 规划设计,由专业设计团队进行寺庙的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确保方案合理和可行。
3.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完工验收,对改善工程进行验收,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5. 运营管理,制定寺庙的长期管理和运营计划,确保寺庙的可持续发展。
五、项目投资与收益预测。
1. 投资预算,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规模,制定合理的投资预算。
2. 收益预测,通过提升寺庙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增加门票收入和周边商业收益。
六、项目风险与对策。
1. 风险,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因素,如天灾、人为破坏等。
2. 对策,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购买相应的保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寺庙投资实施方案的分析,结合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可以得出该项目的可行性较高。
佛教产业项目计划书

(草案)
第2-3页
第3-7
现状
2、经营规划
-第7页
第7页
五、项目总结第7页
项目概述
环境背景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XX进步、XX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和文化素质的 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XX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
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回归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XX拜佛已然成为人们一种XX的消费方式。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及相关事业 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XX事业。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 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XX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 政治、经济、XX、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业的不
XXXXXXX有限公司,主要立足于佛教建筑群修建及寺庙商业规划和运营实 施。主要客户群为各企事业单位、文化团体及广大市民,在寺庙基础上通过发 展寺庙XX、旅游、禅修、xx等方式,形成区域文化商业热点,同时产生经济效 益、文化效应,打造成为当地佛教文化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项目分析
(一)策划理念
1、 以佛为尊:佛陀地位至高无上,佛教文化的性质决定了以佛为尊”的理 念必须彰显。本项目产业的建设与开发,不能违背佛教的基本教义,更不能亵 渎佛的尊严。
化。
3、丧葬:根据民政部2011发布的 殡葬绿皮书”《xx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 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并还在随老龄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长趋势;按 — 死亡人口数量推算,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现有的墓穴只够使用6年,大
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由此造成了市场上墓穴价格飞涨,资源难 求。
公司背景
2、禅修养老:
本项目下的每座寺庙都将配备禅修院,提供至少300个房间、500个床位,
庙会可行性报告

庙会可行性报告一、项目介绍庙会,这个传统的中国民俗活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社交、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重新构建庙会,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报告将对举办庙会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二、市场分析1.目标市场庙会的目标市场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对于年轻人来说,庙会是体验传统文化的好地方;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庙会能唤起他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对于孩子们来说,庙会则是一个欢乐的游乐场。
2.市场规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庙会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渐被挖掘出来。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举办的庙会数量已经超过千场,参与人数达到数百万人次。
这显示出庙会市场的巨大空间。
3.市场趋势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庙会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
越来越多的庙会开始注重活动的创新和品质,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同时,庙会也开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售票,以扩大影响力。
三、营销策略1.宣传推广庙会的宣传推广策略主要包括传统媒体宣传、网络媒体宣传以及口碑宣传。
其中,网络媒体宣传的效果最为突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将庙会的信息快速传递给大众。
2.售票策略庙会的票价定位应合理,既要考虑到庙会的成本,也要考虑到大众的消费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票价,如家庭票、优惠票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运营策略1.活动策划庙会的活动策划应注重创新和品质,既要保留传统元素,也要引入新的元素,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例如,可以设置传统的戏曲表演、民间艺术展示等环节,也可以引入现代的音乐演出、互动游戏等环节。
2.服务提供庙会的服务提供应注重顾客体验,包括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清洁的环境、丰富的美食等。
这不仅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也能提升庙会的品牌形象。
