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清华大学2019年调研报告33楼以下PM2.5无差别 精品

合集下载

清华专家详解PM2.5的构成

清华专家详解PM2.5的构成

清华专家详解PM2.5的构成污染的加速度如果形象地说,雾和霾并非同一事物。

如果空气中的颗粒物不多,即便在大气湿度400%的时候,形成的也只是小水滴组成的雾。

但如果大气中悬浮着众多颗粒物,大气湿度达到80%就变成了霾。

雾团只有几十米到200米厚,且与周边空气有着明显的分割线,而霾团则厚达1000~3000米,它就像一团没有边界的灰棉花,与周围的空气粘连在一起,让你躲无可躲。

这种区域性大面积颗粒物污染,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李俊华教授告诉本刊记者,清华大学从1999年就开始监测PM2.5,发现到现在为止,PM2.5年平均浓度整体是下降的,重灰霾天气中高湿度下二次颗粒物生成速率增大,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还存在耦合促进作用,使二次颗粒物的浓度明显上升,而恰恰二次颗粒物增多能够更明显地降低能见度,所以,从人们的直观感受看,好像PM2.5浓度明显上升,灰霾加重了。

李俊华专门给研究生开有一门大气污染化学与物理的课程,致力于通俗地阐释PM2.5的科学成因问题。

他向本刊记者介绍,PM2.5的构成有两大类——一类是一次颗粒物,也就是污染源直接排到大气中的颗粒物,比如扬尘、沙尘等;第二类就是二次颗粒物,它最初排出来的时候是气体,比如二氧化硫,但进入大气中之后,在自由基作用下就变成了固体硫酸盐。

再比如,植物呼吸和人类活动排到大气里的VOC(可挥发有机物),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大气光化学反应之下,形成臭氧和二次气溶胶颗粒,后者正是组成PM2.5的最主要成分。

相比扬尘这样的一次颗粒物,二次无机颗粒物的吸湿性更强,在空气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更容易造成能见度低的雾霾天,飘荡在空中不易散去。

李俊华介绍,越是西北人烟稀少的地区,一次颗粒物的占比越高;越是东部发达地区,二次颗粒物的占比越高。

在雾霾天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二次颗粒物的比例已经占到PM2.5颗粒物总数的70%左右,成为导致东部地区雾霾天气的主力军。

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引言本文档为空气质量监测报告,旨在对某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监测和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我们可以评估城市空气污染的情况,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决策支持。

监测方法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和方法,包括使用自动气象站、污染物传感器和其他相关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监测点覆盖了城市的不同区域,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监测结果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我们对空气质量做出以下评估:PM2.5浓度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我们的监测,PM2.5浓度在过去一个月内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区。

二氧化硫浓度二氧化硫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主要由燃煤和燃油排放产生。

根据我们的监测,二氧化硫浓度在过去一年内有所下降,但仍超过了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臭氧浓度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危害。

根据我们的监测,臭氧浓度在夏季经常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特别是在高温和阳光条件下。

这可能与汽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有关。

影响因素分析空气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气象条件等。

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我们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基于我们的分析结果,我们建议以下改善措施以提高空气质量:1. 加强工业企业和排放源的污染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 优化交通管理,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和推广使用。

3.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植被面积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4. 宣传和推广环保意识,鼓励市民采取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的行为。

结论通过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发现城市的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然而,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本报告的结果和建议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并推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工作。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调研报告1. 简介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对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以推动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监测分析等。

调研团队对每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进行了现场考察,并收集了相关的空气质量数据和监测报告。

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了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3. 调研结果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进行了整体评估。

以下是调研结果的主要发现:3.1 PM2.5浓度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根据我们的调查,中国的城市普遍存在着较高的PM2.5浓度。

尤其是一线和二线城市,其PM2.5浓度普遍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等。

3.2 空气污染物排放源调研显示,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主要源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和燃煤等。

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特别是重工业的高排放水平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为严重。

3.3 居民认识和态度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空气质量存在担忧,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减少污染源和改善空气质量。

4. 政策建议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4.1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政府应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应推动各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促进空气质量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4.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煤炭等高污染物的依赖。

4.3 促进交通绿色化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推动车辆向新能源车辆的转型。

2019年中国北方大气污染情况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北方大气污染情况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北方大气污染情况分析报告近年来,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统计,2019年各北方城市空气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成为了重点治理对象。

本报告将对2019年中国北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一、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2019年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相较之前有所增加。

主要原因是工业化进程和高能耗的经济活动依然发展,导致排放量上升。

同时,2019年天气因素也对大气污染贡献不小,特别是冬季,污染物排放和气象条件不利的共同作用下,大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二、PM2.5和颗粒物浓度较高2019年北方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以PM2.5和颗粒物浓度居多。

各城市PM2.5月均浓度平均为70μg/m³,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太原等城市均排在前列。

对于弱势群体,PM2.5污染的危害尤其严重。

颗粒物浓度高不仅影响视野,而且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是必要的。

三、臭氧浓度也上升2019年北方地区臭氧浓度也出现上升。

在北京,八月份臭氧平均浓度达到100微克/立方米,年平均值达到66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标准。

臭氧可以使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可能对植被、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重气污染天气增多2019年北方地区重气污染天气增多。

全球变暖加剧,导致天气模式异常,极端气候天气越来越多。

当低气压系统悬浮在雾霾指数高的地区时,就会使污染物滞留时间增加,进一步加重空气质量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灵活应对方案,深化应对污染应急预案,发挥社会作用,协同治理还污染是必要的。

五、城市间污染差异较大2019年北方地区城市间污染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为保障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与环境污染防治有关的部门早已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应加强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制定具有现代特点和前瞻性的规划和政策,推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提高环保意识和质量。

环境保护成效总结汇报

环境保护成效总结汇报

环境保护成效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指标持续向好,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以下是我国环境保护成效的总结汇报。

首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工业和交通污染治理,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9年,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9.3%,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PM2.5浓度下降幅度明显,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其次,水质持续优化。

我国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执法检查,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2019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4.9%,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再次,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湿地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2019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湿地面积保持在5000万公顷以上。

总的来看,我国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检查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就。

最新空气污染调查报告(优秀5篇)

最新空气污染调查报告(优秀5篇)

最新空气污染调查报告(优秀5篇)最新空气污染调查报告篇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作为培养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大学校园的空气质量也备受关注。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校园空气污染的现状,为改善校园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和教职工,收集他们对校园空气质量的感知和意见;实地检测则主要针对校园内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测量,包括PM2.5、甲醛等有害物质。

二、调查结果1. 校园空气质量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校园空气质量一般或较差,其中近一半的人表示曾� 实地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区域的PM2.5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偏高。

2. 空气污染来源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校园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尾气排放,校园周边道路的车辆尾气对校园空气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室内装修和家具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如甲醛等;三是校园内部分区域存在的裸露地面和绿化不足,导致扬尘污染;四是食堂油烟等排放。

三、讨论与建议针对大学校园空气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校园交通管理,限制校园内车辆通行,提倡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2.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选用环保材料进行装修,加强通风换气,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积累。

3. 增加校园绿化面积,改善裸露地面的状况,减少扬尘污染。

4. 加强食堂油烟排放的治理,采用环保型油烟净化设备,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此外,我们还建议学校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信息公开,提高师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营造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结论本次调查表明,大学校园空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通过加强交通管理、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增加绿化面积和加强油烟排放治理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改善校园空气质量,为师生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策研究报告:2019年

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策研究报告:2019年

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策研究报告:2019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热点话题。

中国城市居民在面对严峻空气污染问题时,应该制定出可持续的环境空气质量对策,以促进健康发展和环境友好。

基于现状,目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包括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NO2)、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网2019年公布的数据表明,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PM2.5浓度最高的分别是安阳、许昌、平顶山、焦作、商丘、洛阳、信阳和周口等城市。

同时,目前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仍较大,城市建设带来的大量灰尘、粉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制定出以下三方面的对策:一、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城市绿化对空气净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提高空气质量,建议政府在城市中增加绿化面积、建立城市公园、植树造林等工作。

同时,市民也应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中,积极参与城市绿化维护,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重要的污染源,因此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建议政府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标准的监管和执行力度,并实行限制车辆流量、推广新能源汽车、增设公共交通车道、鼓励骑行和步行等措施。

同时,市民也应注意规范驾驶行为、积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个人汽车使用等。

三、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和预警城市环境监测和预警是保障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建议政府建立更完善、更科学的城市环境监测网,并及时发布空气污染的相关数据和警报信息。

市民也应关注并积极配合政府的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工作,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等。

在实施以上对策时,还应注意加强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为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策将继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环保技术的出现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物特征及来源解析分析报告:2019年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物特征及来源解析分析报告:2019年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物特征及来源解析分析报告:2019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其中,大气污染问题是最为严重的之一。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分析如下:一、大气污染物种类及特征1. PM2.5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交通排放、燃烧排放和气溶胶等。

近年来,PM2.5已成为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PM2.5的主要危害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等。

2. NOxNOx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和交通排放。

NOx的主要危害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3. SO2SO2是指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和工业排放。

SO2的主要危害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O3O3是指臭氧,主要来自于交通排放和光化学反应。

O3的主要危害是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

5. VOCsVOCs是指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和家庭使用的清洁剂、油漆等。

VOCs的主要危害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头痛、恶心、呼吸系统疾病等。

二、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1. 交通排放中国城市的交通排放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交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NOx、PM2.5和VOCs。

其中,汽车尾气中的NOx、PM2.5和VOCs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较大。

在城市中使用电动汽车、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排放的污染。

2. 燃烧排放燃烧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NOx和SO2。

燃烧排放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家庭。

燃烧排放的污染主要来自于能源的使用。

采取清洁能源、能源结构调整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燃烧排放的污染。

3. 工业排放工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NOx、SO2和PM2.5。

工业排放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和工艺流程中的废气排放。

采取技术升级、清洁生产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工业排放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2019年调研报告:33楼以下
PM2.5无差别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首个室内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公益
调研报告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称“17层以上室内pm2.5等级最优”。这一论断再次
将pm2.5浓度是否跟垂直高度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引入公众视野,因为之前网上就有
说法称,9~11楼空气污染最严重导致部分市民认为买楼需要特别注意。