五、风险评估庙会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政策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运营风险主要来自于活动策划和服务提供的不确定性;政策风险则主要来自于政府政策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商业策划书篇一:山东济南神通寺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山东济南神通寺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20XX.07山东济南神通寺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第一章旅游市场分析1.1神通寺佛文化旅游景区发展前景山东省人杰地灵,除了是孔子故里以外,其佛教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厚,佛教文化作为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薪火传承的过程中,深深地沁润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在人类文明的大原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文旅游景观。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
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佛教文化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
所以,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佛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研究和弘扬。
济南神通寺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神通寺旅游景区的开发,为济南现代旅游事业注入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了济南旅游的档次和品位,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较大作用。
1.2发展神通寺佛教文化旅游项目的优势1.区位优势神通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距济南市区仅34公里。
风光优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设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自古就有“齐鲁首邑”之称。
现为济南最大市辖区,人口92万,辖13个街道、6个镇、698个村居。
历城区内工业基础雄厚,是济南市的主要工业基地。
同时,历城又是山东智力最密集的科技城,辖区内驻有山东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科学院等众多的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是历城跨世纪经济发展的有力依托和基础。
历城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是积淀浓厚的“文化城”。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山区与泰山一脉相承,山清水秀;北部平原,荷花映日,莲叶接天。
并有四门塔、华山、锦绣川红叶谷、野生动物世界、药乡森林公园等大型旅游景区,是省会济南的后花园。
其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历城作为省城近郊大区,是济南城区东移的主体空间和开发开放的黄金地带。
区内有国家级开发区--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有省级临港开发区及一批市、区级产业园区,是省城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2.客源市场优势突出神通寺距济南约34公里,交通便利,依托济南,其客源市场辐射范围达北京、长沙、郑州、成都、重庆、大连、广州、贵阳、海口、杭州、哈尔滨、昆明、南昌、南京、上海、汕头、沈阳、深圳、武汉、烟台、张家界等地。
旅游需求强劲,客源市场范围较广。
3.交通便利区内交通发达,国、省道路纵横交错,县乡道路四通八达。
济青高速、京福高速、绕城高速、胶济铁路穿镜而过,是国内高速公路密度和通车里程最多的区域之一,特别是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坐落区内,更拉近了历城与世界的距离。
加之其离济南市区仅34公里,借助济南交通的优势大大开拓了客源市场。
4.神通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强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神通寺神通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历城县柳埠青龙山麓,为古代名刹,是山东地区最早的一座寺院遗址,是山东佛教的大本山也是山东佛教的发祥地。
神通寺历经1600多年,几度兴废,保存了各个时期的珍贵文物。
它们的存在,为保护和发掘神通寺遗址,揭开神通寺遗址之谜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和史证。
据专家考证,神通寺遗址的地下文物比地上文物更具价值。
1998年,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视察了神通寺遗址后,对其文化内涵和保存状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为保存“最好的佛教遗址”。
如今,神通寺遗址已经被当地政府划定为“四门塔风景名胜管理区”,提升了管理和保护的水平。
其遗存至今的古塔旧碑、摩崖造像等等,依然焕发着熠熠光彩,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
⑵神通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建于隋代四门塔建于隋代,但在塔心柱的四面佛身上刻有东魏武定二年(544年)的题刻,由此可见石佛是在建塔前雕凿的。
所以此地极可能原有一塔,并毁于周武帝的灭佛运动中。
北朝时佛教遗存前秦时神通寺规模已经不小,但今天我们很少能在济南看到北朝时的佛教遗存,这可能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在574年的两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有关。
济南作为山东当时的佛教中心,便首当其冲地遭到了禁灭。
发展至隋唐时期,佛教在济南达到鼎盛,留下了众多的佛教胜迹。
不仅目前的遗迹大部分都已建成,而且规模还要大。
这种繁盛一直延续到宋代。
再加上后代的统治者都比较扶持佛教,所以此时期在济南建造了大批的佛教建筑。
隋文帝当权后,佛教在神通寺重新兴旺,一直到宋代都是兴盛异常,大建佛塔,广造佛像,达到了“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之规模,被誉为“三齐名刹”。
直至北周保定(公元561年)以后,在周武帝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中,朗公寺和其他寺院一样,遭到洗劫而一度荒废。
朗公寺更名朗公寺之所以又被唤作“神通寺”,这里面还有其与隋文帝的一段渊源。
相传隋文帝杨坚梦中得佛祖点化,称其母吕苦桃的族亲在济南郡,来此寻亲,竟真找到了母亲的侄子与堂弟。
隋文帝深信“此缘来源于佛”,便在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以“通征屡感”赐给了朗公寺“神通寺”的名字,意在“佛有神通、法力无边”。
舍利塔公元594年,杨广之子河南王为神通寺檀越,兴工复建,神通寺恢复到了相当规模。