昨日记者咨询多位广州环境监测业内专业人士后了解到,其实“灰霾元凶”细颗
粒物pm2.5虽然会随高度上升而呈现浓度下降的规律,但在100米以下的近地面低空,
其实各个高度浓度差异相差甚微。据悉,珠三角地区另外一种最常见是主要污染物臭
氧,却会随着高度的上升而浓度上升。

17楼以上pm2.5少空气好?
清华大学环保报告引质疑
几年前,网上就有说法称9~11楼空气污染最严重,因为有所谓的“峡谷效应”,
含有灰尘的气流会在30米左右的高度“徘徊”。此事当时也引起媒体很大关注,因为
涉及到很多人买楼,很多市民特别关注某些楼层是否污染会特别严重。而“买楼买哪
层空气会更好?”这类问题,一直都有各种说法。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首个室内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公
益调研报告,结果显示,17层以上的室内pm2.5等级最优,原因是扬尘主要集中在中
低层,而高层的大气对流较好。这一报告发布不久,很快就引来业界质疑,其中,中
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李汀公开发表长微博,质疑该实验设计存在问题,并表示,
pm2.5的等级基本与楼层没有关系,17层以上室内pm2.5等级最优的说法并不成立。
李汀引用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XX年发表的论文《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
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文中的数据表明,楼层每相差33层,其pm2.5的
数值仅相差15至16微克立方米,变化十分微小。她认为,居民一般都居住在30层以
下,当空气质量变差时,这些楼层的pm2.5上升幅度几乎一致,每个楼层的差别更是
微乎其微,17层并没有特殊“优势”。

环境监测专家:广州塔研究显示
100米内各高度相差甚微
记者了解到,其实广州对于pm2.5浓度跟垂直高度是否有关也有官方研究和监测,
地点就设在广州地标“小蛮腰”上,从XX年1月起,广州就在小蛮腰上设置了3个梯
度空气监测站,分别是488米、168米和118米,并与地面的监测站进行数据对比。不
过目前监测数据不属于社会公开范畴,只是业内拿来作专业研究。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黄祖照表示,从这一年多“小蛮腰”的监测结果看,
确实存在高度越高、pm2.5浓度越低的趋势,最高点488米的pm2.5浓度几乎只有地面
的13。但是,从大气监测的角度看,100米以下都算是近地面,其实污染物浓度(包括
pm2.5)都相差甚微。

去年1月2日,记者从“小蛮腰”上的监测站发现,当日上午11时左右,488米
点位的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168米点位pm2.5浓度为133微克立方米;到了
118米点位pm2.5浓度为124微克立方米。同一时段,离广州塔不远的海珠赤沙的
pm2.5浓度为152微克立方米。从监测数据可以粗略看出,488米高空的pm2.5浓度明
显降低,只有地面海珠赤沙浓度的13,而168米和118米两个点位的数据与地面监测
数据相差不大。根据国家监测标准,地面监测设备设施高度为5到15米,现在提高到
5米到25米,也就是说,100多米跟十几二十米差别不大。

关注焦点
楼层越高
超细颗粒物越多
据悉,这个报告还有个观点引人关注,就是其认为,楼层越高,pm2.5浓度越低,
但是虽然楼高浓度低,但越高楼层超细颗粒物占比越大,而颗粒物越细越容易入肺,
也就是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

对此,长期关注空气问题的广州环保组织“清气团”项目负责人晏磊就表示,这
一观点不无道理,因为pm2.5就是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细颗
粒物,里面有1微米、0.5微米、0.1微米、甚至0.01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物越小越
容易随地面热空气升腾而往上走,“所以,直径较大的颗粒物、例如2.5微米的留在
较低位置几率较高,较小的颗粒物向上升腾的几率更高。所以,楼层越高可能超细颗
粒物越多,楼层越低直径大的颗粒物越多,而大家都知道,超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内部
的几率更高、对身体影响更大。”不过,现在大城市高层住宅一般都在30多层,而30
多层高度各楼层pm2.5浓度分别较为均匀,即使楼高超细颗粒物多,目前的研究也证
明不了对人体健康有何损害。

温馨提醒
买房重点看区域位置
不必担心挑到“重灾层”
不少市民一直关注,买房究竟买哪层空气更好,对此,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实验数据支持。据悉,此前他们在中信广场对不同楼层的
空气污染程度进行过测试,每隔几层楼就放置一个仪器,结果发现污染物的分布几乎
是均匀的。此外,根据对广州周边住宅小区的不同楼层的测试,也没有发现污染物会
特别停留在某个高度。“实际生活中,可能随着当时的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力、
风向等诸多因素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