公元601年,文帝送舍利于三十座寺院,勒令高僧法瓒送舍利于齐州神通寺,并令其为主持。
现今我们看到的四门塔便是法瓒送舍利所建之塔。
盛唐时期神通寺达到了鼎盛。
但唐末五代大动乱的到来,再次将神通寺带向衰败。
四门塔应该是伴随神通寺的重建而建造的。
从佛像上的题记看,千佛崖造像约在唐初开凿,高宗时达到最盛期,至睿宗时近尾声。
龙虎塔的塔基、塔身建于盛唐,塔顶为北宋补建,更是体现了此时期多个朝代艺术的结合。
而依九顶塔的营造形制,佛像雕刻风格,以及寺后灵鹫山天宝年间(742年—755年)造像题记佐证,其建筑年代应为唐天宝时期。
建于此时期的佛教建筑还有九塔寺、小龙虎塔等等。
四门塔由来四门塔是神通寺遗址上的一座佛教建筑,和四门塔时代相近的还有三座古塔,分别是龙虎塔、皇姑塔和九顶塔。
四门塔因四面有门而被称为“四门塔”,建于何年,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
但据后来维修时发现的“大业七年造”(611年)石刻字样,一般称其为隋代的建筑。
塔内现存四尊佛像,分别面向东西南北,四面佛雕造于东魏武定二年(544年),是在济南从政的一位官员所为。
由此可以推断,四门塔神很可能是为四面佛而设。
因为,该塔的形制为塔心柱式塔,即以一根四方正棱的中心柱支撑整座建筑,这也是早期佛塔的形式。
四面佛就依塔心柱而设,因此,四门塔的始建年代应该和四面佛同时,只不过到了隋代后又有翻修而已。
四门塔佛像四门塔的佛像从一开始,就命运多舛,先是唐代的观音、势至等5尊造像遗失,接着是两块题记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到1997年初春,面向东方的造像又惨遭荼毒,被不法分子将佛首割下,盗卖到台湾地区。
所幸的是,该佛头身首异处5年之后,又在台湾佛教界及海峡两岸信士们的努力下,破镜重圆,回归原位,成就了21世纪海峡两岸携手酿造的一大文化盛事。
龙虎塔龙虎塔建筑自身也显示了这段历史的实际情况:塔基、塔身为石制构件,且装饰有精美的雕刻,但塔顶却为砖砌砖筑,其风格也与唐朝径庭,颇多宋朝的样式。
这种唐代身躯宋式帽的组合,再次表明该塔的命运与政治相关,是武则天的后裔们终止了这座建筑的修筑,使其成为“半拉子工程”。
篇二:龙泉昴山佛教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龙泉昴山佛教文化旅游景区修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第1章项目概况.................................................................................................................. ...........1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拟建地区、地点...........................................................................................11.1.3编制依据...............................................................................................................11.1.4项目主要内容.......................................................................................................2第2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42.1项目提出的背景..............................................................................................................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第3章资源条件评价.................................................................................................................. ...73.1地域旅游资源概述..........................................................................................................73.1.1地域人文旅游资源...............................................................................................73.1.2地域自然旅游资源...............................................................................................93.2资源分析评价..................................................................................................................93.2.1区域结构及功能分析...........................................................................................93.2.2资源总体分析...................................................................................................103.2.3资源总体评价...................................................................................................10第4章市场分析与预测.............................................................................................................124.1国内旅游市场分析......................................................................................................124.1.1华东地区旅游格局...........................................................................................124.1.2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情况...................................................................................124.2客源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144.2.1客源市场需求分析...........................................................................................144.2.2客源市场需求定位...........................................................................................154.2.3客源地域角度细分...........................................................................................164.2.4游客规模预测...................................................................................................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